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谋:“科学世界国”:威尔斯论技术治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768 次 更新时间:2023-06-23 23:20

进入专题: 威尔斯   技术治理   专家政治   科幻  

刘永谋 (进入专栏)  

 

摘 要:科幻作家威尔斯是全球主义技术治理思想的最早提出者之一。他认为未来社会必然是世界性的技治社会,由专家掌握公共治理权力,推动世界国家或世界联邦向前发展。威尔斯技术治理思想还不够深刻,一些想法甚至相互冲突,但融合诸多新观念,具有乌托邦主义、进步主义、精英主义、全球主义、秩序主义、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特点,在技治主义者中独树一帜,为技术治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关键词:威尔斯;技术治理;专家政治;科幻

 

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是世界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与凡尔纳并称科幻小说的早期开创者。从技术治理的角度来看,他又被视为最早提出全球主义技术治理的技治主义者之一。在作品当中,威尔斯表达了对科学运行社会和专家治理社会的信心和思考,尤其体现在《现代乌托邦》(A Modern Utopia,1905)、《神秘世界的人》(Man Like Gods,1923)、《公开的密谋:世界革命的蓝图》(The Open Conspiracy:Blue Prints for World Revolution,1928)、《未来世界》(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1933)、《新世界秩序》(The New World Order,1940)等科学乌托邦著作当中。威尔斯对技术治理的观点主要以预测未来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与他对“思考未来”之重要性的强调有关。他认为,“思考未来”的思想方式以未来为参照,将现在视为未来的准备和预演,属于更为现代的创造性思维;与之相对的是“思考过去”的思想方式,其以过去为参照,将现在视为过去的结果和重演,属于更为传统的保守性思维。在他看来,中国人喜欢思考过去,而西方人更喜欢思考未来。有人甚至认为,技治主义的乌托邦构想,几乎成为威尔斯中后期作品的核心思想,而小说中的主角“成为一种传播这类思想的说教工具”。换言之,威尔斯强烈地呼唤技术治理社会(简称技治社会)的到来。

在威尔斯看来,未来社会必然是技治主义的“科学世界国”,即世界性的技治社会,他主要将未来技治社会称为“世界国”(World State)、“现代国”(Modern State)、“世界乌托邦”(World Utopia)或“现代乌托邦”(Modern Utopia)等。世界国是按照科学原则组织起来的世界国家或世界联邦,由专家掌握公共治理权力领导国家前进。对未来社会的技术治理趋势,他早期有一些批评,后来总的态度是明显支持的,不过后期也强调美德与知识共同支撑未来社会的发展。他认为,当时英国社会并未走上技治主义的道路,需要进行技治主义和费边主义(Fabianism)——1903年他加入了费边社,后来又退出——的改造,也因此他曾一度对列宁领导下的苏联抱有很强的支持态度。无论如何,威尔斯的技治主义立场非常明显,与其他技治主义者相比,主要表现出如下不同特点:(1)乌托邦主义;(2)进步主义;(3)精英主义;(4)全球主义或世界主义;(5)秩序主义;(6)民主社会主义;(7)自由主义。威尔斯是较早期的技治主义者,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传播了很多颇有价值的技治主义新观点和新思想。

一、技治社会的进步主义构架

威尔斯构想的技治社会是运动的,不断进步的。他区分了老乌托邦与现代乌托邦, 认为老乌托邦的最大特征就是达到某种完满而静止的永恒状态,不需要再作任何改进,如天堂降临一般,而“现代乌托邦不仅是理性和幸福的世界国家(World State),而且不断从好向更好进步”,因而永远处于充满希望和不断上升的状态。为什么呢?威尔斯认为,人类生活永远不会稳定不变,而是不断变化,因而稳定不变的乌托邦构想是不可能的。

显然,威尔斯对未来技治社会的构想受到彼时进化论思潮的重要影响,不仅把自然视为进化的,也将整个社会发展以及各种社会现象如科技、人性和制度等均视为受进化规律支配的。他接受过大学生物学教育,受老师“达尔文斗犬”赫胥黎的影响巨大,对进化论颇有研究,甚至以科幻作品参与彼时有关进化论的科学争论。换言之,他的技治理想与彼时流行的进步主义思潮的基本进化论理念是一致的。总的来说,威尔斯乌托邦的进步主义基调突出地体现他思想的三个方面:(1)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主义理解,即认为科学技术自身不断进步并不断推动社会不断进步;(2)对人性的进步主义理解,即对人性改造的乐观态度,认为人性可以不断通过改造而进步;(3)对制度的进步主义理解,即认为在科技进步和人性改造的基础上,社会制度将不断进步,进入世界和平的世界国新阶段。

(一)科技进步论

威尔斯对于科技发展十分关注和了解,通过大量阅读科学期刊学习科技最新进展, 对于未来科技发展做出过非常高水平的预测,如在《获得自由的世界》(The World Set Free,1914)中预言了核战争,当时就受到科学家的关注,后来又将类似战争称之为“终结战争的战争”(war to end war)。他意识到科学与技术的差别,但是基本上将技术视为科学的应用成果,二者紧密相连,并且主要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待科学技术,即更多关注科学技术提升人类社会福祉的功利方面。他明显持有技术决定论的态度,即认为科技发展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这也是他坚信技治社会终将到来的原因。但是,也有人批评威尔斯的科学观是机械主义的,这种世界观是无法支撑持续的道德秩序的,甚至无法支撑任何持续的事情。甚至还有人认为,威尔斯的思想基本是不科学的,其中有大量的伪科学因素。

对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威尔斯早年实际是持怀疑态度的,这在《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1895)中体现得很明显。但在后期,威尔斯越来越乐观,认为机器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有益于社会的,因而欢迎科技进步,不过后期的威尔斯并不简单地认为科技会自动成为完全无害无风险的人类成果,而是主张必须及时控制科技风险,以免人类自己招致巨大灾难,但他坚信科技为人类福祉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础。因此,威尔斯设想的所有未来社会都是非常重视科技发展且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整个社会是完全按照科学原则组织起来的技治社会。

尤其要指出的,威尔斯的技治社会不仅重视自然科学技术,而且非常重视社会科学技术,尤其是社会学和心理学。技治社会的领导者非常注重运用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来运行社会,比如威尔斯构想的现代乌托邦有系统而精密的社会学理论,并注意对普通下级官员进行心理学方面的训练。不过对于科技原则和方法在政治和政府领域的应用,威尔斯虽然非常支持,但是对于其结果则是时而乐观时而悲观的。因此,有人批评他不 懂政治,他则回应说:“对于政府的科学治理理论而言,我的政治标准是一种解放。”

(二)人性进步论

威尔斯所受的科学训练影响了他对人的一般观念,也包括他所设想的未来专家的形象。在人性改造方面,威尔斯倾向于国家和社会用科技和教育的方法对人性进行大规模改造,使之日益趋向于善的方向,这种倾向在《现代乌托邦》之后越来越明显。首先,他相信人性向善,世界本质上是善的、成熟的、阳光的。在现代乌托邦中,作为领导者的武士(Samurai)阶层最主要的信仰就是坚信人性善,否认原罪说。其次,他接受了赫胥黎的观点,认为宇宙进化与道德无关,也就是说进化过程不会自行导致人类道德进步,或者给社会更高的道德直觉,因而自然状态并不是如原始主义者(Primitivist)所认为的就是最佳最道德状态。再次,他主张不仅要对原始自然状态进行干预,而且同样要 对人类和人性进行改造。最后,他相信正确地运用科技手段来控制和提升人类道德水平是有益的,尤其是科技提高生产力水平并减少人类劳作对于人类道德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威尔斯设想的未来技治社会中,人类的道德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人性与今日之人性迥然不同。未来人是高尚的人、完满的人,心灵纯洁,乐于奉献,与人合作,诚实勇敢,极富创造力(威尔斯尤其强调这一点,这与他的科学决定论和科技乐观主义的立场是一致的),追求知识与艺术……甚至是“过着一种半人半神的生活”。而这种变化并非所谓返璞归真的结果,而是人工规划的结果:从出生到生活、死亡,一切都被世界国强力改造。在人性提升过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威尔斯的乌托邦构想都重视心理学和心理学家在人性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威尔斯认为,心理学可以用来对人性进行改造,而人的社会性内容完全是“人造本性”(artificial nature):“人是生出来的,但公民是制造出来的。”6 为此,世界国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一般心理学部(Department of General Psychology)。世界国认为,人类不仅可能有身体残疾,也会有精神残疾,需要教育来重塑人类的精神,还运用心理学方法来消除社会个体对合作的抵抗等问题。教育作为提升人性的最重要手段,必须要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来进行。除此之外,威尔斯的未来技治社会是赞同优生学措施的,认为优生学是清除人类自身的杂草,主张挑选合格的父母以及发展遗传科学。他相信持续的优生优育,可以让人类进入更高的境界,最终与今天的人类完全不同。显然,威尔斯的优生学观点与高尔顿的有些类似,不过他没有表达对所谓低劣人群进行清洗或灭绝之类的残酷念头,这与他赞同赫胥黎而反对斯宾塞将社会发展也视为优胜劣汰的过程是一致的,这是“进化与道德无关”基本立场决定的。

(三)制度进步论

科技不断进步,促进人性不断进步,两者共同决定社会制度不断进步,这是威尔斯思想的必然逻辑推论。在他看来,社会制度进步的大方向是走向世界集体主义(world collectivism),人类从混乱与退化转入秩序与进化的新阶段。世界主义或全球主义应该是威尔斯思想最著名的特征,以“新世界秩序”(The New World Order,亦可译为“世界新秩序”)为其标志性概念,这个词也常常成为专家阴谋论者集中攻击的对象——在他们看来,“新世界秩序”不过是各国精英狼狈勾结密谋奴役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代名词。

世界政治共同体的主张,威尔斯在很早就产生了,在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虽然他不是第一个提出类似主张的思想家,但却是系统描述且影响最大并为联合国诞生做出最大贡献的思想家之一。1905 年,他描述的现代乌托邦就是世界主义的。他指出,老乌托邦在地理上都是与世隔绝的,如位于幽深山谷或孤立海岛,而现代乌托邦则是囊括整个世界的。1940 年,威尔斯出版了“新世界秩序”同题著作,总结他对世界国家和世界政府的观点,为成立联合国而大声疾呼。彼时,纳粹崛起,全世界都嗅到战争迫近的气息,可不可以避免世界大战?既有的世界政治秩序的问题在哪里呢?如何才能实现世界和平?威尔斯以及当时许多仁人志士都在思考类似问题。在威尔斯看来,问题的症结在于:既有世界秩序是国家个人主义(nationalist individualism)系统, 也就是各国只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相互不合作不妥协,各国混战以至于人类到了要灭绝的程度。因此,当务之急是研究讨论如何实现世界和平的有用知识,并且各国必须愿意为实现世界管理(world administration)付出代价,放弃只考虑自己的个人主义,走向世界和平的“新世界秩序”。

(四)乌托邦主义的危险

威尔斯进步主义的技治乌托邦设想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性本身进行总 体化的设计和改造,以此不断向更高文明进步。毋庸置疑,进步主义赋予人类对自身命运的乐观心态,鼓励人类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实际上,进步主义在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在美欧非常流行,的确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作用。但是,进步主义乌托邦理想同其他乌托邦主义一样是危险的。人们常常把乌托邦写作分为人文主义乌托邦和科学主义乌托邦,前者把乌托邦的实现寄托于人性的提升,后者则把乌托邦的实现寄托于科学的进步。威尔斯将两者结合起来,让科技进步与人性改造相互融合,共同作为走向乌托邦的推动力,因而可以说他的技治主义是人性改造论的技治主义,他的乌托邦是人性改造论的科学乌托邦。看起来,似乎他的乌托邦建构更有道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首先,对于科技发展的进步意义,他过于乐观。的确,科技发展毫无疑问会推动生产力的进步,但生产力进步并不必然带来所有人福祉的进步,而更可能是让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其次,对于科技成果运用于社会公共治理和政治事务的结果,威尔斯自己其实也是很怀疑和犹豫的。再次,如哈耶克所主张的,总体主义的乌托邦更有可能成为极权主义专制,而不大可能成为更完美的社会,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人类要掌握设计复杂现代社会所需的知识和信息是不可能的。最后,他对人性及其改造太过于乐观,这一点对于他的乌托邦建构是致命的,在笔者看来是威尔斯乌托邦主义最大的问题。涉及人性及其改造方面的问题,既有的哲学思辨从来没有形成稍微有些共识的结论。有没有人人一致的人性?人性是善的、恶的还是一半善一半恶的?人性可能进化、改造和提升吗?设计人性是好的,还是极权主义的,甚至会毁灭人类的?这样的问题从来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

威尔斯乌托邦要顺利运行,必须以完美人性为基础,而完美人性获致的可能性, 威尔斯只能寄希望于他毫无理由的乐观主义。举个例子,他在《神秘世界的人》中设想的通信方式类似今天电话和网络的分散—集中中转—分散的信息系统,也想到中转信息可能被人用来犯罪和专制,但乌托邦人完全不会这么做,因为这种行为是千年以前的野蛮行为。正如该书标题“Men Like Gods”所暗示的,乌托邦人可以说不再是人类, 而是更高级的生物。在《未来世界》中,威尔斯预计世界国会在 20 世纪 60 年代建成, 从此世界进入世界性的“现代国时代”(Era of the Modern State),实际上至今他的世界主义理想还遥遥无期,欧洲表面一统的欧盟如今也似乎岌岌可危。而威尔斯身后,人类的所作所为,很难从经验上佐证人性向善的结论。他认为,20世纪初,人类困于不停歇的工作以满足基本的欲望要求,21世纪初由于人人物质要求得到满足因而人性动力转向了高尚的事情和帮助他人。对此,笔者极度怀疑。首先,从理论上说,21世纪初满足每个人物质欲望的生产力条件在很多地方已经实现,但是极大丰富的物质资源被少数人所浪费,而太过发达的生产力给人类造成了困扰。其次,对于人性的极度悲观主义者认为,人类丑恶不是因为没有吃饱,而是具有某种自然性或遗传性,而类似的观点在当今基因决定论日益流行的情形之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信奉。

另外,威尔斯对于科技方法对人性加以向善改造更是过于自信。首先,科技方法有无改造人性的效力,并无一致的结论。其次,就算此种效力成立,国家或社会的制度性人性改造,结果是人人向善,还是一批人被改造为奴隶、另一批人成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主人而最终落入《时间机器》所预言的人族最终分化为两个对立物种的恐怖结局呢?笔者认为后一种可能性更大,因为以目前的人性状态,人类掌握改造人性科技而使之向善发展,就如同抓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实际上,笔者并不否认人性可能进化,只是已知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并没有人类高尚化的明显迹象,因此对人性改造论的乌托邦必须予以足够的警惕。从既有人类史看,人性进化可能会耗费数十万甚至百万数量级的时间,而在这之前,人类很可能已经自我毁灭。

二、专家政治及其技术治理战略

按照威尔斯的逻辑,未来技治社会是在科技进步基础上不断进步的科学乌托邦,显然进步的方向必须由真正掌握科技知识的专家来把握,因而科学乌托邦必然是专家治理的,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而不能不断进步。专家政治必须坚持用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来运行社会,实施技术治理战略,才是真正的技术治理制度。

(一)专家的资质与遴选

威尔斯的早期作品对专家政治是有所质疑的,如《当睡者醒来时》(When the Slpper Wakes,1899)就表达了如此忧虑。在主角格雷厄姆从昏睡中醒过来之前,统治世界的权力是由托管财产委员会的专家掌握的,他们精通金融和科技,使得格雷厄姆的财产不断增长,人们像蜜蜂一样被他们组织起来,昏睡的格雷厄姆则是其中的“蜂王”,而整个社会“多么像一只巨大的玻璃蜂箱”。以格雷厄姆名义进行革命的奥斯特罗格代 表着另一批专家,给主角注射兴奋剂使之醒来,借之煽动工人的革命情绪,推翻了托管财产委员会的统治,但并不想真正改变原有的专家统治制度,反过来对劳动人民进行镇 压。在从非洲调来的黑人军团就要开抵伦敦之时,主角又加入群众,赶跑了奥斯特罗格,但战争并没有结束。威尔斯并没有意识到《当睡者醒来时》描述的问题不在于科学技术,而在于资本主义,但他很好地描绘了专家政治堕落为“伪技术治理”的状况。无论是托管财产委员会,还是格雷厄姆,他们打着科学技术的名义来统治社会,但实际上行使的 却是金钱或资本的统治,因而违背了技术治理的科学运行社会的原则,使之成为“伪技术治理”。科学技术被金钱所左右,成了镇压群众反抗的工具,技治社会成为近乎奴隶制的极权主义社会。在其中,统治社会的专家才智超绝,但将专业能力完全用于谋取财富、控制民众和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压制或消灭与自己不合作的专家,再也不是按照发展 科技逻辑治理而是按照攫取权力逻辑统治。比如,他们用社会不满意度调查预测哪里可 能有叛乱,提前安排镇压;他们用心理学尤其是催眠术方法,来灌输思想和控制个体情绪;他们发明并控制了飞行技术,目的是把强大的暴力抓在自己的手中。

对于弗兰肯斯坦式无道德意识或道德意识淡薄的科学家掌权而可能导致巨大社会 灾难的风险,威尔斯中后期开始强调科技专家必须要训练道德能力和承担社会责任。在《现代乌托邦》中,威尔斯对执政专家阶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遴选和培育专家方面,将知识与美德结合起来的想法,明显类似柏拉图的“哲学王”精英主义思路。现代乌托邦的治理者是武士阶层,理论上武士是所有成年人(21岁或 25岁以上,这个数字是变化的)都可以自愿申请的,但由于武士资质要求受过大学教育或通过大学水平考试,因而实际排除了较低的两个阶层即愚钝者和卑劣者。要想申请成为武士,必须在教育和科学方面证明自己的能力,在不断的淘汰中存活:(1)必须完成大学教育;(2) 有专门技艺,即从事过医生、律师、军官、工程师、作家、艺术家等专业工作;有学习抽象的《武士之书》(Book of Samurai)的能力。当年加入武士阶层后,要受专门的训练,尤其是学习《武士之书》并自愿遵守“武士守则”(Rule)。“武士守则”包括三部分的内容:(1)成为武士的资格;(2)禁止做的事情;(3)必须做的事情。比如说,武士应该有良好的体力状态,应该素食,保持贞洁——虽不一定独身,五分之四的夜晚独自睡觉,冬天必须要洗冷水澡,每天都得刮胡子,必须服从命令,等等。武士遴选不歧视女性,女武士有相应的训练和规则。整个社会的领导职位向合格的武士开放, 具体职位分配由抽签解决。显然,威尔斯的这些想法借鉴了各种僧团的行为准则。但是,后期威尔斯否定宗教在技治社会中的位置,高举唯物主义无神论的旗帜,或者说他将技治主义作为一种信仰。总之,如赫茨勒评价说:“威尔斯的乌托邦是一个由律己的、有社会头脑的和为人们公认的专家们所统治的世界!”

按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观点,威尔斯设想的总体化技术治理政体,属于贵族(贤能)政体或寡头政体的范畴。如果技治体制执政的专家以国家所有人利益为考量,则倾向于贵族政体。如果执政的专家以本团体利益为考量,则倾向于寡头政体。无论是贵族政体还是寡头政体,如果促进城邦的正义,就是好的政体。也就是说,美德应该是治理的最高目标,而不是知识和真理。众所周知,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在类似的主张中,无知即罪恶,而之所以失德是因为缺乏知识尤其是关于美德的知识,真正有知识的人必然是高尚的,而高尚的人必然是饱学之士。但是,现实常常并非如此, 很多专精学问之人,无论是精于自然知识还是道德知识、宗教知识,品行并不强于普通民众,相反许多高尚之人是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普通人。精通科学之人,一样可能违背科学精神,滑向金钱和权力的怀抱,《莫罗博士岛》(The Island of Dr. Moreau ,1896)就是佐证。更重要的是,以真为目标和以善为目标会出现冲突的情形,这一点由休谟对“是”和“应当”的二分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因此,即便是同时具备知识与美德的专家在面对大量的此类问题时,也没有办法提出万全的解决方案,最可能的方案也是在真与善之间寻找某种平衡。实际上,真不仅与善可能冲突,与美的关系亦是如此。在《未来世界》中,威尔斯就预计到专家治理可能压抑人们对美的追求,导致整个社会的“审美挫折”。显然,对于上述知识与美德的两难问题,威尔斯缺乏深入的分析。

(二)专家的职能与组织

在专家组织方面,《现代乌托邦》则是借鉴弗朗西斯·培根的“所罗门宫”(House of Saloman)来组织的,并将之扩展到整个现代乌托邦。所罗门宫按照从科学研究到社会应用的逻辑加以组织。掌权的专家首先要进行研究,然后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以提高整个社会福祉。威尔斯主张专家必须是学者,是对科学具有强烈情感的科学主义者,反对非理性的观点,要求对自然界和社会都进行认真的研究,不断推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步;然后,专家要应用科技知识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对社会运行进行控制。也就是说,掌权的专家必须履行的主要职能是:研究自然和社会、教育民众和控制社会。在诸多作品中,威尔斯都表达了技治社会应该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来治理社会的想法。世界国的专家们要认真研究心理学和社会学,尤其是有关罪犯纪律、工人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研究,以此为基础对社会个体进行教育。威尔斯的技治社会甚至认为“教育就是我们的政府”,知识精英们则是社会核心,而民主是不够的,民众需要专家告诉他们如何拯救和运行社会,因此民众需要接受终身教育。除了执政期的职能外,威尔斯还赋予专家在革命期的宣传职能。在技治社会尚未到来之时,信仰世界主义的知识精英们包括科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知识分子、工程师、建筑师、技术工人、工业组织者、技术专家等,应当率先行动起来,宣传教育群众,发动革命。因此,威尔斯高度赞扬斯科特、罗伯等人领导的北美技术统治论运动(American Technocracy Movement)所做的宣传和理论工作。

至于专家政治是否是集权的,威尔斯并没有定论。在《现代乌托邦》中,公共治理职位由武士掌握,武士组织委员会,对武士事务进行管理,其他阶层基本是干涉不了的。而且武士也是层级制的,根据资历和能力不断晋级。而在《神秘世界的人》中,整个星球没有中央政府,没有权力集中的机构,依靠分散式专家治理维持社会运行:任何具体公共事务的处理意见都由最了解该事务的人来制定。但是,专家并不能将自己的意见随意强加于别人头上,就此而言,威尔斯认为其不能算统治阶级。乌托邦人均道德高尚,而专家更是精通于道德问题。不是公共机构而是专家尤其是哲学家和科学家,拥有许多优先权,原因是专家拥有专业知识而不是统治权。

(三)专家的技治战略

威尔斯设想,未来的专家政府将推行的技术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世界计划。世界国的经济是计划的经济,是世界范围内合作的经济体制。未来的世界国科技高度发达,整个社会被充分组织,社会个体和自然资源被全面计划,更多资源被发现利用,整个地球都在有计划的改造和提升。他认为,走向技治社会的斗争关键是公开在精神上和实践中反对无计划、无组织、无效率和碎片式的政府以及全社会广泛存在的无效、浪费和贪腐,将之称为“公开的密谋”(Open Conspiracy)。(2)黄金与能量券并存。世界国仍然使用黄金为货币,但是同时世界政府和各级政府通过测算能量数据,用能量为单位记账,地方政府用能量凭证(energy note)而不是黄金来交易, 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这实际是将经济生活视为一种能量系统,能量成为一种新的货币单位,与金钱货币具有同等的流通效用,以能量为基础,现代国建立了新的经济秩序。借杜撰的思想家之口,威尔斯还极力主张,货币不必是有形的黄金,而是可以采用无实体的数字货币。(3)社会测量。世界国要对社会方方面面的状况包括人的状况进 行测量,以数据为基础来建立整体的乌托邦社会。在《未来世界》中,威尔斯设想世界国设立了中央观测局(Central Observation)和世界百科研究所(World Encyclopedia Establishment),对所有的社会测量数据进行集中和研究。威尔斯关于社会测量和能量券的观点提出得很早,启发了之后的技治主义者。(4)大工程和社会工程。世界国不断推动诸多如巨大水坝、改造生物和控制气候之类的大工程(vast engineering),数量是如此之多,世界国的历史从而成为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大工程的历史。大工程不仅是纯自然工程,还包括许多社会工程。这是因为世界国社会科学发达,以社会科学研究为基础不断推进不同规模的社会工程。甚至可以说,整个世界国尤其是它的经济系统就是一项大型乌托邦社会工程。指导世界国的乌托邦经济学理论被视为建基于社会学之上的应用物理学,一般问题是阐明最有效地应用平稳增长的物质能力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科学为人类服务,为提升人类一般需求服务。威尔斯关于经济学的看法与之后纽拉特等人的行为主义经济学观念很类似。当然,虽然他们同属于民主社会主义的传统,威尔斯更倾向于费边社会主义,而纽拉特属于奥地利马克思主义。(5)国有化。威尔斯没有提出取消私有制的主张,但主张提高国有化程度,尤其是交通、基建和通信等大型公用事业应该交给国家管理。在土地方面,威尔斯赞同公有私营的主张,也就是说世界国在理想状态上是地球土地的唯一所有者,各级地方政府辅助管理,再转交私人经营,这种委托私人经营必须有较长的可预见的期限,不可随意转变。威尔斯的国有化主张不是出于消灭剥削的目的,而是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的计划程度和可控程度,使社会运行更加科学化。

(四)技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差异

威尔斯加入费边社,虽然后来退出,但他的思想中费边社会主义思想的烙印是很 深的。费边主义是一种主张对资本主义进行渐进式改良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认为社会主义根本上是一种道德信仰,即“思想、使人人有同等机会、保证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活水平、民主自由”,而不首先是某种经济制度,或者说公有制是因其为上述目标 服务才成为“社会主义的”,而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同义词,也就是说,私有制也是可以为社会主义目标服务的。后期威尔斯一再宣称未来乌托邦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甚至在他看来“乌托邦社会实际上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但他赞同私有制,认为现代社 会必须保留一些私有财产,否则人是没有自由的,私人财产是衡量自由程度的重要指标,技治政府必须保护个人合法私有财产。不过他也承认,技治社会在遥远的未来(比如数千年后)将超越社会主义,进入全球的无政府主义或共产主义的自组织状态。除了对私有制的态度,威尔斯设想的专家政治与费边主义类似的立场主要还有以下几点。(1)人人机会平等,即技治社会要保证每个人上升机会的完全平等。(2)保障基本生活, 即技治社会必须对失败者和弱者进行补偿,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3)坚持民主自由。 在《现代乌托邦》中,威尔斯认为,现代乌托邦就是将个人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融合起来,这是典型的费边社会主义主张。威尔斯以为如此可以保障个体自由,尤其是言论和思想的自由。(4)渐进主义。威尔斯设想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技治社会是渐进的,虽然他亦称之为革命,但这种革命是从专家宣传教育群众开始并逐步推进的, 在《未来世界》中他设想这种渐进过渡需要上百年的时间。(5)国际主义。社会主义者的最高目标是国际主义的,超越民族和国家的,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社会主义。

显然,威尔斯理解的社会主义与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解有本质性的差别,根本 上是一种技治主义主张。首先,他赞成一定程度的私有制的社会主义,这与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是不一致的,后者认为成熟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的。其次,他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是专家主导的,这完全违背了马克思主张的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的基本主张,因而他是专家治国论者,而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再次,他过于强调社会主义的道德性,而忽视社会主义首先是经济和政治主张,不符合马克思主张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因此,列宁批评威尔斯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而威尔斯对此也无异议。总之,将威尔斯认定为技治主义者,更符合他的思想。

然而,必须承认威尔斯思想尤其是后期思想受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极大影响。比如他想象未来乌托邦会国家消亡、准按需分配、消除失业、随心所欲地变换职业、人人为社会共同体最高利益、人人以服务他人为荣,等等,很难说没有受到当时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潮的影响。威尔斯在很大程度上试图糅杂技治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和国际主义等多种理论要素,努力吸收彼时流行的新乌托邦观念,基本上没有考虑它们之间在理论上是否能兼容,不过对小说家的理论水平不能做过于苛刻的要求。

三、世界国的秩序主义与自由主义

效率是技术治理最关注的目标,而效率往往必须以秩序为基础,尤其是经济生活 的秩序。也就是说,秩序主义往往与技术治理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在威尔斯的思想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但是,作为一名作家,他又非常强调自由尤其是言论自由的价值。因而,威尔斯试图在秩序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达到某种一致性。

(一)技术治理世界国的秩序

威尔斯设想的未来技治社会是秩序化远远超过当前社会的新世界。即使是在《神秘世界的人》中,他设想数千年之后中央集权的权力机构消失,而人类进入某种类似无政府主义的自组织时代,但世界不仅没有陷入无序,反而秩序更加井然,当代社会与之相比只能被划定为混乱时代。虽然没有中央政府,但自组织起来的社会,到处都有因对某一问题更加了解的专家权威来建设和维护秩序。秩序不仅被施加于个体、群体和社会,也被施加于生物、生态环境和整个自然界,比如气候和生态完全被改造,有害生物、传染病和寄生虫全部被消灭,凶猛动物野性被抹杀,甚至棕熊被改造成吃糖果素食……人类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着整个自然世界。

社会秩序更是进入前所未有的控制时代。威尔斯对秩序的强调,从他提出的广为 流传的“新世界秩序”中“秩序”二字可见一斑。《新世界秩序》中的“新世界秩序” 理论主要讨论了如何实现新秩序以及新秩序是什么两个问题,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召开公开会议讨论世界和平问题,而不是秘密决定世界政治秩序。所有人都能够参与有关世界和平的公开辩论,媒体要将各种意见和批评完全表达出来,各国政府要绝对保证言论自由。(2)要反对各种破坏性力量,转向世界集体主义的全球化融合。威尔斯特别提到的破坏性力量包括科技飞速进步导致的社会激烈变革,以及国家之间的战争和人群之间暴力相向的阶级斗争。(3)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集体化(worldwide collectivisation),这意味着增加对经济和政治的控制,也意味着社会主义趋势不可避免。在威尔斯看来,社会治理应该以总体化管理取代之前的碎片化管理,国家干预经济的美国新政(New Deal)属于经济领域的集体主义运动,而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的最重要任务是消除年轻人失业的问题。(4)成立国家联盟,以此推动政治领域的集体化,推动世界主义的“革命密谋”(revolution conspiracy)。威尔斯认为,有两种革命:一种是完全诉诸暴力的天主教式革命,另一种是进行宣传或教育而发动的布尔什维克式革命。建立“新世界秩序”的世界革命首先要提出“新世界秩序”理论,然后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改变西方人的观念,再改变社会制度,获得永久和平。(5)“新世界秩序”的三大核心支柱是集体化、法治和知识。在威尔斯看来,更多的集体化、更好的法治和更实用的知识,最终都是为了提升整个人类的福祉尤其是保护人的权利服务的, 因而他将之归纳为“世界团结的社会主义”(consolidating world socialism),显然这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的立场。显然,“新世界秩序”要消除各种破坏性力量,尤其要铲除战争,达到对人类生存的严格控制。

实际上,1928 年威尔斯《公开的密谋》中已经形成了“新世界秩序”中的主要观点,尤其是集中设想了世界主义革命的实施过程即“公开的密谋”。此时,他将人类事务危机的原因归结为:道德进步没有跟上物质进步,也就是说,科技高度发达而“新世界秩序”的观念却没有为人类广泛接受。因此,世界主义知识分子要对人民进行教育,知识分子本身也要对自己进行再教育,因而“公开的密谋”是一种知识的重生和更新。“公开的密谋”并非依靠某个单一组织,而是持有世界主义理念的人们共同自发的思潮,始于思想的解释、宣传和辩论,这种社会运动不断发展成为世界控制和联合。其中,教育革命是最基础和最急迫的,然后我们还需要新世界的客观的现代宗教。威尔斯对宗教的主张,让很多西方人将技治主义视为反基督教的思潮。总之,未来技术治理的世界国是政治、社会和经济统一运行的社会,建立统一的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阻止战争,减少浪费,控制道德、生物和经济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除了自然秩序之外,威尔斯的技治社会之社会秩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从他的各种作品中,可以归纳出如下一些共同观点。第一,在全世界范围统一语言,或者是改造过的英语,或者是一种像数学公式一样的科学语言(此处后期威尔斯可能受到同时代维也纳学派的影响)。第二,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贸易活动进行严格控制,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但仍然惩罚个人浪费(这种对浪费的痛恨影响了凡勃伦)。在现代乌托邦中,世界国推行经济自由,消除一切贸易壁垒。第三,干预个体和群体的生活方式, 比如全球范围内统一住宅模式,科学规划城市,全球禁酒(威尔斯的理由是:喝酒是因为生活无聊,世界国生活不无聊所以不应该喝酒)。在《现代乌托邦》中,人们都住在相似的四方形院子中,统一不戴帽子、不养宠物。第四,对人本身的肉体和精神进行深度改造和设计。技治社会中人类都经过科学优生,身材好、长得漂亮,整个人口数量要进行控制,不断提高人的寿命,个体必须接受终身教育,等等。威尔斯设想,很多世纪之后,科学的生育控制使得未来人都是充满活力、满怀希望、富有创造力和接受力而且脾气温顺的。第五,对社会生活进行重新的科学组织,比如家庭凝聚力下降,不再是社会核心,家务社会化,婚姻制度在遥远的将来甚至被取消,整个世界成为有组织的世界共同体(organized world community);社会组织进入井然有序的阶段,没有传统宗教,没有神殿庙宇,没有对动物的虐待。第六,对科技进行控制,并极其重视科技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在《未来世界》中,威尔斯设想的世界国极其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运行和社会控制当中的作用,可以说世界国的秩序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世界国垄断和控制了飞行和航海的技术,成立海空控制委员会(Air and Sea Control Committee),以此将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控制在自己手中。世界国的三大组织机构是:世界政府、世界议会和海空控制委员会。由于运用相关科技成果进行治理,警察和教育的目标发生了重大改变,人性行为改造和古代的苦修禁欲方式已经完全不同。

(二)技术治理世界国的自由

虽然威尔斯强调秩序,但他认为未来乌托邦的最高目标是保证人们的全面自由,或者说是以集体化和法治来保证人权。也就是说,技术治理的秩序主义要受到自由原则的约束。作为技治主义者,威尔斯并不认为技术治理必然与自由相冲突,不过他对自由的理解明显有些矛盾。威尔斯认为,个体自由是现代乌托邦最重视的问题之一,而老乌托邦主义者最不重视自由。威尔斯心目中的技治社会并不反对个体,相反把自由视为生活的根本,反对对规则的绝对服从,因为自由是技治社会所推崇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可能的基础。但是,现代人是社会生物,威尔斯反对把自由等同于绝对自我意志自由,要实现的是“在社区中的个体自由”,强调自身意志与他人意志之间的妥协和折中,否则就是“狂热而错误的个人主义”。也就是说,个体自由只能在集体中存在,而国家的某些禁令增加而不是减少了自由的总量,法律多少并不与自由的多少成反比。所以,威尔斯主张的自由是集体主义的有限自由。在《现代乌托邦》中,威尔斯特别强调技治社会要保障公民自由迁徙权和隐私权。不过对于隐私权,他认为人们的隐私观念是变化的,人烟稀少的古代人们没有隐私要求,而目前对隐私的强调也是过渡阶段, 因为现阶段的人们没有足够的智力和教养而能在公众中也轻松自在。

在《神秘世界的人》中,威尔斯集中归纳了技治社会要遵循的五项自由原则。(1)隐私原则:个人隐私非经个人允许不得公开,但个人有义务响应公共机构统计数据的需要。(2)行动自由原则:自由旅行和自由移居。(3)知识共有原则:除了法定不得公开的内容,任何人均享有查阅任何知识的自由。(4)反对说谎原则:非为法定原因,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隐瞒事实真相,保证公民了解真相的自由权利。(5)言论自由原则: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提出批评,但不能捏造事实。后面三条原则与知识、真相和言论相关,说明威尔斯将知识置于自由之基础的地位,即知道得越多就越自由。也就是说,他更多强调的是自由创造和获取知识。

显然,威尔斯非常担心以自由为名义的无政府混乱,尤其是随意的杀戮,这与他对当时战乱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深恶痛绝是有关系的。所以,他反对激烈摧毁秩序的暴力革命(《当睡者醒来时》表达了他对以暴制暴的流血冲突的怀疑和厌恶),主张改良主义和渐进主义。但是,他始终也担心过度社会控制对自由造成侵害。在早期作品如《莫罗博士岛》中,威尔斯对社会控制个体持更多批评的态度。在孤岛中,莫罗博士将动物改造为兽人,并在一个助手的帮助下维持着岛上的“准”社会秩序,最终出了事故,导致莫罗身死而整个岛上的兽人秩序崩溃,兽人均退化回野兽。兽人身上的兽性强烈而人性新立,必须以强力手段增进其人性而压抑其兽性。莫罗采取的是技术治理的办法:一是手术治疗,二是技术催眠。前者假定某些生理结构是兽性的根源而必须加以改造或去除,后者以技术手段将莫罗规定的规则植入兽人的大脑结构之中。除此之外,就是对违规者的残酷而公开的惩戒,震慑时不时会荡漾起来的兽性。秩序的崩溃是一只美洲豹引起的:这只豹子的改造还未完成,却挣脱枷锁跑了出来,它兽性大发的表演激起了兽人的兽性,更关键的是莫罗在追捕美洲豹的过程中死了。虽然美洲豹也死了,但对于兽人而言神一般的莫罗居然也会被美洲豹杀死,让“莫罗规则”支撑起来的社会秩序很快就崩塌。这部早期小说强烈地表达了威尔斯对极权控制的担忧,后来威尔斯总体上对科学的社会控制越来越乐观,但总是无法否认前面的担忧可能发生,因而在后期作品中他也会一再强调自由原则对于技治社会的重要性。

(三)秩序与自由的张力

自由与秩序之间存在明显的张力,这是政治哲学的难题之一,威尔斯尝试将两者 通过科技统一起来。在他看来,技治社会必须以科技发展为基础,而科技发展需要个体创造力,而创造力爆发需要自由;反过来,自由促进科学大发展,科学转化为应用技术则赋予人类按照自己的目标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力量,整个世界因人工化越来越远离自然混乱而越来越有秩序。显然,这里面的逻辑是有冲突的。越来越多的自由会正相关越来越多的秩序吗?威尔斯所提出的集体主义自由能够如他所说的那般完美吗?笔者认为,集体主义自由实际上是寻找某种平衡,而绝不是自由与秩序 / 权利与效率一同向更高水平推进,这在理论上说很难实现。以《现代乌托邦》中威尔斯设想的“理想工厂”为例,他设想,理想世界的工厂是雇主和工人之间相互协商来管理的,特别地,工资也是如此协商加以制定。这种观点类似于后来泰勒主义者所称的“思想革命”,后来欧文、傅立叶以及泰勒等人在现实中做过尝试,但从来都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结果要么是“血汗工厂”,要么是以工人罢工和暴力获胜,劳资双方完全皆大欢喜的案例微乎其微。

在自由与秩序问题上,威尔斯不得不承认技治社会并非绝对平等的社会,而是努 力追求平等的社会,无法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先天差别。在现代乌托邦中,社会成员被划分为四大等级,即诗意者(Poietic)、活力者(Kinetic)、愚钝者(Dull)和卑劣者(Base)。威尔斯一再解释:这种划分是为了政治实践的需要,尤其是遴选领导者的需要,并且划分是基于个体先天差异,而不代表权益方面的差别,加上四大等级不是继承式,因而现代乌托邦主张人人平等。但是,实际上后两个等级在政治实践中基本上被排除在公共治理职位之外,所以威尔斯关于平等的解释并不令人信服。按照他的设想, 四大等级的划分依据是个体的创造力:诗意者优于创造,多数是科学家、诗人和哲学家;活力者善于想象,是受教育的良好对象;愚钝者没有那么聪明,但守规矩;而卑劣者不仅智力平平,而且情绪不稳定,自私自利和不诚实,倾向反抗和暴力。在《神秘世界的人》中,即使是非常遥远的将来,威尔斯仍然没有主张平等分配,而是保留了差别性收入系统,只是相信高尚的乌托邦人因创造力更高而收入更高,更高的收入会被乌托邦人用于有益的事业,如艺术事业。显然,这样的技治等级虽然符合威尔斯主张的技治社会应该是创造力盛行的社会的主张,但完全不符合现代民主制的精神,一百年后极易让人反感,最新批评类似等级制的科幻电影《分歧者》(Divergent,2014)就设想了一些可以在不同等级之间变换的人,最后他们发起了革命,推翻了等级制度。显然,等级社会必然决定了不同等级人群之间享有自由的差异,也就是说,威尔斯主张的自由并不是人人都是一样的。

实际上,威尔斯技治主义思想中自由与秩序之间张力的关键点是对社会个体控制 的问题。一方面,个体控制意味着秩序,而另一方面意味着失去一部分个体自由。按照威尔斯的集体主义自由观,问题通过扩大秩序或扩大自由均不可能解决,解决方法只能是找到控制的度,即在某个度上自由与秩序能达到最好的平衡。符合某个度,技术治理将是很好的公共治理,而超过它就走向了极权主义的操控。笔者认为,社会控制是必需的,因为文化就意味着对个体自然属性尤其是兽性的控制进而使人类走向更加文明的一端,而完全没有社会控制就意味着人类重回自然的野兽状态。但是,社会控制必须有限度,否则走到极端,剥夺人的所有自由,技治社会将变成庞大的“机器乌托邦”,人也会因此失去人性,陷入极权的恐怖之中。因此,重要的问题是寻找治理和操控的界限,而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威尔斯的深入思考,他只是乐观地相信自由与秩序在技治社会中不会冲突,或者时而乐观时而悲观地矛盾着。

科技与自由、秩序的关系也远比威尔斯所想象的复杂得多。科学研究是自由的吗?科学家当然需要学术自由的支撑,但科研活动同时也是需要秩序的:一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科研是有禁区的,科研活动要受到社会的伦理监管;二是科学家共同体所建立的科研制度是非常秩序化的,比如同行评议、出版发表制度,所有参与现代科研活动的个体都不能随心所欲;三是随着后学院科学时代到来,科研活动规模越来越大,需要严格的组织,很多领军科学家的主要任务变成了科研组织。但是,现代科技的秩序化并没有改变自由探索、自由思考和自由辩论对于科技发展尤其是原始创新不可或缺的根本性价值。因此,不能放弃对科技的社会控制,而这种控制也需要寻找一种平衡。威尔斯并没有忽视对科技发展的社会控制问题,但是没有深入理解科技与自由、秩序的辩证关系。

结语

威尔斯作品浩繁,观点庞杂,逻辑性不强,相互之间的张力颇大,甚至相互冲突。他的思想的原创性不大,明显是彼时各种时髦思潮的汇聚,这导致他在早期的乌托邦构想与晚期有不少的差别。而且,他的技治主义思想以小说和乌托邦作品的形式呈现,缺乏深刻的分析,很多观点虽然很有新意,但大多浅尝辄止。但是,作为早期的著名技治主义者之一,威尔斯的技治主义思想对于技治主义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首先,他的作品影响巨大,使之声名远播,甚至赢得了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尊重,对于技治主义思想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次,他较早地综合诸多技治主义的初步设想,启发了后来的技治主义者的思想。最后,他的技治主义思想的缺陷,也为技术治理理论的建构提供了诸多的反思和修正之处。比如说,他的人性进化论观点的问题,警醒后来者应该在制度设计方面着力,而不能寄希望于道德进步;他对技治极权化的担忧, 警醒后来者应该思考社会对专家权力的控制问题,以及建立总体化技术治理乌托邦的危险性等。

 

【引用格式】刘永谋:《“科学世界国”:威尔斯论技术治理》,《新文科教育研究》2023年第2期,第45-62页。

进入 刘永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威尔斯   技术治理   专家政治   科幻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科学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395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