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4年前写的一篇随笔。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 5 月22 日在知行教育基金会的慈善晚宴上,就有关教育理念的三个问题发表了一个演讲。今天我在微信上看到这篇演讲,一连看了三遍,确有振聋发聩之感。
我把它发给儿子,同时附上一帖:"钱颖一这篇东西极棒,请仔细读几遍并认真想一想,尽可能吸取其精髓。"儿子读过后回帖:"看了。水平很高,正像演讲结尾所说--这只是少数人能够认同的真理。"
这位钱颖一院长近40 年来一直在高校学习或执教,其高等教育的学历和"教历"相当完整--他本科读的是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提前毕业后于1982 年、1984 年和1990 年先后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统计学硕士、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 年起先后在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任教。2006 年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至今。
我与钱颖一曾有过一面之识。当他还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1988 年暑假回国,参加了吴敬琏教授组织的一个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调查研究课题。8 月的一天,吴敬琏给我打电话,介绍钱颖一到北京市政府找我了解有关情况。我那时担任市体改办的副主任,正在和市科委一起抓刚刚成立不久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的改革,试图把经济体制改革同科技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钱颖一在我的办公室和我聊了两个多小时,我们从开发实验区的改革聊起,聊到北京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聊到全国的改革,还聊到美国的教育……
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和思考,钱颖一在知行教育基金会慈善晚宴的演讲中,就教育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和为什么学(What,How,Why)--提出自己的理念,这些理念颠覆了我们多数国人的传统教育观念,给人一种振聋发聩之感。
在"学什么"的问题上,钱颖一提出:许多看似无用的知识是有用的。在这个命题下,他举例说明,某些基础理论眼前看来似乎没有什么用处,但正是这些理论,为后来的许多重大发明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在短期功利主义的教育中不受青睐的人文类专业和课程,往往正是塑造伟人和健康社会之必需……因此,所谓"无用"与"有用"之分,大多是短期与长期之别。在学什么知识这个问题上,有必要着眼于长期,不要急功近利……
在"怎么学"的问题上,钱颖一提出:"好学"比"学好"更重要--特别是在进入大学之后。"学好"和"好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的境界:"学好"是学习中的被动接受,"好学"则是学习中的主动探索;"学好"是今天学习的一个结果,"好学"则是今后学习的一种习惯;"学好"只是对学习已有知识的一种度量,"好学"则是对学习未来知识的一种态度;"学好"是为了掌握知识,"好学"则是为了探索问题;"学好"得到的是答案,而"好学"追求的是真理。由此可见,"好学"远比"学好"重要……"好学",实际上是懂得如何学习的一种能力。在这种能力中包含若干要素,钱颖一特别强调的是"好奇"、"好问"和"好思"这三大要素……
在"为什么学"的问题上,钱颖一提出:"育人"比"育才"更根本。之所以提出这一命题,是因为教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教育如何体现"育人"?在钱颖一看来,作为目的的"人",包括"人文"、"人格"和"人生"三个方面;相应地关于人的教育,就应该包括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格养成的教育和人生发展的教育……
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的问题。相对应地,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看,问题就是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教。钱颖一从自己在中国和美国几所名校近40 年的学习和执教实践中思考、总结出上述教育理念,并将其运用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教育改革之中。
我听说,作为一位"中西合璧"的资深教授,钱颖一担任清华经管学院院长9 年来,没有带过一个研究生,也没有申请过一个科研课题,他专心致志于经管学院的教育改革和整体的教学科研事业……在目前国内高校负责人浮躁之风盛行,追求个人名利极其普遍的氛围下,钱颖一是一位多么难能可贵的人才啊!在这样一位有德有才的院长领导下,清华经管学院将会成为一座多么诱人的圣殿、一块多么诱人的净土啊……
我们中国的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太需要大力发展、大力改造教育事业了!我们的教育事业,太需要像钱颖一这样有思想、有理念、有行动的杰出专家、杰出教育家和杰出的大师了!
2015 年6 月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