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台湾未来的最佳和唯一出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10 次 更新时间:2019-01-18 22:30

进入专题: 一国两制   台湾问题  

刘兆佳 (进入专栏)  

2019年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面向全世界,尤其面向全体台湾同胞。他的讲话标志着大陆方面正式启动两岸统一的具体进程,因此意义非凡。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国家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是海内外中国人的热切盼望,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则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然而,即便和平统一乃最好的结局,但中国大陆不会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以达至国家统一,但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子及其分裂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清晰阐明了新时代中国政府的对台方针政策,日后将会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由此以观,台湾同胞已经到了抉择时刻,要麼继续坚持两岸分裂的立场,要麼积极诚恳与大陆方面磋商探索“一国两制”的具体实现形式。时至今天,大陆方面对以各种拖延或阻碍国家统一的伎俩已经越来越不耐烦,尤其是有理由相信美国意图把台湾纳入其旨在遏制中国崛起的“印度太平洋”战略、令台湾成为国家安全威胁之际。国家愈迟统一,两岸的实力对比将更为悬殊,台湾面对的风险和将要付出的代价将会愈大。继续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甚至推动“台独”,只会迫使大陆以武力达至国家统一,让台湾陷入险境,这不但会为台湾同胞带来灾难,也为中华民族带来伤害。


事实上,无论是从历史发展大势或是从国际形势变化的角度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绝对是台湾未来的最佳和唯一出路,捨此别无他途。任何所谓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两岸分治”对台湾都无利,而“台独”更是死路一条。台湾同胞如果接受“一国两制”,国家便能够达至和平统一,而台湾作为中国的不可分割的部分的发展、福祉和国际活动空间亦将大为提升。


“台独”绝不可能成事


首先,国际社会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越来越不愿意看到两岸分裂和由此而带来的对世界或地区和平的潜在或现实威胁。世界各国最为担忧的事,莫过於中国以武力促统,而中美两大强国因为台湾问题而爆发战争,从而对全世界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很难想像在愈趋强大的中国的坚决反对下,“台独”或任何形式的、久久解决不了的两岸分裂局面会得到国际社会的接受。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係準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是有坚实依据的,具体表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的中国,而承认台湾为“中国”的国家只是寥寥几个小国,而且其数量还在减少之中。他进而指出,“中国的统一,不会损害任何国家的正当利益包括其在台湾的经济利益,只会给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只会给亚太地区和世界繁荣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因此,在国际社会的反对下,“台独”和任何形式的长期“两岸分裂”都难以成为事实。如果国际社会认同“一国两制”对台湾的生存、福祉和发展有利,世界各国会乐见中国的统一,从而让台湾问题作为一个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从此彻底消除。即便在美国,近年来也出现一种声音,认为美国应该放弃台湾,不再尊重那个长期以来所作出的“保卫台湾”的“模糊”承诺,从而不让台湾问题继续成为困扰中美两国关係的重大因素,防止因为台湾问题而发生会令美国蒙受巨大损失的中美大战。


再者,无论美国的特朗普总统是否在任,美国衰落的趋势还会延续下去,“美国优先”的政策仍将会继续奉行,美国将会不断减少或放弃对其他国家包括其盟友过去作出的安全保证。这些发展趋势已经促使不少国家丢掉对美国的期盼并谋求自保之道,日本和欧洲各国是最佳的例子。所以,如果大陆最终在不得已情况下採取武力达至国家统一的话,期望美国为了台湾而不惜与强大的中国一战是越来越遥不可及的事。当然,为了其国内军工产业的利益,美国还会继续售卖次等武器装备予台湾,或者强制台湾购入美国的次等武器装备,不过那些东西不可能在大陆武力攻台时有效保卫台湾,只会增加台湾的财政负担而已。


“分治”现状不可能长久


“台独”固然不能成事,长期维持“两岸分治”的现状其实也不可能。即便两岸的经贸和民间交往频繁,但由於统一问题迟迟未能解决,两岸的政治和军事紧张状态难以终结,从而让两岸关係始终笼罩在阴霾之中。2016年蔡英文当选台湾“总统”后,拒不承认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引致两岸关係严重倒退。在大陆的强力反制下,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大为压缩,在世界上愈趋孤立,严重影响台湾的发展。两岸经贸关係也因此而大幅萎缩,重创了台湾的经济和民生。只要台湾继续抗拒国家统一,则大陆对台湾的反制力度将会不断升级,台湾将会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局。鉴於世界经济将长期处於低迷状态,国际贸易、金融和科技保护主义肆虐日甚,而美国和其西方盟友又对中国施加各种制裁,与大陆经济关係密切的台湾的未来经济不但会困难重重,而其发展也将会更多地依赖大陆、亚洲和一些其他发展中国家,而加入一些对台湾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一带一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区域全面经济夥伴关係协定(RCEP)、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更是重中之重。然而,在两岸关係恶化和缺乏中国支持的情况下,台湾难以为自己开拓新的经济发展空间。


两岸关係恶化所带来的经济困境,最终也会导致台湾内部的政治矛盾和不稳。如果台湾的经济和民生凋敝问题持续或恶化,则无论是国民党或民进党都会失去民心和管治能力,引发岛上连绵不断的政治衝突和动荡不安。内部不稳将会促使台湾同胞深切思考台湾的政治前途,同时认真对待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届时围绕着是否应该与大陆开展以“一国两制”达至国家统一的谈判将会触发台湾内部的激烈政治鬥争。在政治和经济困局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务实和求变心态有望在台湾抬头,为“一国两制”统一中国铺平道路。从去年民进党在台湾“九合一”选举中惨败一事上已经可以窥见台湾同胞政治心态的微妙蜕变。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元帅提出的“有关和平统一台湾的九条方针政策”(“叶九条”)中,已经具备了“一国两制”的雏形。不过,由於台湾方面对“一国两制”反应冷淡,“一国两制”反而率先应用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并让国家得以以和平方式从英国人手中收回香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迄今“一国两制”在香港已经实施了超过20年。总体而言,儘管出现了一些偏差,“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既符合了国家的利益,也符合了香港的利益。那些偏差包括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法第23条尚未完成本地立法的工作、香港的反对势力仍在不断阻挠“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全面和準确实施、中央在“一国两制”下的权力和责任仍然没有得到部分香港居民的理解和尊重等。


香港成就有目共睹


纵然个别西方国家对香港回归后出现的一些情况和现象有所批评,但总的来说它们也不得不承认香港在法治、人权、自由、开放、包容、廉洁、行政效率、营商环境、国际联繫、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等方面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香港政治体制的民主程度比回归前要高得多。香港经济的持续发展更得益於中央一系列惠港政策和香港积极利用国家发展所带来的机遇。香港仍然是连接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桥樑和通道,而且这个角色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将会更形重要,并且在一些方面更是不可取代(比如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法律仲裁中心、信息中心、航运中心、国际联繫中心)。


近年来,一些来自西方国家和台湾岛内的人士,无论是出於恶意或者对香港的“一国两制”的误解而指控中国政府违背了对“一国两制”的承诺,悍然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因此声称“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失败,令香港朝“一国一制”“过渡”云云。出於恶意的人显然是极不愿意看到“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因为他们压根儿不相信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能够真心容纳和搞好一个奉行资本主义的香港。他们不喜欢看到香港在回归中国后能够在“一国两制”下发挥独特优势配合中国的崛起,从而让中国对西方世界成为越来越大的“威胁”。


对一些台湾同胞,尤其那些有“台独”和“分裂”倾向或者是掌控政治权力的人来说,“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将会让更多台湾同胞愿意接受“一国两制”来达至中国统一,从而威胁他们的利益、地位和“信念”。无论是哪些西方人或台湾同胞,他们指控中国政府的理据不外乎是近年来香港发生的一些事件,特别是香港没有西方模式的行政长官普选制度、“佔领中环”行动没有能够促使中国政府在政改问题上对反对派让步、中国政府收窄香港反对派的政治活动和参与议会选举的空间、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一地两检”、香港外国记者会副主席马凯的续期工作签证申请被拒、偏帮爱国力量而介入香港的议会选举、言论自由收窄等不一而足。


然而,所有这些批评在相当程度上是出於对香港“一国两制”的错误理解或蓄意歪曲,背后的假设是“香港乃独立政治实体”,因而否定了中央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的权力和需要履行的责任。


其实,按照邓小平先生的构思,香港的“一国两制”有四大核心内容。其一是中央授予香港高度的自治权;其二是与此同时香港必须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责任,具体要求是香港不能成为反对中国共产党、颠覆中央政府和破坏内地社会主义体系的颠覆和渗透基地;其三是中央享有确保“一国两制”全面和準确实施、维护国家利益、制定香港特区的政治制度、解释基本法、履行外交和国防职能等权力;其四是必须由爱国者治理香港,不能让与中央对抗的势力掌控香港特区政权。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保证“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区成功实践上,中央而不是香港特区才是“第一责任人”。


回归以来一段颇长时间内,中央对香港特区採取了甚为优容和宽鬆的政策,但那些政策却未能防止那些坚持与中央对抗的香港反对势力的壮大,以及未能避免不少香港居民有从“香港乃独立政治实体”的角度来理解“一国两制”的情况。结果是“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出现了偏差,具体表现在中央的权力和责任不受尊重,而香港发生越来越多与中央对抗的事态。近年来,为了纠正“一国两制”在香港实施所出现的偏差,确保“一国两制”不变形、不走样,保证“一国两制”的实践能够达到原来的战略目标,中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手匡正局面,让“一国两制”在既能对国家有利,又能对香港有利的基础上得以行之久远。


经过数年来的努力,中央的“拨乱反正”方针已经取得了相当成效,各种对国家和政权构成威胁的香港内部和外部势力受到一定的约束,他们从事不利於“一国两制”的全面和準确实施及威胁国家和政权安全的“自由”和“权力”也被削减。然而,虽然中央的“拨乱反正”工作实际上是让香港的“一国两制”回到正轨,符合“一国两制”的原意,但那些工作却无可避免地被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人和香港特区的反对派人士曲解为中央违反“一国两制”的例证。


在台湾,不少媒体和政治人物也刻意歪曲事实去误导台湾同胞,导致不少台湾同胞对“一国两制”达至中国统一产生抗拒。为了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中央和香港各界有需要通过细緻、耐心和积极的解说工作让台湾同胞明白中国政府恪守它对香港“一国两制”的承诺,从而增强他们对在台湾实施“一国两制”的信心。


“台湾方案”必会更宽鬆


不过,因为中国政府授予台湾的“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一定会比香港的“一国两制”更为优厚和宽鬆,实际上纵使部分台湾同胞对回归后香港发生的一些事情不满或误解,他们也应该知道那些事情也不会在台湾出现。一直以来,儘管中国政府宣示的对台湾的“一国两制”方针基本上是原则性的,但从中已可窥见与香港“一国两制”的差异。根据“叶九条”,其中一个差异是台湾的“一国两制”没有“五十年不变”的时间规限。另一差异是“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意味着台湾可以保留其比香港“民主”程度更高的产生政治领导人和议会成员的制度。再有一个差异则是台湾“并可保留军队”。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对台政策的“八项主张”和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倡议的“胡六点”对台方针,大体上都没有改变“叶九条”的内容,不过却因应台湾出现的事态而特别强调一个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反对“台独”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锐意启动国家统一进程,因此对台湾的“一国两制”内容说得更为具体和详细,特别强调中央会以开放态度与台湾同胞共同探讨“一国两制”的具体安排。他说,“‘一国两制’的提出,本来就是为了照顾台湾现实情况,维护台湾同胞利益福祉。‘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更示意在中国统一后台湾同胞在“一国两制”下将会得到的东西。他指出,“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和平统一后,台湾将永保太平,民众将安居乐业。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会更好,发展空间会更大,在国际上腰杆会更硬、底气会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严。”


由此以观,台湾“一国两制”的条件比香港的“一国两制”的条件更为优厚。所以,即便部分台湾同胞对“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有不同意见,但他们现在所拥有的高度民主、自由和人权不会被削弱,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再有就是,台湾将会有更多机会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和扩大国际活动空间,有更大能力抵禦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和科技保护主义,并可充分利用中国崛起带来的发展机遇来推动自身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国际社会不支持、大陆与台湾的力量差距不断扩大和大陆必然会以武力对付“台独”的情况下,“台独”乃死路一条,维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两岸分治”只会让台湾目前的困局不断恶化并引发台湾的内部动荡。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可以肯定地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台湾未来的最佳和唯一出路,也是达至中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最好方式。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应该是台湾同胞作出英明抉择的历史时刻。


(本文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


进入 刘兆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一国两制   台湾问题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465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大公报 2019-01-16,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