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茂松 牟坚: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的文明想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47 次 更新时间:2022-10-24 16:16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谢茂松   牟坚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大历史视野之下,可以更深刻而全面地体会二十大报告的体大思精。


一、“团结奋斗”揭示现代政治本质。党的二十大报告体现了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政治全面统筹,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这两者反映了现代政党政治的本质要求,即组织动员最大多数民众。中国共产党组织全体中国人民为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价值、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而共同奋斗,也就汇聚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的最后四个字,“团结奋斗”。


这四个字看似平常,却是对政治共同体、国家共同体、文明共同体的共同性的本质概括,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路径。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可大可久之道”。西方过去几百年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以及西方大国更替的历史印证了“其大却不能久”,但中囯式现代化给出了“大而能久”的答案。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十四亿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是为“可大”。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全新道路具有超越的特质,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可大”的同时还能“可长可久”。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继承了中国文明“成己成人”的传统,克服、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资本至上带来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民能安身立命、内心“充实而有光辉”的现代化,从而能克服、超越西方资本至上带来的知识与信仰之间的巨大矛盾及其引起的精神危机、信仰危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继承了中国文明“天人合一”的思想,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资本至上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对自然的巨大破坏;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全球共同发展的新道路,继承了中国文明“天下大同”的文明传统,克服了过去西方依靠战争、殖民、掠夺实现现代化的老路。


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通过践行团结奋斗的精神,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自身不可克服的内在危机、过去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带来的现代性危机。


从新时代十年的成就来看,通过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通过教育普及水平的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十亿四千万人,改善千万套棚户区住房和农村危房,共同富裕也取得新成效。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全局性变化。通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呼吁各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任何霸权行径和强权政治。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更是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艰难曲折、艰苦奋斗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超越之道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可大可久之道”。


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自身的文明体系,那就是中国文明“成己成人”“富而好礼”“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的伟大精神传统。正是这样的精神支撑创造了中华文明里新的“可大可久之道”,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文明传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也是为何来自欧洲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得以发扬光大,却在欧洲式微的根本原因。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发展的深厚文明土壤与政治社会土壤,从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中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体现了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其不仅来源于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于中国传统文明的底气,也来自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古今中外法”,全面、成功地处理好了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关系,处理好了中外的张力关系,承载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又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数字文明与生态文明熔铸为一体,并以社会主义之“大道”贯穿其中,为世界提供了新的文明想象。(作者是国创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人员)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736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环球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