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底前封关运作,意味着海南全岛由“境内关内”向“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的转变,意味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由起步阶段向实质性运作的转变。
推进2025年底前封关运作,可充分发挥海南独特的地缘优势,使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经贸合作、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中扮演好战略枢纽的重要角色,为打造我国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开好头、起好步。
构建有吸引力的“两个总部基地”政策体系
政策着力点在于“两个总部基地”建设。
企业既是内外市场连接的主体,也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主体。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地处RCEP中心位置的地缘优势,打造与内地相对隔离的“境内关外”性质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以此形成集聚企业和要素的独特优势。
面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复杂严峻变化和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的新趋势,海南自由贸易港要把封关运作的着力点放在“两个总部基地”建设上,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出台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相关政策。
政策重点在于实现海南自贸港政策与RCEP规则叠加。
一是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政策与RCEP“零关税”政策的叠加。发挥单向开放的灵活性、主动性,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提前落实我国在RCEP中对东盟国家的“零关税”商品承诺表,便利其他成员国经海南分享中国大市场。
二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与RCEP原产地规则的叠加。可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行完全累积原则,支持企业在RCEP成员国的加工增值部分计入海南的增值部分。企业在RCEP其他成员国和海南加工增值累计超过30%,即可以“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
三是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贸易开放政策与RCEP规则的叠加。要进一步缩减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限制措施数量,并以此为契机,率先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型开放,打造与国际市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对接的先行区。
政策突破的关键在于资金自由便利流动。
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是总部企业的核心政策诉求。目前在海南注册的总部企业结算中心、信息中心等核心业务大多不在海南。从现实看,与香港联手开辟东盟市场,适时建立“双港”金融服务合作对接机制,以“海南承接+香港服务”的模式促进香港金融服务体系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总部基地”建设的融合,有很大的可行性。
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
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关于“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的要求,2025年底前封关运作要把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和发展优势相融合,为打造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创造良好条件。
在联动发展中打造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实力与市场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强化与大湾区联动发展,有利于海南利用国内14亿人大市场的经济腹地优势,有利于发挥海南作为RCEP地理中心的优势,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产业协同发展是联动发展的重点。例如,可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吸引广东农业加工贸易企业到海南发展农产品和热带水果进口加工业务,使农产品加工增值超过30%后以“零关税”进入广东并向全国分销。再如,要把海洋产业作为联动发展的重点。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7年居全国首位,且具有较为完整、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海南具有开发深海、发展蓝色经济的先天资源优势,建议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湛江等地海洋装备研发制造的基础上,在海南合力建设深海装备安装、测试、推广应用和维修服务中心。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联动发展的首要条件。目前,琼州海峡两岸航运资源一体化初步完成。当务之急是强化琼州海峡南北两岸港口资源整合,尽快实现琼州海峡两岸港口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调度、统一服务”;尽快开通琼州海峡高速客船、高速客滚船、水上飞机等多元化运输服务方式,打造琼州海峡水上半小时交通圈,并建立琼州海峡两岸统一的应急管理平台。
推动以强化有效防走私为重点的管理协同。与广东联手做好琼州海峡反走私工作。从历史上看,徐闻古港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目前,国家在徐闻仍设置海关,其主要工作是协助海南打击走私,要联合做好反走私工作。
海南要全力做好放开“一线”、用好“一线”的相关工作。吸引集聚国际优质要素是海南封关运作的主要目标。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面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海南要努力以境内关外的独特优势集聚全球资源。当然,“一线”也担负着打击走私、贩毒等监管职责。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要更好服务于国内国际双循环。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联动管理机制,将为国内总部企业开拓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市场提供综合服务支撑,也为以东盟为重点的国外企业低成本开拓我国内地大市场提供重要条件。
加快恢复和加密国际航线
运输和人员往来自由便利是自由贸易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现实需求看,2025年底前海南封关运作要把开辟国际航线尤其是面向东盟各国的国际航线作为工作重点,为封关运作后加快空海国际交通网络和国际经贸合作网络建设打下重要基础。
恢复和加密国际航线。就新加坡、香港、迪拜等成熟自贸港来看,其无一不是以国际空港建设为突出特点。新加坡樟宜机场自1981年运营以来,100多家航空公司在此运营,通往全球400多个城市,平均每84秒就有一架飞机起降;2020年迪拜机场对本地GDP的贡献已达到30%左右。
目前,海南机场建设与“运输和人员进出自由便利”的要求不相适应。在国家相关方面的支持下,要采取多种方式尽快实现面向东盟各国主要城市的直飞航线全覆盖;扩大第五航权在内的航权安排,吸引新加坡、香港等航空公司开辟经停海南的航线;支持国内航空企业用好第六航权,加密与全球主要客源地的国际航线,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巩固“四小时八小时飞行经济圈”。
建设海洋运输网络。例如,推进海南与广东、香港、澳门在国际中转、运输航线、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密切合作,率先共建港口联盟,推动港口间标准统一、数据共享、单证互认;吸引更多东盟港口运营机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信息交流、技术共享等合作项目;强化海上航线联合开发、共享,合作开发至新加坡、越南等国家主要港口的国际航线。同时,吸引粤港澳优质港口运营机构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部分港口的管理运营。
当前,在中国与东盟旅行限制已经放开的情况下,要尽快推动泛南海邮轮旅游的常态化。例如,开辟连接东盟主要国家的定期邮轮旅游航线,开展一程多站式泛南海邮轮旅游;借鉴APEC商务旅行卡的成熟模式,探索发起泛南海旅游卡发展计划,努力实现成员之间的旅游互通免签;推进海南与泛南海地区岛屿间合作,合作建立岛屿旅游联盟,推动实现客源共享和互送、联合营销、管理标准对接、人才联合培养等。
构建灵活独特的基础研究平台。适应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需求,搭建医疗健康、清洁能源、深海科技等为重点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公共实验研究平台,并依托特殊税收政策、国际交流便利等条件,吸引相关科研人员在海南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及应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推进关键共性技术赋能平台建设,形成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基础服务体系。再如,适应吸引国际国内人才需要,加大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完善海南产权交易所、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国际商品交易中心、股权交易中心、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交易场所建设等。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