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略说中西文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749 次 更新时间:2024-06-02 22:59

进入专题: 中西文化   熊十力  

熊十力  


文化的根柢在思想。思想原本性情。性情之熏陶,不能不受影响于环境。中西学术思想之异,如宗教思想发达与否,哲学路向同否,科学思想发展与否,即此三大端,中西显然不同。此其不同之点,吾以为就知的方面说,西人勇于向外追求,而中人特重反求自得。就情言,西人大概富于高度的坚执之情,而中人则务调节情感,以归于中和。不独儒者如此,道家更务克治其情,以归恬淡。西人由知的勇追,与情之坚执,其在宗教上追求全知全能的大神之超越感,特别强盛。稍易其向,便由自我之发见而放弃神的观念,既可以坚持自己知识即权力,而有征服自然,建立天国于人间之企图。西人宗教与科学,形式虽异,而其根本精神未尝不一也。中国人非无宗教思想,庶民有五祀与祖先,即多神教。上层人物,亦有天帝之观念,即一神教。

但因其知力不甚喜向外追逐,而情感又戒其坚执,故天帝之观念,渐以无形转化,而成为内在的自本自根之本体或主宰,无复有客观的大神;即在下层社会,祭五祀与祖先,亦渐变为行其心之所安的报恩主义,而不必真有多神存在,故祭如在之说,实中国上下一致之心理也。中国人唯反求诸己,而透悟自家生命,与宇宙元来不二。孔子赞《易》,明乾元统天,乾元,仁也。仁者,本心也。即吾人与万物同具之生生不息的本体。无量诸天,皆此仁体之显现,故曰统天。夫天且为其所统,而况物之细者乎。是乃体物而不遗也。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参考《新唯识论》语体本《明心章》。庄生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灼然物我同体之实。此所以不成宗教,而哲学上,会物归己,用僧肇语,陆子静言宇宙不外吾心,亦深透。于己自识,即大本立。此中己字,非小己之谓。识得真己,即是大本。岂待外求宇宙之原哉。此已超越知识境界,而臻实证。远离一切戏论,是梵方与远西言宗教及哲学者所不容忽视也。《新唯识论》须参考。中国哲学归极证会,证会则知不外驰。外驰即妄计有客观独存的物事,何能自证。情无僻执。僻执即起倒见,支离滋甚,无由反己。要须涵养积渐而至。此与西人用力不必同,而所成就亦各异。

科学思想,中国人非贫乏也。天、算、音律与药物诸学,皆远在五帝之世。指南针自周公。必科学知识,已有相当基础,而后有此重大发明。未可视为偶然也。工程学在六国时,已有秦之李冰,其神巧所臻,今人犹莫能阶也。非斯学讲之有素,岂可一蹴而几乎。张衡候地震仪,在东汉初。可知古代算学已精,汉人犹未失坠。余以为周世诸子百家之书,必多富于科学思想,秦以后渐失其传。即以儒家六籍论,所存几何。孔门三千七十,《论语》所记,亦无灵语。况百家之言,经秦人摧毁,与六国衰亡之散佚,又秦以后大一统之局,人民习守固陋,其亡失殆尽,无足怪者。余不承认中国古代无科学思想。但以之与希腊比较,则中国古代科学知识,或仅为少数天才之事,而非一般人所共尚。此虽出于臆测,而由儒道诸籍,尚有仅存,百家之言,绝无授受,两相对照,则知古代科学知识非普遍流行,故其亡绝,易于儒道诸子。此可谓近乎事实之猜度,不必果为无稽之谈也。中国古代一般人嗜好科学知识不必如希腊人之烈。

古代由儒家反己之学,自孔子集二帝三王之大成以来,素为中国学术思想界之正统派,及道家思想与儒术并行之情形以观,正可见中国人知不外驰,情无僻执,乃是中国文化从晚周发原便与希腊异趣之故。希腊人爱好知识,向外追求,其勇往无前的气概,与活泼泼地的生趣,固为科学思想所由发展之根本条件,而其情感上之坚执不舍,复是其用力追求之所以欲罢不能者。此知与情之两种特点,如何养成,吾以为环境之关系最大。希腊人海洋生活,其智力以习于活动而自易活跃。其情感则饱历波涛汹涌而无所震慑,故养成坚执不移之操。中国乃大陆之国,神州浩博,绿野青天,浑沦无间,生息其间者,上下与天地同流,神妙万物,无知而无不知。妙万物者,谓其智周万物而实不滞于物也。不琐碎以逐物求知,故曰无知。洞彻万物之原,故曰无不知。彼且超越知识境界,而何事匆遽外求,侈小知以自丧其浑全哉。儒者不反知,而毕竟超知;道家直反知,亦有以也。夫与天地同流者,情冥至真而无情,即荡然亡执矣。执者,情存乎封畛也。会真则知亡,有知,则知与真为二。非会真也。而情亦丧。妄情不起曰丧。故无执也,知亡情丧,超知之境,至人之诣也。儒道上哲,均极乎此。其次,虽未能至,而向往在是也。

就文学言,希腊人多悲剧。悲剧者,出于情之坚执,坚执则不能已于悲也。中国文学以《三百篇》与《骚经》为宗。《三百篇》首《二南》,《二南》皆于人生日用中,见和乐之趣,无所执,无所悲也。《骚经》怀亡国昏主托于美人芳草,是已移其哀愤之情,聊作消遣。昔人美《离骚》不怨君。其实,亡国之怨,如执而不舍,乃人间之悲剧,即天地之劲气也。后世小说写悲境必以喜剧结,亦由情无所执耳。使其有坚执之情,则于缺憾处,必永为不可弥缝之长恨,将引起人对于命运或神道与自然及社会各方面提出问题,而有奋斗与改造之愿望。若于缺憾而虚构团圆,正见其情感易消逝而无所固执。在己无力量,于人无感发。后之小说家承屈子之流而益下,未足尚也。要之中国人鲜坚执之情,此可于多方面征述,兹不暇详。

就哲学上超知之诣言,非知不外驰,情无僻执,无由臻此甚深微妙境界。然在一般人,并不能达于哲学上最高之境,而不肯努力向外追求,以扩其知。又无坚执之情,则其社会未有不趋于委靡,而其文化,终不无病菌之存在。中国人诚宜融摄西洋以自广,但吾先哲长处,毕竟不可舍失。

或问曰:西方文化无病菌乎?答曰:西洋人如终不由中哲反己一路,即终不得实证天地万物一体之真,终不识自性,外驰而不反,只向外求知,而不务反求诸己。知识愈多,而于人生本性日益茫然。长沦于有取,以丧其真。有取一词,借用佛典。取者,追求义略言之,如知识方面之追求,则以理为外在,而努力向外穷索,如猎者之疲于奔逐。而其神明恒无超脱之一境,卒不得默识本原,是有取之害也。欲望方面之追求,则凡名利权力种种皆其所贪得无厌而盲目以追逐之者,甚至为一己之野心与偏见,及为一国家一民族之私利而追求不已,构成滔天大祸,卒以毁人者自毁。此又有取之巨害也。是焉得无病菌乎!中西文化宜互相融和,以反己之学立本,则努力求知,乃依自性而起大用,无逐末之患也。并心外驰,知见纷杂,而不见本原,无有归宿,则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中西学术,合之两美,离则两伤。

原载《熊十力全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进入专题: 中西文化   熊十力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学人与经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050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