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山:马戛尔尼跪拜事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589 次 更新时间:2020-04-16 17:35

进入专题: 马嘎尔尼   礼制  

周树山  


满清王朝末年,内忧外患,国家破败不堪,可是,昏庸愚妄的统治者不想睁眼看世界,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西方各国派来使节,皇帝和大臣们还在纠结,天子是否纡尊降贵而接见使节?是否应逼迫使节见了皇帝而屈膝跪拜,以彰显“大国”的尊严?此时的大清国有何“尊严”且不说,这种对世界大势和现代文明国家的交往方式和外交礼节一无所知,自绝于世界而带来的愚昧落后真不可一语道尽!

这种愚昧和妄自尊大可追溯至十八世纪的大清国,就是乾隆时期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朝见天朝大国”的礼仪事件。

1789年,大清国两广总督福康安授意英国东印度公司,希望派代表来京祝贺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东印度公司的经理们有两怕,一怕大清国扣留他们的代表作人质;二怕行三跪九叩礼,所以迟疑未行。后来英国政府觉得一些贸易上的事情必须派代表前来协商,于是决定借补行祝寿的名义派公使马戛尔尼来华。英国外交部指示马戛尔尼,大使所行礼仪应表示中英平等,不卑不亢,但不可拘泥形式,交涉的目的在扩充通商机会和联络邦交,使中国人知道英国也是礼仪之邦,且是“世界大帝国”之一。交涉的具体条件是:

第一,    

英国想在中国得一小区域如澳门一样,使英商可以屯货在家,主权

可以仍归中国,但警察权及对英侨的法权应归英国;在租界区域内,英国可不设军备。

第二,    

中国不愿租地,就加开通商口岸及减少广东的限制。

第三,    

英国可以遵守中国的鸦片禁令。

第四,    

希望英国可派公使驻北京,或间来北京;如中国愿派公使到伦敦,

英国政府十分欢迎。

以上是十八世纪末英国对华外交的目的。

为了能使这次外交活动正常进行,东印度公司董事长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夏季,先发一信给两广总督,报告英国政府派使的意思。这封信被译成中文后,随官员奏折送往北京。其中文译文完全曲解了原意,如:“我国王兼管三处地方(即英伦三岛)。向有夷商来广贸易,素沐皇仁。今闻天朝大皇帝八旬万寿,未能遣使进京叩祝,我国王心中惶恐不安。”英国人费尽心力要表达平等相敬,结果翻译把英国人弄成大清国低三下四的藩属口气。当时的翻译叫通事,他不敢如实翻译,只好曲解原意,以使皇帝欢心。大清国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及用中文移书往来,就是想通过翻译占这个纸上的便宜,大清国的对外交往实在是幼稚和滑稽。

对于马戛尔尼出使来华,乾隆昭示官员,预先做了安排。皇帝不想也不愿意知道英国此次外交行动有何企图,英人的条件对国计民生利弊如何?他最为关心的是英国使节能不能对他三跪九叩,这关乎天朝大国的皇帝君临天下的面子和尊严,是头等大事,不可不讲。他指示官员“当于无意闲谈时,婉词告知,以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自来朝者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等前来祝嘏,自应遵天朝法度。”他认为英国是大清国的“藩封”,别说你一个使臣,就是你英国国王来了也应对我三跪九叩。

马戛尔尼船只进港,循例插旗,船头插旗书曰:“英咭唎国进贡船”,马戛尔尼为了不影响外交使命,隐忍接受了。对于晋见皇帝的礼节,他表示,他可以行三跪九叩礼,但前提条件是:中国应派与他同等级的大臣在英国国王像前作三跪九叩答礼,他说他所争的不是自己的身份,而是中英平等和英国国王的尊严,以此表示英国并非中国的“藩封”。他把自己的条件提交给当时的首揆和珅,遭到了大清朝廷的拒绝。于是他决定以晋见英王最敬的礼节来晋见中国的皇帝。


马戛尔尼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初十及八月十三日在热河行宫两次见了乾隆,两次都未跪拜。乾隆虽敷衍了,赏了他及他的随员不少东西,心中实在不满意,要官吏暗中设法讽令英国人早回国。他所提出的要求,乾隆以一道勅谕拒绝一切。①


由于马戛尔尼未行三跪九叩,他的使团成了不受欢迎的人,他的外交使命彻底失败。但马戛尔尼究竟跪拜没有?中国官员另有记载:


觐见时,循例使叩头。马戛尔尼深虑以小节妨其所企,于八月十日觐清高宗于万树园幄次,行跪拜礼。陈康祺《郎潜纪闻》记兹事云:“乾隆癸丑,西洋英咭唎国使当引对,自陈不习跪拜,强之,止屈一膝,及至殿上,不觉双跪俯伏。故管侍御《韫山堂诗》有:‘一到殿廷齐膝地,天威能使万心降’之句。”②


中国朝廷官员的意淫和得意忘形的小人心态跃然纸上。“天威能使万心降”了吗?后来的一败涂地和丧权辱国说明了一切。


由现代中国人看来,马戛尔尼出使中国毫无直接的成绩可言,这已经够奇怪了,但连间接的影响也没有,这更奇怪了。马戛尔尼在中国境内逗留几及半年。在这时期内,中国官吏与他往来的也不少。……马戛尔尼所坐的兵船——比中国水师的船大5倍——及所送乾隆的炮位和模型军舰,当时也有许多中国人看过。何以他们对西洋军备无丝毫地惊醒呢?英国这次所送的浑天仪实属18世纪西洋科学及工艺的最精品,何以中国人(满汉均在内)没有发生一点觉悟呢?马戛尔尼文化使命的失败足证中国绝不会自动接受西洋的科学和工艺。③


西洋的科学和工艺中国都不能自动地接受,文化和制度就更谈不到了。

继马戛尔尼出使后,嘉庆二十一年(1816),英国再派使节罗尔美都(阿美士德勋爵)来中国,因跪拜问题,嘉庆竟下逐客令。由北京返广州途中,沿途官吏皆以白眼相待。西洋人由此知道,要变更中国的通商制度和与中国建立平等的邦交,和平之路根本就走不通。


①  见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第1版248页

②  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189—190页

③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249页

    进入专题: 马嘎尔尼   礼制  

本文责编:sunxuq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089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