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农村金融变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11 次 更新时间:2015-07-09 10:35

进入专题: 互联网+   农村金融变革  

迟福林 (进入专栏)  


提要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转型与改革进入攻坚期的特定背景下,围绕农村改革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转型升级倒逼金融改革

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与经济转型趋势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总的看,2020年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节点,也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特定时期,需要客观估计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特定需求。总的看法是,农村互联网金融正处在大发展的“风口”。

第一,农村金融存在巨大的供求。农村金融一直是金融领域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农民贷款难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供不应求,竞争不充分的局面并没有打破,农村金融供需缺口较大。

第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空间在农村大市场。目前,一线城市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主战场,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互联网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估计未来5年,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步健全,广大农村居民对互联网技术的认知逐步提高,将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普惠程度,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需求潜力。

第三,以互联网金融释放农村消费大市场。中国农村消费市场是世界经济版图上少有的亮点,但这个巨大的市场潜力真正释放,重要的依托之一是加快互联网金融向农村拓展。近年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纷纷将业务向农村加快拓展,正是看到了农村巨大的消费潜力。

二、互联网金融助推农村金融结构性改革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对信息的整合,打破了传统金融模式时间、空间、成本约束,对创新金融模式和服务、完善金融市场、推动金融结构性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在农村金融前面加上“互联网”的要素,更是对原有农村金融模式的重构。

第一,农村信息化正在加快。当前我们的信息化社会建设,不仅在城镇中初步实现,而且在农村中也在加快推进。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28.8%,相比2013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尤其是农村移动端网民增速更快,2013年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到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

第二,农村经济正走向互联网化。首先,过去几年,农村居民对网购模式接受度达到84.41%,人均网购消费金额在500至2000元之间,并且仍有增长空间。一些地方的淘宝村、淘宝镇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形态。其次,全国电商巨头正在布局农村电商,有许多地方正在加快打造互联网小镇。由此看来,农村经济的电商化将会持续加速,并加快推动农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

第三,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兴未艾。估计未来几年,农村互联网金融将迎来巨大的历史机遇,发展潜力巨大。一方面,农村互联网金融适应了农村非标准化的金融需求。依托大数据,农村互联网金融可以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增信服务,为解决农村市场主体贷款难的问题提供新的方案。另一方面,农村互联网金融可以低成本地推广。农村互联网金融以手机为金融基础设施,覆盖同样规模的农村人群,边际成本较低。

三、加快形成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制度保障

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除了加大相关的政策支持外,更需要加快“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体制改革。

第一,加快市场导向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最为重要的是市场开放。如,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开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为农民提供新型金融服务;鼓励传统电商在为农村提供商品服务的同时,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多样化、个性化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丰富农村金融市场等。

第二,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机制。这个监管是以市场开放为基础,以事中、事后为主。这就需要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体,实施统一监管。

第三,加快互联网金融相关立法。通过立法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厘清互联网金融发展涉及的主体地位、业务范畴、发展方向、监管体制机制等基本问题,系统构建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作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来源:经济日报


进入 迟福林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互联网+   农村金融变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029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