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庆奎 赵俊臣 罗明灿 李娅:云南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落后状况亟待转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88 次 更新时间:2021-06-26 07:28

进入专题: 云南林业  

赖庆奎   赵俊臣 (进入专栏)   罗明灿   李娅  

云南作为一个林业资源大省,其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均居全国前列,但林业产值却位于全国的中下游,“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较为突出。要转变云南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落后状况,就必须从云南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充分借鉴国外和其他省份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经验,结合云南实际与特色,实施针对性强的解决路径和对策举措。


一、云南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落后状况


(一)林业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没有充分体现,低价值消耗突出

根据2015年国家林业局统计,云南林业产业产值为1504.4874亿元,排名全国第15位,林业三大产业产值在各省份统计排名中分别位列第7位、第16位和第19位,与2013年比较,林业总产值排名提升2位、林业二产提升1位、一产和三产下降1位。与此同时,在许多山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少数民族聚居以及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森林的低价值消耗仍较突出。薪柴是当地居民、学校、饭店等主要的燃料来源,做饭、取暖、喂养牲畜、制作焦炭等都需要采伐森林,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森林资源的高价值利用。


(二)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产比重过大、三产发展严重滞后

2015年, 云南林业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971.45亿元、398.16亿元和134.87亿元,其构成比例为64.57:26.46:8.96,与2013年比较, 云南林业产业结构有一定的改变,林业一产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二产、三产比例有所提高,但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与全国的34.04:67.20:15.60对比,云南林业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过小。与林业产业总产值排名靠前的省份对比,其第二产业产值占整个林业产业产值的比重都很大,如广东省为67.52%、山东为56.63%、福建为78.25%、浙江为61.99%,相比之下,云南仅有26.46%。从林业第一、二、三产构成比例来看,全国和林业比较发达的省份,一产所占比重都不是很高,二产比重都在60%以上,如全国为67.20%、广东67.52%、山东56.63%、附件(福建)78.25%、浙江61.99%;三产比重除福建和山东外,其他林业发达省份都在15%左右。云南周边省区的四川和湖南两省,林业三产的比重基本是三分天下,四川为37.83:32.85:29.32、湖南为33.67:36.28:30.04。

作为旅游主导的大省,云南林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仅8.96,邻近的广西林业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10.05%,贵州林业第三产业的比重更是占到了林业总产值的43.9%。云南林业三产的产值仅有林业发达省份广东林业三产产值的9%,远远落后于周边的四川省(781.2991亿元),仅是广西(433.1294亿元)和贵州(355.7476亿元)的三分之一,云南林业三产价值低下,发展比较滞后。

上述数字说明,目前云南林业产业仍然停留在传统林业阶段,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属于国民经济的低层次。


(三)单一产业发展模式突出,综合复合型与一体化经营模式缺乏

无论是资源培育业如速生用材林、特种经济林、竹林等等,还是野生动物驯化饲养、林产品加工利用,在云南,目前仍以单一目标发展,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品牌打造联系不够紧密,且迄今多数林业企业仍以利用天然林资源,加工、生产林业初产品,迄今无一家企业在某一特定地域,将当地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发展农林牧渔、产供销、工贸商等综合型、整合型龙头企业。尽管一些省级重点林业龙头企业开始重视自己的原料基地建设,但多采用租赁、承包等短期方式,较少有农户参与入股共同经营,普遍存在基地管理水平低、集约化程度不高、粗放经营等问题。


(四)林业产业整体规模较小,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

2015年,云南林业产业的整体规模明显偏小。第二产业内部,由于某些产业自身对于市场需求、市场预测、投资机会等方面理解和把握相对滞后,造成其加工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初级低档产品多、高附加值、精加工产品少。尽管拥有较为丰富的竹、藤及木材资源,但是云南木、竹、藤工艺制造业所实现的产值比较低。目前,云南林业产业普遍存在整体技术设备水平低、粗加工产品多而杂、林业循环经济样板少、国内国际名牌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少、创新能力较弱以及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林业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尤其是缺少带动能力强、能拉动生产基地快速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


二、做大做强云南林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强基地集约化培育经营

为了激发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潜力,要转变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从面积型向效益型转化,要把发展高质高效林业作为切入点,推动产业发展向低碳转变,价值链条向高端延伸。以云南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为基础,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加快发展云南特有和林业精深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为此,要调整林业第一产业结构,适度控制用材林发展规模,加大速生定向人工林、特色经济林果(如澳洲坚果、咖啡等)、野生动物驯化繁育等种养业的基地集约化发展比例。同时,要加大替代能源的扶持力度,降低贫困山区和民族聚居地区农户对森林的低价值利用。


(二)大力推进云南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根据当地条件和资源优势,将林业变成以某一特色林产品为主,多种农林产品联合发展的林下产业,增加土地产出效益。打破现有林业落后的产业结构,将培育业、商贸业、金融业等多种产业形态与林业相融合,构成林业产业联合体。与此同时,通过休闲林业的发展,开发当地特色旅游产品,拉长产业链,促进农村发展综合发展。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不同的森林类型和培育目标,规划和培育不同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聚居区,在保护的前提下,重点打造以利用森林景观、森林空间、林木花果为主的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产业模式,如林-蜂、林-药、林-菌、森林蔬菜等。其目的是在保护的同时,让居住在林区内及周边的社区村民受益,提高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在用材林、经济林等商品林中,根据地方优势和产业发展特色,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加强林地综合利用,实施以短养长、农林牧结合方式,培育一批具地方优势和特色林下产业模式,如林-茶、林-菌、林-药、林-畜、林-禽,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三)采取“公司(集团)+基地+合作组织+农户”模式,促进林业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

通过林地的流转与整合,由林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千家万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实现土地向种养大户、专业基地、林业公司集中,可大大提高林地利用率,提升林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水平,提高林业产业的价值。


(四)加快培育区域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集团,打造云南特色绿色森林品牌

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的原则,采取扶持、改造、重组等多种形式,集中资源扶持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竞争优势、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中型龙头企业,提高林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带动相关企业协调发展。

在做好林业结构调整、基地建设和林业龙头企业培育的同时,确保森林产品的原汁原味,绿色、有机、健康、无污染,开发和打造具地方性和区域性的森林有机产品,通过国际国内有机产品认证,让云南森林产品走向世界,打造云南名牌。


(五)全面推进和提升云南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服务业建设,将云南打造成全球知名的森林康养休闲度假区

在加强生态保护和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的同时,利用云南气候类型多样、森林资源丰富、森林景观独特、植被保护完好、民族文化习俗浓厚的优势,以云南特色民族村落为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森林康养、游憩养性、生态体验、民族文化品尝、科考探险、森林庄园等森林服务业,让千千万万的林区村民参与森林康养与旅游服务中,并走上致富道路。


(原载《云南林业经济研究智库建言献策》2016年第12期)


 



进入 赵俊臣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云南林业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714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