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颖:新形势下中德关系面临的考验与机遇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296 次 更新时间:2023-08-14 16:37

进入专题: 中德关系  

黄颖  

 

6月18日至21日,李强总理赴柏林出席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进行正式访问,本轮中德政府磋商为增进双方政治互信、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了新契机。与此同时,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变局中,中德关系仍面临诸多考验。德国政府6月14日发布的首部《国家安全战略》维持了对华“三重定位”,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并称近年来德中之间的“对抗和竞争因素”有所增加。在此情况下,双方唯有加强对话磋商,继续扩大交流与合作,才能确保中德关系行稳致远。

四大考验

当前中德关系面临的新考验,可以归纳为四点。

首先,德国内部对华强硬派与温和派的博弈并不有利于中德关系稳定发展。自“交通灯”联合政府成立以来,绿党和自民党对华态度较为强硬,主张以价值观为导向,减少对华依赖,鼓吹对华“脱钩”。社民党籍总理朔尔茨作为对华鸽派的代表,倾向于延续其前任默克尔的以务实合作为基调的对华政策,反对“脱钩断链”。最新推出的德国《国家安全战略》和7月13日发布的《中国战略》表明,联合政府暂就采取务实的对华政策达成内部一致,既表示德中存在“利益和价值观分歧”,也突出了中国的“伙伴作用”,强调在应对全球挑战和危机的过程中要与中国加强合作。但就日后如何具体落实对华政策,强硬派和温和派之间的激烈博弈将会持续。

其次,德国对华经济依赖的加深促其反思对华合作模式。2022年德国对华贸易逆差高达840亿欧元,较2021年增加一倍多。德国联邦统计局5月1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德国对华贸易额为647亿欧元,同比下降10.5%,其中对华出口环比下降12%,从中国的进口额则环比下降9.7%。鉴于德国对美国641亿欧元的贸易额略低于与中国的贸易额,德国政府认为必须平衡处理与中国、美国的关系,并把握好经济利益、安全需求、价值坚持之间的关系。从对华“脱钩”到“去风险”,个别国家推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去中国化”的企图未有实质改变。在德国经济面临衰退之际,中德经贸合作作为双边关系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促使德国政府加紧对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关系发展模式进行系统性反思和调整。

第三,当前中欧关系“乍暖还寒”,对中德关系的未来走向产生诸多影响。一段时间来,中欧高层互动频繁,使得中欧关系呈现积极态势,这对稳定和发展中德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德国与欧盟对中国的“三重定位”没有变,“去风险”正在成为德国等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主题用语。欧盟委员会6月20日公布的《欧洲经济安全战略》文件指出了欧洲面临的四大“风险”类型——“能源安全在内的供应链韧性风险”,“关键基础设施面临的实体及网络安全风险”,“与技术安全和技术泄露相关的风险”,以及“经济依赖关系武器化或经济胁迫的风险”。尽管该文件没有直接点名中国,但多次出现“去风险”一词,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自今年3月底以来一直在强调对中国“去风险”。合理界定和防范风险有利于合作,夸大相互依赖所产生的“安全风险”则会破坏政治互信。

第四,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延宕和德国与俄罗斯矛盾的急剧恶化对中德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与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试图将中俄绑定在一起不同,欧洲国家为避免刺激中国从军事上支援俄罗斯,尊重中国的中立政策,不愿把中国推向俄。但尽管如此,乌克兰危机所凸显的战略、安全利益和价值分歧仍使得这一问题成为当前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头号难点议题。3月30日,冯德莱恩在访华前就欧中关系发表讲话,声称中国对待乌克兰危机的方式将是“未来欧中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要欧洲在处理乌克兰危机的问题上继续依赖美国,中欧关系中的“乌克兰之结”就很难解开。

三大机遇

被誉为两国合作“超级发动机”的中德政府磋商机制于2011年启动,迄已成功举办六轮。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背景下举行新一轮政府磋商,为中德深化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确定性。

第一,加强中德在政治层面的对话与磋商。本轮磋商是新冠疫情以来,两国首次面对面举行政府磋商。中德深化合作符合两国人民利益,也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李强总理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中德两国应当更加紧密地携手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朔尔茨表示,政府磋商机制体现了德中关系的特殊重要性,德方无意对华脱钩,愿同中方加强双多边合作,促进世界发展繁荣。此次磋商期间,朔尔茨与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皆呼吁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向俄施加更大影响。中方强调重视德国在塑造欧洲安全秩序方面的引领作用,愿与德国加强对话,为停火止战积累共识,共同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

第二,深化中德经贸与环保领域务实合作。本轮中德政府磋商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气候变化、创新、先进制造、职业教育等领域达成十多项合作协议。利用中德举行政府磋商的契机,李强总理同德国工商界代表举行座谈交流,并出席了第十一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德方工商界代表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愿在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研发能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进一步深化中德合作,脱钩行不通。在论坛闭幕式发表讲话时,李强总理以中德合作项目为例谈“去风险”,揭穿了个别国家以“去风险”之名行“脱钩断链”之实的意图。德系汽车与德国医疗器械至今在中国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中国从未将其视为风险,而是更加坚定对外开放,加强与德合作的决心。

第三,推动中德科教合作和文化交流。中德之间长期、积极的文化和学术交流为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德方对华误解与偏见因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而加深,中德政府磋商有助于激活双方人文交流机制,弥合认知鸿沟。

早在2018年默克尔总理访华时,习近平主席便为中德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两国要做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合作者。如今,李强总理将德国作为其就任以来的首访之地,体现了中国对德政策的高度连续性,凸显了中方对中德关系的高度重视。在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到来之际,稳定和深化中德关系对中欧共建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意义重大。在国际形势持续动荡之时,中德通过对话凝聚共识,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意义重大。

 

黄颖,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来源:《世界知识》,2023年第15期

    进入专题: 中德关系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533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