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萍:《自由儒学的先声——张君劢自由观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87 次 更新时间:2018-06-04 17:18

进入专题: 张君劢  

郭萍 (进入专栏)  

  

郭萍著《自由儒学的先声——张君劢自由观研究》,齐鲁书社,2017年11月出版。


后记


本书是由我的博士论文《张君劢自由观研究》修订而成。我之所以研究张君劢的自由观,并不是对张君劢这个历史人物感兴趣,而是欲以此为剖析样本,就儒学如何接纳和发展现代自由的问题进行一种新的理论探索。这当然也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学术偏好,而根本是因为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不可回避的思想课题,即:中国人如何以民族性的话语来表达现代自由的价值诉求?这一课题本然地决定了当代儒家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要对现代自由问题做出积极的理论回应,这也是传统儒学如何实现现代转化的核心问题。然而事实上,自近代至今,中国人的现代自由价值诉求与传统儒学的理论表达之间始终存在着难以消除的紧张,这种紧张甚至在当前的儒学复兴运动中还出现了愈发加剧的倾向,这不但会危害儒学自身的发展,而且会直接阻碍现代价值在中国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澄清其中的思想理论谜团,积极尝试创建儒家的现代自由理论。

我个人为此而进行的一种理论努力,就是建构“自由儒学”[1];而研究张君劢的自由观,就是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是因为,儒家自西学东渐以来就已经开始自觉地回应现代自由问题了,在此期间产生的思想成果都是自由儒学所不能忽视的;其中特别是20世纪的现代新儒家的自由观,最具参照价值,这一方面是因为它与当今的语境最为切近,另一方面则是在于其思想最为深刻,理论建构也最为成熟。所以,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尝试,自由儒学必须首先消化现代新儒家的自由观。在现代新儒家中,张君劢不仅是最了解近代自由主义的代表,而且为儒家现代自由的发展做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努力:理论上,他积极接纳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开新”),同时自觉接续宋明儒学(“返本”),形成了“返本开新”的儒家自由学说;实践上,他组建民主党派,亲自起草“四六宪法”,参与人权运动,真正贯彻了自己的理论思考。可以说,张君劢为学、为政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现代自由问题而展开的。不仅如此,张君劢作为现代新儒家最早的代表之一,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率先倡导儒学复兴,其问题意识和理论思路对现代新儒学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范导作用,特别是其对现代儒学家集大成者牟宗三理论建构的影响,堪比卢梭之于康德,因而其学术地位十分特殊而且重要。所以,通过对张君劢自由观的剖析,自由儒学可以整体消化现代新儒家的自由观,并由此彰显出一种不同的理论思考。

事实上,自由儒学与张君劢自由观之间既有历史的前后相继性,也有逻辑的批判继承性。前一个方面是不言而喻的,张君劢自由观产生于20世纪早期,代表着20世纪现代新儒家在当时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境遇中的思考,而自由儒学作为时隔百年提出的一种理论构想,乃是21世纪的当代儒家在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经济腾飞之后对自由问题的思考。后一个方面主要体现为两点:其一,自由儒学自觉继承发展了张君劢自由观的价值立场,特别是其积极发展儒家政治自由的思想主张,以及通过返本、释本,重建儒家本体自由的理论自觉都是自由儒学所充分肯定的,因此自由儒学的理论立场既有别于脱离儒学传统的西方自由主义,也根本不同于扭曲、拒斥现代自由的儒家原教旨主义,而是坚定地基于儒家传统,积极发展现代自由;其二,自由儒学彻底批判了张君劢自由观的理论进路,即通过分析其政治自由(形下)与精神自由(形上)的学理缺陷,指出“返本开新”的理论路径依然是一种有本无源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因而其理论努力并不成功,进而表明自由儒学作为一种有本有源的思考,并不止于“返本”,而是要进一步“溯源”。据此而言,张君劢自由观实为先行于自由儒学的一个思想环节,故本书特以“自由儒学的先声”命名。

与此同时,本书虽然直接论述的是张君劢的自由观,但依然在分析的背后凸显了自由儒学的理论思路——“溯源-重建”,即:追溯一切自由的本源,在此前提下重建儒家的本体自由观念,进而建构儒家的政治自由观念。这样一来,自由儒学就包含了本源自由、良知自由(形上自由)、政治自由(形下自由)三个观念层级。

所谓“本源自由”并不是说的主体性意义上的自由,而是自由的本源,意在以此揭示“主体及其自由如何可能”的问题。这是以往的自由理论不曾专门讨论的问题,但事实上却应是任何一个有本有源的自由理论首先需要解答的问题。自由儒学通过本源自由观念,阐明现代自由与现代性的生活方式之间的源始关联。

良知自由是自由儒学对现代自由诉求的一般化、本体化的表达,旨在确证现代自由的绝对价值,为政治自由奠基。因此,自由儒学所确立的良知自由并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所依赖的理性自由,而且也区别于传统儒学以家族伦理为价值指向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自由儒学的最终落脚点,也是良知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展开,其中包括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对个体自由权利问题做系统的儒学阐释,二是为超越现代民族国家提供一种儒学的方案。这两个问题涉及三个基本方面:(1)政治自由的核心——人权;(2)个体权利的必要涵项——公权力;(3)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

上述三个观念层级相互关联,构成自由儒学的基本架构:本源自由是形上的良知自由与形下的政治自由的大本大源;良知自由和政治自由之间则具有“生成”与“奠基”的双向关系:从观念生成的角度看,良知自由实质上是政治自由诉求的本体化,而政治自由的诉求则必然有其当下生活的渊源;从观念奠基的角度看,政治自由是以良知自由为本体论依据,一切政治自由都是良知自由在现实生活领域中的体现,而良知自由则渊源于当下的生活。这些内容虽然在书中不占据显耀位置,但却是自由儒学全面展开的主体部分,所以在后续研究中还将逐一详细地论述。

自由儒学的理论构想,得益于黄玉顺教授“生活儒学”的启发。对此,我曾以《自由何以可能——从生活儒学到自由儒学》一文做了详细说明,其中直言,我是通过对生活儒学的解读而逐步形成了自由儒学的理论胚胎。[2] 或者更进一步说,自由儒学是生活儒学在自由维度上的推进和延伸。[3] 当然,目前自由儒学还很幼小粗疏,尚需大量丰富的内容加以充实,但这毕竟代表着一种新的理论可能;而今我们继续展开这种可能性,必然能为儒学与现代自由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想参考。

另外,关于本书的出版,我需要做两点说明:第一,在出版修订过程中,我对书中的一些问题产生了新的想法,例如对儒家人权观念的论证、对自由一般涵义的补充修正等等,但最终并没有就这些内容对书稿作相应的改动,而是打算通过以后的文章或专著另作论述。就本书而言,这或许是一种缺憾,但长远看来却能更如实地反映我的思考过程。第二,本书虽然立意宏大,而我自身学养浅薄,因此书中论述不免流于宽泛,对此,我会在日后研究中注意进行一些典型的个案分析,以加强论证的详实性。尽管有种种缺憾,但我还是坚信本书的出版具有积极的意义,至少可以为进一步探索儒学和现代自由问题提供一个靶子。所以,由衷企盼诸位师友同道对本书多多批评指正!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虽然出自我手,但为此耗费心血最多的是我的两位导师——许嘉璐先生和黄玉顺教授。许先生不顾年高事繁,时时挂记我的研究进展,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和鞭策!黄老师在学术上对我有知遇之恩,正是得益于他的启发和指导才激发了我探索儒家现代自由理论的兴趣和决心!与此同时,感谢山东大学哲社学院王新春教授对我学业的大力帮助;感谢山东大学哲社学院的谢文郁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姚中秋教授为我慷慨提供的研究资料;感谢齐鲁书社的向群女士为此书的出版付出的辛苦劳动!其实,多年以来,还有很多师长和同窗都给予了我不同的支持和帮助,虽然无法一一列举,然而点点滴滴时念在心,在此一并致谢!

山东·济南

2017年6月21日

目 录

代序:评“自由儒学”的创构 (黄玉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自由的呼唤: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

一、自由:中国人的现代性诉求

二、现代新儒家自由观:现代性诉求的一种民族性表达

第二节  自由的困惑:传统儒学与现代自由的紧张

一、“外王”的困惑:传统儒学中现代政治自由的阙如

二、“内圣”的困惑:传统儒学中本体自由的难题

三、“性情”的困惑:传统儒学中本源自由观念的遮蔽

第三节  自由问题的思想视域:儒家自由观念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一、自由问题即主体性问题

二、政治自由:相对主体性何以可能

三、本体自由:绝对主体性何以可能

四、本源自由:新的主体性何以可能

第四节  儒家自由观建构的一种尝试:张君劢的自由观

一、研究张君劢自由观的意义

二、张君劢自由观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文献评述:张君劢自由观的研究现状及其问题

第一节  权利与权力:张君劢政治自由观研究评述

一、自由与现代政治主体的研究

二、自由与权利的研究

三、自由与权力的研究

四、张君劢政治自由观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意志与良心:张君劢本体自由观研究评述

一、“意志自由”概念研究

二、基于儒家“良心”概念的本体自由观念研究

三、“精神自由”概念研究

四、张君劢本体自由观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主体与存在:张君劢本源自由观研究评述

一、关于张君劢生活背景的研究

二、张君劢自由观研究中的思想视域问题

第三章  儒学与自由主义的遭逢:张君劢自由观的时代际遇

第一节  自由主义的西学东渐

一、西方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中国自由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近现代儒学对自由主义的回应

一、“西用”与“中体”之断裂:洋务儒学对政治自由的抗拒

二、“中体”何以“维新”:维新儒学之自由本体的困境

三、“开新”与“返本”之断裂:现代新儒家自由观的症结

第四章  新宋学:张君劢自由观的理论依托

第一节  科玄论战:张君劢“新宋学”的出场

一、科玄论战催生的“人生观”

二、中西合璧的“新宋学”

第二节  新宋学的形下学及其形下主体观念

一、新宋学的形下学建构:知识论与道德论

二、新宋学的形下主体观念:政治主体与道德主体

第三节  新宋学的形上学及其形上主体观念

一、新宋学的形上学:唯实的唯心论

二、新宋学的形上主体观念:先验的道德主体

第四节  新宋学的思想视域问题

一、新宋学的理论架构:传统宋学“性—情”理论的现代形态

二、新宋学的思想视域:现成化对象化的思想视域

三、新宋学思想视域导致的理论困境

第五章  政治自由:张君劢的形下自由观念

第一节  自由与现代政治主体

一、个体:现代政治主体

二、个体主义:张君劢对现代政治主体的价值认同

三、国家主义:张君劢政治主体观念的二重化倾向

第二节  自由与权利

一、自由与人权

二、自由与平等

三、个体自由与民族自由

第三节  自由与权力

一、“三民主义”:权力的主体是公民

二、“第三种民主”:民主政治的设计

三、分权制衡:民主建制的原则

四、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的汇通

第四节  权利与权力的平衡:张君劢政治自由观念的实质

第六章  精神自由:张君劢的形上自由观念

第一节 “精神自由”概念

一、“精神自由”与“意志自由”:张君劢形上自由观的西学渊源

二、“精神自由”与“良心自由”:张君劢形上自由观的儒学根基

三、“精神自由”与“个人自由”:张君劢形上自由观的现代特质

第二节 “精神自由”的奠基意义

一、“精神自由”为现代政治哲学奠基

二、“精神自由”为民族国家建构奠基

第七章  本源自由:张君劢自由观的思想视域问题

第一节  张君劢自由观的本源枯涸

一、张君劢自由观缺乏“本源自由”的观念

二、张君劢自由观无法回答“自由何以可能”的问题

三、张君劢自由观根本窒息了自由

第二节  张君劢新宋学的视域困窘

一、新宋学的“内圣”问题:有“本”无“源”的本体观念

二、新宋学的“外王”问题:“返本”与“开新”的断裂

第八章  结语:儒家自由观新开展的可能

第一节  对西方自由主义的批判

一、对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批判

二、对西方自由主义的形上学批判

第二节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自由观

一、传统的儒家自由观念

二、儒学传统的重新理解

三、继承转化传统儒家自由观

第三节  儒家自由观新开展的一种探索

一、儒家现代自由观的本源:现代性的生活方式

二、儒家形下自由的新开展:政治自由与现代社会的主体建构

三、儒家形上自由的新开展:良知自由与现代主体性的确立

参考文献

后记

[1] “自由儒学”的理论构想是我在2016年8月的“黄玉顺生活儒学”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当时提交的会议论文是《自由何以可能——从生活儒学到自由儒学》(此文修订稿刊于《齐鲁学刊》,2017年第4期),会上以《自由儒学:“生活儒学”自由之维的开展》(《当代儒学》第11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为题做了发言。在此之前,尚有《自由与境界》(《社会科学家》,2016年第2期)、《儒家自由观念及其人性论基础》(《国际儒学论丛》第2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12月)、《“自由儒学”纲要》(《兰州学刊》2017年第7期)等多篇文章对“自由儒学”理论做了相关论述。

[2] 参见郭萍《自由何以可能——从“生活儒学”到“自由儒学”》,(《齐鲁学刊》2017年第4期)

[3] 参见郭萍《“自由儒学”:“生活儒学”自由之维的展开》,《当代儒学》第11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


进入 郭萍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张君劢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活动信息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0299.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