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新生:美国对华科技战已步履维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790 次 更新时间:2024-05-13 19:04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乔新生  

 

当地时间5月8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出席美国国会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美国总统领导的政府强调“国家安全优先于商业利益”,“我告诉半导体企业,它们不能把芯片卖给中国。这项决定可能会剥夺他们的收入,但是首先有一点,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这样做)是国家安全”。就在前一天,美国商务部发布指令,撤销对美国的英特尔公司、高通公司出售半导体芯片许可证。这意味着美国这两家重要的芯片制造企业不能向中国企业提供芯片。这标志着美国政府为了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在科技领域阻碍中国发展,是美国民主党政府的对华政策。分析三年多来美国拜登政府在科技领域的对华政策,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但是,美国很快发现,定义广泛的高科技产品不仅给美国出口企业带来困扰,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会使美国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不过在“脱钩”的浪潮下,美国商务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的禁令。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禁止出口清单中,不仅包含高端芯片等产品,同时还包含生物化工产品。由于美国企业无法向中国出口,结果导致美国企业损失惨重。

在美国出口企业游说之下,美国政府决定调整对华出口政策,把广义的高科技产品逐步压缩为高端产品,进而集中在高端芯片领域。美国对华科技政策进入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高端芯片成为美国商务部关注的焦点。但是,美国芯片制造企业很快发现,失去了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芯片制造企业利润急剧下降,一些芯片制造企业甚至出现严重亏损。针对这种情况,美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压缩制裁清单,允许美国芯片制造企业继续向中国企业出口芯片,但是,限制高端芯片出口。一方面确保美国芯片制造企业继续向中国市场出口低端芯片,但是另一方面,防止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后来居上。由于美国商务部调整芯片出口政策,导致中国市场曾经一度出现混乱,少数移动电话制造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份额,大量进口美国芯片,从而导致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缓慢。

美国商务部长访问中国期间,中国华为公司悄然出售包含高端芯片的移动电话,让这位商务部长措手不及。回到美国之后,接受记者采访,这位商务部长表示,对此感到“焦虑”和“不安”,要求美国商务部下属工业安全部门调整政策,进一步压缩中国半导体企业生存空间。此次在美国国会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听证会上所发表的言论充分表明,为了遏制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这位美国商务部长决定以牺牲美国芯片制造企业利益为代价禁止向中国出口芯片。 可是,这位美国政府官员或许不知道,中国在科技领域大踏步地前进,正在全面突破美国的封锁。

首先,中国高科技领域呈现出“立体化”发展的态势。中国国务院主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规划表明,中国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强调“时空”观念。在时间坐标上,强调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性;在空间坐标上,强调发展多维度产业的必要性。

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中国未来产业包括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健康。这标志着中国决策部门深谋远虑,不仅着眼现在,而且着眼未来,在上述6大领域提前布局,通过制定周密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科技的快速发展。

根据国务院部署,中国将大力发展空间产业,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实现科技全面发展。中国在地下空间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利用矿产开采留下的洞穴,存储压缩气体,建立电力储存设施。中国利用地下资源,建设大型科研基地,探索新的物质。中国利用低空资源,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产业。中国利用海洋资源,建立水下电力和计算机储存设施,利用海水降低温度,提高计算能力和信息储存能力。中国充分利用太空资源,建设月球科研站。中国利用自己的太空站,从事各种科学实验。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在科技发展领域,早已突破了单纯的二维空间,利用地上地下,海洋天空,实现全方位发展。

其次,中国充分意识到,科技发展离不开“应用场景”。近些年来,中国在科技应用场景方面精心布局,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实用性的科技“试验场”。

在中国湖北武汉的马路上,经常出现“无人驾驶汽车”。这些无人驾驶汽车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来回奔波,目的就是要搜集更多的数据,完善自己的数据库和计算大脑,以便应对各种复杂的路况,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美国著名企业家马斯克到中国访问,受到国务院领导人接见。会见中他明确表示,希望能在中国从事“应用场景”试验。实际上就是希望利用中国人口密集的特点,在中国搜集大量的数据,应对各种状况,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由于试验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中不可避免地会包含一些敏感信息。因此,如何在扩大试验场地,为人工智能产品制造企业提供“应用场景”,同时又不会损害中国的国家安全,这是决策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将敏感信息“脱敏”,或者限制“无人驾驶汽车”的活动空间,所有这些都可以解决“应用场景”数据收集安全性问题。当然,按照对等的原则,如果美国拒绝向中国政府开放相关的“应用场景”,中国是否开放中国市场“应用场景”,这是需要决策部门认真考虑的问题。但是不管怎样,由于中国高度重视科技的“应用场景”,为科技企业提供各种便利,从而使科技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工业数据、消费数据和政府数据,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产品的性能。

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可能落后于美国,但是,由于中国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可以不断积累数据,弥补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不足,从而使中国制造的科技产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第三,解决高端芯片制造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另辟蹊径。传统高端芯片建立在硅基材料之上,需要复杂的工艺和高精尖设备。中国科研人员在制造高端芯片方面,提出了两种技术方案:一种是采用复制和压制技术,彻底绕开了西方国家高端芯片制造程序和工序,从而使美国出台的禁令变成一张废纸。还有一种是采用新材料,利用量子科技生产芯片,大幅度提高芯片的计算和存储效率。中国科研人员已经利用量子物理技术,生产出光子芯片,芯片的计算速度远远超过现有的芯片计算速度。这标志着未来中国芯片制造,将会实现“换道超车”。

针对中国在科技领域缺乏“从0到1”的突破,中国国内一些科研人员认为,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必须考虑到实用性。从专利申请角度来看,如果只有先进性、新颖性,而没有实用性,那么,专利毫无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从实用性出发,针对中国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大胆创新,不仅可以解决发展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人类科技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

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工业革命。电力广泛应用,实现了工业现代化。从科学原理的角度来看,蒸汽机的发明,只不过是利用蒸汽推动机器,其中技术含量并不高,但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完善,将人类带进了机械工业时代。所以,既要高度重视基础科学理论的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理论突破,但同时又要高度重视技术的应用问题。只有从实践出发,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才能确保中国科技创新不会误入歧途。

对于美国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技术封锁措施,一些学者忧心忡忡,他们担心中美在科技领域“全面脱钩”,中国未来科技发展面临困难。这不是杞人忧天。美国政府之所以出台一系列针对中国的制裁措施,说明美国在科技领域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中国不应妄自菲薄。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具有强大的科研能力。一大批爱国科学家默默奋斗,他们在科技领域已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当美国航空航天主管部门负责人叫嚣,在航天领域不能让中国领先的时候,中国已经建成自己的太空站,并且定期轮换航天员,系统性从事科研工作。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需要许多条件。优越的社会政治制度、完善的工业制造门类,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基础。中国正采取措施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在已经选定的方向,实现全面突破。不远的将来,中国将会在科技领域,出现一大批令人羡慕的科技成果。中国并不惧怕美国的科技封锁。中国希望美国商务部官员充分意识到,当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封锁,中国制造出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拥有了自己的人造卫星。即使美国加大封锁制裁力度,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仍能实现。

唯一令人担心的是,美国随时都可能会彻底推翻国际专利制度,拒绝承认中国的知识产权,严重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中国一方面必须调整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设置相应的条款,禁止美国等一些国家“破罐子破摔”,损害中国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安全保护工作,鼓励企业加强中美两国科技合作,但与此同时,必须提高警惕,严防美国情报机关窃取中国的商业秘密。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137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评社,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