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原:阿西莫夫:科幻、科普、神秘主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74 次 更新时间:2022-10-19 09:13

进入专题: 阿西莫夫   科幻   神秘主义  

江晓原 (进入专栏)  


前几年我出版了《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对这样高调的书名有点不太自信,我的学生穆蕴秋博士安慰我说:这有什么?阿西莫夫写过《阿西莫夫科学指南》《阿西莫夫圣经指南》和《阿西莫夫莎士比亚指南》呢。其实《阿西莫夫科学指南》我40年前就读过,那时我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念本科,不过我读的是科学出版社1977年的四册平装版,每册各有书名,副标题则是《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二、三、四册。

今年是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诞辰100周年。我算不上“阿迷”,但读过他的不少作品,对他在科幻、科普两界的段位,都还有些领略。因为在中国“阿迷”不少,其中几位高段位的我还都颇有交往,关于阿氏生平的一般情形,科普界的新老“阿迷”们早就写过许多文字,本文就从略了。


阿西莫夫以科幻小说起家,但中间有一段时间作别了科幻创作,致力于科普创作,再次使他大名鼎鼎。所以在科幻、科普两界,阿西莫夫到底在哪一界地位更高,竟是难有定论。中国的“阿迷”们在这个问题上,估计也会莫衷一是。

当年阿西莫夫和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订有“克拉克 / 阿西莫夫条约”:阿西莫夫承认克拉克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幻作家,克拉克承认阿西莫夫是世界上第二好的科幻作家;克拉克承认阿西莫夫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学作家(“科学作家”这个词,指称的对象在中国习惯被称为“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承认克拉克是世界上第二好的科学作家。这样的“条约”,当然可以视为当年踌躇满志的美国文人自我膨胀的意淫,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阿西莫夫在两界中的段位。

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中,名声最大、篇幅最长、写作时间跨度最久的作品,当数《基地》(Foundation)系列,凡11卷,依照故事顺序为:《基地前奏》上下、《迈向基地》上下、《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基地边缘》上下、《基地与地球》上下。第一篇写于1941年,最后一篇写于1992年,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讲述一个名叫谢顿的人,发明了一种“心理史学”,可以预测银河帝国未来的盛衰,为了让帝国崩溃和重建的这段黑暗时期从三万年缩短为一千年,谢顿建立了两个基地,秘密做好准备。史诗般的故事和结构,宏大壮阔,气象万千,据说是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触发了阿西莫夫的灵感,他让一部古老的帝国盛衰史,在银河系遥远未来的时空中全新搬演。《基地》中还涉及多个重要概念:心理史学、盖娅学说、中空月球、人类未来、机器人定律、电脑发展的极限、能够左右历史的人工智能等等。

1957年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创作上“封笔”之后,他的那些科幻小说读者和出版商却始终放他不过,一直要求他将《基地》系列继续写下去,在停顿了15年之后,阿西莫夫终于再作冯妇,开始写《基地》的“续篇”和“前传”,结果甚至比当年的《基地》更加畅销。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因为有传言说“基地”组织的名称和运作可能受到了《基地》小说的启发,《基地》小说再次引人注目。


虽然《基地》小说给阿西莫夫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声誉和财富,他却在1957年嘎然停止了科幻小说的写作,转入科普创作——据说是响应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号召。新的写作继续为他带来声誉和财富。他从1958年起在《奇幻和科幻杂志》(Fantasy and Science Fiction)上写专栏。这是一种科幻文学界享誉已久的老牌文学杂志,内容包括短篇科幻小说、访谈、书评、影评等,这些文章基本上可以归入“科普”。据他晚年自述:我这一生为《奇幻和科幻杂志》写了399篇文章。写这些文章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欢乐,因为我总是能够畅所欲言。

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风行世界,他生前出版了数百种书籍,与此同时他还走上电视,成为向公众传播科学的明星,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讲解员”。

虽然从本质上说,阿西莫夫无疑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而且他也多次明确表示自己是一个无神论者,但他思想开明,有宽容心态,接受多元的理念。更何况他以科幻起家,而在他开始科幻创作之前数十年,乔治·威尔斯已经开辟了科幻小说中反思科学的世纪潮流,所以反思科学,或者对科学主义立场有所偏离,对阿西莫夫来说也是习以为常的。

事实上,阿西莫夫的科学随笔实在是太与众不同了。和我们中国读者所熟悉的“科学随笔”相比,它们有时候简直就像登错了杂志的文章。


这里我们不妨剖析一个案例以见一斑:在《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一书中,有一篇“庞培与命运”——等一下,不是谈科学吗?难道庞培也能和科学有关系?对罗马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当然对庞培(Gnaeus Pompeius)不陌生,但是让“庞培与命运”这样一篇万字长文出现在一本“科幻”或“科普”的杂志上,对于中国的主编、编辑和读者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除非阿西莫夫写的是以庞培为主人公的科幻小说。

然而阿西莫夫写的是“非虚构作品”。他先用流畅的文笔,简要叙述了庞培的一生:他的出身、政治投机、军事冒险、凯旋和他一度如日中天的声誉……直至他58岁那年被暗杀为止。这些故事和我们通常从有关罗马历史的书中读到的并无不同。阿西莫夫凭什么让《奇幻和科幻杂志》这样一本杂志,容忍他用一万字的篇幅,将庞培一生这样一个看上去绝对老生常谈、而且和科学毫无关系的故事再讲一遍呢?但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阿西莫夫在此文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他叙述庞培一生故事时,强调了他42岁那年是一个分水岭:42岁之前,庞培好运无边,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直至他政治、军事生涯的巅峰;42岁之后,庞培厄运无穷,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直至在埃及死于非命。那么在这分水岭的42岁那年,庞培遇到了什么事情呢?阿西莫夫先说只是发生了一件小事,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在故事结尾他补叙了这件事——庞培在耶路撒冷时,不听劝告擅自走进了犹太教圣殿中一个隐秘的房间。

阿西莫夫在此处特意加了一个脚注:“要是你以为我自己变得神秘了,请再读一遍本文开头的部分。”——他指的是他在该文开头一段关于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讨论。

读到这里,阿西莫夫神秘主义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这时他还像一个理性主义者或无神论者吗?

也许有人会说,阿西莫夫在这篇作品中只是故弄玄虚而已,已经偏离了他一贯秉持的理性主义立场。但我们从这篇作品可以看出:即使我们同意阿西莫夫基本上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1957年突然封笔科幻小说而转向科普创作,也可以视为在理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一种行动),但是从他各种作品比如《基地》系列小说来看,他肯定是一个宽容的理性主义者,这篇“庞培与命运”同样可以证明这一点。

有人曾问阿西莫夫:“科学是不是能解释一切事物?”阿西莫夫明确回答说:“我肯定科学不能解释一切。”这番问答对于理解阿西莫夫至关重要。例如在“庞培与命运”所述的故事中,科学无法对庞培的命运转折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也许阿西莫夫写这篇庞培故事,目的就是用这个故事表明:世间确有仅用理性(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


阿西莫夫并不僵化,也绝不缺乏想象力——笑话,一个成功的科幻作家怎么可能缺乏想象力?他只消将写科幻小说的想象力略出余绪,用一小部分到他的科普创作中,就可以给人惊才绝艳的感觉。

行文至此,我决定冒着被众“阿迷”拍砖的风险,对阿西莫夫在科幻和科普两界中究竟哪一界段位更高的问题,给出我自己的明确答案:我认为阿西莫夫在科幻方面段位更高。想想今天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机器人三定律”,也是阿西莫夫在他的科幻小说中提出的,如今已经进入哲学、伦理、法律等层面的思考之中,这在古今科幻作家作品中找不出第二个类似的例子,也足以印证我所言不虚吧?至于他和克拉克谁第一谁第二,哈哈,让他们在那个世界继续争论吧——要知道,第一的候选人有好几个呢!


载2020年1月17日《第一财经日报》

进入 江晓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阿西莫夫   科幻   神秘主义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科学 > 科学评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725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