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有光:驳张五常之福利经济学全是废物的说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04 次 更新时间:2020-03-05 22:13

进入专题: 福利经济学   张五常  

黄有光 (进入专栏)  


快乐与生命的价值:兼答张五常教授


前几天,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建议,‘增加货币量,让有关的部门多花点钱救灾,有需要时让通胀率上升一点,但不要超过百分之七。灾后再调减货币量,慢慢地把此率调回百分之四与五之间’。笔者大致很同意张教授的建议。不过,在同一篇文章中,张教授也说,‘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经济学者,这几天我在想,经济学的确无法回答一个问题:一个人的生命何价?这可见那些所谓福利经济学全是废物’。笔者可以回答生命何价的问题。不但回答生命的价值这个问题,还能够算出,这个价值,如何随着个人的年龄的增加而大致改变,甚至得出,在一些情形,即使财富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也可能有越老越值钱的可能。


即使福利经济学不能回答生命的价值问题,也未必就是‘全是废物’。单单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市场经济在一定的条件下的有效性)就有很重要的启示,虽然这定理要求的条件很严格。(详见:Ng 2015.)


笔者认为,终极而言,唯有快乐有内在的价值。因此,生命的价值,就是使我们能够享受(净)快乐。不限于自己的快乐,还有对他者快乐的贡献。例如邓小平,他对社会的价值,远远超过他自己的快乐的享受。不过,有些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正的,有些人的贡献是负的。平均而言,或针对一个代表性个人,其净贡献多数情形应该约等于零。加上简单起见,我们主要只考虑生命对本人的价值。


如何衡量一个人对其生命的价值的评价呢?部分由于上述原因,部分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不考虑错误和不理性的评价,也不考虑对他者的影响或他者对他的影响,只考虑一个理性的人对自己生命应该有的评价。这个评价,至少也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衡量对象。第一是衡量此人剩余生命的预期个人总福祉或总快乐(或代表偏好的效用;不考虑他者与无理性,偏好和快乐一致);第二是衡量此人对自己生命值多少钱的估值,或剩余生命的金钱价值。由于这第二个价值是以金钱衡量,比较容易进行人际比较,因此,经济学者比较关注这个金钱价值。这个生命的金钱价值,对一些公共政策尤其有关。例如,值得花多少钱来改善某些能够减少人命损失的交通设施呢?西方一些研究得出,有一些方面,几千美元的投资就能够减少一条人命的损失,不到生命的金钱价值(在美国约为一千万美元)的0.1%,肯定值得投资(详见Viscusi & Aldy 2003)。


不过,也有些问题,我们可以直接用时间来比较,不必用金钱。例如,不久前我曾经在微信收到一条信息,说某人在抽水马桶里发现一条蛇,让人们上厕所时小心。我读到后,直观的反应是不必为这种非常小概率的事件操心。仔细一算,证实这个直观看法。抽水马桶有蛇,应该是几十年全中国最多出现几次的极度小概率事件。全国几亿个抽水马桶几万天(每天约使用二十多次)出现几次,这是不到十万亿分之一的或然率。即使如果没有注意到马桶有蛇,一定会被咬死,而每次上厕所,只要花一秒钟就能够避免这个危险,也是不值得的。死亡,即使是损失60年的生命,也损失不到19亿秒,19亿秒的十万亿分之一,不到0.0002秒。成本是效益的几千倍!因此,理性而言,完全不必为马桶可能有蛇而操心。同样的推论,除非接触到病毒感染源,不必花几分钟用消毒液洗手,只要用清水洗就可以,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回来讲生命的金钱价值。很多人可能认为,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期,其生命都是无价的,怎么可以讨论值多少钱呢?


说生命是无价之宝,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杀死一个人,不论你赔多少钱,对那位死者本身而言,多半都是不值得的。因此,如果代价是自己必须死,多数人很可能不愿意接受任何大数目的金钱。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生命是无价的,或价值是无穷大的。不过,也有很多例外。很多穷人,很可能愿意为了不是很大的数目的金钱而死。甚至不是太穷的黄有光,也曾经自己出价,愿意出售自己。他,或者说我本人,在于2019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场与道德》(Markets and Morals)一书中第155页,白纸黑字说,愿意以一千亿美元出售自己,不论是成为奴隶还是成为死人,条件是有六个月的时间来用这笔钱。我认为,如果能够让我用这么多钱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对世界的贡献会很大,即使我自己必须做奴隶或死亡,也是值得的。对我自己的快乐来说,肯定不值得,因为只有六个月(而我预期能够活到超过2042年),但由于能够大量提高他者的福祉,我认为我有道义自我牺牲。


人们也经常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样重要的,不能够说有些人的价值比较大。这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表示对每个人生命的高度尊重,避免草菅人命。不过,严格而言,这说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例如,黄有光自己认为其(剩余)生命的价值,不超过一千亿美元。但是,他以及绝大多数华人都应该同意,在1978年或1992年时,邓小平的生命的价值,至少对整个中国来说,肯定远远大于一千亿美元。


如何衡量生命的金钱价值呢?你能想到什么好办法吗?经济学者的办法是,用人们真正的选择来代表人们真正的评价。生命的金钱价值也可以根据人们在涉及有生命风险的选择,来推论出人们对自己剩余生命的金钱价值的评价。(当人们的偏好不是完全理性时,可能须要一些纠正。)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选择是有涉及生死存亡的风险的。例如,你要从上海飞到新加坡,简单起见,假定只有两家同样时间的不同航空公司可以选。这A和B两家航空公司在其他方面有大致相同的水平,但A公司比B公司有比较高的安全记录。坐B公司的航班,死亡率比A的高一万分之一个百分点。也就是说,选B公司,死亡的概率会增加一百万分之一,而没有其他方面的差异。那么,除非你想要自杀,当然偏好买A公司的票。不过,如果A的票比较贵,最多贵出多少,你还愿意买A的票呢?如果贵出10元,你勉强还愿意买,超过10元,你就会买B的,那么,你自己对自己的生命的评价,就等于一千万元,因为这等于10元除以一百万分之一。避免一百万分之一的死亡概率值10元,因此,你对自己整个生命的估值是一千万元。看,经济学者就是这样来计算人们对自己生命的评价的。


当然,这种估值,受到人们的财富的影响。你越有钱,越有能力为减低死亡概率付款。你可能认为这不合理,但任何市场上买卖的物品和劳务,谁认为值得买,谁认为不值得,除了各人有不同的偏好,也是受到各人的财富的影响的。很贵的东西,只有有钱人有能力买。市场买卖是双方愿意和互惠互利的,不能够说不合理。不合理的地方,可能是有人用像滥用权力、贪污等手段赚钱。不合理的地方是在金钱来源的方法,不在金钱使用在正当市场商品的购买,不论是用来买米饭、龙虾、还是比较安全的飞机航班。其次,即使有些人太有钱,有些人太穷,政府可能应该通过税收等方法来减少不平等,但不应该在具体措施上,在没有像污染等效率原因下,干预市场的交易。关于这点,有机会我们以后还会再讨论。


下星期,我们会讨论,根据上述人们对自己生命的估值,会怎样随年龄的增加而改变。一个显然的因素是,如果财富随年龄而增加,就会有越老越值钱的结果。不过,我们会发现,即使整个人生的收入已经给定,年轻人能够向银行借钱,以后才还钱,老年人并不比年轻人有更多可以支配的财富,也会有越老越值钱的可能。年纪越大,剩下的生命越短,不是应该价值越低吗?朋友们,你们可以想想,有什么原因,会使这个价值反而增加呢?(简单起见,假定效用函数不变,享受消费的能力不随年龄的增加而改变。)给你一个暗示,这个越老越值钱的结果,必须是在实际利率足够高的情形。实际利率是扣掉物价上涨的因素后,净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下一篇文章给你详细答案,并且解释一个理性人应该如何估计自己生命的金钱价值。到时见!


文献

NG, Yew-Kwang (2015). Welfare economics, In: James D. Wright (Editor-in-chief),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 2nd edition, 2015, Vol 25. Oxford: Elsevier. pp. 497–503. 张清津的中译发表于《东岳论丛》,2016年1月,37(1)。

VISCUSI, W. Kip & ALDY, Joseph E. (2003). The 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 A critical review of market estimates throughout the world.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27: 5–76.


黄有光简介:

Monash大学荣休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特聘讲座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Global Priorities Institute咨询委员。


进入 黄有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福利经济学   张五常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031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经济学家圈2020.3.4,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