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齐勇:怀念星云大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29 次 更新时间:2023-02-08 20:51

进入专题: 星云大师  

郭齐勇 (进入专栏)  


昨天(2月6日)清晨惊悉星云大师于5日在佛光山安详示寂,并拜读了大师的《真诚的告白——我最后的嘱咐》,甚为痛惜并深受教益。

我曾有缘数度拜会大师,面聆謦欬。

初次拜见大师是1989年4月中旬,在汉阳归元寺。大师率佛光山弘法探亲团来大陆,访问北京及西北、西南等地之后由重庆乘江轮顺江而下,路过武汉。傅伟勋教授是星云大师的学术顾问,我陪萧萐父、刘纲纪、李德永老师看望傅先生,傅先生把我们一行介绍给星云大师。该团行色匆匆,晚饭前到,次晨乘船赴南京。

以后在台北,在北京,我也曾有缘拜会大师,聆听他的演讲,讨教,请益。1999年7月,2002年11月,我都曾拜见大师。尤其是2002年那一次,到佛光山参访。那时我应邀在政治大学客座讲学,恰好敝校历史系陈国灿先生和吾友何建明教授(现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亦在台北讲学,我们受邀到佛光山,拜謁大师,实地考察,略为了解了佛光山的创业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规模。

星云大师及佛光山在佛法的在地化、世界化与现代化方面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非常宝贵。当然,佛教丛林在台湾还有其他的典范,也非常了不起。

佛法去情识之别,破生死之惑,有智慧有贡献,有理论有实践,还有修行的方法。尤其有一代代的宗师,成为人格典范,为僧俗各界所敬仰和效法。在现代化的今天,这些典型弥足珍贵。现代生活仍需要佛法,以及儒、道各家的滋润,需要净化心灵,静心修养,需要精神的凝敛,也需要在民间推广。民间社会空间的扩阔,是现代性的要求,这包括改善社会文化土壤的团粒结构,也包括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现代人尤需精神与灵魂的安立,即我们常说的安身立命之道,乃至重建现代生死学。在生命的无意义感普遍加重的年代,尤其如此。

现代化需要儒释道,儒释道需要现代化。在这些方面,星云大师与佛光山走在了前面。我们怀念星云大师,尤其需要学习他的精神风范。

2023年2月7日


进入 郭齐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星云大师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佛学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055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