乔新生:德总理访华巩固两国经济合作关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582 次 更新时间:2024-04-17 15:51

进入专题: 中德关系  

乔新生  

 

4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4月15日,德国总理舒尔茨抵达上海,开启第二天的访华行程。他访问的第一站是重庆。在这个美丽的山城,他参观中德合资氢气动力系统。第二站到达上海,与同济大学师生交流。德国《图片报》4月13日报导,作为德国总理,舒尔茨从未访问过一个国家如此长的时间。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德国的经济和就业,访问团中有德国西门子、宝马、奔驰等企业的负责人。这说明这位德国总理访问中国,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中德两国经济合作关系。

中德两国友谊源远流长。同济医院是德国医生创建的,同济大学得到德国长期支持。在长达上百年合作交流关系中,德国为中国的企业、教育、医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是德国最大的合作伙伴,而德国在中国湖北武汉建设的“中德友谊医院”,见证了两国合作的历史和现实。

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明朗化,大西洋两岸可能会出现裂痕。如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当选,那么,将会积极奉行极端保守主义,美国与欧洲国家合作关系有可能会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欧洲一些国家领导人将目光投向东方,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非常坦率地说,这种非此即彼的地缘政治战略分析,犹如小孩子的游戏。

作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德国在处理复杂地缘政治关系问题上,绝对不会贸然从事。德国总理访问中国,显然是有备而来。一方面,希望加强与中国经济合作,解决德国经济衰退问题。众所周知,随着东欧冲突加剧,德国和其他欧洲联盟国家越陷越深,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如果美国减少对乌克兰的援助,欧洲国家有可能会承担更大的责任。这对于欧洲经济的发展,对于欧洲地区和平稳定,将是非常大的挑战。正因为如此,包括德国政治家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的政治家认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调整地缘政治战略,加强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合作,实现经济复苏增长。另一方面,对于德国制造企业来说,中国不仅是最大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潜在的竞争对手。过去德国汽车风靡全球,如今随着电动汽车普及,德国传统汽车制造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尽管德国企业积极与中国开展合作,生产先进的电动汽车,但是,从整体而言,德国在电动汽车制造方面落后于中国。德国政府总理访问中国,一方面是希望协调两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也是为德国汽车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这是一次非常“积极务实并且非常充实的”访问。第一,德国总理访问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在中德两国传统友谊基础之上,为中德经济合作增添新的内容。

中国向欧洲出口电动汽车,遭到布鲁塞尔官员们的阻挠。法国一些政府官员谎称中国电动汽车获得了政府的财政补贴,要求对中国出口欧洲联盟国家的电动汽车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德国总理访问中国,如果中德两国企业能够达成在德国组建合资企业的协议,那么,不仅可以平息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争论,增加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德国汽车制造产业结构,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比重,使德国在汽车产业领域,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新能源汽车有两个技术发展方向:一个是电动汽车,一个是氢气作为燃料的汽车。德国总理访问的第一站,参观重庆市氢气动力系统制造工厂,就是希望在新能源汽车合作领域找到突破口。如果在电动汽车之外,找到一条全新的赛道,那么,不仅可以解决电动汽车出口的困扰,而且更主要的是,可以与日本等少数国家新能源汽车开展竞争。现在日本投入巨资,大力发展氢气汽车。如果中德合资,在德国组建氢气汽车制造工厂,那么,除了电动汽车之外,两国将会在第二条新能源汽车赛道跑出加速度。

第二,中德关系早已超出了双边范畴,影响中欧之间的关系。作为欧洲联盟“发动机”,德国在欧洲联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德国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是沉重的历史包袱。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德国在欧洲重大地缘政治关系问题上谨言慎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德国境内拥有大量美国军事基地,德国军事主权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德国虽然拥有先进的制造业,有能力生产出坦克等先进作战装备,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德国在军事战略方面缺乏主动权。北约为德国提供了保护伞,但同时也限制了德国的发展。德国本来希望依靠北约这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减少在军事方面的投入,聚精会神发展经济。

可是,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经毫不客气地批评当时的德国总理,认为德国在承担军事责任方面态度消极,要求德国必须增加军费开支,以便符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成员国的要求。可是,如果美国奉行孤立主义,抛弃德国等欧洲国家,那么,德国必须考虑调整自己的军事战略,建立新的军事防务体系。加强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合作,借助于中国这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力量,平衡与各方面的关系,成为德国战略选择。

德国总理访问中国,目的是为了强化两国经济关系。但是,要想实现经济发展,就必须强化与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合作关系,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充分交换意见,在求同存异基础之上,争取做到不会出现相互掣肘的现象。

第三,维护世界经济体系,是德国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战败后,国土面积大幅度缩小。虽然德国是制造业强国,但是,国内市场空间有限。德国之所以积极加入欧洲共同体,成为欧洲联盟的“发动机”,根本原因就在于,德国希望加强欧洲国家一体化步伐,借助于这个超级大市场,促进整个经济发展。事实证明,欧洲一体化,给德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德国充分利用自己制造业优势,借助于欧洲一体化所带来的各种便利,在欧洲市场上一统天下。德国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东欧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加快制造业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借助于欧洲联盟这个自由贸易区,不断巩固自己的经济地位。

但是,欧洲联盟自由贸易区毕竟只是世界经济贸易体系的组成部分。欧洲联盟之外还有广大的市场空间。现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下,逐渐向其他国家关上大门。德国必须加强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合作,一方面为德国企业找到出路,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带领欧洲联盟走出困境。

众所周知,布鲁塞尔官员们意识形态挂帅,在一系列复杂地缘政治经济关系中,经常损害欧洲联盟成员的利益。欧洲议会通过的有关法案、欧洲联盟委员会制定的各项政策,使欧洲联盟许多成员遭受重大损失。如果德国受制于欧洲联盟的小国,在布鲁塞尔官员们支配下,随波逐流,那么,德国有可能会从技术性衰退变成持久的经济萧条。德国企业界已经行动起来,主动寻找发展方向。他们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目的就是希望绕开布鲁塞尔官员们设置的各种障碍,探索新的增长点。德国总理率领代表团访问中国,显然是听取了德国企业家的建议,在重温友谊基础之上,为中德合作开拓空间。

德国总理访问中国,并非没有反对意见。德国联合政府的内部,一些政党领袖对于德国总理的决定持保留意见。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德国加强与中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当然也没有意识到,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地缘政治经济关系即将发生变化。他们在美国等一些国家的鼓噪下,仍然沉浸在所谓价值观外交之中不能自拔。他们丝毫不顾及德国企业界的需求,也没有考虑到德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他们对德国总理访问中国表示不满。但是不管怎样,德国总理顶住压力到中国访问,一方面是得到了德国企业界的高度赞赏和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位德国总理想实地考察中国快速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中德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关系。中国希望德国在处理中德关系方面,采取积极务实的态度。妥善解决地区冲突,为中德开展经济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中德经济合作,就像德国的哲学一样,充满理性而又富有逻辑性。

    进入专题: 中德关系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076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评社,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