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注册一个网站时,发现需要填写 “QQ”号码。
QQ是什么?说实在的,及至那一刻,我压根儿就不知道。可是既然连注册一个网站也需要填写QQ号码,那就说明QQ已然是一个十分普及的事物。
我对技术上的新玩意从来就很排斥,比如说直到今天我还没有手机,以至一些朋友认为我还滞留在恐龙时代,认为我就是恐龙。可是这次不同。我决定与时俱进一次。
我鼓足了勇气问一些朋友:QQ是什么?他(她)们滿腔热情地给我介绍,但说了半天也没能让我十分明白它究竟是什么。不过即便愚钝如我,也知道QQ可以当电话使,可以在网上同远在天边的人们聊天。除此之外,我仍然是云里雾里,似懂非懂。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明白,我在线时,对方并不一定在线,怎么让他知道我在线,想同他讲话?还不如直接打个电话,这样对方即便没有打开电脑,也知道我想同他讲话。我把这个意思对朋友们讲了,他们似乎不太同意我的看法,但也说不出问题到底是如何解决的。
出于好奇,我最后下定决心,尝尝这技术之果。
请朋友装好软件后,我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QQ号发给朋友们。他(她)们很快将自己的号码发给我,让我“加为好友”。虽然我所在宽带上网系统不好使,网速太慢,再加我自己太笨,不太会弄,老是加不上去,但折腾了几天还是成功了。
上了几次QQ后,我终于明白它不仅可以是电话,还可以是可视电话,尽管这得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通话对方也装有视频设备和软件。不过目前视频技术并不过关,图像有那么一两秒钟的时滞,这就大煞QQ风景,使它与非网络的现场聊天有天壤之别。很自然,我把视频聊天排除在QQ的好处在外,甚至连尝试一次的精神也打不起来。那么QQ语音聊天怎样呢?我把它也排除在QQ的好处之外。它决不像非网络电话那样,通话对象可以随叫随到。用QQ,不仅你自己得费神打开电脑并且在线,对方也得费神打开电脑并且在线。如果对方恰恰不在线,那就别QQ吧。如此这般,它怎么可能代替电话?
不过,QQ终究是QQ,既不是电话,也不是可视电话。在我看来,它最伟大的一个好处在于文字聊天。
用文字输入的方式在电脑上聊天,有电话聊天那么过瘾?显然没有。可是文字聊天自有它的特点甚至妙处。比如说对方传来一句话,你不必立刻回答。如果是电话聊天或现场面对面聊天,这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实际上,你可以过好几分种甚至十几分钟以后才回答。当然,你和对方共有一些心照不宣的假定,譬如输入速度太慢啊,或者网络断线了啊,或者你正好有其他事要做啊。同样的道理,你传给对方一句话后,也别指望立即得到回应。对方输入速度跟不上,或网络断线,或去接一个电话什么的,都是解释。
这种情形在QQ出现之前,是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不必即时回应,意味着聊天的过程被冲淡了或者拉长了,意味着你可以在文字聊天的过程中做其他事情。我自己就好几次与一个QQ群的朋友聊天的同时,在电脑上写一篇文章,同时听巴赫或莫扎特,甚至还与远在四川的一个亲戚聊天。这时,我觉得自己像一部相控阵雷达,同时执行多个任务,获得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力量感和控制感。让我更得意的是,如果不告诉对方,对方无从知道我这期间是多么“不贞”,多么“不忠”。这本身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满足感。
在QQ上你可以大量传输图像,用图像来代替语言。一个哭脸、一个笑脸、一个拉长了的脸、一个嘻皮笑脸,甚至一个怒目金刚,无不充当着完整的语句。这时,在QQ上聊天就有了更多的情感和色彩。初上QQ时,我差点无法忍受朋友们发过来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图像。它们太感性、太刺激,对于长期只读文字、不读图像的保守派如我来说,情绪神经上的冲击太过强烈。不过习惯以后就好了。我甚至自己也以图代字,把一张张图片发给朋友们,以之充当完整的语句。
同时我也发现,在QQ上文字聊天的朋友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人人都给自己一个似浪漫非浪漫、似奇怪非奇怪,似诡谲非诡谲的QQ名字,如“明日暗香”、“俏丽佳人”、甚至“2006定点清除”等。这已然制造了这么一种印象,即你并非在与熟知的张三聊天,而是在与一个似张三而非张三的人聊天(权且把他叫做“张三Q”或“张三B”吧)。
怪异的QQ名字决非只是一个名,而有实质内容,甚至可说是名符其实。正如在“BBS”论坛上那样,人人一上QQ,便明显地比平日更加胆大,更加放纵。大家似乎被弗罗伊德意义上的“现实法则”(the Reality Principle)压制得太久了,现在要渲泻、要复仇似的。由于你现在面对的是屏幕上的一个个字,一个个幽灵般的字,而非活生生的人,所以很容易产生某种非真实感,某种超现实感。平常根本不敢说的话,现在敢说了;平常不敢说到某种程度的话,现在也敢说了,尽管大家并非没有节制,并非不遵守某种心照不宣的限度。
从前读一封书信或一封Email时,不也只是面对文字吗?可是,QQ与书信或Email不同。当你收到一封信或Email时,你看到的是一个既定的、完成的死文本。而QQ上的对话是文字对话。这种对话不是一个既定的、完成的死文本,而是一个开放的、仍然在形成的活文本。换句话说,QQ文字对话是参与一个新文本的生成。
我们知道,在20世纪之前十几个世纪里,一个中国读书人到朝鲜日本,或一个朝鲜日本读书人到中国,如果双方都不通对方的“话”,便可以笔谈。但那需要对话双方在场。这时表情和手势都能帮助交流。不过,用毛笔书写的形式交流,速度再快也快不哪里去,对话速度和效率因而大打折扣。而现在的文字QQ,大家输入速度似乎都很快,对话速度和效率决非旧式笔谈能比。更重要的是,QQ对话时双方都不在现场,你面对的只是屏幕。这使你的心态大大不同于平时。这时你有一个不同的自我。你甚至会觉得在与幽灵对话。
这何尝不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一种自我的释放!
可是我也被告知,这种新的自由使一些人做了一些先前不被认可甚至是不道德的事。
尽管QQ能给你一种力量感,能让你释放一下自我,但它还是不可能取代电话聊天或面对面聊天。为什么?QQ没有这两种聊天形式的直接性。还有就是我从一开始就质疑的在线问题。你不可能让对方永远在你想同他讲话的时候恰恰在线。
由于这些缘故,我QQ的热情已有所降温。
我甚至怀疑它像信息时代许多其他新发明一样,本质上是没有必要的。它产生于一种伪需要,制造着种种伪快乐。所以,我已有十几天没有上QQ了。
尽管如此,我仍然与时俱进了一回。
2006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