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鹏:两宋所传词集续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94 次 更新时间:2016-05-29 23:51

进入专题: 宋词   词集版本  

王兆鹏 (进入专栏)  

【内容提要】 从文学传播的角度考察宋词在当时的传播状况,将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纳入到文学传播视野之内,使词集的版本目录文献变为词集的传播史料,或能盘活词学研究的资源,扩大词学研究的视域。通过考察宋代词人苏庠、毛滂、吴礼之、赵鼎、黄大舆、李弥逊、潘良贵、冯时行、欧阳澈、曾惇等十家词集在南宋时期的版本传刻情形,即可管窥宋词在当时的书册传播状况。南宋人的词集,大多有诗文集外单行本和诗文合刻本二种。词与诗文合刻,表明南宋文人已将词视为可与诗并称传世的诗体。不再像北宋文人那样,词作不能入诗文集,只能作为另册集外别行。虽然南宋尚有少数文人坚持认为词不宜与诗并刊,诗集不收词作,但大多数人已改变了这种重诗轻词的观念。词作结集刊行,成为南宋词传播的主要形式。

【关 键 词】宋词/词集版本/文学传播


笔者曾撰《两宋所传词集版本考》,对两宋所传七十三种词集的版本存佚情况做过系统考察①,今欲继之对两宋时期所传全部词别集作一总的清理,目的不仅仅是从文献学的角度考订宋人词集的版本,更想从文学传播的角度了解宋词在当时的传播状况,将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纳入到文学传播视野之内,使词集的版本目录文献变为词集的传播史料,以盘活词学研究的资源,扩大词学研究的视域。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考订苏庠、毛滂、吴礼之、赵鼎、黄大舆、李弥逊、潘良贵、冯时行、欧阳澈、曾惇等十家词集在两宋时代的传布情况,暂不涉及明清以后的版本源流。


一、苏庠《后湖词》

苏庠词集,南宋时有单刻本和诗词合刻本二种。

单刻本词集,为嘉定间长沙书坊所刻,题作《后湖词》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有著录。此集后世无传本。近人刘毓盘《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辑》和易大厂《北宋三家词》有辑本。

苏庠又有诗集《后湖集》,亦收词。张元干《苏养直诗帖跋尾六篇》云:

养直未见东坡时,出语落笔,便脱去翰墨畦径,自有一种风味,真所谓飘飘然凌云之志。所以受知于东坡先生,久而果为神仙中人也。德友所藏诗词,多是《后湖集》中所未有,要当流传墨本,用贻好事者。吾德友终能深袭独秘耶?如木犀词末句:“身到十洲三岛,心游万壑千岩。”是岂轩冕所能笼络也。平生大节如此,纵非仙去,自足以高一世。此语可为知者道。芦川老隐云。[1]174~175

揣摩跋中“德友所藏诗词,多是《后湖集》中所未有”语意,《后湖集》应是诗词并收。张元干此跋作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②,跋中已提及《后湖集》,表明其时《后湖集》已刊行于世。

苏庠《后湖集》,洪兴祖曾为之作序。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六载:

苕溪渔隐曰:洪庆善与养直皆丹阳人,予以问庆善,庆善云:“初无此事,乃曾端伯得之传闻之误耳。余于《后湖集》序尝言之,云:不待访丹砂于 嵝,依羽人于丹丘,而罗浮之客、九转之丹至矣。仆驰书问之,且丐录近诗,居士答言:‘顷得方士神药,夺命鬼手中,服食以来,哦诗结字,无复余习矣。养直后以寿终,亦无他异。端伯之言不可信也。’”[2]290

此段记载的背景是,曾慥(端伯)曾在所编《宋百家诗选》中说苏庠是服仙丹去世,颇神异。于是胡仔向与苏庠有交往的洪兴祖(字庆善)求证。洪兴祖说,曾慥是得之传闻而致误。洪兴祖在《后湖集序》中已对此作过特别的说明。序中既说苏庠是“寿终”,表明《后湖集》是绍兴十七年(1147)苏庠去世后编成刊行。而洪兴祖本人是卒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因此,《后湖集》的刊行时间,当在绍兴十七年苏庠去世之后至绍兴二十五年洪兴祖去世之前。正因为《后湖集》是刊行于绍兴二十五年之前,所以绍兴二十八年张元干能见其书并与苏庠的墨本比较。

绍兴十八年开始编纂、绍兴末年成书的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③,也多次引录《后湖集》,如卷十五云:

《后湖集》云:“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垂。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回期。”此诗造意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山谷老人云:“余顷年登山临水,未尝不读王摩诘诗。固知此老胸次定有泉石膏肓之疾。”

《后湖集》云:余每读苏州“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之语,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嗟乎!此余晚泊江西十年前梦耳。自余奔窜南北,山行水宿,所历佳处固多,欲求此梦,了不可得。岂蒹葭莾苍,无三湘七泽之壮,雪蓬烟艇,无风樯阵马之奇乎!抑吾且老矣,壮怀销落,尘土坌没,而无少日烟霞之想也。庆长笔端丘壑,固自不凡。当为余图苏州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耳。[2]97~99

又卷五十三曰:

东坡云:“‘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白苹满棹归来晚,秋着芦花一岸霜。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此篇若置李太白集中,谁疑其非者。乃吾家养直所作《清江曲》也。”苕溪渔隐曰:养直《后湖集》又有《后清江曲》云:“层波渺渺山苍苍,轻霜陨木莲叶黄。呼儿极浦下笭箵,社瓮欲熟浮蛆香。轻蓑淅沥鸣秋雨,日暮乗流自相语。一笛清风万事休,白鸟翩翩落烟渚。”殊不及前篇也。[2]363

一书三次引录,胡仔自是见到《后湖集》原书后录入。从所引录的情况看,《后湖集》既有诗作,也有诗话。

至于《后湖集》的版本,南宋至少有三种:一为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的《苏后湖集》④。二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的十卷本:“《后湖集》十卷,丹阳苏庠养直撰。其父坚伯固,亦有诗名。庠以遗泽畀其子,而自放江湖间。东坡见其《清江曲》,大爱之,由是得名。僧祖可正平,号癞可者,其弟也。庠中子扶,亦工诗,有清苦之节。庠,绅之后,颂之族。”[3]523三为《宋史》卷二百八《艺文志》著录的“《苏庠集》三十卷”本。可惜三本均佚,后世无传。

除藏书家著录之外,诗人亦有提及者,可略见苏庠诗集的传播情况。周紫芝有《王兴周以苏养直诗见借今日偶携至直舍且诵且已自喜亦自笑也为题三诗因效其体》诗[4]216,周氏所读,当为诗卷。赵蕃《书后湖集》云:“我怀苏养直,不作汉三公。隐墅人安在,春溪草自丰。遗文尚亡恙,斯道未应穷。会与吾尊友,青灯话此翁。”[5]355

又,曾慥曾裒集苏庠诗,给词人向子諲。绍兴二十三年癸酉(1153)曾慥《跋苏养直词翰》云:

慥顷尝编集本朝名士《百家诗选》,仍为传引,载其出处。苏养直亦与焉。庠字养直,京口人,初以病目,自号眚翁,后徙居丹阳之后湖,更号后湖病民……。前此尽裒所为诗,以属芗林向伯恭。慥尝见其词翰巨轴,士大夫多作跋尾。慥亦题诗云:“元祐文章绝代无,为盟主者眉山苏。旧闻宗匠为诗匠,今见东湖说后湖。寂寞香山老居士,浩荡烟波古钓徒。澜翻翰墨惊人眼,一段清冰在玉壶。(徐师川,号东湖居士)今览德友所藏墨迹数轴,因书传引,附于卷后。绍兴癸酉岁初伏日温陵曾慥。[6]374

向子諲也是苏庠的友人,有词唱和⑤。曾慥将编就的苏庠诗集给向子諲,是请其作序还是请其刊行,不得而知。洪兴祖作序和南宋所传《后湖集》,下知是否即曾慥所编之本?

苏庠是当时著名书法家。他的诗词,常有手书墨本传世。其友人周德友收藏他的诗词真迹尤多,时人多有题跋。除前引张元干题跋外,张孝祥有《跋周德友所藏后湖帖》:“德友少时,趣尚奇伟,一斗百篇,诸老先生慕与之游。今岁晚矣,讫未有识,一饱之不谋,可叹也。右《后湖书帖》自甲轴至己。绍兴二十八年三月望。”[7]280周必大亦有《跋周德友所藏苏养直诗帖》:“后湖居士歌诗清腴,盖江西之派别,而字画健逸,又老坡之苗裔也。吾宗德友丈宝其遗墨,殆且百纸,可谓富矣。仆生也后,不及从居士游,今以德友数十年染指之勤,一旦得大嚼焉,正使亲见扬子云,所获未必如是之富也。欣玩弥日,拱揖不暇,姑识岁月而归之。绍兴戊寅十二月既望。”⑥


二、毛滂《东堂词》

毛滂词集,有单刻本和诗文集合刻本。

集外单刻本,有长沙书坊刻《百家词》本《东堂词》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有著录。今传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题名卷数并同,或从之出。《彊村丛书》本《东堂词》系据潢川吴氏景写宋本校刊。既有景宋本,则原有宋本可知,但不知此宋本是长沙坊刻本还是另外的宋刊本。

又有与诗文集合刊本。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载:

《东堂集》六卷、《诗》四卷、《书简》二卷、《乐府》二卷,祠部郎江山毛滂泽民撰。滂为杭州法曹,以乐府词有佳句,受知于东坡,遂有名。尝知武康县,县有东堂,集所以名也。又尝知秀州,修月波楼,为之记。其诗文视乐府颇不逮。[3]514

南宋陈造有《题东堂词集》曰:

毛泽民集,合文诗、尺牍、乐府为十五卷,刊于嘉禾郡库。予校文秋闱,得是藏于家。细观静阅,其视苏氏之门秦、黄、晁、张、陈、李辈,未遽辈行,要为当时文士伯乐肯顾,宁复凡骨。士之从事斯道,当贵重之。[8]394

可知《东堂集》为嘉禾郡所刊,只是十五卷的卷数与《直斋书录解题》所言十四卷稍有不同,或嘉禾刻本有附录一卷。按,嘉禾本刊于孝宗淳熙间。陈造又有《题东堂集》云:

毛泽民仕临安,其守东坡。坡,士麟凤也。晚乃受知。予读《东堂集》,玩绎讽味,其文之瓌艳充托,其韵语之精深婉雅,视秦、黄、晁、张盖不多愧,比文宗学师,不彼即而彼即之,其贤于世几等。此集嘉禾有板,予己酉岁考是郡秋试,郡将赵侯送似,遂得宝藏之。[8]395

己酉,为淳熙十六年(1189)。是岁秋陈造已得其书,知《东堂集》必刊于淳熙十六年秋之前。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及陈造所言“乐府”即词,可见是诗文词合刊。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毛滂《东堂集》六卷又诗四卷又书简二卷又乐府二卷”[9]413,据知毛滂诗文词合刻本至明代尚流传于世。今不传。

元佚名《氏族大全》卷七又载:“毛滂,字泽民,工诗。有《东堂集》十二卷。”[10]230《至元嘉禾志》卷十三《毛滂传》则谓毛滂“有《东堂集》十卷行于世”[1]4502。是宋末元初尚流传有十卷本和十二卷本。未知是新刊本还是嘉禾刊本所遗存。

又,《永乐大典》卷二八零九和卷一二零四三分别保存有《东堂集》所载《木兰花》词、《毛东堂先生集》所载《剔银灯》词。毛滂当另有《毛东堂先生集》传世,其中亦载词作。

曹勋《跋东堂先生诗卷》云:“毛泽民以文章名世,于长短句尤为超诣。若诗文,则传人间者甚少。”[12]528由此可见,南宋初毛滂词的传播较其诗为广,词名亦胜于诗名。


三、吴礼之《顺受老人词》

吴礼之有词集《顺受老人词》五卷,见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四记载:“吴子和,名礼之,号顺受老人。钱塘人。有词五卷,郑国辅序之。”[13]223然未见宋人书目著录。其书后世无传。

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虽著录有“吴礼之《顺受老人词》五卷”[14]789,但属增“补”的书目,实无其书。倪灿《补宋史艺文志》有“《顺受老人词》五卷”之目,亦是有目无书。至于朱彝尊《词综•发凡》和《历代诗馀》卷一百六说吴礼之有《顺受老人词》五卷,也同样是根据黄升的记载而言之。

《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五和二零三五三分别录有“吴子和词”《霜天晓角•王生陶氏月夜共沉西湖赋此吊之》、《好事近•秋日席上》、《柳梢青•席上》三首。其中《霜天晓角》词,始见于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四。未知《永乐大典》所录是出自《顺受老人词》还是其他选本,俟考。

按,吴礼之生活年代不详。考李纲《梁溪先生文集》卷七有《赠舅氏吴子和》:“契阔从来叹岁阴,幸因谪宦欵清襟。犯颜逆耳事已往,问舍求田意转深。岂有声名惊海寓,且欣山水共登临。渭阳情重知何赠,玉佩琼琚称吾心。”[15]不知此吴子和是否即吴礼之?据《梁溪先生文集》原诗编年,此诗作于宣和二年庚子(1120)。若李纲之舅父吴子和即词人吴礼之,那么吴礼之当为北宋徽宗时人,与李纲同时而年稍长。

按,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主要选录南宋词人词作。吴礼之的生活年代或入南宋。


四、赵鼎《得全词》

赵鼎词集,南宋有二种传本。一为长沙书坊刻《得全词》一卷本,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著录。二为赵鼎曾孙赵璧所刻诗词合刊《得全居士集》三卷本,其中“乐府”词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有著录:

《得全居士集》三卷,赵鼎元镇撰。全集号《忠正德文》,其曾孙璧别刊其诗,附以乐府。陆游曰:忠简谪朱崖,临终自书铭旌曰:“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呜呼!可不谓伟人乎![3]596

《宋史》卷二百八《艺文志》著录有“赵鼎《得全居士集》二卷”[16]5373和“《得全居士词》一卷(原注:不知名)”[6]5386,殆即赵璧刻本。宋志将诗词集分开著录,或词集又别刊单行,故“不知”《得全居士词》作者之“名”。

按,赵鼎全集名《忠正德文集》,凡十卷,由乃孙赵谧刊行于潮州;诗词集,名《得全居士集》,凡三卷,则由曾孙赵璧别刊。周必大《忠正德文集序》云:

始公谪潮,潮人敬爱不忘。天道好还,谧今来守此土,追怀祖烈,将刻遗稿,附昌黎文以传。凡拟诏百有十、杂著八、古律诗四百余首、奏疏表札各二百余篇,号《得全居士集》。而以乐府四十为别集,属某题辞。某按国朝故事,眷待故相,多赐嘉名揭碑首,或二字,或倍之。公之生也,幸拜宸奎,褒称四美。某已敷衍于前矣。盍就以名集,昭示万世,视碑额庶有光焉。谧曰:诺哉!是为序。嘉泰元年腊日。[17]574

据此,《忠正德文集》为乃孙赵谧于嘉泰元年(1201)所辑刻,收录诗文杂著。四十首乐府(词)不在其中,而另编为别集,后由其曾孙赵璧刊行。

周必大序未言《忠正德文集》卷数,据《郡斋读书志》卷五下和《宋史》卷二百八《艺文志》著录,知为十卷。

宋刊诸本俱佚,今存明紫芝漫钞《宋元名家词》本《得全居士词》一卷,当出自赵璧刊本,盖题名卷数相同,且收词四十余首⑦,与周必大所言“乐府四十为别集”之阕数也基本相同,周氏当举成数而言。


五、黄大舆《乐府广变风》

黄大舆除编有词选《梅苑》之外,尚自著有词集,名《乐府广变风》。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载:

吾友黄载万歌词,号《乐府广变风》。学富才赡,意深思远,直与唐名辈相角逐,又辅以高明之韵,未易求也。吾每对之叹息。诵东坡先生语曰:“彼常从事于此,然后知其难,不知者以为苟然而已。”夏几道序之曰:“惜乎语妙而多伤,思穷而气不舒,赋才如此,反啬其寿,无乃情文之兆欤。”……《乐府广变风》有赋梅花数曲,亦自奇特。[18]63-64

据知《乐府广变风》,有夏几道为之序。夏几道,不详何人。

《碧鸡漫志》成书于绍兴十九年(1149),所载黄大舆《乐府广变风》,自当成书在此之前。然是否刊行,则未可知。历代书目未见著录。


六、李弥逊《筠溪集》附词

李弥逊词集,南宋有诗词合刊本。其诗文别集,名《筠溪集》,先由其子编辑成书,后由乃孙李珏刊行,嘉定四年辛未(1211)李珏《刊筠溪集跋》云:

太父捐馆之日,先君尚幼,遗墨散失。旋传录于亲友家,所辑文稿,仅有二十四卷,其间脱误居多。先君辛勤裒萃,粗成全书,将传于后,力所未逮。珏缪承坠绪,始克锓梓。[19]1189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著录《筠溪集》,亦作二十四卷。

二十四卷中,未包含词集。然词集一卷,附之以行。宋本《筠溪集》虽已不存,但今存明、清钞本《竹溪先生文集》⑧二十四卷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二十四卷,卷末俱附《乐府》一卷。《永乐大典》卷二八零九录有“李弥逊《竹溪集》”之《浣溪沙》词,亦证《筠溪集》原亦附词。

诗文集本之外,《筠溪乐府》也有别行之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既于《筠溪集》末附录《筠溪乐府》一卷,又于“词曲类”单收《筠溪乐府》一卷。对勘四库所收二种《筠溪乐府》,编次与阕数悉同。词曲类所收《筠溪乐府》,当是从《筠溪集》中别出单行,《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筠溪乐府提要》亦称“此集本别行也”。虽何时别出无从考知,但出自宋本,则无疑也。


七、潘良贵《默成居士集》附词

潘良贵,无词集传世,其诗文集《默成居士集》并收词什。《默成居士集》十五卷,淳熙十三年丙午(1186)其侄潘畤所刊,是年三月朱熹序曰:

公之兄子今广州使君畤谓熹,盍序其书而传之,熹不敢当,而亦不得辞也。于是三复其书,而剟其梗概附于书首,以告观者,且将时出而伏读之,以自厉焉。公讳某,字义荣,一字子贱,自号然成居士,集凡十有五卷。……淳熙丙午春三月己卯朔旦具位新安朱熹谨序。[20]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著录有《默成居士集》十五卷、《宋史》卷二百八《艺文志》著录有《潘良贵集》十五卷,当出自潘畤刊本。

元人金履祥有《默成文集序赞》曰:“默成之文,斩钉截铁。朱子序之,河倾川决。沙随名笔,讵论工拙。伏读仰瞻,如火烈烈。字字言言,玉璜金玦。宝祐而降,公卿跋章。文敛锋锷,附中掩刚。风俗议论,骎骎刓方。匪公之节,岂邦之昌。嗟公闻孙,毋宁珍藏。方来日长,必或发扬。”;[21]801序赞谓潘良贵的子孙“珍藏”此书,表明当时其书尚在。据“宝祐而降,公卿跋章”可知,理宗宝祐(1253-1258)以后,名流公卿题跋颇多,或宝祐以后其集又曾刊刻。《永乐大典》卷二八一一、卷一八四零二和卷二零四二五尚录存有《默成居士集》的诗文,表明直至明初其书尚存世。

然至清初,其书已佚不传。康熙三十六年(1697)曹定远重辑为八卷,裔孙刊之。《四库全书》据之录入,删为四卷。《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七《默成文集提要》曰:“其集见于史者十五卷,久佚不传。此本乃康熙中其裔孙所刊,仅文二十首、诗二十七首、词一首,皆掇拾于散亡之余,粗存梗概。”[22]1353

康熙本所收《满庭芳•中秋》词一首,未见其他载籍收录,当出自宋本《默成文集》。即是说,宋本《默成文集》,原是诗词并收。


八、冯时行《缙云先生集》附词

冯时行词集,宋世未见诗文集外别行之本。其诗文集,《宋史》卷二百八《艺文志》著录“《缙云集》四十三卷”,久佚。《永乐大典》卷三零零四、卷五八三九等均录存有《冯缙云先生集》,是明初尚有《缙云先生集》传世。今传《缙云文集》四卷本,系明嘉靖十二年(1533)张俭辑刻,《四库全书》本即据以收录。其中卷四有《乐府》,收词12首。

《永乐大典》卷二八一一录存有《冯缙云先生集》之《醉落魄》(点酥点蜡)词一首,表明明初所传《缙云先生集》原亦收词。据此以推,宋世所刊《缙云先生集》原亦并收词作。


九、欧阳澈《欧阳修撰集》附词

欧阳澈词,宋世未见单行别刻之本,原与诗文集合刊。其诗文集,初为吴沆所辑,题作《飘然集》,凡三卷,其中录有词作。绍兴二十六年(1156)吴沆序云:“予姑取其文之近似而可喜,得古律诗、词、书、语八十有七,次而编之。名曰《飘然集》。观者得此,亦足想公为人矣。”[23]334

至嘉定十七年甲申(1224),胡衍在吴氏原辑基础上重新辑刻为六卷,题作《欧阳修撰集》,胡衍序云:“得其靖康所上三书及诗文百余首,辑为一编,厘为六卷,刻而布之。俾与陈君(鹏按,指陈东)并驾齐驱,以不辜中兴偕命之诏。……时嘉定甲申岁重午日会稽胡衍序。”[23]335

这二种传本,《直斋书录题解》卷十八俱有著录:“《欧阳修撰集》六卷,崇仁布衣赠秘阁修撰欧阳澈德明撰。澈死时年三十一,环溪吴沆裒其诗为《飘然集》三卷,而会稽胡衍晋远取其所上三书并刻之临川倅廨。”[3]525

宋本已不传,明永乐十四年(1416)和万历四十二年(1614)先后有重刊本。《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七《欧阳修撰集提要》曰:“绍兴二十六年,吴沆次其诗为《飘然集》三卷,并为作序。至嘉定甲申,会稽胡衍又取其所上三书并序而刻之,厘为六卷。元季板毁于兵。明永乐丙申,澈十世孙永康县丞齐重刊之,金华唐光祖跋,称其书编为三卷,诗文事迹为四卷,当时陈东所同上之书亦为掇拾,无所失坠,并取附为一卷,合为八卷。所称赞府士庄甫,即齐字也。而永乐丁酉崇仁知县王克义序,乃称齐录前后奏议,次继《飘然集》,分为六卷,与光祖跋不同。盖词有详略,实即一本。万历甲寅,澈二十世孙钺再新其板,吴道南为序。此本即从钺刻传写,而阙第八卷陈东之书。然东已有别集单行,可不必附录于此。今亦仍从此本,定为七卷焉。”[22]1358知四库本源自宋本,其中卷六收词七首。是宋本原亦收词。


十、曾惇《曾使君新词》

曾惇,南宋时知名度颇高,其外甥王明清说他“长于歌诗,脍炙人口”⑨。其《曾使君新词》,系绍兴十六年至十八年间(1146-1148)知台州时所作⑩。秩满离任时,门生故吏编辑成集并刊行于世。友人谢伋《曾使君新词序》云:

临海使君南丰曾侯惇,字谹父,以故相孙习知台阁,工为文辞。年逾二十,当全盛时,官中都。诸公贵人一口称荐,王邸戚里、名胜豪侠,莫不愿交。而谹父亦善与人交,笑言靃靡,各适其意,名声一日满京师。酒酣耳热,遗簪堕珥之前,滑稽放肆之词,播在乐府。下至流传平康诸曲,皆习歌之。以是乐府尤著,盖识其小者。轻千金,重然诺,夸承平公子之豪,而见其大者。英妙卓绝,可继门户钟鼎之盛。此谹父异时之作也。伋政和末,肄业太学,同舍生多能语。此后十四年,谹父丞大府,伋丞大宗正,相遇行在所,叙中外契,明年同出尚书省。见其文词日益多,而乐府传者少。时中外多故,虽官曹令休,反室无私恩意,皇暇乎朋友燕集之事哉?及十三年,岁在丙寅,谹父来守临海,四方无事,屡丰穰,不鄙夷其民,教以礼乐,老者安而少者怀矣。于是以少日之所自乐而与斯民共乐之。变叹息愁恨之音为乐职中和之作,合乐府五十一转而上闻。则安静平易,无烦苛迫急,办治于谈笑之间,殆将于此乎?政小而行远,则高下抑扬,曲折变化,人情物态,莫不周知。虽异世识其人矣。既秩满去郡,门生故吏,相与裒次,属黄岩长刻诸板,将传之,又属伋为序。伋应之曰:“曾侯知我不能度曲,尝觞我,顾其侍儿诵苏东坡前后赤壁二赋,曰:听此文也毕之。何敢序侯词!”则又合词来,尝曰:“是亦侯之心也。”固辞不获,故序其自所见闻者如上。[24]770

《曾使君新词》传至宋末,黄升曾见之,《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即曰:

曾谹父,名惇,以故相之孙,工文辞,播在乐府,平康皆习歌之。有词一卷,谢景思为序。[13]167

所言“词一卷”,当指《曾使君新词》;为序的谢景思,即谢伋(11)。

曾惇在台州所作诗词,曾寄孙觌。孙觌《内简尺牍》卷三云:

曾谹父(原注:名惇,时为台守)寄近诗,可见宾客之盛(原注:详见天台所刻《曾使君诗集》),然德齿之尊,则莫有出公右者。又示长短句一轴,樽俎风流,追继前修,想寓公不复赋式微矣。某尝谓天下之乐无穷而意适则为乐,何必据虎背而坐,使道傍人指以为仙者而谓之乐乎,聊发千里一笑。[25]494

据原注“天台所刻《曾使君诗集》”及“又示长短句一轴”云云,曾惇在台州所作诗词,当时或是诗词分别刊行。

此后,又有诗词合刊本。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著录曰:“《曾谹父诗词》一卷,知台州曾惇谹父撰。纡之子也。皆在台时所作。”[3]609

单刻本与诗词合刊本,后世俱不传。今有周咏先《唐宋金元词钩沉》辑本。

综上所考,南宋人的词集,大多有诗文集外单行本和诗文合刻本二种。词与诗文合刻,表明南宋文人已将词视为可与诗并称传世的诗体。不再像北宋文人那样,词作不能入诗文集,只能作为另册集外别行。虽然南宋尚有少数文人坚持认为词不宜与诗并刊,诗集不收词作(12),但大多数人已改变了这种重诗轻词的观念。词作结集刊行,成为南宋词传播的主要形式。

注释:

①分别载武汉大学《长江学术》第二辑(2002年)及第五辑(2003年)、台湾《文与哲》第四期(2004年)、《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九期(2004年)。本文所讨论的词集,指成书或成卷收录词作的别集。

②参王兆鹏、王可喜、方星移:《两宋词人丛考•张元干年谱》,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451页。

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序,作于绍兴十八年。有不少学者把作序的时间当作成书的时间。实则成书于绍兴三十二年,最终定稿则在乾道元年(1165)。参周本淳《〈苕溪渔隐丛话〉决非成于绍兴戊辰说》,见周本淳《读常见札记》,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5~18页;刘孔伏《〈苕溪渔隐丛话〉成书情况考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殷海卫《〈苕溪渔隐丛话〉成书考论》,《济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④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遂初堂书目》无“集”字。此据宛委山堂本《说郛》卷十《遂初堂书目》,见《说郛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三册第485页。

⑤参王兆鹏:《两宋词人年谱•向子諲年谱》,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548~549页。

⑥周必大:《益公题跋》卷九,《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88页。明郁逄庆《书画题跋记》卷四载有宋李寿臣、陈雅、徐诩和苏峤的题跋,可参。

⑦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紫芝漫钞《宋元名家词》本《得全居士词》收词44首(诸本首录《蝶恋花》二首,此本仅录“绣幕茫茫罗帐卷”一首,《全宋词》第948页将此首断为宋祁词)。清《别下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据《别下斋丛书》本排印)《得全居士词》一卷和《四印斋所刻词》本《赵忠简得全居士词》一卷,俱收词45首,编次悉同。当同出一源。《全宋词》据四印斋本收词45首。《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忠正德文集》十卷,其中卷六辑录“诗馀”25首。

⑧《竹溪先生文集》与《筠溪集》实同一书,明人书目著录本,多题作《竹溪先生文集》,如《文渊阁书目》、《内阁书目》等。《永乐大典》卷一四四六四亦题作《竹溪先生文集》。

⑨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十一:“舅氏曾谹父,生长绮纨,而风流酝藉,闻于荐绅。长于歌诗,脍炙人口。绍兴中,守黄州,有双鬟小颦者,颇慧黠。谹父令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二赋,客至代讴,人多称之。见于谢景思所叙刊行词策。后归上饶,时郑顾道、吕居仁、晁恭道俱为寓客,日夕往来,杯酒流行,顾道教其小获亦为此技,谹父顾郑笑曰:‘此真所谓效颦也。’后来士大夫家与夫尊俎之间,悉转而为郑卫之音,不独二赋而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169页)

⑩参王兆鹏、王可喜、方星移:《两宋词人丛考•曾惇考》,第138~141页。

(11)谢伋字景思。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绍兴末,谢景思守括苍,司马季思佐之,皆名伋。刘季高以书与景思曰:‘公作守,司马九作倅,想郡事皆如律令也。’闻者绝倒。”(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02页)著有《药寮丛稿》二十卷,见叶适《水心文集》卷十二《谢景思集序》。

(12)如陆游,生前交代子孙:“乐府词本当别行”,不能与诗文合刊一集,最多只能像庐陵所刻《欧阳文忠公集》那样,将词集附刊于诗文集后。参陆子遹《刊渭南文集跋》,载《四部丛刊》本《渭南文集》卷首。


【参考文献】

[1]张元干.芦川归来集:卷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3]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周紫芝.太仓稊米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4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5]赵蕃.章泉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5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6]赵琦美.赵氏铁网珊瑚[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1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8]陈造.江湖长翁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66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9]焦竑.国史经籍志[M]//明代书目题跋丛刊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10]佚名.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95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1]徐硕.至元嘉禾志[M]//宋元方志志丛刊本.北京:中华书局,1990.

[12]曹勋.松隐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2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3]黄升.花庵词选[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14]黄虞稷.千顷堂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5]李纲.梁溪先生文集[M]//宋集珍本丛刊本.北京:线装书局,2004.

[16]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7]周必大.文忠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4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8]王灼.碧鸡漫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9]祝尚书.宋集序跋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0]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M]//四部丛刊本:卷七六.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21]金履祥.仁山文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8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2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3]欧阳澈.欧阳修撰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36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24]林表民.赤城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56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25]孙觌.内简尺牍[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3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进入 王兆鹏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宋词   词集版本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987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2011年5期第57~63页,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