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表时的标题为“恋爱结婚十多年,两家亲家不见面:Papi酱的婚姻观会成新潮流吗?”)
“传统婚姻”会终结吗?这个问题逐渐凸显,既因为它常常和全球范围的低生育率问题相关联,也因为Papi酱最近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与众不同的夫妻相处之道”——恋爱结婚十多年,两家亲家都没有见过面。
据《中国生育报告:2019》显示:中国2018年出生人口为1523万,较2017年大幅下降200万,总和生育率降至1.52,即一个育龄妇女平均生育1.52个孩子。相似文化圈内,韩国2018年的总和生育率为0.98,日本2017年的这一数值为1.53。
另据IndexMundi的最新数据,总和生育率超过6的三个国家尼日尔、安哥拉、马里均在非洲,但同时,因为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这些国家有着更高的新生婴儿死亡率。
总的来看,《柳叶刀》在2018年的研究显示,全球人口生育的孩子数量比过去要少,1950年的女性平均在其一生中会生下4.7个孩子,到2017年,这个数字降低到2.4。
无论从生育率,还是从现代女性的权利变化来看,目前的婚姻存在模式都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在未来,传统婚姻是否会发生改变?社会是否会出现另外一种不基于家庭的稳定模式?
▌“传统婚姻”遇到了什么阻碍?
传统婚姻的存在,与文化、经济和社会等有必然的联系。结婚的原因有很多,有人情投意合,“自然而然”地认识、恋爱、结婚;也有迫于社会压力,屈从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还有因为利益交换而制造出来的婚姻。
最“传统”的大概要属宗族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了,《礼记》中,“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事奉宗庙……”要求世代更替,融成一体,承先启后,进一步还发展出了“无后为大”等社会压力。有人也从生物学这一角度展开,认为繁衍也是一项人类的功能和需要。而婚姻,都有助于以上目的的实现。
但到现在,社会基础发生了诸多改变,社会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过去有很大不同。“婚姻”在过去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强纽带”,但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脆弱。
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结婚率为7.2‰,创下2013年(9.9‰)以来的最低,而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结婚率越低。2017年,全国约有437万对夫妻登记离婚,粗离婚率约为3.2‰。另一个数据是曾经掀起广泛讨论的“38%”。2018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1010.8万对,离婚登记人数380.1万对,“离结比”为38%,两项数据虽不能直接对比,但总体趋势上,依然可以看出正在下降的结婚率和上升的离婚率。
此外,美国、欧洲尤其北欧等国家的离婚率也非常高,仿佛婚姻正在各地迈向终结。
不同的社会文化也会影响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婚姻状态。在中国,一对夫妻如果情感走到尽头却“离婚难”,往往是因为其中夹杂了宗族社会、财产利益、子女等因素。
据我在日本大阪的观察,其家庭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男性外出工作、女性成为家庭主妇的夫妻关系下,女性在家的工作价值常常被忽视,家庭财产划分更偏向男性一方,女性又因为疏离于职场、社会之外,处于更弱势地位,对家庭的依赖更重。相反,在爱尔兰,因为宗教文化等的影响,“结婚是一件特别神圣的事情,人们对待爱情非常的慎重”,离婚率更低。
有人借鉴邻国日本的历史经验,疑问中国是否已经步入到“低欲望社会”或“单身社会”?未来婚姻是否因此也受影响?这个非常有可能,因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大家都不乐意“入坑”了。
再从Papi酱的婚姻观念来看,“各找各妈”会不会松散两个家庭的紧密组合?好坏各是什么?它是否会打破传统社会中的宗族/家族模式?……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探讨。
毕竟家庭关系的处理非常容易导致压力,而年轻一代又越来越崇拜自我与自由。正如有人指出的:“大部分人恐婚是怕一旦结婚了就丧失自我或者失去人格,可能就得为了对方去做出改变和放弃某些东西。”这种看似新颖的“亲家不见面”的选择,会不会在未来成为一种处理婚姻和家庭关系的“中间路线”?
就目前的趋势来看,离婚率、不结婚率和生育率或许还会继续朝着近些年的方向继续。
▌结婚当然好,但不结婚是为了什么?
结婚当然有很多好处,比如新的家庭可以为个人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情感可以相互支持。在经济上,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风险抗击能力增强。此外,因为已经实现了传统社会对个人施加的“组成家庭”的期待,这方面的压力也随之消除,在现有的社会制度下,还顺便实现了对社会结构的维护、对财产的确认,生育的子女也能相对便捷地被纳入社会公共服务系统。
但是这么多好处,都只能通过结婚才能实现吗?婚姻有必要承载这么多社会系统施加的事务吗?未必。例如,在一些国家,即使不存在婚姻关系,也可以让子女接受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进而,本文还认为,造成不结婚的理由还有以下几点:
比如社会意识与观念变迁。亦舒曾在《我的前半生》中说:结婚与恋爱毫无关系,人们老以为恋爱成熟后便自然而然的结婚,却不知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观念变化,在Papi酱那里也可以看到,它包含着人们对自由的尊崇。
比如结婚成本与离婚的成本。自古以来,结婚都伴随着大额的彩礼,在现代社会,房子、车子更是必需品,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根据我们的调查,男方如有房贷都不行,必须全款买房,且结婚时还要加上女方的名字。这对于一般人而言,如买了,肯定存在“代际剥削”,如不买,又娶不到媳妇。因此,物质压力、人口及性别因素必然会婚姻市场的配对失衡,结婚率会因此降低。就算结婚了,夫妻及双方家庭的情感维护、育儿、长期被忽视的家庭劳动……这些都是新的挑战。离婚的代价也大,如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分房分车,时常反目为仇,精神伤害可能更大。
总之,结婚有结婚的好处,不结婚有不结婚的原因。未来,人们更可能会因为担忧和改变而将婚姻看作“非必需品”。他们更加注重个体体验,也害怕受到伤害。他们不再是“忍耐的一代”,不乐意“凑合”,而更加愿意尊重与享受自我。
▌传统婚姻会终结吗?
因社会发展和变革,在未来,于男女之间,以自由、兴趣和个性被尊重等为前提的男女共存形态会成为主流。男女之间的关系必然因一些细节、事件而导致相处紧张或严重紧张,但他们很可能不再选择隐忍或“看在孩子的份上”。
我对“传统婚姻是否会终结”表示某种谨慎的“乐观”。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目前的走向、发展和趋势,更看到了经济独立女性的某些先锋主义的做法(这没有什么不对),进而推断:传统婚姻可能会被冲淡,并走向解构。接受非传统式婚姻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是社会变革与发展带来的结果之一。
原载《南都观察家》,2019-6-4
作者系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