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稼祥:人口依赖与华夏文明的起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880 次 更新时间:2021-06-01 15:27

进入专题: 人口依赖   华夏文明  

吴稼祥 (进入专栏)  


昨天,中国最高决策层决定组织实施“三孩”政策,意图缓解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率下 降的消极趋势。

网上舆论对此的反应,并不积极,甚至冷嘲热讽。这可以理解,毕竟数年前一直严苛执 行的一胎化国策所造成的伤痛尚未痊愈。中国的人口政策如何发生如此重大摇摆呢?不深思 人口问题,进而深思文明存续问题,便很难找到问题的答案。实际上,人类文明的存续一直 受两大人口规律的制约,一是“人口依赖”,二是“人口压力”。这就是说,人口过少不行,过 少,文明共同体就会丧失生存能力;人口过多也不行,过多,社会就会掉入“?尔萨斯陷阱” 和文明衰退压力。

本文着重谈谈人口依赖。

1957年11月18日,中国党的主席走上莫斯科的讲台,向包括苏联共产党在内的世界各国 共产党领导人发表演讲。雷鸣般的掌声似乎要把他托起来。他这时的心情应该非常好,与他 上次访苏时(1949年12月—1950年2月)被斯大林冷遇不同,这回他是被赫鲁晓夫请来救场 的。当时,除了社会主义阵营要清理?户之外,如何防止美苏之间发生核战争,也是会议的 重要话题之一,各国共产党领袖大概因此对美国心存忌惮。这位主席这时应该找到了世界领 袖的感觉,他觉得手里有一种武器,比核武器厉害,有必要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那就是人 口:“核战争有什么了不起,全世界27亿人,死一半还剩一半,中国6亿人,死一半还剩3 亿,我怕谁去?”据说,听到他说出这番话,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他说这话的底气,来自他背后的6亿中国人。对于他,核战争并非是一种威胁,而是一 种机遇。打核战争依靠的是不怕死人,人口就是他的最大资本,别国死不起,中国死得起。 假如仅仅以人口数量为权重分配世界共产党领导权,他是当仁不让的最高领袖。不过,他这 番话,除了暗含的,和要表达的国际政治含义之外,还以骇人听闻的方式,表达了一个残酷 的历史真相:无论在冷兵器时代,还是在核武器时代,?族与文明的存活,都首先依赖于人 口数量。

最能体现人口规模对文明存续价值的,当然是战争。1940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蹒跚 了3年,他们预期中的“闪电”,变成一条陷入泥潭苦苦挣扎的蛇。为了摆脱困境,日本战争 内阁决定“南进”东南亚。这一年的9月27日,德、日、意3国在柏林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达成了瓜分地球的宏伟协议,打算征服整个世界。要征服全世界,他们首先要面对5个世界 大国:美国、前苏联、英国、中国(日军占领大半)和法国(德军完成占领)。即便是已被 占领的大国,要维持占领,也必须要投入相当数量的占领军,否则,该大国分散割据的反抗 武装(比如中国的国?党武装和共产党武装),或在境外组织的军事救国力量(如法国戴高 乐将军的军队),会随时进行战略反攻。看一看下面的图表就知道了,当时的轴心国领导人 如果不是已经陷入彻底的疯狂,不可能设想 自己可以取得这场毁灭性战争的最后胜利:同 盟国国土面积是轴心国的40倍,人口数是后者的5倍,GDP接近于后者的3倍。不列颠之战 (1940—1941年)和中途岛之战(1942年6月)表明,德日两国的海军和空军,不是英美两 国的对手,而陆军,德军与日军的总和也不如前苏联可以动员的兵力数量多,原因就是1940 年时,德日意三国人口总数(18,714)还不及前苏联一国人口多(19,597)。即便如此, 德军还要三线作战:?线、北非及巴尔干,以及东线对前苏联,日军也是三线作战:中国大 陆、缅甸和太平洋。

在军事装备和战斗力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兵源枯竭,就是轴心国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不得不承认,纳粹德国军队确实是人类有史以来战斗力最强大的军队,它的毁灭性力量,当 时除了俄国人,欧亚大陆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承受。在德苏战争第一阶段的6次战役 中,德军显示了这种骇人听闻的强大:1,明斯克战役(1941年6月22日至7月11日),苏军 50多个师被歼,32.9万人被俘;2,乌曼战役(41年7月5日—8月8日),苏军第6、第12集团 军共28个师被歼,10.3万人被俘;3,斯摩棱斯克战役(41年7月10日—8月30日),苏军不 少于60个师被歼,42.6万人被俘;4,基辅战役(41年8月22日—9月26日),苏军66.5万人被 俘;5,亚速海战役(41年10月5日—10日),苏军10余万人被俘;6,莫斯科战役(41年10 月1日—13日),苏军80个师被歼,66.3万人被俘......4个月6次战役,被俘苏军总计达228.6 万人,阵亡的人数不会比这个数更少(整个二战期间,有2700万苏联人丧生),亡俘军人应 当超过500万,也就是500个师的兵力,这已经超过了此前德国投入战争的总兵力2倍以上。 因此,意料之中的是,就在德国军队飓?般横扫俄罗斯广阔领土的这个阶段,它就已经显露 出兵力不足的窘态,而苏联兵源还在不断补充,并且在当年(1941年)冬季对侵苏德军展开 了反攻,险些使德军遭受“灭顶之灾”,这就是兵源充足加严寒助威的优势。

斗换星移,又过了70年。时间来到2015年11月,曾经被俄罗斯肢解的土耳其居然敢捋? 须,24日在土耳其与叙利亚边境击落俄罗斯一架执行轰炸任务的苏-24战机,其中一名?行 员身亡。按国土面积,土耳其只有俄罗斯的1/22,它挑战那个满世界找人打仗的庞然大物的 底气从哪里来?来自北约?同样是北约成员国的冰岛,可不会招惹那头北极熊。主要还是来 自在相近生产率和相当国土规模条件下的人口密度。如下图所示,土耳其领土虽然比俄罗斯 小很多,但人口密度,却是俄罗斯的11.8倍,因此,它的GDP接近俄罗斯的一半。2014年 GDP世界排名,俄罗斯第10,土耳其第18,两国都是20国集团成员国。

表里的其他几个国家,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土地面积分别是土耳其的3.5和2倍,但人 口密度,却分别是土耳其的1/16和1/58,其国家实力便大打折扣:2014年GDP世界排名分别 为第49位和130位。匈牙利虽然人口密度比土耳其略高(106:101.8),但国土面积只有土 耳其的1/9,GDP则为土耳其的1/6。

由以上推导,不难得出结论:在同等发展水平条件下,一个文明体或国家的力量,或 者说生存能力,人口密度相当,取决于它的领土面积;领土面积相当,取决它的人口密度。 我将此称为“人口密度原理”。

幸运的是,华夏文明共同体在服从人口依赖规律、维持足够大人口规模方面,从来都 是做得最好的,从公元前400年,到1997年的2400年时间里,中国境内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总 数的比例,最高达35%(1800—1850年,清仁宗、清宣宗时期),这是波峰;最低为18% (1950—1975年,毛时期),这是波谷;平均为26.5%。波峰比平均数高8.5个百分点,波 谷比平均数低8.5个百分点。1997年为21%。只有在少数时间段里,印度人口占全球人口总 数的比例超过中国。这就是华夏文明能存续至今在人口方面的原因。

华夏文明为何能做到这一点呢?这要追溯到新石器晚期仰韶文化族群在文明结晶期对 死亡的超越方式。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是我《公天下》第2卷的核心内容之一。


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进入 吴稼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人口依赖   华夏文明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人口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6759.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