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基本原则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04 次 更新时间:2021-07-22 16:57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态文明  

黄承梁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六项基本原则。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纳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观视野,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对美丽中国和清洁美丽世界建设的战略意义。坚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基本原则,对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就自然生态系统本身而言,自然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非线性的复杂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沙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和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自然史与人类史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告诉我们,见人不见物、割裂自然史的人类史是片面的,见物不见人、割裂人类史的自然史也是片面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统筹。在坚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既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然观,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重要科学论断。绿水青山是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永续和持久供给的前提和资本,好的经济质量也是好的环境质量,好的环境质量促进和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水平,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始终是事关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绿色发展是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现代化与绿色化高度融合、走绿色低碳之路,是世界发展的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时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再次重申了中国的目标。这充分表明,不论是生态文明建设,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都进入了全球视野下的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时代。

坚持系统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应该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和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大力推进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是坚持系统治理的典范之作。

以系统工程思路扩大城乡绿色空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整体观、系统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使城市显山露水,以生态保护红线守护绿水青山,守住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扩大城乡绿色空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以人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着眼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力度补齐民生领域生态产品供给短板,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着力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进流域和区域水污染治理,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使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群众福祉持续提升。

以人为本、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需要自觉转向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模式,实现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就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本身而言,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也才能有条件、有能力既补好欠账,又不增加新账。

坚持多边主义

多边主义的精神实质、实现路径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和目标互联互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形式。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明确提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为推动各国加强互利合作、践行多边主义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离不开多边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现全球范围的碳达峰碳中和,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责任,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离不开多边主义。在碳中和行动中,如何克服“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如何调动发达国家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发达国家怎样切实加大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如何降低全球碳减排成本、提高碳中和效益与福利?这些问题亟待一套基于多边主义的制度、秩序与机制,通过多方对话、平等协商来解决。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都要通过充分协商形成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方案的共识。强调坚持共同原则,一是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二是坚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如果以邻为壑、隔岸观火,别国的威胁迟早会变成自己的挑战。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帮助。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坚持公平公正惠益分享,照顾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的关切;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提供更多帮助。对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依然是历史性任务。建设生态文明,实行绿色转型,一系列革命性变革,既是发展中的问题,也需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地球村中的所有国家,必须同舟共济、互相理解和帮助,才能建好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态文明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生态文明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764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