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山:供养一个皇帝要多少钱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77 次 更新时间:2015-06-10 11:17

进入专题: 皇帝  

周树山  


皇帝乃中国制造,绝对属于国货,它的发明者是秦王赢政。当时,秦灭六国,赢政觉得王、君之号不能昭显他君临天下的威风,于是,让群臣为其上尊号。丞相李斯等提出,上有天皇、下有地皇,人间唯泰皇最尊,应称泰皇为是。赢政不满意,自命皇帝,而且是开天辟地第一个,故号始皇帝。其意要自他开头,子子孙孙传下去,万世不绝。这事发生在公元前220年,从此,华夏大地始有皇帝之号,也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进入了皇权专制的时代。

从秦始皇26年也即公元前220年起,至公元1912年最后一个皇帝被赶下台,共历二千一百三十二年,这期间,有皇帝尊号者大约数百人,尚不算抢得龙椅很快就被赶跑的李自成之流。中国人没有皇帝的日子掰着指头算也不过百年。所以,皇权专制是一株根深叶茂的擎天大树,中国人在它遮天蔽日的阴影下活过了两千余年,此树虽被放倒,但根须蔓延于地下,时时萌孽发芽,它有形无形的阴影还时时罩在中国人的头上。

中国人对皇帝一点也不陌生,打开电视任何一个频道,都能看到皇帝的身影。我们看皇帝被一大帮臣子簇拥着发号司令,看皇帝在深宫和妃子调情……皇帝不仅威风八面而且风流倜傥,真真羡煞人也!尽管那是由艺人扮演的皇帝,但也足以满足我们对皇帝的意淫。真龙天子,奉天承运,皇帝圣明,臣罪当诛……这样的话我们耳熟能详,中国人真是太热爱皇帝了!

那么,供养一个皇帝要多少钱?这是一个别有用心的问题。因为养皇帝不能算经济帐,应该算政治帐,只要我们需要皇帝,多少钱都得养!如果在皇帝时代有谁提出这样的问题,不祸灭九族也得推出午门问斩。如今皇帝没了,我们似乎可以稍稍研讨一下这件事。我们的研讨结果是,尽管历朝历代或有差异,但养皇帝是非常昂贵的。皇帝绝对是一个奢侈品,一般的民族养不起。只有勤劳朴实的中国人民才养得起皇帝。我们有两千余年供养皇帝的历史,所以我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汉代去秦不远,皇帝名副其实,绝对正宗,而且出过一个和秦始皇齐名的汉武帝,所以我们可以拿来作为标本。

养皇帝,不仅只养皇帝一个人。尽管皇帝号称天子,但他也是父母生养的,因他是世袭即位的,所以皇帝一般没有爹,但他的娘大多是活着的。这原因是老皇帝多宠爱年轻的妃子,如果这妃子恰巧又为他生了太子,并且立为皇后,二人年纪相差悬殊,老皇帝死后,太子即位,皇后正当年,还有长久的岁月,所以,有时候,皇帝在位时,不仅他的娘活着,有时他的祖母也还活着。汉代承袭秦朝的规矩,皇帝的娘叫太后,皇帝的祖母则称太皇太后,这是他血亲上两个尊贵无比的女人,都要建宫奉养的。此外,皇帝还有嫡出或庶出的兄弟姐妹,有嫡出或庶出的儿子和女儿。他的兄弟和儿子自然要封王(诸儿中有一人立为太子),而他的姐妹和女儿皆为公主,加上他们的配偶姻亲,所以,所谓养皇帝,等于供养一个或多个庞大的家族。

皇帝要娶妻,为帝国繁衍后代,他的正妻称为皇后。而皇帝决非一个女人可以打发得了的,他需要很多女人。民间有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之说,但这远远不够。皇帝到底有多少女人呢?因为每个皇帝都不一样,所以史书总是语焉不详。汉代开头的皇帝除皇后外,“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汉书·外戚传》)每个名号下有几人,不详,所以,女人之数无从统计。到了汉武帝时代,史称“武帝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后宫。”(《汉书·贡禹传》),这个“数千人”仍然是个模糊的数字。汉武帝当了54年皇帝,活了71岁,在位和寿龄都很长,数千女人,这个数字比较可观,相当于一个庞大的女子军团,别的皇帝未必能超过他。为什么没有准确的统计呢?盖因女人太多,皇帝自己也搞不清,况且有些女人流转无常,所以也就没法统计了。为什么要统计皇帝的女人呢?因为她们不仅和皇帝做爱和吃穿用度,她们还要拿俸禄,也就是说,要拿相当于高干的工资,这笔支出是相当惊人的。汉代皇后以下后宫女人级别和俸禄待遇如下:


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嫆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充依视千石比左更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视三百石

顺长视二百石

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视百石


后宫有名目的女人十九级,其俸禄待遇比照国家公务员分为十四等。最高级的昭仪和丞相位置相同,相当于今之总理,其余没有名目的女人也有数千之众,可见后宫这个等级森严的女儿国不是很好混的。因为只有帝王一个异性是这女儿国的主人,所以,一个女子要想攀上一个级别,除了貌美如花,风流蕴籍等自身条件外,还要靠得幸帝王的运气了。其间的嫉妒、排摈、倾轧和悲苦自伤当不难想象。

皇族、后宫都在供养皇帝的范围之内,所以,其开支的浩繁巨大可以想象。皇室后宫所需皆属“特供”,由国家统一采购,此在汉代谓之均输。均输,也是平易物价的手段。从前,内廷所出采购各官各自为市,物价因之腾跃。后设均输官,尽笼天下货物,则皇室政府公私所需,皆取之均输,无烦各自市而相争。所谓均输,其实就是为了保证皇帝和政府官员供养所需由国家垄断商品贸易和物价,即“尽笼天下货物也”。对此,我们似乎并不陌生。

皇帝等人的吃穿用度,日常生活需要大量的勤务人员,说穿了,就是要有众多的人侍侯他们。这也要设立各种机构和官吏主掌其事。

先说吃的。汉制,给皇帝备膳者:“太官主膳食、汤官主饼饵,导官主择米。”这三个专管皇家御厨的官各司其职,他们可不是灶旁忙活的厨师,他们是管理者,每人手下都有一帮子人。

再说穿的。“御府主天子衣服。”管理皇帝衣服的有一个机构叫“御府”。这个机构专门负责皇帝穿衣的。在少府管理之下还有东西两个织室,大约是负责宫廷纺丝织绢的所在。为皇室制衣的地方不在京城,而设在外地,称为三服官。《汉书·贡禹传》:“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今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仅齐地的三服官就有数千人在那里做工,相当于如今一个现代的制衣企业,国家每年耗费数巨万的金钱。想来后宫女子数千,穿衣皆赖于此。而且,此类专为宫廷做衣服的不止一处,据《汉书·地理志》:襄邑亦有服官。

再说器物。少府之下,又设三工官:考工室,主做器械;东园匠主陵内器物;尚方,主做禁器物。这些专供皇室所用器物的作坊皆设在外地,据《地理志》,其工坊之设有:河内怀县,河南荥阳县,颍川阳翟县,南阳宛县,济南东平陵,泰山奉高县,广汉雒县,蜀都成都县,凡八处。又据《百官表》,水衡属官有技巧六厩,想来是奇工巧匠集中之所,专为皇室制作淫巧之物。少府属官有若卢令丞,执金吾属官有武库令丞,是为皇帝制造和管理兵器车舆的。皇帝及后宫的日用器物、宴乐妆容,甚或死后陵内之陪葬品皆有赖于此。故元帝时贡禹有言:“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收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耗费之巨,令人咋舌!

又有宫廷掌车马之官,称为太仆。其费用出自大司农,即由国家财政埋单。而专为皇帝掌乘舆者谓之黄门。《贡禹传》:“厩马食粟将万匹。……今民大饥而死,人至相食,而厩马食粟,苦其大肥,气盛怒至,乃日步作之。”宫廷所养近万匹御马,皆食粟。百姓饥饿,乃至人相食,而御马肥壮,又无处可用,只好在马厩中倒着小步发散充溢之气。其又言:“臣禹尝从之东宫,见赐杯案,尽文画金银饰,非当所以赐食臣下也。”此足见宫中奢靡之状。

侍侯皇帝的还有太医令丞,主医药之官;乐府令丞,主音乐之官。每官都有一个专门机构和一大群专业人员。这些官员都归少府管理,属皇帝御用。

皇室后宫人数众多,管理吃穿用度,车马仪仗、宴享祭祀等日常消费又有专门的机构,侍侯他们的人当然就更多了。在古代,国家财力大部分用于供养皇帝。汉代的财政税收有两大块,一块由大司农负责,属于国家财政,主要用于官员俸禄、战争费用以及整个国家行政机构的有效运转,其主要来源是百姓的税赋。另一块由少府负责,属于皇帝的私产,用于供养皇帝。其来源是市场交易税、山林矿产税、海洋渔业税等,举凡冶铁炼铜、煮盐捕鱼,伐木烧炭、土特产品、市廛交易等税赋尽属皇室。皇室乃一大巨府,天子乃天下的主人,他认为国土上的一切资源都是他个人的私产,他的恩泽沾溉和哺育着天下的百姓,百姓应感戴他的恩德,满足他的欲望,所以,奢淫享乐,挥霍糜费视为当然。皇帝垄断和占有了国家大部分财富,但他犹不满足,比如汉武帝,他下了一道诏令,百姓生下孩子三岁就要交人头税,每人二十三钱,其中有二十钱用来养天子,另外三钱用来充军费。这要从百姓手中搜刮多少钱呢?史载汉平帝元始二年有一次人口统计,全国人口为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人,汉武帝承文景之治,数十年休养生息,人口不会少于此。三岁至十五岁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则有两千万,每人二十钱养天子,汉武帝仅从人头税一项有四亿之入,所以,后宫养数千美女对他来说并非难事。据《贡禹传》:“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尽管老百姓宁可杀死自己的孩子,也不原再养皇帝,但中国人还是世世代代供养皇帝二千一百三十二年,而且现在还在怀念他。


(发表于《同舟共进》2015年第5期)


    进入专题: 皇帝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908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