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梁: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62 次 更新时间:2018-03-07 19:38

进入专题: 生态文明   新时代   两山论  

黄承梁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内在关系。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论”,从时代范畴、历史范畴和哲学范畴考察,“两山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核心地位的价值;其每一项概念范畴,都指向鲜明的理论与实践范式。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两山论;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报告,且在表述中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基本方略。同时,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强化和凸显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的表述。这既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同心同德建设美丽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更表明党和国家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时刻,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根本性、全局性和历史性的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要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仅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也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政地方时期的有关论述中,而且体系非常完善,主线非常明确,相关文献很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这些表述,在理论界并及其他不同场合、社会各界,概括形成涵盖“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个基本范畴的“两山论”、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条件论”“实现论”的著名科学论断。系统完整地阐释这一科学论断,是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貌,我们深切地意识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有时代性、有历史性,更有哲学性;任何一项特性,又无不充满着“发展与保护”观、“生态与文明”观、“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观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应然性、历史必然性加以哲学思考,可以得出结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赋予当代中国和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辩证法,为从根本上科学认知生态文明、践行生态文明提供了价值遵循和实践范式。

一、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论”的时代性

(一)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要保护,经济要发展

近现代以来,由于贫穷落后,中华民族所承受的磨难和发展的艰辛让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时刻的每一个中国人都铭心刻骨,对发展的渴求尤其迫切。改革开放近40年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中国人民以自己勤劳、坚韧和智慧的发展烙印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令人赞叹的“中国奇迹”。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毁山开矿、填塘建厂、追求“短平快”经济效益而纷纷上马“两高一低”项目的现象,导致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声音和实践导向。

(二)宁要绿色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从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中的必然选择。我国是占世界1/5人口的大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协调发展的压力非常大。一方面,发展中产生新的环境问题,总是在不断显现,增大环境资源容量;另一方面,我们试图用更短的时间把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累积、逐步消化和转移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快速解决,压力更大。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再也不能使环境问题一层一层堆积下去、掩盖起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金山银山的根本来源,绿水青山是人类赖以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基础,必须坚决守护,坚守底线和环境保护不动摇。一旦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矛盾时,必须毫不犹豫地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而绝不可再走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的老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这充分表明,建设生态文明,既不是要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不是继续工业文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发展模式,是要达到包括生态价值在内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的最大化,要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谋求可持续发展。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我们曾经存在两种错误观念,一是认为发展必然导致环境的破坏,这构成了唯GDP论的思想基础;二是认为注重保护就要以牺牲甚至放弃发展为代价,成为懒政惰政的借口。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指明了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型,确立了生态思维方式,对于纠正上述错误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价值。从发展观的角度看,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贫穷不是生态,发展不能破坏。一方面,要保护生态和修复环境,经济增长不能再以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毁坏为代价,引导生态驱动型、生态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即经济的生态化;另一方面,要把优质的生态环境转化成居民的货币收入,根据资源的稀缺性赋予它合理的市场价格,尊重和体现环境的生态价值,进行有价有偿的交易和使用,即生态的经济化。这需要我们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水权、矿权、林权、渔权等自然资源产权的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实施生态权、排污权等环境资源产权的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等。以有效实践“两山论”的浙江省为例,实行“八八战略”十年实践,通过环境保护与推进生态经济相结合来化解两者对立的矛盾,把环境保护与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改变政府管理方式、推进资源产权制度等联动起来,成功验证了绿水青山可以变成金山银山,且环境保护与财富增长进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更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破解了在传统工业经济系统内无法解决的诸多难题,开创了自然资本增值与环境改善良性互动的生态经济新模式。[1]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时代性,体现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三段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发展的生动写照、阶段跨越的三个过程。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些过程,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坚定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之路,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文明发展之路,创造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2]

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论”的历史性

(一)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明于天人之分,开创人类纪元时代

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历史相比非常短暂。人类曾长期停留在蒙昧时代,人基本上以动物的生存方式适应自然,与自然没有决然的界限,人群逐水草而居,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马克思对此指出:自然界在猛兽的胃里为不同种的动物设立了一个结合的场所,合并的熔炉和相互联系的联络站。经过与自然界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顺应和适应,人类才把自己同动物分离出来,逐步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觉意识,改变了人完全依附和从属于自然的地位。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地者,生之始也”,但“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即是说,“明于天人之分”“有用为人”“制天命而用之”,是人自觉意识的觉醒、是人类的文明的起始,也是人类纪元的开始。人类纪元的时代,通过人的生存和发展获得“金山银山”,这是远古时代人类的梦想。

(二)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人类的一个新地质时代——人类世

“人类世”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芩(PaulJozefCrutzen)于21世纪初创立的概念。克鲁芩认为,“人类学的自然界”是“人类世”的时代。[3]地球地质的人类世,开端于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代。自此,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固然取得了有人类历史以来最伟大的成就,但是,相较于漫长历史时期人类对地质作用力很有限的人类纪,人类世,却是人与自然关系相互作用加剧、人类与自然界关系“逆向巨变”的时代。工业革命以来,区域性、全球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使人类社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公害病”,大气、土壤、农田、海洋、河流、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受到损害,生物多样性减少,废弃物和废弃生产设备全球堆积,大量生活垃圾以及有毒有害物质超过环境自我消纳能力。这都在整体上改变着地球生物化学结构,导致人类共有生态系统自然价值严重透支,地球生态环境濒临人类生存环境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在工业文明模式的范围内,由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发起,在全球范围兴起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保护运动,各个国家制定环境保护相关政策、采取措施并付诸行动。40多年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以数以亿万计的花费、庞大的产业设备、先进的科学技术等“金山银山”,甚至不惜通过损坏第三世界或不发达国家的“绿水青山”反哺或试图换回自己的“绿水青山”。尽管损人利己的道义值得怀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越来越成为全球共识。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和发挥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理念的“生态纪元”新时代

生产过剩和过度消费,是建立在以损害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前提和基础之上。美国总人口不及中国的1/4,但美国是全世界碳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可见美国的高消费是建立在何种资本和资源基础之上。目前,综观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可以预判,随着工业文明已经接近或达到它的最高成就和发展水平,以及它所带来的全球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化,都将促使世界根本性变革时代的到来,工业文明也将实现自身文明的转向和转型。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美国生态哲学家赫尔曼?格林认为,人类将进入“生态纪元”时代。他说,“生态纪元的未来可以解决(人与自然)这两者之间所产生的紧张状态”。[4]开启生态纪元之门,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理论的第三个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怎样成为金山银山?这里有两个基本要义。一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有价值的,或者说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国立生态分析与综合研究中心测算出为人类提供新鲜空气的森林环境价值为141美元/公顷?年,而在改善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生产粮食等功能方面的价值为969美元/公顷?年。这个研究小组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说:“就整个生物圈来说,每年它向人类提供物质的价值估计在16万亿至54万亿美元,平均每年为33万亿美元。”33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彼时全世界一年总的国民生产总值。尽管美国方面的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日本等国也进行了此类尝试。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是从治国理政重大方略视角实践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诠释。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有条件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量子通信、引力波、可燃冰等划时代科技进步有可能以新的文明形态颠覆人类社会过去一切物质和生产方式,尽管不能像讲述历史一样非常清晰精准,但它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影响着人类的新生产生活方式和文明形态。这就是由后工业文明时代走向新文明时代的生态文明,它使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浑然一体,和谐共生。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历史性,使我们能够认识到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可以说,在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阶段,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基本上没有进入人类发展战略视野,人类社会抱守“绿水青山”奋力争取“金山银山”;在工业文明社会,人类只顾“金山银山”,战天斗地掠夺、侵害侵占“绿水青山”,人类目前正艰难吞咽自己酿造的苦果;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和谐共生。

三、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论”的哲学性

(一)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人类整体上维护人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永恒主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表现为一种存在。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才成为人的后人的存在。因而,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两者都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可偏颇,只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不同阶段,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转换形态不同而已。

(二)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在人类的生存空间里,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通过人类的活动耦合成为复合的生态系统,即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作用。人类的经济活动受到自然生态系统容量的限制,而人类经济活动的结果——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又反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每个系统既独立又开放,既有自身运行规律,又受其他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只有当各个系统彼此适应,输入输出维和的时候,整个复合生态系统才能达到平衡,才能稳定、持续地良性循环下去。在我们以往的研究中,环境因素虽然一直没有进入研究领域,但环境对经济系统的制约始终存在。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资源消耗速率超越资源的更新速率,废弃物的排放超出环境自我净化能力的时候,环境问题逐渐尖锐和凸显。当技术进步仍不能保证经济发展处于环境可承载的负荷范畴时,环境提供资源的能力不再是呈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表达的退化,而是完全丧失其生产和再生产的能力。届时,生态系统平衡遭受破坏,即使花大力气进行修复,也很难恢复原有生态,这即是所谓“环境的不可逆性”。在这方面,我国古人有丰富的生态智慧。中国的哲学家就阐发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生态系统论哲学思想。人类只有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和睦相处,才能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事例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做到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经济社会就会健康发展,任何与自然为敌、试图凌驾于自然法则之上的做法都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相通互同

经典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解释了人与人的关系。人类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价值关系,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无论人是作为自然界产物的客体,还是作为认识开发利用自然的主体,也体现为价值关系,这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整个生态系统得以维系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一直重视自然资源的价值,以绿水青山为形象指代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有着自我内部的价值循环,对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发挥着作用,为人类创造生存条件。其实,自然资源除了产生经济产品,还供给呼吸的氧气和清洁的水源,消纳废弃物,美化环境,提升居住在其中的人们的幸福感,可见自然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有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因而,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是一场前无古人的创新之路,是对原有发展观、政绩观、价值观和财富观的全新洗礼,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从对工业文明的科学扬弃来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构成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观,促进形成了生态文明发展的中国范式,改造和提升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整体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的,是内在地、逻辑地统一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中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源自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一致性,源自于社会主义能最大限度地遵循人和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规律。正如马克思所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述,使得生态文明有了与其核心价值理念相一致的形象话语。

四、结语: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三重跨越和三重境界

怎样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确认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怎样认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综观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时代性、历史性和哲学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三重跨越,三重境界。

第一,止损。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绿水青山没有了,再多的金山银山有什么意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的科学论断,正确处理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要以生态红线思维确定发展的“底线”。

第二,发展。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不断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开创“生态红利”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把自然生态资源良好的“绿水青山”纳入生产力范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融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生态生产力,使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作为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使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第三,创新。着力推动促使“生态社会”文明形态全面形成的根本性变革力量。生态文明是生态社会的文明。正如石器于原始社会、铁犁于农业社会、蒸汽于工业社会分别对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一样,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发展理念要求,创新居首,实现“生态技术”“生态生产力”的根本性变革,推动生态社会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和文明的转型。2017年5月,中国宣布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可以预言,这将对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生产、消费革命和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产生十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生态文明,生态社会的文明形态,也不外乎是生态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支配和影响下的文明方式。我们热切地期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竞合。那时绿水青山的自然主义和金山银山的人道主义,实现了完全的融合和谐。中华文明将以生态文明的全面转型,为人类文明做出新的伟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孝德.生态文明建设内生发展之路[N].浙江日报,2015-8-12.

[2]黄承梁.以人类纪元史观范畴拓展生态文明认识新视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2).

[3]叶谦吉.“人类纪”新概念的诞生与发展[J].生态经济通讯,2006(7).

[4][美]赫尔曼·F.格林.生态社会的召唤[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专项工程项目“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研究”(16ZZD001)。

[作者简介]黄承梁,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



    进入专题: 生态文明   新时代   两山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生态文明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873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行政管理改革,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