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读书旧时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49 次 更新时间:2015-08-15 08:19

进入专题: 读书   我的读书生活  

陈勇  


编者按:许多人读书的开始,可以回忆至童年,追至上学时:某位长者的书屋书架、隔壁镇上破旧的书店、学校藏书寥寥的图书馆,这些地方,在我们仍对生活的现实茫然无所知时,就已把书籍的美好潜留心底。而在不经意间,它们使我们对书提起难以言表的亲切与兴趣。在“我的读书生活”第五篇选稿中,作者将与我们慢慢叙述他的读书旧时光,聊起那些与书有关的点点滴滴,分享他对书的感情。或许这些经历,也能与你共鸣。


(一)


小学毕业后有近三个月的空闲,我不喜欢看电视,夏天炎热也很少出去。我翻箱倒柜把家里的书找了出来,基本是武侠小说和历史演义。

堂哥听说我喜欢看书,让我到他家里去。他在衡阳读大学,回来时带了一些在小镇难以买到的书,他挑了几本让我看。他要去田里做事,让我走的时候记得把门关了。我在书桌旁随手翻看了一会儿,提不起什么兴趣。

我走到门边靠墙的一个三层书柜,这是二伯父给他两个儿子做的书柜。在下面一层的左边竖放着一些小说。

我拿着几本走到屋外,把二伯的太师椅搬到枇杷树下,枇杷树后的砖墙挡住了下午三点的太阳。其中一本书的封面被一张黄纸替代,中间写着两个字:子夜。在我拿的三本书中,这本书最薄。书中一些露骨的描写让我有些窘迫,但又耐不住好奇心接着往下看。

一种微妙的感觉在心里升起,我不知道它源于那里,也不知道它会带给我什么。

堂哥回来的时候,我正在树下吃枇杷。他问我那几本书如何,我说还可以,然后我跟他说我想把这几本书也拿回去看。他看着我手中拿着的那几本书,有些惊疑的问道,你能看懂这些书?我也不知道我看懂了没有,但我想把它们看完。说到后面,我怀疑是否真如他所说我看不懂这样的书,我应该去看那几本他给我的书。

我捧着书回到家里,太阳已经嵌入远处的群山,赤红的黄昏推迟了夜晚的来临。父亲从房内拿出一把二胡,坐在敞开的大门边,闭眼拉起他最熟悉的《二泉映月》。

忽然,我很想再看那本《子夜》,就搬了把椅子坐在大门的另一边。耳旁传来二胡发出的声音,《听松》,《光明行》,《赛马曲》,《走进新时代》。


(二)


语文老师把作文本放在讲台上,翻开最上面的几本念了起来。每次上作文课他都会念那些写的好的作文,也会在课堂上指名批评那些他认为写的不好的作文。我的作文本经常垫底,因为我的字迹潦草,还经常在作文本上乱涂乱画,避开这些我写的作文确实也很糟糕。

我知道那些写的好的同学看了很多作文书,我也买过,但只是为了抄几段。我不喜欢那些教我怎么写作文的书,更讨厌上语文课。在语文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会介绍几本名著,但我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不跟我们说书中提到的那些作品。当我偶尔得到一本书的时候,我也只能偷偷摸摸的看,好像我正在做一件错误的事情。

做完晨课,我和两个同学去科学楼打扫卫生,一楼到三楼是实验室。打扫完后,时间还早,我很想到四楼去看看,因为学校的藏书就在四楼的房间里,老师不让我们到四楼去,说是担心学校的资源被盗取。我们三人把打扫的工具放在一楼的楼梯间,顺着楼梯往上走。

四楼楼梯处有一道铁栅门,此时是开着的,我们放轻脚步,走了上去。空荡的走廊上,门窗紧闭,校园里的声音传到这里已经非常的微弱。我们担心会被某个在教学楼前走过的老师发现,所以尽量靠近走廊的最里面,蹑手蹑脚的站在窗外面往里看。

有一间教室堆满了仪器,旁边的一间有很多桌椅。一个同学对我俩招手,示意让我们赶紧过去。这间教室窗户的玻璃下面一层是不透明的,那个同学发现有一扇窗户是虚掩的,就连忙叫我们过去。他把左边的窗门推开,房间里面是一排整齐的书柜,上面放满了书,每个书柜上都有标号。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书,镇上的那几个书店里的书加起来也没有这里的书多。

我们把胳膊尽力伸进去,就能碰到靠的最近的那个书柜。我震撼于这间教室里的一排排书,想着有一天我也要拥有这么多的书。

忽然,楼下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我们吓的连忙弯腰蹲在窗户下面。等到脚步声消失后,我们把窗户关好,一溜烟跑了下去。

初三课程繁多,没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我似乎忘记了我曾经喜欢的那些小说。娱乐的方式增多,也许,它们出现的初衷是为了调剂生活,是时代的附属品。但这些易逝的事物却在占据生活,从外到内。


(三)


高一开学的时候,在校门外的斜坡上,有一个推着板车卖书的中年人。他拿着喇叭吆喝,吸引了很多新生。车上除了高中的教辅,还有很多中外名著。我选了一本绿色封皮的《简爱》,上面的字很小,可惜这本书后来被人偷了。

每一个月的星期天上午,班上都会组织到学校图书馆去看书。阅览室在三楼,长方形的房间占据了整个一层。我拿着笔记本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我知道了很多以前没听说过的书。阅览室在周一到周五上晚自习之前的那段休息时间是开放的,如果没有什么其它事情,我都会去,有时看到一本我很喜欢的书,在要走的时候就把书藏起来,以便下次再来的时候能够轻易找到。

有几次,我在一些期刊上看到一篇文章或诗歌,那种想将其占为己有的想法控制了我,我走到在最边上的桌位上,将那几页撕下来塞进兜里。我迷上了散文诗和诗歌,晨读的时候,我就大声朗诵纪伯伦的散文诗和泰戈尔的诗歌。

我在课堂上悄悄写散文诗,只是为了在下课的时候给同学看,以增添自己的虚荣。我想,我是一个顽劣不化的人,事过境迁,才会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感到愧疚和不安。

这种热情不是源于根基,所以来去匆匆。除了语文教材,还有一本与之配套的读本。在那本书中,我略微了解了什么值得被阅读,我以此作为选书的依据。在学校的外面有好几家书店,每个周末可以外出的那几个小时里,我都会先到那几个书店去。

在那里,我买了《边城》,《童年》,《红字》,《堂吉诃德》,《战争与和平》......这些书现在还在家里的书柜上,书内有了一些霉斑,回家的时候,我会把它们搬到庭院里晒上一会儿。即便在高三最关键的时候,我都没有抛下这些书。但阅读的时间已被极大的压榨,我也不清楚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听从家人的建议选择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因为我在数学上有很高的天赋,为了以后的工作着想,这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四)


进入大学,我不再为买书而发愁。我口齿不清,性格孤僻,除了室友,几乎不和其他人交流。一个学期就将我对所学专业的热情和兴趣消耗殆尽,我不再积极的去上课,在寝室里看书。在书中,我如鱼得水,感觉一扇门缓缓打开。

我明白了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一些我们难以看见,难以明白的东西,它改变着我看待世界的角度,改造着我的内心。

书堆积在寝室,我买了一套茶具,边喝茶边看书。身边的朋友除了学习,更多的时间花在电脑和社交上。我只愿意一个人去做一些事情,包括看书,旅游,看电影。我只发现,却未曾抵达事情的核心和本质。我感受到的孤独和格格不入固然有一部分是真诚的自我,然更多的是一种故作姿态的清高,是产生于我性格缺陷的虚伪。如果,能够早一点明白一些道理,就像很多我为之后悔的事情,也许一切就会变的不一样。

而事实是不管发生任何一种情况,不管生活将我们推向那一条道路,我们依然会囿于外界的环境和内在的深渊。所以,最重要的那些具有更长久价值的一些东西,而这些,外在的一切从未轻易的给予我,我知道它们在哪里,而要抵达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寝室里的书高高的堆在一些空着的角落,我没到图书馆借过书,大学四年也很少到教室自习。那时,我不能忍受一本书除了我还有别人留下的痕迹,我不习惯在我看书的时候,周边有人,这会让我很不安。

在世界未曾将它的力量强加给我时,在我不用为我应该为之承担的责任而考虑时,我的精神,我在内在在快速苏醒,而我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所具备的共性在封闭中一点点萎缩变形,这种日益尖锐的矛盾将我推向生活的两极。

直到经历了很多事情,看了很多书后,我才逐渐意识到我身处囹圄,隔断了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在天平两端,每一端都是一座牢笼。书,代表不了生活,无法高于所处的世界,但没有书将是一片荒原。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将选好的书打包运回去,剩下的几百本书中,被同学和朋友带走了一部分,我们把剩下的书搬到跳蚤市场以五折出售,书很快买光了,我们用买书的钱聚了几次餐。寝室被搬空了,下一个住在这里的人不会知道有过什么,正如我不知道之前的一个人喜欢什么。


(五)


毕业后,我四处奔波,换一个地方时,最难以处理的就是屋里的书籍。我会随身携带几本书,将书籍打包运走,剩下的就放在书桌上,也许是被当废品处理了,也许房东一时兴起,把它们搬到自己家里。

我的包里都会备有一本书,为了在上下班的途中翻看。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透过公交车上的玻璃窗,可以看到街旁建筑的轮廓,还有一张昏暗的脸,一本字迹模糊的书籍。嘈杂的声音传到耳边,将我的身躯包围,我的思绪穿过夜空,无处停留。

再看两千本书,再过十几年,我不清楚会怎样,会以何种姿态看待自己,看待世界。但如果,我什么都没看过,我可以清晰的展现我的样子,十年后,二十年后,和三十年后。


作者简介:陈勇  201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电子信息科技与技术专业,现在长沙工作。喜欢读书,写小说。不与俗世合谋,保持清醒,冷静旁观。


    进入专题: 读书   我的读书生活  

本文责编:黎振宇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往事追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1352.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