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70周年。对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挑战双重考验的中国人民来说,纪念二战胜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牢记历史继续发愤图强
第一,纪念二战胜利,就是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牢记,中华民族不仅具有热爱和平的悠久文明传统,同时是一个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正义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承受极大的民族牺牲、并且英勇地实现最后胜利的伟大民族。
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在经受法西斯侵略时间最早、在本土展开抗战时间最久,抗战环境和条件极为险恶的背景下进行的,以3500万中华儿女的宝贵生命,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保卫祖国家园,维护国家尊严,铸成了亚太地区反侵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近几年,日本学界正在把昭和天皇在战争年代的私下言论公布于众。日本历史学家纐頡厚认为,昭和天皇私下言论的公布有助于日本对中国的重新认识。根据昭和天皇战时的侍从小仓库次的日记记载,与抗日战争初年日本国内弥漫着一片所谓“中国懦弱”、“不堪一击”的论调完全相反,1940年10月12日昭和天皇私下里表示:“支那的强硬出乎意外,对事变的预测完全是错误的,特别是连专长的陆军竟也观察有误”。到了第二年,1941年1月9日,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昭和天皇就已经私下吐露了因低估中国抗战决心和实力的懊悔之言:“日本轻视了支那,应该尽快停止战争,奋发十年增强国力。”虽然,在明知无法战胜中国的背景之下,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已经无法刹车,只能继续铤而走险。但是,日本天皇所提供的证言表明,中国人的英勇抵抗,早已使得侵略者核心层的军心动摇,这预示着他们必然败亡的命运。
今天纪念二战胜利,就是要发扬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光荣传统。在和平年代,我们不要战争,但是也要以这样的奋斗和自强的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伟大理想。
运用好战后体制和规则
第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乃是全世界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向往平等独立、反对大国霸权,追求民主和自由,反对专制和独裁的一场生死大决战。大战的终结是全世界民主与和平力量战胜了法西斯,大战结果为国际社会新兴力量参与和影响国际事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制度性构建。
中国和俄罗斯等新兴大国从来没有像二战以后那样,作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战后70年来,以联合国为主轴的国际秩序,历经艰难曲折,保障了国际和平,也推动了发展,这一国际体制本身也正在一系列挑战中与时俱进、探索改革的前景。在此过程中,新兴国际力量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国际事务中的后来者,主张国际体制的循序渐进、改革求新,但不赞成实行激进的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国际进程表明,不光战争的结果在塑造着国际格局和以此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而且,战后以来和平时期的发展与竞争,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世界。总结二战的经验和教训,不仅要学会如何避免以战争来改造世界,更要学会如何在和平条件下顺应历史变化,实现人类的繁荣和进步。因此,今天纪念二战胜利的意义在于,作为新兴国家,包括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好地学会运用现有的体制和规则,特别是运用二战当中曾是千百万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国际体制成果,不懈地推进国际和国内体制的改革,来实现持久的发展与和平。
联盟情谊昭示合作可贵
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世界正义力量和民主阵营的各国人民团结一致、互相支持,以结成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盟的方式,联合奋斗最终战胜法西斯的一次伟大实践。纪念二战,就是要在反对邪恶、战胜顽敌的过程中,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要为构建和加强新型大国关系,做出更为有效的贡献。
如果不是中国和苏联承受了欧亚主战场的巨大压力,如果没有这两个大国之间的相互支撑和极大牺牲,包括美国、欧洲和大洋洲等战时盟国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互相支持,无法设想会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每当战后国际局势出现困顿,国家间交往发生障碍之时,明智的政治家都会反复地提及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包括战后世界的发展与合作,依然少不了这种曾经经过血与火洗礼的盟友情谊。作为来自大学的学者,我也深知,当今世界的国际经济合作首先要以大国间的政治合作为前提。这一条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定理,首先来自于对二战经验的总结。
寻求维护持久和平之道
第四,纪念二战胜利,最终是要寻求避免战争、尤其是避免祸及整个世界的大规模战争的有效途径,努力探讨有关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丰富历史实践,认真研究相关的理论与思想积淀,构建维护和平的力量格局、制度机制和法律秩序,争取实现人类社会在更长历史时期中的稳定与和平。
近代以来,国际史上的每一次力量格局重大变更之后的国际秩序重构,都在当今国际政治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烙印。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确立的民族国家体系,迄今为止,乃是几乎所有国家行为准则的渊源。尽管诞生于欧洲的民族国家体系如何在东方世界被更好地实现依然会遭逢考验和挑战,但是,关于主权和领土不可分离的准则,始终是东方国家安身立命的重要保障。
1815年之后,维也纳体系所维系的欧洲“百年和平”为何能够实现,很可能不光是有赖于欧洲列强之间外在的“势力均衡”,而且,也有赖于当时主要的政治思潮——古典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内在兼容与并存。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正如左翼史家霍布斯邦的名言,世界进入一个“极端的年代”。不光有两次世界大战的搏杀,而且,此前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已被誉为是“第0次世界大战”,由此开始了一个血腥竞争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确立,来之不易。尽管遗憾的是“雅尔塔体制”残留着大国主导世界事务的鲜明痕迹,但是“势力均衡”的原则毕竟发挥着重要的制衡与稳定作用。在此同时,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小国家的努力也已经在国际秩序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世纪之末,冷战终结,世界事务的平衡再一次被打破,但是,这一次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的国际力量格局的变化。这一段前所未见的变革,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在关于当今国际局势走向众说纷纭之际,从每一段力量格局及国际秩序的历史变化之中,尤其是从实际上曾经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和平的国际体制(比如维也纳体制、雅尔塔体制)之中,去寻求维持和平的机理和内外逻辑关系,乃是时代之所需。这样的总结,需要冷静和客观的反思,需要对于存活至今的现行体制的利弊得失,做出合乎公理也顺乎时代的评判,看来这又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又一个题中应有之义。
汲取经验应对当下挑战
第五,当今条件下,人们需要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尤其是因为面临一系列急迫的挑战。在世界政治经济不平衡和国际力量格局迅速变动的态势之下,如何能够确保国际社会的安宁和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正确地评价和看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成就?特别是当有一部分人和社会集团企图以地缘政治利益取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定论,企图以传统意识形态立场来激化国家间关系,甚至不惜以千百万人生命的代价,来进行寻租投机和战争冒险的时候,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如何积极行动起来,抵制这样的逆潮流而动的行径,这已经是今天的当务之急。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我们是主张世界事务的均衡、稳健与渐进式发展,还是主张对抗、独断与革命性突变;我们是主张多元文明的兼容与相互尊重,还是纵容走向文明间、甚至文明内部的对立与冲撞;我们是主张合作、互利、共赢,还是追求在意识形态、安全事务、经济交往中的零和式博弈和垄断地位?可以说,7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已为人类留下了极为丰厚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也可以解答今天的疑惑,帮助我们做出走向未来的选择。(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