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理性分析:“收入跑不赢GDP”不奇怪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08 次 更新时间:2017-03-23 12:00

进入专题: GDP   国民收入  

贾康 (进入专栏)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略低于6.7%的GDP增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人又开始老调重弹“居民收入增长跑不赢GDP”。

“居民收入跑赢GDP”这个概念本身存在一定问题。即便在经济稳定发展的阶段,实现两者的同步增长只是“有可能”,未必谈得上“绝对化”的要求。美国、韩国、日本都曾有过收入倍增计划,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伟大美国”计划。但正是在美国,工资大幅增长之后紧跟着的是严重不良的“滞胀”,人家以后主要依靠“新技术革命”走出困境。因此,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即便很看重国民的收入增长诉求,也不可能持续将超过GDP增速作为目标。考虑到人口规模上升的特点,即使两者实现同步,充其量也只宜规定为某个阶段的要求。前些年,拜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所赐,中国实际也经历了类似的“收入倍增”,现代化“三步走”中已实现的“前两步”都包含着这一特征。但是,这个趋势严格说是不宜以“居民收入跑赢GDP”来持续要求的。

GDP是按照不变价计算,居民收入则是按照现价。若考虑物价指数,实际收入可能还要再少一些,两者的增长存在差异在所难免。特别重要的是,支持居民收入提高的最重要指标是劳动生产率,且居民收入基于劳产率提高的同时还须注意促进共同富裕。尽管近年我国经济下行中很多行业劳产率的提高并不如人意,但整体看来,居民收入近年还是随着GDP有明显增长,这应该肯定与政府改善民生、双创等政策,以及人口结构与市场共同决定的“招工贵”使社会成员——尤其是低端劳动力与草根创业创新者的收入有所增加有关。相应于此,基尼系数已由0.49以上下调至0.46左右,表明收入差距悬殊略有缓解。

2010年到2020年,我们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GDP翻一番。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虽有密切联系,但并非完全重合。全球范围看,衡量收入更准确的标准是国民收入,GDP只代表一种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无论是GDP还是国民收入,其增长与整个经济的发展过程一样,是波浪式的。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希望通过反周期和结构优化来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下行过程中,应牢记另一个与收入增长关系密切的参数——效益。如果整体企业效益较好,国民收入就能和GDP增长保持同步;反之,职工收入增长低一点也可以理解,毕竟企业得维持再生产。

按照总理的“两会”公开发言,今年可能会继续关停一些企业,不少人担心这会否影响国民收入的提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局来看,这种担心没抓住本质。经济结构优化的确隐含着转型阵痛的可能性,被淘汰产能对应的岗位收入可能降低,但一定会得到社会保障体系与相关政策的托底。与此同时,优势产能岗位的收入可能上升,综合来看劳动生产率定会由此提高。况且中国已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劳动力开始显得金贵,剩余劳动力的“低廉优势”正明显丧失。这意味着,包括青壮工、农民工、家政服务等低端劳动者在市场上的要价能力还会明显提高,其工资上升速率将可能继续超过平均水平。(作者是华夏新供给经济学会首席经济学家,由白云怡采访整理)

(原文刊载于《环球时报》2017年3月20日)



进入 贾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GDP   国民收入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373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