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新:东亚国际关系背景下琉球(冲绳)的国家认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4534 次 更新时间:2023-10-07 11:52

进入专题: 琉球  

徐建新  

 

内容摘要:当代世界的许多民族国家中都存在着纷繁多样的国家认同问题。琉球(冲绳)社会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国家认同。第一次国家认同在琉球王国时期形成并完成。第二次国家认同发生在19世纪后期日本的武力吞并和琉球王国的灭亡以后至今。当代冲绳社会的国家认同问题极为复杂,既有历史原因的影响又有现实因素的影响;既有冲绳社会内部的原因,又有国际关系的因素。冲绳社会的国家认同问题的未来发展走向不仅对冲绳社会的发展,而且将对我国国家发展的外部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琉球(冲绳) 日本国家认同

 

二战以后,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对冲绳进行托管统治,1972年,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将冲绳“返还”日本。日本在战后再次得到冲绳,自然高兴不已。但日本在对冲绳进行统治时也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即琉球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

一、近代以来影响琉球(冲绳)国家认同的时代背景

提到国家认同、民族认同问题,人们往往将其与国家主权、领土、自然资源等现实的政治经济利益相联系。从本源上说,认同、或称身份认同(Identity,日文作“アイテ?ンテイテイ—”)属于主观意识范畴,是“个人一种主观的或内在化的、属于某个国家(民族)的感受”。根据目前西方社会学和民族学的划分,身份认同可进一步分为个人身份认同和由人类集团构成的群体认同,而群体认同又可根据群体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分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这种认同现在也经常被称作“族群认同”或“族裔认同”)是民族成员以身体、名字、语言、历史与起源、宗教与文化传统等血缘关系和文化因素为主要识别标志而表现出的对本民族的归属意识和认同情感。这是一种偏重于种族和文化传统的认同。所谓国家认同一般是指个人或一个民族集团对身在其中的国家和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的认可和服从,因而带有更多的政治性色彩。当然,个人对国家的认同不是静止的、孤立不变的,在不同时代不同事件背景下,身份认同、国家认同都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左右。另外,国家认同也是一种历史现象,从原始血缘共同体中个人之间的认同到氏族认同、族群认同,再到国家认同,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所谓当代民族国家内部在国家认同方面出现问题,是指在民族国家中,一个民族的自我认同和国家认同与国家对该民族的认同存在冲突和不一致,并由此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

今天的冲绳19世纪以前称作琉球,生活在那里的琉球人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由琉球人建立的琉球王国是中国明清两代王朝的藩属国。在统一的琉球王国存在的450年时间里,作为宗主国的中国王朝根据册封体制对琉球国王进行册封、授予官号、印玺和爵位、赐予王姓,但不干涉琉球的内政,允许藩属国以“自主国”的地位实行自治。作为属国的琉球则要遵守这种政治附属仪式,包括接受宗主国的册封、使用宗主国赐予的封印、奉正朔(使用宗主国的历法和年号)和定期朝贡等。中国和琉球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一种政治上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君臣关系。明清时代和中国建立这种宗藩关系的还有许多国家,包括日本、朝鲜、越南、苏禄(菲律宾)等,只是日本在明朝中期退出了这一册封体制。1877年清国与日本建交后不久,在未得到清国允许的情况下强行将琉球并入日本,这是对中国国家权益的侵犯。

我认为琉球民族历史上的实际上存在两次国家认同,第一次国家认同在琉球王国时期形成并完成,当时的琉球人都有琉球民族的归属意识,他们称自己为“ウチナーンチュ”(琉球人),称日本为“ヤマトチュ”(大和人);他们拥有属于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包括祖先信仰、服饰、名字、生活习俗等);他们都认为自己是琉球王国的臣民。这时期琉球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是在琉球社会内部自然发展起来的,是最初的、原生的认同,我们称之为第一次国家认同。必须指出的是,琉球王国时期的国家认同具有两重性,即当时的琉球人不仅认为自己是王国的臣民,还认为琉球是中国的藩属国,这种对中国册封朝贡体制的认同和中国文化的认同在当时的琉球人看来是十分自然而且是必要的。因为当时的琉球人之所以能够掌握先进的中国文化,并成为东亚各国贸易的桥梁(即所谓的“万国津梁”),正是得益于当时以中国为中心册封朝贡体制。后来的一些日本史家拼命抹杀或淡化中国册封朝贡体制对琉球王国以及琉球地区文明化进程的影响,把中琉关系贬低为一种单纯的经济贸易关系,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在19世纪后期,由于日本的武力吞并和琉球王国的灭亡,琉球民族失去了国家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对琉球王国的认同变成了一种历史记忆。随之而来的是日本近代国家对琉球(冲绳)人要求的国家认同。这一次的国家认同与之前相比的根本不同就是认同的对象变成了大和民族建立的国家,我们将这一次认同称为琉球民族的第二次国家认同,即一种次生的国家认同。

从琉球王国到今天的日本冲绳县的历史发展过程,不是琉球民族主动谋求的结果,而是一个“被冲绳”、“被日本”、“被认同”的过程。17世纪以后,日本多次入侵琉球,强迫琉球王国向日本朝贡。此后琉球独立的王国文化传统受到日本文化的侵蚀和破坏。1879年日本在废藩置县的体制改革过程中,最终吞并琉球,强行改琉球名为冲绳县。此后日本本土政权对冲绳人进行了大规模的皇民化教育,甚至禁止在广播和教育现场讲琉球语,力图斩断冲绳人的历史文化记忆。二战后期冲绳成为美军进攻日本的唯一的地面战场。在冲绳战役中,冲绳人被迫在“为日本天皇尽忠”口号下与美军作战,导致数以十万计的冲绳士兵和平民在战争中死亡。这一结果后来成为冲绳人对日本国家的最主要的负面记忆之一,至今还在影响着冲绳对日本国家的认同。二战后的战胜国不承认日本对冲绳的主权,二战后初期美国还有过让冲绳独立的打算,最终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对冲绳实施了27年的托管。在美国占领政策的影响下,冲绳地区形成了对美国民主文化的认同和依赖。1972年美国在没有征得二战其他战胜国允许的情况下单方面将冲绳的行政管辖权“归还”日本。行政管辖权不是主权,因此,严格意义上讲,今天的冲绳仍是一个主权未定的地区。当然,日本政府和日本主流社会并不承认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冲绳的主权归属问题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尽管日本在法理上对冲绳不拥有主权,但是也应看到,今天的冲绳已被全面纳入日本国家的行政管辖范围,日本政府实际上是在有效地对冲绳推进着各种同化和发展政策。

二、影响琉球(冲绳)国家认同的因素

如果一个当代民族国家包含了多个民族(即传统意义上的民族,或称族群),其国家认同可分为主体民族成员的国家认同和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当代冲绳人的国家认同显然属于后者。长期以来,日本国家、社会舆论和主流学术界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约定,即不承认冲绳人的少数民族地位,尽量淡化和无视冲绳人的琉球民族意识。几乎所有的日本教科书、学术著作和宣传媒介都认为日本国民由大和民族(主体民族)和人口仅有2万人的阿伊努族(少数民族)构成;冲绳人(即琉球人)不是少数民族,琉球人仅仅是大和人的一个分支,琉球语不是少数民族语言,而是日语的一种地方方言。

实际上,当代冲绳人仍有强烈的“我是琉球人”的族群认同。战后初期,由于主权归属问题的存在,日本政府并没有划定冲绳人为日本的少数民族。70年代初冲绳“返还”日本以后,冲绳人多数人虽然认同了日本国家对冲绳的行政管辖权,承认自己是日本国民,但多数人并不认同自己是大和民族。随着美军基地问题、日本政府对冲绳的经济、文化教育政策以及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冲绳人对日本国家的认同的强弱程度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波动和变化,甚至还发展出了“琉球独立”运动。

在冲绳人和日本社会看来,影响当代冲绳人对日本国家认同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问题上,即琉球人是否是有别于大和民族的独立民族,是否有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的权利;近代日本吞并冲绳是否有合理性;追究二战中日本国家将冲绳拖入战争的战争责任问题;战后冲绳人反对冲绳美军基地问题;现代化过程中冲绳人与日本本土一样享受平等的发展权问题,等等。

通过以上对近代以来日本侵占冲绳历史的简单回顾不难看出,琉球(冲绳)人历史上的第二次国家认同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多灾多难的过程。这个过程直至今日仍然没有结束。事实上,在上述过程中冲绳社会与日本本土政权和美国占领军之间的恩恩怨怨并不是一些孤立的事件,这些事件所折射出的是近代以来困扰冲绳人的更为复杂和深刻的问题。

琉球(冲绳)被日本吞并的时期正值东亚区域社会重大的结构变革期和转型期。从前近代到现代,琉球(冲绳)社会的发展一直面临着四重矛盾的挑战。第一是相对先进的日本文明与相对落后的琉球文化的矛盾与冲突(文化冲突);第二是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和近代欧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体系所确定的以平等、独立、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与东亚地区传统的国际秩序———即以中国王朝为中心的册封朝贡体制(即华夷秩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东亚国际关系体系的变轨引起的冲突);第三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近代民族国家的政治体制与琉球王国传统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在日本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主体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强制性同化引起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政治冲突,即同化的政治化(近代化引起的冲突);第四是现代霸权主义国家的占领和地区干涉与冲绳市民社会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国际上的霸权主义与日益增长的当地社会的民族主义的冲突)。以上多重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成为近代以来影响冲绳社会发展的时代大背景,同时也对冲绳人的国家认同选择产生重大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冲绳人在国家认同问题上的政治选择从一开始就展现出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而冲绳社会、特别是冲绳地方政界、思想文化界和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经常表现出的相互矛盾的态度,其实都可以在上述多重冲突关系中找到解释。仅就对日本国家的认同而言,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历史事件中,冲绳人或是为了强调本民族与大和民族的同质性和平等性而表现出对日本国家和日本文化的积极认同,甚至不惜和大和人一起鼓吹“日琉同祖论”;但是在受到日本国家的“结构性歧视”(指日本为实现自身国家发展战略而对冲绳社会整体的政策上的差别与歧视)时,又表现出激烈的对抗情绪。所以,一直以来冲绳社会对日本国家的认同都处于频繁波动的状态,还要指出的是,目前日本对冲绳只拥有行政管辖权,不拥有主权。就是说,冲绳人被要求的国家认同是对一个于己没有主权的国家的认同。再如,从现状来看,70年代冲绳被“返还”日本后,由于美国在冲绳的存在,日本并不能完全主宰“返还”后的冲绳事务,太平洋战争的权力关系仍然凝聚在冲绳的上空;就连日本也还不是一个具有完整主权的国家(即所谓的正常国家)。这样看来,冲绳人的国家认同问题是一种本来就不该存在、却在现实中不断被要求的认同。

三、当代国际因素对冲绳国家认同的影响

如上所述,前述前近代与近代以来琉球(冲绳)社会所面临的多重矛盾和冲突以及琉球(冲绳)民族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选择都与中国、美国、日本等大国对该地区的影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就当代而言,在冲绳的国家认同问题上,来自三个方面的力量在发挥着公开或潜在的影响力。这三个方面就是美国、日本、中国。这三方面影响的动机、作用和影响力的大小是不同的。

二战以后,由于美国的力量及其在当代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中的主导作用,美国对冲绳的影响是有决定意义的。从美国的立场看,冲绳基地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的象征,是美国亚太平衡战略的重要棋子,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在美国看来,冲绳基地及日本本土的美军基地的存在既可以在第一岛链上遏制中国的崛起,又是长期掌控日本的威慑力量。因此,美国从其自身利益出发是不会轻言退出冲绳的。不过,在美国驻冲绳基地的各种要求和权利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美国不会反对冲绳社会对日本中央政府和国家的认同。

日本今天掌握着对冲绳的行政管辖权,如果将美国因素和战后国际秩序因素排除在外的话,日本实际上掌握着控制冲绳的全部权力。加之,今天日语已经是冲绳的通用语言,所以日本在冲绳的国家认同问题上处在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从日本的立场看,二战以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斯坦公告》,日本丧失了近代以来对冲绳的统治权。因此,重新获得对冲绳的全部统治权一直是战后70年来日本的夙愿。在战后美军占领时期,冲绳当地使用的货币是美军军政府发行的B票和美元,日本人到访冲绳要申请特别签证。当时的冲绳与日本本土没有统治与被统治关系。日本只能搜肠刮肚地炮制出一个所谓的“潜在主权”论(或称“剩余主权”论)来描述自己和冲绳的关系。1972年美国以私相授受的方式“返还”给日本的是对冲绳的行政管辖权,而非主权。所以今天的日本强调对冲绳拥有完全主权时是缺乏底气的。1972年以后日本对冲绳采取的是以“少说多做”的方式来推进和强化对冲绳的影响。在加大对冲绳的行政管理、经济援助、教育投入、派驻军事力量的前提下,努力谋求冲绳社会对日本国家的认同。日本政府还以利用冲绳社会与美军基地的矛盾,以冲绳县上级管理者的身份与美国交涉,不断压缩美军在冲绳的生存空间。今年日本政府提出要削减包括冲绳在内的驻日美军的财政预算,就是一例。日本政府在冲绳和美国之间巧妙周旋的真实目的是所谓的“用美脱美”,即利用美国的同时,谋求最终摆脱美国控制,成为真正的正常国家。美国政府对这一点是心知肚明的。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实施的要冲绳社会认同日本国家的策略并非一帆风顺。历史上日本强夺琉球、消灭琉球王国的久远记忆;二战后期的冲绳战役使冲绳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耻辱和灾难;战后日本社会对冲绳人的社会歧视;让土地面积仅占日本全国面积0.6%的冲绳被迫承担保卫日本本土安全的重任,为战后日本的安全付出了巨大牺牲(战后保卫日本安全的美军基地的75%设在冲绳)。而且,今天的冲绳被迫承担着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中美日地区冲突中遭受攻击的战争风险,这一切都使冲绳社会对日本政府和日本社会怀有强烈的不满和反叛心理,是影响冲绳社会对日本国家认同的主要原因。

今天中国在冲绳问题上的战略诉求是,冲绳列岛不应当是美日遏制中国崛起的军事前哨,也不应当是干扰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绊脚石,而应当是一个和平友好的地区。

战后70年来中国对冲绳社会的影响不是很大,也不是直接的影响。但是中国因素始终在冲绳社会中长期存在。历史上中国对冲绳的影响基本上是正面、积极的影响。在中国的大力扶持援助下形成的繁荣昌盛的琉球王国的历史,在冲绳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历史记忆。尽管清末日本入侵吞并琉球时,面对琉球王国的求助,中国王朝最终因自身的贫弱而未能出手援助,但总体上说,冲绳人对历史上的中国还是充满敬意和感激之心的。今天的冲绳人常说作为琉球王国宗主国的中国王朝在500年中从来没有侵略和杀害过琉球人,而在冲绳被迫追随日本的100多年里,冲绳社会却因日本而遭受了极大的苦难,而且至今冲绳社会还在为日本付出牺牲。今天的冲绳人积极主张保存和弘扬古代琉球王国时期的文化遗产,而古代琉球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历史的连带感让冲绳人长期以来对大陆中国和台湾岛的中国人报有感恩和友好态度,只是在前几年钓鱼岛岛争发生后,冲绳社会才开始对中国产生不理解和不满(在日本,钓鱼岛归冲绳县石垣市管辖)。

冲绳社会对未来发展的愿景是把冲绳建成一个和平、民主、繁荣发达的地域社会,一个非军事化的社会。冲绳社会在国家认同问题上的态度是十分微妙和复杂的。当代日本国家掌握着冲绳发展的命脉,冲绳社会对这一点的认识是理智冷静的。同时冲绳社会对日本政府多年来的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和在历史问题上的暧昧态度怀有强烈的不满。在冲绳美军基地问题上,冲绳要求的不是赶走全部的美国人,而是消减冲绳的美军基地,与日本本土的其他地区平摊保卫日本安全的义务与责任。美国在冲绳的基地和多发的美军欺辱冲绳人的事件招致了冲绳人的痛恨,但美国在占领统治时期实施的美国式的民主制度又是冲绳人十分向往和努力效仿的。在冲绳人看来,相比今天的日本政府,占领时期的美国军政府更愿意倾听冲绳人的意见。战后的中国在冲绳人眼中是亲切的,同时也是落后的。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它使冲绳人心中产生出一种“水中月,镜中花”般的联想。虽然当前主张琉球独立的人很少,琉球独立的话语还仅仅是冲绳人在居酒屋(小酒馆)里的谈资,但有迹象表明,亲近和利用中国正在悄然变成一种冲绳地方政权与日本政府对抗的无形的筹码。近年来大量中国游客造访冲绳,繁荣了冲绳的旅游业。冲绳希望与中国建立更广泛、更持久的经贸往来。

上述种种因素都反映到冲绳的国家认同问题上。尽管根据日本政府的国情调查,80%以上的冲绳人认为冲绳在“回归”日本后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这不等于冲绳人对日本国家认同的程度也随之提高了。如前文所述40%的冲绳人认为自己是琉球人,即与本土的大和人不同,近30%的冲绳人认为自己既是琉球人又是日本人,只有25%的冲绳人认为自己是日本人。可见日本政府要求的冲绳对日本国家的认同还没有完全实现。

当代冲绳社会的国家认同问题极为复杂,既有历史原因的影响又有现实因素的影响;既有冲绳社会内部的原因,又有国际关系的因素。冲绳社会的国家认同问题的未来发展走向,不仅对冲绳社会的发展,而且将对我国国家发展的外部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

 

徐建新,日本明治大学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来源:《外国问题研究》2018年01期。

    进入专题: 琉球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琉球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647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