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龙:十年重回首,接力青春史

——南大2002法学的精神还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80 次 更新时间:2016-05-30 17:34

田飞龙 (进入专栏)  

2016年5月28日9:30,逸夫管理科学楼1203教室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学生”,他们是大江南北汇集来的法学院2002级/2006届本科毕业生。“人生的一站,一生的背景”,这是毕业纪念册某篇文章的标题,如今成为了现实,而现实的我们重新回到这一站,回到曾经的背景里,重新依偎到在精神上无私哺育我们的母校和老师之怀抱。人生史很长,青春史却是短暂而绚丽的,是人生最重要的奠基与成型。这是一次人生的集体致敬,致意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而立之年的成长成熟回首十年前的影像、过程与记忆,也将这十年的匆匆行迹、深浅脚印连接入那铭心刻骨的背景之中。

十年前,我们走了。今天,我们回来了。1203教室黑板上,黄丹敏同学用花体中文写下了“南大,我们回来了”,代表了我们的集体心声。如今落座的诸位同学不负法学院曾经的教育和期待,已活跃于公检法司、法学院等法律职业及与法律职业有关的前沿岗位,正在逐步成长为依法治国时代的青年法律精英。我们是一个整体,在场的是自己,也是代表;不在场的是同学,也是参与者。

我们之中,有成长在学术界的青年法律学者,有国内外知名律所的青年律师,有著名的青年诗人和摄影家,有顶级国际机构的战略分析师,也有勤勉于地方司法机关的一线法律工作者。我们欢聚曾经的地点,曾经共同成长和出发的地方,我们在现实中自我奋斗,而在背景中相互理解、支持、友爱和认同。我们是永远的、团结的、进步的南大法律人。以南京本地同学为主组成的筹委会付出了极大的辛劳,而且制作了精美的纪念衫、纪念杯和纪念活动流程,这些是我们南大法律人之友谊与素养的又一次体现。

我们似乎又从未离开过。十年之间,我们以各种方式保持着同学之间以及与学院老师之间的联系,有些同学还与老师成了学术上的挚友、事业上的朋友和生活中的邻居。我们有意无意地延续、建构和维系着南大法律人的共同荣誉、身份和价值观,分享和拓展着南大法律人的友爱“大数据”。

老师们,从院领导到普通老师,对我们的聚会给予了大力支持。现场到会的有我们曾经的辅导员、现任法学院党委书记王丽娟老师、法学院院长助理单峰老师、法学院校友与发展办公室主任许利民老师以及在法律实务教学与职业指导上帮助我们甚多的张复友老师。王丽娟书记哽咽着翻出曾经的毕业纪念册,叙说和分享着她与我们曾经的朝夕往事,饱含着对我们成长成熟的赞许和期待。单峰老师以其幽默和机敏展示着一个成功男性法律人的风采,给我们进一步的成长榜样感。许利民老师是我们这一届的理律杯团队导师,也是我们法律实务课程老师,以其自身职业经验和人生体悟启发我们在职业发展和生命价值之间求取动态平衡。张复友老师亦师、亦友甚至“亦父兄”,亲切感人而饱含智慧。晚宴上还来了有“学院男神”之称的解亘老师,引得众女生大声尖叫及聚众合影。那一刻,我们放下了现实中的各种“装”,被还原,流露真情。

10:30,北大楼前,我们又一次“毕业了”,又一次合体留影。细心的同学会发现,除了“女生更瘦、男生更胖”之外,岁月并没有任性地挥舞魔刀改变我们太多。饱满的人生需要丰富,但不要整容,我们健康、自然而快乐。这份自信,由内而外,是母校的馈赠,是背景的辐射,是文化基因的涌动。我们同着纪念衫,畅叙同窗情,十年场景两面合一,时空隧道弯曲相连,有道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花还是那样红,草还是那样绿。

11:40,浦口校区。我们回到了大学三年青春的乐园。这里位于江北,背靠龙王山,远离闹市区,风景别致,是读书修身的好地方。在烟雨朦胧中,我们三三两两直奔食堂、宿舍、教室、湖畔、运动馆、图书馆、琴房、浴室、超市,努力搜索着曾经的青春记忆,搜索着一个男孩或一个女孩的青春足音和扇面,搜索着那些载入日记本和记忆深层的钟情和怀春的细节。有些记忆永远是个体的,有些是宿舍级的,而有些是众人皆知的,但都属于我们的地方性知识。在这里,我们一方面努力学习各个部门法课程,打好专业基础;另一方面则在青春史的起点上和大学校园的自由文化氛围中充分绽放着个性、友情与爱情,不计较成败得失,无关乎功名利禄,洒洒脱脱,快意恩仇。今日回头看,那样的青春烂漫,欢歌笑语,在十年之间竟然日益稀少淡薄。那是一个专属于青春和大学的时代,我们与南大、与法学院缔结此世因缘。当然,物是人非,实际上物也在变,但浦园的风物和记忆依然在梦中,在眼前,在集体分享的记忆里。这里,我们肯定还会再来,因为这里是我们走不出的背景。在离去的那一刻,我们在浦园大门口再次合影,为了下一个十年再次相聚。      

18:30,夫子庙旁的水游城度假酒店,最后的时刻来了。为了这一刻,有些同学专门留空了酒量,充实了睡眠,新备了礼服,新上了靓妆。张复友和解亘老师作为代表来了,一个是暖暖的大叔,一个是永远的男神。更重要的是,来了更多的同学。许多同学昨天刚加完班,今天上午就赶着早班车过来了,有些下午和晚上才到。这种匆匆赶场、心甘情愿的生活机缘其实不多。我们都默默珍惜着南大校友的缘分,珍惜着十年的记忆和友谊。筹委会精心搜集和安排播放了四年本科的老照片,将那些岁月里的珍贵瞬间一一展现,仿佛我们又被共同的记忆和标本串联成了一个整体。然而,有形的照片肯定是无法铭刻无限的记忆和情感的,也一定有更深刻、细腻和感动的时光与事件未能或无需以照片形式留存。这是一些未被正式记录或解释的故事,它们流传于范围不一的同学之间,在此刻,我们觥筹交错,有意无意地重新触摸到了曾经的那些故事,以及它们走样的传闻、解释与添附。生活的本质是不成文的,我们的课本、答卷、主题班会、秋游照片、运动会合影等等是我们的生活,那些未充分制度化和程序化的青春细节更是我们相互团结友爱的纽带和财富。感谢南大,感谢法学院,感谢各位老师,有你们的教导、宽容和启发,我们的不成文生活更加丰富而绚丽。

这一晚,我们很多人醉了,不完全因为酒。这一刻,物质的酒已经无法作为精神沉醉的最佳度量,尽管“天之蓝”如此情意绵绵。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醉了之后是清醒,清醒之后是重新回到各自生活与工作的现实之中。十年了,我们离青春还不远,离成功成熟还不近,我们都还在爬坡、奋斗、坚持和前行。人生需要坚持,需要理想,而支撑我们前行的精神动力中,最重要的一脉就来自十年前的母校,来自三年浦园和一年鼓楼的接力培养和锻造。这一次回巢,我们又重温了曾经的青春史、师长教导、成长足迹、校园风物和绵长情思,我们获得了重新出发和继续爬坡的勉励与期待。

我不是我们之中最好的校园诗人,但我也有自身独特的诗篇和诗意记录。我的青春诗集《临海听音》中最感人的诗篇诞生于南大的星湖和鼓楼的北大楼,我愿以其中一篇的两句诗与南大、法学院、同学相互祝福,再约十年:不留恋脚印,在乎前方;远远地远行,在天涯回眸!    




【2016年5月30日午后草记于北航高研院办公室】

进入 田飞龙 的专栏

本文责编:tianfeil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法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990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