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星云大师,始于上世纪八○年代。因为专业研究的原因,我开始接触到星云大师的一些讲演和著述,第一印象是,他所说的佛法和传统佛教不太一样,非常贴近现实人生,很生活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九○年代参与了由星云大师担任总监修的《中国佛教经典宝藏》(总 132 部)的编纂工作,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志远先生,各邀约了数十位大陆学者,承担了其中 100 部佛教经典的释译工作。之后,大师又启动《法藏文库 ? 中国佛教学术论典》(总 110 部) 编纂工程,我同方立天先生、楼宇烈先生等作为「学术委员」参与了该编纂工作,并推荐了数十篇硕博士论文给《法藏文库》。这两项佛教文献的整理、释译和汇编,对于当时及后来两岸的佛教文化的研究、传承、弘扬乃至交流,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人间佛教的不断发展,大师往来大陆的次数日渐增多,遂有机缘跟随大师参与许多学术艺文活动,对于大师其人及其思想逐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近几年来,每年于两岸各举办一次的「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学术研讨会」和「人间佛教座谈会」中,先后 6 次撰写「主题发言」,使自己对于星云大师「其人其道」有一个更系统、深切的体会。
总体而言,我认为星云大师的人生智慧、人间佛教理论与实践,是一个非常值得人们去研究、发掘和弘扬的思想宝藏。
分别而论,我觉得星云大师的人生智慧、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 践,有如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其一,星云大师对于推进汉传佛教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厥功至伟!
在人间佛教实践方面,星云大师把汉传佛教发展成一个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种族共同信仰的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宗教,让「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成为现实。在这一点上,不能说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无古人」!
其二,善于对佛教般若智慧进行创造性的阐释和运用,是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另一个重要的特色和重大的贡献。大师善于把般若智慧生活化,经常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以立体的乃至多维的思惟方法,启发人们懂得诸如「进」与「退」、「舍」与「得」、「放下」与「提起」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广大受众觉得受用,深受启迪。
其三,大师对于当代佛教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逐渐把注重「求」的佛教,变成强调「给」的佛教。大师所提倡的「做好事, 说好话,存好心」的「三好运动」,及「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的「四给」佛教,不仅遥契佛陀本怀,而且代表着佛教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其四,大师的人间佛教既注重把佛教、佛法生活化,又具有强烈的「内在超越」和「当下超越」特质。这主要表现为把「佛性」 内在化为人伦道德,把出世精神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真正做到既在红尘浪里,又在孤峰顶上!是中国儒家「贯通天人」、「内圣外王」的思惟方法和人生境界的延续与发展!
其五,大师是位精通内、外学之智者、高人。虽身在方外,但热爱祖国,关注当下,始终怀有一颗炽热的「中国心」!并以其慈悲情怀、无疆大爱,积极推动两岸的交流互动,为两岸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师推崇备至,身体力行;推广、弘扬不遗余力。在世界五大洲兴办了多所大学,在大陆资助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博物馆,捐建扬州鉴真图书馆,助建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大楼,开创扬州讲坛等,助力大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观大师一生,他秉持佛法真义,以文化弘扬佛法;他遥契佛陀本怀,以教育培养人才。他以超乎常人之大智慧,成就了超乎寻常的大事业,深受各界人士爱戴敬仰,实为一代大宗师,后学之楷模。 值此大师舍报西归一周年之际,我们在缅怀大师为人间佛教发展,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同时,一定要继承大师遗志,为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