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琨:对华合作,德国经济才能“去风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299 次 更新时间:2023-06-21 21:20

进入专题: 中德关系  

胡琨  

 

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德国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收缩,即2022年第4季度和2023年第1季度环比分别减少0.5%和0.3%,陷入技术意义上的衰退,引发外界对德国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的担忧。

居民消费萎缩和政府支出减少是拖累德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2023年第一季度,德国居民消费和政府支出分别环比下降1.2%和4.9%。除高通胀因素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与电动汽车补贴的退出,以及政府不再承担新冠疫苗接种和检测费用等,是影响第一季度经济数据下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尽管该季度高达8.26%的通胀率对经济运行带来的损害不可忽视,但导致经济指标恶化的主要因素却并非结构性问题,并且通胀问题近期已有所缓解,2023年5月已降至6.1%。

此外,德国投资、出口和就业等指标都有积极变化。2023年第一季度,德国投资环比和同比分别增加2.8%与5.1%,尤其是装备投资环比和同比分别上升3.2%与6.7%,而出口环比和同比分别增长0.4%与1.8%,4月出口环比和同比分别继续增长1.2%与1.5%。尽管金属制造和加工、化工等能源密集型行业仍受俄乌冲突影响而有所收缩,但汽车与信息通信行业的蓬勃发展却推动加工制造业整体状况逐渐好转,2022年11月以来订单环比持续增加,2023年第一季度加工制造业增加值总额环比与同比分别上升2.0%与3.2%。就业市场的持续改善也反映出经济基本面的变化,第一季度德国就业人数达4560万人,环比和同比分别增加0.3%和1%,并在4月继续增加15000人。

不可否认,由于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曾经的高度依赖,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给德国经济运行,尤其是能源密集型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与压力。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经济体系拥有较强韧性,可以及时对经济要素进行重新配置以适应形势的变化。俄乌冲突以来,德国在很短时间内摆脱了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保障了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基本稳定,2022年仍能实现经济增长1.9%,许多经济指标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正是这一韧性的再次显现。就此而言,人口老龄化及专业劳动力的短缺,更应被视为德国经济中长期的真正挑战。

内需始终是德国经济的支柱,私人消费占其国内生产总值超半数;同时德国也是出口大国,出口额与私人消费规模相当,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则是欧盟,超过一半的德国出口产品被欧盟其他成员国购买。近年来,欧洲经济一体化对德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2023年4月,德国对欧盟其他成员国出口环比增加4.5%,增速是对非欧盟国家出口的近两倍。就国别来说,无论是贸易总量还是一些细分领域,中国都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商品进出口国。

然而,中德贸易关系近期出现的消极变化值得警惕,即在德国出口形势总体好转的背景下,它的对华出口却持续下滑。2023年第一季度德国对华出口同比下降12%,4月同比继续减少9.6%,中国对德国汽车及零部件需求下滑是德国对华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国为德国第四大出口目的地,对华出口只占德国出口的不到6%。与此同时,尽管中国仍然是德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但德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也在收缩,2023年第一季度同比减少9.7%,中国作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有被美国超越的风险。

这些变化,并不完全遵循纯粹的经济逻辑,而是德国国内与国际各类政治与经济力量复杂博弈的表现。中德在经贸领域深耕多年,双方互为对方重要的市场,德国是中国引进技术和资本的重要来源地,中国制造业则是德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环节,双方都从双向依赖的经济合作中受益颇深。在绿色经济领域,中德更是优势互补,是天然的理想合作伙伴,2023年第一季度,德国从国外进口的产品中,39.2%的锂电池和28.2%的电动汽车都产自中国。显然,无论是为了中德两国经济的稳定与持续发展,还是着眼于全球经济绿色转型的顺利,中德两国在政治上求同存异、在经贸领域相向而行,无疑都是尤有必要和最理性的选择。

 

胡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进入专题: 中德关系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政治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386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环球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