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孔丹理事长、彭森会长,尊敬的到会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好!
光阴似箭,四十年弹指一挥间。莫干山精神,由于它现在于当下社会氛围中的现实稀缺性,更凸显了它的重要意义与宝贵性质。我非常同意孔丹理事长和朱嘉明教授等提炼的莫干山精神的几个要点,我也是这样理解的:我们现在讲莫干山精神,要看到的,是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要坚守实事求是这一作为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核心诉求,要以解放思想的精神风貌,平等加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问题导向"的讨论,要形成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建设性的开拓创新意见建议,而且我觉得还应该再注意到,要具备团结合作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我自己作为当年会议参加者,很荣幸今天跟大家在一起来做交流,我也借此机会,提出我本人现在还积极发挥余热的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这个智库研究基础上,针对现实问题务实的、力图把短期举措来衔接中长期追求的一些认识和几点建议。
我们国家当下的经济运行面临着复杂局面,正处于引领新常态和追求L型转换实现中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成为扩大内需和供给侧改革统筹结合中间的必然选择,为中央一再强调。适当提高赤字率和在公共部门负债的安全区动用国债、特别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及把特别国债机制地方化的地方专项债这样的政策工具,正在取得托举经济景气、优化结构、改进民生和增强发展后劲的积极效果。中国的公共部门负债基本是内债,基于研究分析,并包括比照主要经济体的国际经验,可以知道,我们仍然有举债的安全区空间,而所筹资金的用途优化是关键。基本用途,第一是借新还旧,形成可持续运转,社会上的意识中间对于债务的理解存在误区,觉得借新还旧不是好事儿,但这是现代主要经济体共同需要运用的一个机制。用途之二,是用于有一定投资回报的建设项目,包括以地方专项债、特别国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对应一些弱现金流的项目,以扩大内需,优化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儿。我觉得这样的项目现在我国俯拾皆是,而所有的生产要素一样不缺,我们有钢材,有水泥,有劳动力,有技术力量,有管理力量,关键就是怎么样正确地形成要素组合优化的方案,落到有效投资的状态上。再一个就是运用这些资金,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增进社会和谐,使百姓的实惠按照中央的要求更加可感、可及。而且,央行在二级市场以公开市场操作来买卖国债,还成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有效机制,并提供市场运行中的安全抵押品,和无风险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特定"定盘星"作用。这种可总结的实践经验考察认知,也提醒我们,对应于改善民生,调动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消费潜力,和在问题导向下优化收入分配实施社会政策托底与基层"三保"等公共政策目标,可以结合财政政策扩张中的举债资金运用,以及相关政策手段的组合,发力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有针对性地消除一些有燃眉之急性质的问题。消解这些问题,就是为我们增进和谐、追求"新的两步走"现代化战略目标来发力。
当下复杂局面中间必须注重解决的重要问题,我觉得从务实看待短期的突出问题情况来看,至少要考虑:第一,社会政策托底这方面有效保障低中端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来助力全社会和谐稳定。第二,在结构调整中安置好企业于市场出清中的失业人员,匹配优胜劣汰的升级发展。第三,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特别是民营经济方面发展的信心,开创活力充沛的新局面。
从利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促进经济转型发展、良性运行的上述视角切入,我们认为可以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借鉴前面几年我国在抗击疫情期间,大家现在听起来还是有厌恶感的“健康码”这种管理机制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可总结经验,用以针对什么问题呢?是用以实现对所有没有工作、也没有失业救济金的居民发放最低生活补助。具体考虑,可以利用中央特别国债所筹资金,财政部门经过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门合作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体系,以城乡居民社保卡为载体,直接点对点发放到个人。原来大家听着不高兴的个人信息码这个机制,现在是有可用性地点对点把钱发放到对个人的托底扶助。我国近一段统计上所说的调查失业率,为5.1-5.2%的水平,失业人员中已经被保险救济金所覆盖的之外,才存在着发放这样点对点资金的问题。由于特定原因无法取得失业救济金的这些社会成员为数不会太多,但跟现在社会矛盾的一些特别令人不安的表现十分有关系,我们很值得对这方面加以注重。为数不多的所需发放的资金总量,和国债筹资的规模相比,并不构成明显压力,但对于实现社会政策托底的民生保障和社会和谐,以及政府形象优化等方面可能产生的正面效应,却是十分值得看重的。
第二,建议运用中央特别国债所筹的资金,由各级财政部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阶段性他确保各级公职人员工资发放和基本运转。关于公职人员工资的提高,刚才毕井泉理事长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建议,但我觉得还得进一步全面考虑。如果是全面提高公职人员工资,一个是我们的力量是不是很快可以做到;另外一个,是不是还要考虑它必须匹配着大部制改革、扁平化改革,真正给政府机构瘦身之后,再这样有力度他提高公务员工资才更合适,等等。但至少现在地方层面由于财力紧张,依靠罚没、倒查、追索取得收入来保工资保运转这样的动机,是很强烈的,产生的很多副作用是需要消解的。消解这种负面效应,所要用的资金量,各地有别,但具有凭借信息系统掌握准确具体数量到人这种充分的可靠性。我们的国库支付制度操作系统中,对一个一个体制内人员的信息掌握,是可做到完全清楚的,加上多重监督,防止虚报有绝大把握。我认为这个事情应该及时做好,这样来消解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造成的政府行为扭曲对于现在整个市场信心和预期明显的不良影响。
第三,在以社会政策托底保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并阶段性保障公职人员的薪酬而消除地方政府行为扭曲的同时,应该注重加大市场上使无效企业于优胜劣汰中退出的制度和政策配套,促进企业依法做收购、兼并、破产和转型升级。并且我认为可以考虑选择典型,公开处理侵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权益的一些案例,使保护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而且按照中央文件要求—-大标题写上了"壮大"这样的政策,更好更快地落到实处来提振企业信心,改善市场预期。信心和预期的重要性,现在人们已经在反复讨论,经济学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认定,预期有自我强化、自我实现的明显特征,普遍的预期怎么样,结果很可能就怎么样。所以,中央三中全会的文件明确写入了要加强和改进"预期管理"。我认为可以在前面提的建议里,实际上来考虑积极贯彻中央这样一个指导方针。
在上述这些我们觉得可做的工作中,当然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堵住资金跑冒滴漏,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下基层党组织作用,并且调动群众路线的潜力,来保证民生数据和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使上述这样的政策如果实施,能够真正地兴利除弊。
这些看法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