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森:论两岸关系中“统独观念”

——由台湾“终统”及其引致的争议与危机情势所想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655 次 更新时间:2014-02-13 15:04

进入专题: 两岸关系  

黄永森  


主题词: 统独观念反思 政治思维革新 交互共识的“新整合理念”建构

对称性转换 宪政共同体"理念" “中华民国宪法与宪政的现代转换”


一 引言 如何超越传统政治思维观念﹖--当代政治法哲学的思考


对于“终统”及其引致的争议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表达各自观点立场﹐这对于澄清事实和理解相关问题无疑是有帮助的。 由于"终统"事件属台湾两岸政策方面比较大的“政治性”动作﹐它受到中美及相关方面强烈关注和反应﹐应该是"意料之中"的。 而"终统"之后﹐意在激活"两岸关系辩论"与"宪改工程"¡M并为"台湾新宪"作准备的"意图"已经显明! 对此﹐仍然停留在传统两相对立的政治价值系统或观念立场来解读应对﹐显然﹐已经难有什么善果! 对此﹐尝试作一种比较超越性思维与研读解析﹐可能是较好的处置与应对的态度与方式。 因为﹐如果我们不能超越"传统政治思维模式”或只停留在长期以来政治对立的意识形态化的“情境与氛围”。 那么﹐“我们对此能够说什么”﹖换言之﹐“如何言说才真正触及问题的症结与根源并有“真启示”呢﹖”而不是长此以往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于事无补!

在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与综合思考之后﹐对“终统”作为﹐这一虽属“不够理性智能”实也“其来有自”(存在某种“必然性”和诉求“正当性”成份)。 细想一下会发现我们处于﹕既不能依循“中共的政治思维逻辑”对其进行“声讨与鞭伐”﹔又不能不深入思考其思维认知方面的缺陷与政治作为意图的危险性倾向﹐这样的“两难情境”之中。 当然﹐无独有偶﹐不仅美国对此也深感棘手﹐即便台湾内部在野党基于政治立场和国家利益与人民安全福祉的综合考量﹐ 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但在反制性动作之余﹐也会流露出不解与深切忧虑的双重困扰的情态。由此可见问题的复杂与情势的吊危。所以﹐对此如何作有益的超越性思维和透析﹐以获得最佳的批判性“议题转换和意义建构”的效果? 就是较为理性积极和有格局的应对态度。


二﹐反思“统独观念”上的缺失﹐ 消解“统独魔咒”造成的困扰


议题﹕ 1“统与独”真的那么可怕吗﹖为甚么长期以来﹐我们不能赋予其进步意义与有益于整合建构的精神意涵﹐来重新正确解读和思考呢﹖如是﹐必然是另样情势与引致不同的积极效果。

2 究竟“法理”上目前“中华民国[台湾]”是否“独立存在”﹖ 应该进行当代宪政法理与政治哲学上的广泛深入地思考﹐并论述阐释其相关联及其演绎出的课题。不要让一个“法理台独”概念/大棒﹐阻断/窒息中国人当代法理政治理念的生成与创新﹐并在两岸与当代政治-法理中国“整合建构”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意义。

在当今世界﹐台海问题或两岸关系这个“热点”﹐经过这次“废统”争议和后续逐渐显明的势态与可能引致危机的“即刻性”和严重性。 大概更会激发人们深入思考相关问题﹐ 并探讨其思维根源与本质所在﹗

那么﹐现在真正需要思考的是﹕“统与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其造成台湾内部与台海两岸尖锐的政治对立分歧﹐其背后隐涵着什么样的政治观念与思维的冲突﹖ 长期以来﹐我们对"统独"概念的认知﹐ 存在和反映着什么“共同性的意识与政治思维”的缺失与局限﹖等等。 就是首先需要辨识清楚的一个关键性议题。 所有希图能够超越传统政治观念思维﹐超越现实政治困境的种种原因与事实情态﹐以致力于面向未来和展现新世纪时代精神风貌的人们﹐不能不深入思考: 造成两岸政府在政治理念认知与政治观念思维方面缺失的根源在那里。 从而﹐ 超越由政治人物基于权益需要而"设定与制造的 '议题陷阱'的困境"。实现当代政治观念思维的提升和创造性转换﹐以在两岸关系现实发展与未来整合的理论建构方面﹐真正有突破和有意义的建树。 从这一层意义上说﹐“终统”争议﹐ 正从一个“侧面”挑战并启发两岸中国人的理性良知与智能﹐克服一直“挥之不去”而不断困扰两岸关系发展的“统独魔咒”﹐ 以从根本上消除其"根源" 。从而步入两岸交流﹐面向区域与世界的﹐当代宪政共同体民族国家整合建构的新境界。


如何消除“统独魔咒”?


就当下而言﹐“统独魔咒”之所以挥之不去﹐主要问题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两岸政治经济与军事实力的不对称发展和逆向涨落的势态﹐以及两岸在政治方面的制度性对立难以短时间改变/化解﹐经济与政治/军事主导权逐渐向大陆倾斜。而大陆虽获得经济社会的一定进步﹐然政治极权如旧与处于国家社会危机四伏的状态﹐构成对外部的潜在与不确定的威胁情势﹐等等。在这种情势下﹐对于台湾而言﹐“统”似乎早已经难以操之在己﹐而且﹐又很可能"避之不及"而在日趋不利的状态下﹐造成台湾难以接受的“被统的”局面(如大陆坚持的“一国两制”)。 对此﹐ 台湾执政党政府似乎日渐失去"自信"。 "终统"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是其在内外交困情境中的"无赖"(没有办法的)选择!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 二是﹐ 真正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在台湾民主化之后﹐ 对大陆中共非理性的在政治方面与国际上继续打压台湾﹐ 以及拒绝与台湾民选政府对话等﹐ 由此产生的政治与心理反弹﹐ 加剧了极力主张“自决”的族群/政党/政治人物﹐ 无所顾忌的将"立宪建国”并与大陆中国完全“切割”的诉求“绝对化/激进化"并抬上了"日程"。 以作为对抗大陆政治一统与经济社会飙起势向的﹐最后王牌与不二选择(所谓“豪赌”说是也)。 因为﹐ 在两岸政府极端政治对立的情境中﹐ 造成其没有其它选择的"态势"!就此而言﹐“终统”除去执政危机与政治人物个人危机等因素﹐显然是这种演变趋势在特定背景/危机情态下的特殊产物﹔ 所以﹐ 也可以说是大陆中共僵化的意识形态化政治观念思维及其做法的一个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关键的原因在﹐迄今两岸对“统与独”的真正现实与未来的意涵﹐即只有两相获得整合﹐方能展现其时代意义﹔对于“统与独”的可能的转变形态与相对性作用﹔对“怎样统”与“如何立[确保台湾目前独立存在的地位]”这一"对称性问题"及其对未来的整合建构的不同影响等﹐缺乏深刻地当代理论辨析﹐和应有的理性阐释与理念构设﹗从而﹐双方只是在各自偏颇的貌似理据充份的“情绪化/情感化”的诉求上(这从阿扁终统的情绪化言说与单面向民主权利诉求﹔ 和大陆两会后﹐最新的民族情感化话语/与断言式政治判断表现出的意识等﹐ 皆可得到证明.)﹐不断地“重弹老调”而鲜有政治整合方面有建设性创新建构的新理念主张构想与政治实践作为﹗这是当前两岸政治危机的一个关键性特征。

这种独特的两岸政治现象﹐也从反面应证了: 在当前两岸政府的政治意识与价值对立的系统中﹐在各自只顾"各说各话"的政治氛围下﹐双方既不能在最基本的政治诉求上寻得"理性政治共识与交集"而有"交互性政治作为"。 而又实际阻遏了各种有创建和积极建设性的当代政治法律理论主张构想的生成﹐以及对两岸中国当代民族政治国家"理念型塑" 与现代实践转换的有作为的建构! 所以﹐若要进入双方能够理性务实的对话言说的政治协商的境域﹐真正展示两岸政府与政治人物既有历史担当负责任的﹐且能够展示当代理性政治智能的政治诉求﹐思考并进行共通性政治共识理念与目标体系价值的整合建构﹐就是两岸必须的“政治功课”。 那么就此而言﹐两岸中国当下真正需要的是: 作政治的理念历史与制度实践思维方面的深刻反思超越与提升﹐ 并致力于当代意义的"统独理念的制度性(或法理的)整合建构"! 才是从根源上消除分歧化解危机和迈向统合的不二选择。

从实践方面言﹐就是必须要有"双向互换式思维转换": 即彼此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有条件的接受认同对方的诉求﹐以致力于打破政治僵局﹐共同营造"共识建构的政治基础"。 所以﹐必要的"彼此互让"和审慎的政治表述与诉求转换就是必须的(姑且将其假设为"两岸政治对话协商的'前议题'建构"!)。 从长远看﹐这是两岸追求"互惠双赢"与"共同繁荣发展的整合建构目标"﹐以真正维护两岸人民共同权益与安全福祉的“不二途径”。那么﹐两岸政府与政治党派人物﹐首先实现"政治思维超越性转换"的突破﹐乃至真正当代意义上的"政治思维革命"! 就是两岸关系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这是追求与致力于两岸中国有意义的整合建构的关键前提所在。从而也是打破两岸现实政治僵局困境的不二法门!

为此﹐对两岸关系思考与处置的政治理念诉求与政策方面存在的两种倾向: 即以"先经济社会(关系)发展而后政治(关系)"主导的交往思维模式﹔与从事政治法律制度方面的"操作性政治"主导的理念诉求型思维模式﹐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相互对称的转换﹐并实现一定的"妥协"与"思维整合"。以达致最低程度的"理念制度理性"上的平衡。

若从理论思考的层面与角度上说﹐仍然是二十世纪中国的"孙文的问题意识"与其思想理念体系建构中﹐所突出的"民族""民生"与"民权"诉求三者关系方面﹐展示的"主题关联意义"! 这仍然是当代中国两岸关系中﹐所面临和没有解决的课题。 同时﹐也是当今世界后发民族国家政治变革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所面临的同一主题与深刻挑战所在! 台湾的经社发展与政治变革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大陆的改革开放之后呈现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政治变革的必然性趋势。 虽然﹐目前仍然存在着某种"质的差异性"。但若从历史大跨度看﹐总体上也可以说﹐存在的是"时序"的先后问题: 即改革开放以来﹐ 大陆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的价值取向﹐与其正在和"终将迈入政治民主化"(布莱尔语)全面变革时代的势向﹐是不以中共意志所转移的历史大势。 两岸也终将呈现"趋同之势"。所以﹐在这一视角下﹐“两岸关系问题”就转换成﹕两岸整合"样式" 与过程﹐将对其产生什么样重要影响与决定性的作用? 这是今天我们反思"统独问题"的关键与意义所在!


对积极交往模式与当代“协商民主”理念﹕不同的政治主张的"思维差别"何在?


而在此方面﹐目前台湾执政党政府与在野党及国际普遍认同的差异何在﹖除了经济力与国家利益驱动外﹐纯粹政治思维方面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一是﹐所采取的政治理念秉持与交往思维模式方面的不同﹔ 二是﹐对政治的本质及其与经济的民众社会根本利益关系方面﹐在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政治变革的方式选择方面﹐即在民生与民主关系课题的必要区隔与关联处置的设想/做法上的理念认知差异﹔ 三是﹐与此关联的对“民族整合﹐共同体生成与当代世界政治国家建构”方面﹐存在的政治理念思维与政治/政策选择的不同等等。 但都依然没有实质超越"孙文问题"与其理念思考的范围﹐以及当今世界面临的历史现实发展的两难困境。 所以在此意义上说﹐当前两岸"统独"政治争议困境﹐其背后的历史政治根源与理念思维认知的局限﹐存在着某种"同一性"。

为了克服这一政治思维上的局限﹐一方面﹐需要作民族历史性的深层政治反思与剖析﹐并对两岸关系﹐ 进行全球化信息时代的﹐ 具国际观的完整透析与审慎抉择! 另一方面﹐重要的是需要进行政治理念意识与思维习惯乃至社会实践行为方面的当代转换与升华。 具体而言﹐就是超越单一面向的政治权益诉求与片面孤立的理念诉求及其"绝对化与极端化"(倾向与作为)。 从"传统政治思维"转向"当代宪政民主理念的'制度理性'与协商政治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追求﹐以进行当代政治关系法律制度化整合建构﹐并开启"理性务实的政治协商”与“交互的关联-对称性综合思考"! 以此超越“权力政治意志”思维“定式”的局限及其导致的现实困扰﹐而走出两岸关系建构与整合发展的新路径!


两岸政府的政治理念对立而思维层面/方式却比较接近的“吊诡”


两岸政府间近年来的政治思维﹐ 集中表现在"统与独"对立政治诉求及意向方面的片面性作为上。 如台湾政府方面追求"公投制宪"实践(民主自决权力诉求虽有其正当性﹐然"立宪建国"路线的错误操作和危险性却是“众所周知的”)"VS."<<反分裂国家法>>(悴行政治与民族国家意志并试图"武力相向")"等。 在这两相对立且难有交集的"政治思维与权益诉求"的冲突敌视情态﹐得不到缓解反而加剧的情势下﹐ 突发性政治动作(如"终统"及其后续作为)就是迟早会来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当然﹐如果能换一个角度思考﹐它也可能是导致超越性思维创新的机遇和时机。 问题是﹐在此类变化及其可能引致的危机爆发之前﹐两岸理论思想界是否已经真正认识到其政治理念冲突的本质与根源所在? 是否已经在追求"政治理念与思维方式"的根本转换和崭新的建构?

需要指出的是﹐ 在当前两岸政治关系方面﹐ 最为突出地是﹐所谓“法理台独”概念﹐ 其实这是一个由大陆提出并被简单化与滥用的错误观念﹗ 其概念意涵被特指: 主张台湾政治外交自主与民主自决者﹐ 籍修改或变更宪法(消解"宪法一中")以求达到"立宪建国"并与大陆中国彻底"切割"的目标。但实际上﹐ 台湾这方面的诉求﹐ 无论是寻求国际上的"外交承认" 和国际事务的参与﹔还是台湾内部的政治与簇群社会整合及民主权利追求等﹐ 在当代法理政治上都具有其现实正当性与合理性。但如同两岸关系发展及其解决﹐ 实质又都是"政治性的"。 它所遭遇的最大"罩门"也是政治上的(无论内部政治冲突与相关政策的不同选择处置﹐ 还是外部是否能够获得国际的"政治承认"。 而绝不单纯是台湾内部的"宪法变更"的单面向的法律问题!) 所以说﹐真正当代政治与法理上的思考﹐即不但有别于一般政治性权力意志观念与思维﹐更重要的祂是人们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改造陈旧的思维方式以获得”真知“所不可或缺的。

所以﹐ 两岸政府的政治思维与观念判识﹐ 正好构成“同一政治思维层面”的对立两极! 不同的是: 台湾 "终统者"面对着这一"政治难题"走的是实践民主理念在"法律上求解" 的路。过度片面强调了“自由民主权利”﹐而回避和忽略了宪政规范与当代政治规则/惯例遵循的重要性﹔ 而大陆面对台湾民主权益诉求与统独与否问题﹐ 采取的是回避当代政治法理的"理念原则"议题﹐ 和宪政民主整合再造的必经之路[理念制度性“程序与方式”]。而仅仅诉之民族情感和" 国家大义" ﹐只进行传统方式的政治思考与"以经促政"的作为。

显然﹐ 面对分割半个多世纪﹐而且以不同的制度与国家形态生活存在的台湾社会人民﹐尤其是“民主化之后”情态。大陆"政经不一贯"的做法﹐并不能真正在政治法理上以当代世界普遍认同的理念原则(而不只是一个"政治概念化"和"独断化"的"一个中国原则")﹐ 最终说服自己和能使台湾人民信服。 简言之: 究竟怎样统才能为台湾人民认同与接受? 以及"统"的当代整合建构的意义与方式(程序/体系/结构等)﹐ 并没有完成当代理念制度建构主题方面的探索与"说清楚道明白"! 因为﹐ 大陆的传统政治意识形态氛围﹐ 不但阻碍了其自身的国家政治体制的变革﹐ 而两岸真正需要的"当代整合建构的政治法律理论探索与实践" ﹐ 也被政治化的"法理台独"概念和大棒所抑制了。


台湾究竟在法理上是否独立存在?


对此问题﹐ 当代“强权与法理"观念上的对立﹐ 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判识结论。

若从两岸历史与现实的“事实情境”与“法意”上说﹐ 正如台湾方面比较一致坚持和有识学者专家论述指出的: 台湾在事实与法理上就是"独立存在"的。虽然﹐ 从现实的角度说﹐中华民国/宪法的内涵与外延存在“内在差距”并与当代两岸政治现实存在有距离! 但是﹐祂在当代政治法理上的"独立国家地位"是勿庸置疑的! 它面临的问题实质﹐就台湾内部言﹐是如何加强宪政实践和实现关联性现代转换的课题! 而在两岸政治关系未来发展中﹐ 则是唯一具有法统正当性和当代宪政共同体整合建构的政治法理基础与历史典范意义。这是台湾主张"立宪建国"者﹐必须深入反思并审慎抉择的重要问题。否则﹐ 正如受到广泛质疑的﹕民进党政府的作为与对待“中华民国宪法”否定的立场态度﹐ 不是与大陆政府意图本质上雷同了吗﹖

所以﹐如何面对“中华民国存在的[现状]--事实” 又能正确认知并深刻阐释/揭示其宪政民主意义﹖ 是台湾现执政党政府所面临的政治困境的根源﹐ 和走出执政危机的关键。而两岸若能从这一当代宪政法理与事实角度出发思考﹐ 彼此对相关问题就比较容易获得“相互谅解”和可能从根本上来化解。而运用"法理台独"这一概念来界定台湾目前民主政治演变情势﹐ 是中共传统政治意识形态观念与思维的表现﹐ 既不能理解与正确认知﹐ 台湾人民在民国宪政法治下﹐ 追求民主权利的意志﹔又难以谅解台湾政治自主诉求和外交上"被承认"的主流意向与愿望。

当然﹐“权利与规则”是法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的 "对称性范畴"﹐不可能“顾此失彼”只强调其一(正如<<联合国宪章>>中明示"人民自决权原则"﹐但在其政治实践上﹐ 又从不承认与认可: 主权国家(指世界共认的)之一部分﹐"非经宪法程序的正当性过程"或经"政治协商解决" 的"政治分离与独立"的合法性与有效性。)﹔而"台湾主体意识与现实权益确保"诉求并不能等同"台独"(如同台湾内部在野党的"台湾意识并不等同台独意识"的主张﹐ 与"台独运动者们"所致力于的"立宪建国"路线及其政治追求之间的区别)。而台湾的 "民主化权益诉求" , 是否能够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最终实现其民主价值﹐ 虽主要取决于"两岸政治实力关系"格局的变化和世界大气候﹐但关键还是在能否被正确运用于两岸关系的整合建构过程之中﹐ 而不在或不会仅仅根据其"宪法"变更与否而达成﹐ 应该不是什么深奥的问题!

而从主张"台湾独立"的诉求者﹐ 当下真实意图与目的看﹐ 政治权力诉求才是其关键所在! 而其诉之或试图籍变更宪法法律的途径﹐ 实现"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和建构新国家的目标﹐ 若单单从现代政治法理的 "理念原则"上说﹐ 具有其"理论自恰性"与一定意义上的"合理合法性"。非但在台湾﹐ 而在当今世界﹐ 也是愈来愈被"普遍认同"的当代政治法律理念! 即法理上的独立﹐ 其实一直是台湾实现民主化转型之后﹐ 政治理念与社会实践的"历史现在进行式"。 从台湾目前政治情势﹐ 就其内部而言﹐ 它不是在法理上不成立﹐ 而是台湾现行宪政规范和程序的限定﹐ 和"政治实力条件"及民意认同基础不足(这点凸显了"台独"诉求在"政治必要性与可行性"方面的"认知缺失")! 以及外部面临的: 具有历史与政治关联性的大陆的坚决反对与国际社会比较普遍一致的"政策性政治认同"与国际政治秩序格局的制约。

所以﹐ 以反对"法理台独"概念来界定"台湾独立运动" , 虽然具有政治性宣导作用﹐ 但在理念思维上则犯了"政治法理观念落伍"的错误! 实际上遏制了两岸关系整合所需要的"当代法理中国"整合重构的积极性正当思考﹐ 与建设性创新理念构想的生成。从而不但造成今天两岸政治整合所面临的﹐ 空前的政治观念主张冲突对立的困境﹐ 实践上也逐渐失去了两岸政治整合的当代理念共识基础﹐及其对"当代整合建构理念意义"与实践功能作用的理解(如欧盟整合过程的意义与世界性区域一体化整合趋势)! 突出的是﹐ 在台湾具有广泛民意认同的"台湾的前途和最终选择必须由台湾人民决定(认同与接受)!" 这一"民主台湾"现实独立存在﹐ 并有权根据宪政规范与法律程序﹐ 决定其发展变化前景的当代法理原则(祂已逐渐成为台湾朝野乃至全民的政治理念共识)﹐难道是任何形式的强权意志可能剥夺和改变的吗?


"法理台独"概念的误导及其造成的危害


概括而言﹐ 指斥台湾搞"法理台独" ,其实只是就其表明现象和形式上追求法律独立言﹐ 存在一定的合意性。 但对其实质上"法理上独立存在"的事实而言﹐ 就是不准确而且难以被接受的: 无论从国际法的"综合认知与法理平衡"需要﹐ 还是台湾内部民众政治认同及其趋向来看! 因为台湾民主化之后﹐ 台湾社会与民众所面临的突出课题﹐从其自身而言﹐已经是"当代政治国家(和共同体)如何建构? 并在国家宪政法律制度体系上如何调整完善的问题"? 以及民主权力的"正当性与合法性"诉求﹐ 如何实践并获得(内外部)认同的问题? 这里与此关联的问题是﹐ 在两岸政治历史既有联系又长时间分离存在的特殊情境中﹐ 凡关涉双方的政治权益诉求(如主权争议问题与政治统一和民主自决问题等)及其未来关系的整合建构﹐ 就存在"历史现实的政治关联性" 。需要更多的进行"当代政治法理"层面的思考与探索! 和有建设意义的"对称性转换"与"交互性政治法律作为"。从而在"独立权益"与"政治一统"两相诉求之间﹐ 寻求到现实政治的平衡。并为未来关系的整合建构奠定当代政治法理的制度化理性原则基础与共同方向!

若从当代世界性政治实践论﹐ 则是"当代民主的理念与意涵" 在 "遭遇或面对" 政治整合和超政治国家(实体)整合﹐ 如何建构与实践提升? 的难题。就当今世界而言﹐ 唯有欧盟体在民主的"形式建构"与制度/社会实践演变势向方面﹐ 基本上有可能接近解决这一难题。但是﹐ 正如"欧盟宪法与欧盟宪政体建构"所遭遇的现实困境一样﹐ 正如欧盟依然存在着"超国家民主赤字"的"权力与体制"问题等。而其它区域性整合与超国家一体化建构﹐ 则或者根本没有触及此议题﹐ 或者只是悴行"代议制民主"(国家主权代表政府间协议方式)与履行"公民复决确认程序"的民主制度化"主权在民"原则。但超国家/或政治实体间﹐ 当代宪政共同体的民主建构课题本身﹐ 可以说仍然是一个远未解决的难题! 虽然﹐ 两岸关系问题﹐ 不但与欧盟建构的基础不同﹐ 也与世界性超国家区域整合旋异。但是﹐ 若从问题的"法理制度的本质"论﹐ 同样面临的是"当代宪政民主理念制度的超级建构"的难题! 仅此而言﹐ 两岸双方任何单方面/单一面向的"主权性"诉求与作为﹐ 都是难以成就其历史地位与功业的! 同理﹐ 两岸任何符合当代政治法理原则的内在性政治发展演变﹐ 对未来两岸整合建构又是必须而有益的。尤其是大陆中国的政治思维观念的转换与政治/体制的宪政民主化变革!

目前台湾内部的政治窘境﹐ 可以说主要是民进党政府"两岸关系政策"方面的根本性决策失误与过度的政治操作不当造成的。 所以﹐ 从这层意义上说﹐ 台湾法理独立是个政治事实认定与被接受认同的政治问题﹐ 目前执政的民进党政府追求的"法律形式上的'独立'" , 最大的问题是"程序上与政治实力条件"方面存在现实问题﹐以及国际认同与接受方面的不可行性难题。但它反映与突出的"实质问题"是﹐ 当今世界在"法理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张力"或可以说是: 当代国际法理政治秩序面临的内在性现实冲突与世纪性改革重建的课题! 这是大陆指斥其"法理台独"论者﹐ 没有意料和真正理解或难以认知的"政治理念与思维盲点"所在! 如果仍然以传统政治思维与对政治法理的片面理解﹐ 来定义"台独" 和片面认知台湾民主政治所带来的变化以及其发展的内在趋向或必然要求等等。 就不仅限制或障碍了人们从当代政治法理(理念原则与制度精神方面)去思考"台湾问题"及其可能的正确解决的途径﹐ 并且窒碍了当代中国对于"现代民主宪政政治国家与宪政共同体"整合建构的法理政治理念与理论的探索﹐ 以及对政策转变与实现方式的正确选择的影响作用。

所以实践上﹐ 大陆既然不能实现当代政治理念与思维观念的转换提升﹐和尽早实现政治变革。那么﹐ 就只能过度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势﹐ 挟持着日益增强的"政治与军事强权"(指国家实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所必然呈现的势向) , 而缺乏当代两岸关系整合的"软实力"(即能最终说服民意征服人心的当代理念政治与制度力量)。而一旦”强势不再“或强权赖以存在的基础--政治极权体制崩解之后又怎样﹖另一方面﹐就目前台湾的危机言﹐ 恰恰是大陆遇上了喜欢"针尖对麦芒"(硬碰硬而不知变通)的阿扁和民进党人﹐才占到了"天时地利"。但关键的“人和[台湾的民心]”条件如何全面达致呢﹖ 显然﹐台海政治冲突不断地升高﹐台独不断地“激进化”﹐ 一定意义上不正好反证了大陆中共两岸政治思维的失败吗﹖ 其实﹐不明白当今世界"天下国家" 事同一理(政治法理与法理政治)﹐ 从而﹐ 对世界大势与关联的台湾民主政治变化之趋向﹐ 以及未来两岸整合建构的条件(无论大陆必需的政治变革(整合条件)﹐ 还是两岸整合建构所必须经过的程序和模式)﹐ 乃至未来整合的理念基础与目标体系等等。都缺乏当代法理的基本思考与政治整合建构的理念制度思想主导。

从长期看﹐ 就大陆当前面临的内外政治制度性危机的根源言﹐ 恰恰就在对当代世界政治法理秩序演进变化的核心---政治法理理论建构与制度化前景方面完整思考的缺如! 从而在两岸整合与现代政治中国与法理中国重构这一时代课题方面﹐ 并未展现有创建与前瞻性的﹐ 符合时代潮流精神的积极有建设性的构设与作为来! 而大陆坚持的 所谓“一国两制 ”方针﹐是一个实用主义的政治模式﹐ 虽然在大陆目前没有人能够挑战其“权威性 ”﹐ 而它不能被台湾人民认同与接受﹐ 其重要原因之一﹕ 就在它虽然具有中和两种制度与政治意识形态的“政治意味”﹐ 但缺乏当代宪政民主制度的政治法理“魅力”和精神内核。如何改造与转换﹖ 进行当代政治法理的思考与理念制度探索﹐ 深刻反思现代中国宪政实践教训﹐ 汲取世界宪政民主的经验﹐是唯一能够启迪中国人理性良知与政治智能﹐ 并完成两岸宪政整合体制度理念重建与实践的根本途径。


作者为居比利时中国学者

    进入专题: 两岸关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33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