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山:汉武帝天马之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40 次 更新时间:2016-12-12 15:05

进入专题: 汉武帝  

周树山  


从来帝王的所谓丰功伟绩,都是建立在无数小民的累累白骨之上。帝王的一己私愿化为国家意志,驱动万千生灵赴汤蹈火,相互厮杀。多少生离死别,多少血泪悲哭,多少生命如草芥,多少白骨如丘山,最后把帝王的“伟业”留在了血写的历史上,供后人膜拜颂扬。中国人对秦皇汉武的崇拜实在是一种愚民的意淫,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反观历史,他们在人世间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平民的血泪和死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的天马之战是一个历史标本,它告诉人们帝王的权力是怎样运行的。为帝王权力祛魅,我们将看到国家和臣民百姓的生死存亡在帝王的情感天平上是何等渺若轻尘!


汉武帝是一个霸蛮而多欲的帝王,他喜爱女人,宫中便畜养女子数千,以供一人之淫乐;他喜爱奇珍异宝,便四方征伐,遣使索贡,以求域外之方物。因为他喜爱李夫人,爱屋及乌,便赐李夫人的兄弟以高官厚禄。李夫人有两个哥哥,一名李延年,是个歌舞艺术家,那就封他个都尉。都尉者,军中高职也,相当于今之少将,李延年只会唱歌,不会打仗,只会音律,不习军事,于是加个名号,叫协律都尉,是只管唱歌的文职少将,可见这个名堂在中国历史久远,在汉武帝时代就有了。李夫人还有一个哥哥叫李广利,不会唱歌,不会跳舞,既然没有文艺特长,那就叫他当个真将军好了,于是,李广利就当了正儿八经的将军,比他的兄弟李延年军阶还高,位列大将之列了。


汉代将军一般前边要加个名号,李广利名号为“贰师将军”。当代人一看这这名号,以为此人只统帅两个师。错了。汉代军队本无师的编制,“贰师”者,西域大宛国的一个城市也。原来他这个将军名号与他执行的军事任务有关,和“度辽将军”、“征西将军”是一个意思。那么,李广利和大宛国的贰师城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汉武帝在侥幸逃得秦火的《易》中发现一句话,曰:“神马当从西北来。”正巧得到西域乌孙国的好马,武帝认为吉兆,命名“天马”。不久,又得到来自大宛国的汗血马,比乌孙马更其雄伟剽悍,于是,改命汗血马为“天马”,乌孙马称为“西极马”,低下一个等级。故天下好马第一当属大宛的汗血马。何谓“汗血”?此马奔逐如飞,如电光神火,倏然而逝,马出汗则色赤如血,故谓“汗血”。皇帝本是天子,天子爱天马,理所当然,于是汉武帝对天马诛求无已。


自张骞通使西域以来,汉朝与西域诸国来往日繁,汉代出使西域的使节渐多。因为西域道路险远,一般人不愿去,武帝就从民间招募。一些大言惑众的妄人,贪赏图利的骗子,以求一逞的冒险家和声名狼藉的恶徒纷纷自荐,取得朝廷节钺后,聚拢一帮市井流氓,就以汉家使团的身份跑到西域去了。当时的西域,聚落成“国”,据《汉书·西域传》:当时汉家所知有国三十六,后分为五十多国,大国人口众多,兵马强盛,如时在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的乌孙国,当时就有人口六十三万,国防军十八万八千八百人;而小国只相当一个小村落,其中最小的单恒国,只有二十七户人家,一百九十四口人,仅养四十五个兵。古时地广人稀,无论大国小国,这些遥远的国度在大汉王朝的眼里如同猛虎视猫鼠,根本不在话下。那时还没发明大国沙文主义的帽子给汉武帝戴,所以大汉王朝近则军事征服,远则派使出访,对异域的珍稀之物勒拿卡要,不在话下。“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方而至。”(《汉书·西域传》)人类社会自古奉行弱肉强食的法则,强者为王,赢者通吃,做强大汉帝国的皇帝说什么是什么,要什么有什么,真真是君临天下!前边说过,这些使节本来就鱼龙混杂,有的到了目的地,有的走到中间耐不得风餐露宿之苦,就折返回来了,编一套鬼话把皇帝哄骗过去,交了差,领了赏,也就OK了。历史是血色斑斓、冷硬粗砺的,没那么诗情画意,也没那么温柔。汉武帝喜爱大宛汗血天马,发往大宛国的汉家使团相望于道,每个使团多者数百人,少者百余人,一年中,出使大宛的使团多则十多个,少则五六个,时间长的,八九年才回来,短的,也需数年往返。话说出使西域的某个使团给汉武帝带回一个使皇帝大为光火的消息,说是大宛国有一群汗血天马乃天下极品,国王将其藏匿在贰师城,不肯让汉使见到。武帝闻听大怒,于是,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远征大宛,去抢夺汗血天马。使节的话,可能只是信口胡言,但这一句话,却使大汉王朝与西域诸国数年间战祸连连,生灵涂炭,百姓或转输军粮,辗转沟壑;或远征异域,战死他乡,曾经盛极一时的西汉王朝也就由盛转衰了。


或问李广利官拜大将,有什么高超的武功吗?非也,他只是一个常人。只因武帝爱妃子,所以爱屋及乌,破格重用。由他统帅千军万马,很多统兵多年的军官不服气。后来李广之孙李陵就因耻为其部将,才发生了孤军深入,陷身匈奴的悲剧,当然这是后话(参见拙文《司马迁之厄》)。从来沙场拼命的都是小卒,将军身边围着一帮谋士高参排兵布阵,多是躲在安全的地方。“战士阵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嘛,“班师金殿受封赏,一将功成万骨枯”嘛!如《三国演义》所写,关羽手使青龙偃月刀,张飞舞动丈八长矛,阵前向对方主将挑战,双方大战数十回合,斩敌将于马下,两军对垒的数万士兵都是观众和啦啦队,只管欢呼呐喊,这是奥运比赛,却非战场的实情。


贰师将军李广利要征讨大宛,抢夺天马,并非易事。大宛国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离大汉都城长安一万二千五百五十里,那时没有飞机和火车,这样遥远的距离,全靠士兵双腿丈量,谈何容易!第一次出兵,汉武帝拨给了李广利六千铁骑,又在国内征召了数万“恶少年”,马步兵数万浩浩荡荡,出玉门关,杀奔大宛而去。可是刚一出关,士卒们就逃了大半。他们原以为到外国去开洋荤,抢珍宝,搂洋妞,谁知一路戈壁沙漠,衰草连天,别说洋妞珍宝,连饭也没的吃,水也没的喝。所过各小国,听说来了一帮抢掠的强盗,纷纷闭城自守。李广利指挥大军攻打沿途小国,攻下来,就抢掠饱餐一顿,若三五日攻不下,则弃而前行。后来到了一个叫郁成的地方,数万军队只剩了几千人。郁成兵民据守死战,汉家军队又被杀死不少,城终不得下。李广利穷愁无计,前路茫茫,大宛尚在黄云白鹤乡,再这样耗下去,自己小命也就扔在这里了。于是和左右谋士商议,只得班师而归。回到敦煌,来来去去已经两年有余,所带兵马,十不余一,所幸终于回到汉家故土。于是,向皇帝上书云:大宛国路途遥远,粮草不给,我的军队不怕打仗,就怕没饭吃。况且兵少将疲,也不足以灭国屠城,为陛下取大宛天马。所以我欲暂时回师,等准备充分,兵多粮足,我再率军远征。皇帝览书大怒,派使节挡住玉门关,令:有军卒敢入关者,格杀勿论!李广利吓坏了,只好和尚未溃散的残部滞留敦煌。


这年夏天,大汉帝国在与匈奴作战中失利,二万余士卒被匈奴所俘,朝中百官都认为应罢远征大宛之兵,倾全力对付匈奴。汉武帝大怒,认为天子之威岂可轻!一个蕞尔小国竟敢逆天子之意,堂堂大汉天威何在?所以,大宛的天马势在必得! 他处置了一个力主罢兵的官员,坚持要继续扩充军队,全国动员,再次远征。这次战争的规模比上次大了十倍,为天马而不惜孤注一掷!为补兵员之不足,他释放了大批狱中囚徒,动员了无数“恶少年”发往边地,经过一年多的备战,六万大军齐聚敦煌。为了补给军中粮草,从民间强征耕牛十万、马三万匹,还有数不清的驴骡和骆驼等各种牲畜为军队输运给养。各兵器作坊日夜打造刀矛弓弩,装备前线。调集军中精干力量,将五十余校尉投入伐宛之战。不止如此,为了支持持久的战争,他下令增加百姓赋税,人人要为战争出力,搜刮百姓果腹之粮,悉数供应前线。内地连通敦煌的山路荒野间,载运粮草给养和兵器的各种牲畜驮队络绎不绝,人畜辗转沟壑而死者不可胜计。百姓惊骇,举国骚动,村村寨寨,征兵拉夫。“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到处都在上演杜甫笔下《兵车行》的惨剧。据情报说,大宛国都城内没有水井,百姓皆汲城外河中之水以供日用,汉武帝命令随军带去水利专家(水工),以便围城时将环城之水阻断,使城内断水自乱,以便攻陷屠灭。竭生民之力,罄举国之资,驱虎狼之师,夺远人之命,万里征伐,所为者何?当然是为了马,也只是为了马。于是。汉武帝在相马专家中,擢选有伯乐之技者二人,拜为“执驱马校尉”,随军前往,以便在破宛后择取上乘之马,加意保护,执献汉廷。


贰师将军李广利受命统帅大军再次征伐大宛。这次与上次不同,兵员虽增加十倍,但粮饷充足,一路上,所过各小国皆开门迎降,供应汉军粮草。大军至轮台,轮台坚守不降,围攻数日,破城而屠之。其余迎降各小国,皆将王廷子弟作为人质解送长安。大汉朝廷命乌孙国派兵共助伐宛。乌孙国深恶大汉抢掠,但迫于势,只好派出两千骑兵,佯为相助,首鼠两端,徘徊不前。因为军队甚多,人吃马喂,所耗甚剧。不得已,汉军分数路进发,分别沿路抢掠,以供军食。其中一路汉军,在郁成遭到强烈抵抗,千余军队,尽遭覆灭,只有数人逃归大本营。李广利派大军去攻打郁成,郁成城破投降,其王逃往康居国。大军再攻康居,康居国王献出郁成王。郁成王被俘后,于解送路上被杀。汉军所过之处,如铺天盖地的黑色风暴,不被抢掠,即遭屠灭,生灵涂炭,哀鸿遍野,西域诸国和平安宁的生活被彻底摧毁。


汉军一路杀掠行进,无人能阻挡这野蛮的洪流,终于,有三万大军抵达大宛都城。大宛都城名贵山,据后人考察,其地在乌兹别克的卡散赛,也有人说在塔吉克的列宁纳巴德,总之,距大汉帝国相当遥远。大宛国盛产葡萄,居民多以葡萄酿酒,富者窖藏美酒多至万余桶,储之十余年,不仅不坏,反愈益醇美。四野多苜宿,良马盈野,牧歌飘扬,的确是世外福地。当地人民从未听说的汉帝国的军队突然降临,其惊骇恐惧可想而知。大宛国王原以为汉帝国远在万里之遥,他们是不可能为了几匹马跑到这里来的。可他却不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这条龙的名字叫刘彻,死后谥号“孝武”,后人称为汉武帝。这是一个予取予夺,霸蛮无比的帝王。他被人称为天子,他的国家被称为天朝,他的意志就是天的意志, “犯我天威,虽远必诛”就是他的信条。如今,为了几匹马,他的大军降临了!马,大宛的骐骥良驹,曾是这个草原民族的骄傲,如今却给他们引来了屠城灭国的大祸!


为了保卫家园,大宛国的军队出城迎敌,汉军劲弩攒射,他们只好退回城中。三万大军将贵山城围个水泄不通。李广利命人将环城河水掘开,引入他处,城中断水,立刻陷入了恐慌。大军围宛四十余日,城中居民储雨水为生。季节轮替,旱季来临,人畜无水,汉军围而不解。大宛的贵族们私下议道:大汉军队远道而来,是为了抢夺我国的良马。据说国王藏匿良马,诛杀汉使,才引来了这股祸水。不如杀了国王,把良马献给他们,这样他们或许会退兵。如果他们不退,我们再和他们拼命不迟!于是,为了保全更多人的性命,他们把国王杀掉了。杀掉国王,还没来得及以国王之头来议和,外城的城墙却被攻破了一段,大宛国的一个贵族将领因此丧命。退入内城的大宛贵族们更加恐慌,相与谋曰:这全是我们的国王惹的祸,赶快把国王的头送给他们吧!不然,我们全都没命了!人类历史上,外患严重时,为了保护族人性命,杀头领以求和,这种事情很多。于是,大宛贵族们派了一个使节带着国王的头去见贰师将军李广利,说:我们已经杀了获罪上国的国王,请汉军不要再围攻我们了。如果你们退兵,我们的良马任你们挑,要多少都给,而且供应你们军队粮食。如果你们不肯退兵,我们就杀掉所有的马,让你们空手而归!况且我们已经向康居国求援,他们的军队马上就到了,我们与援军内外夹攻,和你们决一死战,不惜和你们同归于尽!何去何从,请你们拿主意!这时候,围攻贵山城的大汉士兵也已经疲惫不堪,大宛人得到某些汉人的指导正在挖掘水井,城内积聚着充足的粮食。战事已处于胶着状态,想攻陷敌城,并不容易。如果康居国援军来到,强弩之末的汉军将一败涂地。李广利和谋士们商议后,认为有了大宛国王之头,又能得到汗血天马,回去可以和皇帝交差了,就接受了大宛国的求和。汉军挑选了数十匹大宛国上等良马,立了一个亲附汉朝的贵族为新国王,席卷了散在大野的三千多匹牲畜,结束战争,班师回国。


天子求天马,万里兴王师。

天马归来日,大野尽伏尸。

人死何足惜,马啸更长嘶。

庙堂呼万岁,歌舞献丹墀。


这次战争历时四年,耗去大量财力物力,死去士兵五万人,所得者不过是几十匹马。多数士兵并非战死沙场,而是在回国途中受到非人虐待,命丧大漠。回国之后的李广利被汉武帝封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天马之战因遂了皇帝爱马之愿,汉武帝大行封赏,计封两侯、三卿、俸禄二千石以上高官百余人。多年之后,汉代学者刘向总结道:“贰师将军李广利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仅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之首,犹不足以复费,其私罪恶甚多。”此岂李广利一人之罪恶乎!后之汉家臣子议及此事无不痛心疾首。帝王为了自己的权力和私欲,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将错就错,错上加错,逞一时之气,遂一己之私,将无妄之灾加于百姓头上,给国家造成无可挽回的重大灾难,古往今来,所在多有。


汉武帝历来以开疆拓土的武功被后人称道。我们仔细谛听,历史幽深处,隐隐传来孤儿寡母的哭声。那数不清的累累白骨将会告诉你,在所谓的辉煌背后,是无穷的苦难和罪恶。当你对远古的帝王顶礼膜拜时,你可曾想到,那无言的白骨,那饮泣的老妪,那蹀躞山路如牛负重为官家输运粮秣的老翁,那哀哀悲号的孤儿……就是你的祖先?


不错,那就是你的祖先!


2016年3月16日于萨尔图


    进入专题: 汉武帝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读史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252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