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是近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它的出现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最为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带来了储物的便利,使某些物与社会之间产生一种严格的分离。日常饮用水的储存便是一例。
人类跟水的关系可谓最为直接也最为原始,在河边、泉边以双手直接饮水,是跟狩猎采集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间有人可能觉悟,在有竹林的地方劈开竹子,砍一节竹筒来饮水,但这仍旧是采集狩猎生活的一种。而一旦人类的工匠发明或构想出了成型的杯子,一种非常重要且关键的文化转型就发生了,即向稳定的农业社会的转变。人们由此开始依赖于谷物的种植,在有稳定收成之时,相应的一整套稳定生活的样态也就成型了。饮水器具的日益精致化便出现在这种稳定生活形成的过程之中。
在公共生活里,特别是依赖于农业的城市生活里,这种稳定的水供应体现在茶馆这样的休闲空间之中。人们可在行走之余,坐下喝一杯水,这中间当然也会有各种形式的储水器物的发明,诸如葫芦、牛皮做成的囊,但这仍旧是农业社会样态。它的核心特征就是无法实现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能喝到水,比如老人、小孩、妇女以及体弱者,于是便有了某种社会关系的发生与存续。基于水的这种储存方式,人们相互依存,水在这个意义上既是生命的来源,又是社会关系建构的基础。离开了水,也就是离开了社会,离开了社会,人即便能喝到水,但那已经不是社会之水,而是社会之外的水;而供大家共饮的水,便是社会存在并突显出来的一个真实场景。
但这一切的背后要有一种保证,即水没有被彻底或完全地商品化。但当水被包装、密封、消毒、贴标签、远距离的运输之后,即商品化之后, 水跟社会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一种质性的改变。水文化的又一次转型便真正发生了,并且它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世纪;对于中国人而言,更不会超过三十年。这种新的包装技术最重要的功能便是远距离的运输,它把深藏于井下、山间、湖底的被营养学家界定为健康、清洁的水通过塑料桶大大小小地分装在一起运输到世界各地。在中国街头巷尾的小店中要喝到非洲乞力马扎罗山中的矿泉水已是举手之劳。由此,一种社会现象发生了,街头巷尾原本由小茶馆、小茶社占有的空间没有了,因写《茶馆》闻名的老舍大概也没有想到他笔下红火的北京茶馆,到了今天却转变成打着高雅牌子的冷清的茶楼,唯富有之人可闲坐,一般的普通百姓只能望楼兴叹,喝一瓶矿泉水解渴。
被塑料瓶装起来的矿泉水竟然有如此分离社会的功效,这可能是最初想赚取人们喝水费的那些精明的商人和专利发明者想都没有想到的吧。在这个意义上,水的储存方式影响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及社会。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