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当前中国农村的几个主要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05 次 更新时间:2016-07-07 03:01

进入专题: 中国农村  

刘晨  

 

随着2006年农业税的取消,农村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比如越来越如阎云翔所说的“原子化”与“个体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基层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减少所致。然而,种种政策的变革与农村自身的发展(可以用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来形容当前的农村转型),会带来对农村直接的影响。有学者断言,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研究已经陷入到“终结”的危机当中,换而言之,就是已经没有什么“搞头”,笔者不敢苟同。窃以为,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现在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的土地流转问题。“谁来种地”是目前讨论的比较热的一个话题,主要是因为城市化的进程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入城镇当中,而“老人农业”日渐衰退,他们甚至直接抛荒。笔者在调查H省的一个地方发现,在还未有“大户”入驻之前,农村的土地呈现出两种发展模式:一个是转租给他者,多半是“相好的”或者“亲戚”。之所以是这些人的主要原因在于,信任感。当“我”不想在城市了,还可以回去收回土地,有一个保障机制在其中,往往他们处于彼此的信任而不签订合同,而且转租的费用也较市场低。但是,并不是说,在其他的地方就如此。如今的土地私有权与继续集体所有制争执不下,到底该如何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是未来的一个争论焦点。


第二,农村的扶贫问题。7000万的农村贫困户,到底该如何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这是当前摆在学界和政界的一个难题。有的地方,直接打出“要致富,先立志”的标语,鼓励当地农民有志气把自己“搞的富起来”。关键是,没有资源和渠道,怎么富?有的地方直接采取“一帮五”的策略,即但凡党员干部,无论收入多少,都去帮助他们脱贫,采取的是自己直接输血的方式,长期来看,并不是个好办法,反而可能造成党员干部一起贫困。为了不得罪领导,完成指标的如此扶贫方式,是不可取的。扶贫问题的重点在于,引入资源和技术,转变农民观念,比如有“互联网+”思维,由此在富农治村的背景下,一起富裕。笔者还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地方直接培育农民组织,这样大家互帮脱贫,前提是需要有一个得力的组织者。


第三,农村的政治问题。乡村政治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乡村选举问题,一个是政治冲突问题。前者往往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就开始被学界注意,比如张厚安等人,在基层进行村民自治的实验。如今的乡村选举陷入到一个瘫痪的地步,有的地方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当村干部,且有的地方,直接无人愿意干这个“吃亏不讨好”的事情。伴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油水”等可以捞到的外快减少,而且稍不注意,还容易得罪农民,故而无人愿意。选举当中,也存在贿赂等现象,学界有人建议,一方面,村民自治的落实才是唯一的出路,另外一方面,赋予农民的公民身份对待,以此来解决他们的维权和使用权利的困境问题。同样,冲突的政治往往并不是选举而引发,而是利益纠纷。往往多半的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等都是利益的冲突演化为政治的冲突,但是农民依然还是在诉求利益,而不是权力。


第四,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第二次医疗合作给农民了一定实惠,但是大病依然是“等死”或者“自己想办法”(自杀),这是当前农村的医疗保障发展不力所导致的。农民最害怕的消费,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医疗费用;第二,教育费用;第三,人情费用。所以,如果看病贵,看不起病,那么无疑会导致农民的生命得不到保障,并且还可能导致家庭的入贫。同样,教育费用如果不下来,那么一个家庭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所花费的10多万,于农民而言,是很大的一笔数字。还有人情越来越高,有的直接“赶”到500-1000不等,这是农村现在很大的一个风俗转变。这些都给农村家庭造成了负担。还有农村的养老,如今多半采取的是“子女养老”,这也是农村的一个几千年的传统,但是“子女养老”与“家庭养老”真的可靠吗?在城市化的今天,他们不但不能养老,还不得不帮助子女看管孩子和照顾家庭,甚至继续从事体力劳动。


第五,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类如毕节地区的灾难,让人深思。他们往往是因为父母去城市打工,但是又因为户口、生活成本等得不到解决,从而很难跟随父母一起去城市里生活,入学。在农村,他们多半与爷爷奶奶等亲戚一起生活,一方面,有人照看,父母也放心,另外一方面,开销小。比如农村的上学费用等就相对较低。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当缺少父母监管和爱的留守儿童成为问题的时候,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仅仅是他们是否能够成才,更是担忧他们的生命保障。


第六、农村生态安全问题。生态安全这几年提的比较多,特别是媒体的大肆报道,让人们越来越关注农村的公共卫生安全。一方面,对于饮水、呼吸等都有影响,另外一方面,容易造成土地的板结,不利于循环使用。由此,农村生态安全危机造成了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水到处都是。这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第七,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农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假冒伪劣的商品充斥在小卖部里,看似便宜,但是并不安全。这不利于农民的健康,更不利于在家中的小孩成长,因为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喜欢带他们吃这些不卫生的零食。有的甚至因为爷爷奶奶的照顾不周,而得口蹄疫,就医也不方便,故而这对于儿童的成长很不利。


第八,农村的风俗问题。近些年来,从B省的跳艳舞到各种农村的闹婚事件等,都看得出我们越来越关注农村的风俗。风俗,固然是长久形成的,但是在简化的同时,也流变为流氓文化,低俗文化。风俗的治理,可以用法治来引导,但是关键是农村观念的转变。同样,需要法治治理的还是“打牌成风”。笔者曾经与一位乡镇干部访谈的时候得知这么一个事情,某省领导到F村视察的时候,当地到处都是打牌的现象,当这位领导走进该村的一户农家,有人在不知道其是来视察的官员的情况下,喊其一起来玩。可见,赌博对于乡村而言,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并且我们调查H省的一个农户,国家的直补钱,他们直接用来打牌,并且补的越多,打的越大。这是一个什么问题?本来国家是为了减免农民负担,但是他们并不“领情”,而是把直补得来的钱用来挥霍。


第九,乡村债务问题。乡村债务可谓是一笔烂帐,现在的情况是,采取“能拖一天是一天”的解决办法。以往,因为农委会的“利息”高,很多农民把钱不是存入银行而是存入到村集体的手里,由村干部来保管。这种集资,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换届等),导致农民的钱最后要不回来了。还有村债务的产生,是因为村里欠其他机构的钱。村庄的合并,往往也容易导致这笔钱是“死账”,《党建文汇月刊》的一篇2006年第11期的文章《全国乡村债务规模巨大》表明,这个数额达到了5355亿,平均每个县就有2亿多。如何解决?


第十,农村的离婚问题。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农民到城市成为“二等公民”,也禀赋了两种角色,一个是工人,一个是农民。据《论农村离婚案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表面,“当前农村离婚纠纷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是打工外遇、婚外生情、草率处理婚姻问题、重婚、非法同居或包办买卖婚姻等违法行为、家庭暴力的存在等。”有的为了保全家庭,在城市组建“临时夫妻”,过年过节,和家人团聚的时候,互不干扰。这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现象。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因为上述原因导致的离婚,不仅仅会增加犯罪的概率,而且还会导致农村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得不到该有的爱护,最后往往容易走向失范当中。这并不利于我国社会稳定建设。


第十一,乡村建设问题。建设新型农村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当前有的村庄开展旅游业,引入一些资本,特别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打出自己的品牌,搞农村生态游等。还有的,采取政府补助一些,自己掏一些,建设一些在马路边的新房子,让土地整合起来更为容易,也让农民生活的更“高级”一些。这都是惠民工程。有些学者,已经注意到台湾、韩国、东南亚等地区的农村建设,甚至把目光投向德国等欧洲国家。通过外部的“经验”来解决中国本土的问题。但是基于文化的同类,更多的是在思考台湾的经验。


这是我国当前的十一个农村的问题。有的则相当严重,有的则稍微严重一些,但是就目前而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依然困扰着基层政府和学界相关领域的一些研究人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是接下来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对策的重中之重。基层是中国的根基所在,只有把9亿农民(包括2亿农民工)的生活安危处理好了,那么中国的发展才真正的可以说得上是“真发展”,而不是形式主义,“口号上的发展”。同样,解决这些问题,有的则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合力来完成,通过引入市场来解决农民的一些问题,比如电商下乡等。让他们真的能富裕起来,摆脱贫困。所谓的小康社会,也就距离我们的农民们不远了。然而,问题远非只有扶贫这么一个。这些农村转型期所遇到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简单,但是需要社会不同的主体来齐心协力,特别是需要政府的引导。


原文载于中国乡村发现网


作者系澳门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农村廉洁建设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政治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知识分子社会学、网络政治学。


    进入专题: 中国农村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发展社会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060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