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朝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13 次 更新时间:2017-12-18 10:27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仇朝兵  

在世界面临诸多挑战、不确定性空前增加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选择,为中国外交理论创新和外交工作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种中国方案,为中国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中国外交及国际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的出发点是“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而现实的人类依然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这些挑战和问题威胁的不仅仅是一国或少数国家的利益和安全,也不可能靠一国或少数国家的力量得以解决,这是对全球治理的重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世界各国、各民族不仅“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

习近平总书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描绘了一幅理想的图景:它是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各国共同掌握着世界的命运,共同书写着国际规则,共同治理着全球事务,共同分享着发展成果。这是中国为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的一个理想方案。

关键在于行动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及十九大报告中深入阐述的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路径和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和分歧,增进合作与协调;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主权,不能随意发动战争,破坏国际法治。

第二,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一国之安全不能以损害或威胁他国安全为基础;对于诸如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威胁,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应该加强协商,相互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第三,坚持合作共赢,促进共同发展。面对世界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应该同舟共济,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力戒以邻为壑;支持开放、透明、包容和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第四,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各种文明共同进步。人类文明因其多样性而变得丰富多彩,不同文明因相互交流而得以进步和发展;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不同文明应该通过相互间的对话、沟通和交流,增加理解,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促进世界和平。

第五,坚持绿色低碳,追求永续发展。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未来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的一种重要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国际秩序观的核心内容,也是未来中国外交追求的重要目标。伟大的思想需要伟大的实践进行支撑,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思想只有化作行动,体现和融入到具体的实践中去,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重要的是在行动中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和原则。

采用多种推动方式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只有通过世界各国人民的通力合作,才可能取得积极进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会成为对世界发展与进步的重大贡献。

首先,作为倡导者,我们需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坚定地落实到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当中。任何先进的思想,如果不能得到充分反映其先进性的具体实践的有力支撑,其影响力都会大打折扣。我们必须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富足、文化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社会主义强国,充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一种典范,提供某些借鉴。我们的事业越成功,我们的思想也会越有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通过我们的丰富实践,也可以进一步充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使之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

其次,为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落实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我们必须重视这一重要思想在国内的传播,把它有效地传递给全国各个民族、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人们,使人们真正理解其深刻内涵,形成自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应该成为我们价值观的一部分,成为我们世界观的核心内容,成为我们认识、观察世界和理解国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从精神上重塑中华文化,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融入到中华民族对“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之中,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再次,在外交工作和对外交往过程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推动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但它需要世界各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实践、合作推动。我们需要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到日常的外交工作和对外交往实践当中,融入到每一个政治与安全对话机制当中,融入到每一个经贸合作项目、每一次文化交流活动当中,展示中国对世界的责任和追求世界和平、安全与繁荣的决心。我们需要推动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对话与交流,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能够为其他国家及其人民理解、欣赏、赞同,成为世界各国、各民族共有的价值追求,并与中国一道共同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路径,逐步推动实现这一理想目标。

最后,除在实践中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与原则,我们还需要推动这些思想和原则具体化为能够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国际规则,使之成为国际秩序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稳定的国际制度。“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既有的国际秩序观的一种超越,比现存的国际秩序思想更具理想性。由于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具有全球性,作为一种国际秩序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原则所体现的理想性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在世界面临诸多挑战、不确定性空前增加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选择,为中国外交理论创新和外交工作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已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并多次被写入联合国文件。但我们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大国还固守着冷战思维,延续着传统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做法,对中国的崛起及战略选择存在疑虑。这些都会阻碍中国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世界的传播,限制其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充分发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值得世界各国人民努力追求,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续推动。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言,“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理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我们需要通过扎扎实实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进一步提升这一思想的活力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734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