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三定 胡睿臻:营造生态合力,改变浮躁文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87 次 更新时间:2015-05-04 08:50

进入专题: 文风   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  

余三定 (进入专栏)   胡睿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文艺家:“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这也就是说要反对浮躁风气。今年两会期间,文艺界的代表、委员们谈得最多的话题之一是如何改变文艺创作的浮躁风气。我们认为,创作中的不良现象只是浮躁风气最集中的体现,它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应该从创作观念、作品批评、理论研究、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凭借文学生态的合力来改变浮躁的文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则从不同的层面为营造健康的文学生态指明了方向。

在市场体制的大背景中,一些作者盲目追求利益,掀起了文学创作的浮躁之风,具体表现为:追求高产忽视质量、迎合读者忽视品味、追求销量忽视创新。

要改变这种状况,作家要按照讲话精神,在观念上树立精品意识,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优秀的作品应该具有表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思考生活的深刻性,引领生活的理想性。为了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作家首先要树立“为人民”的创作目的,采用“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创作方法。任何文艺作品都以现实生活为对象,以生动传神地表现生活为目的。作家的社会职责就是深入观察生活、切身体会生活、用心表现生活,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形象,描述人民的生存状况、情感状态、前进动向。由于作家个人的生活经验有限、所接触的社会群体有限,所以就有必要不断突破自己的生活圈子,广泛接触和深入体验社会各行业、各阶层的生活。这样,文学创作才能表现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特别是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的巨大转型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人民的生活空前丰富和复杂。因此,作家比任何时期都有必要扎根人民与生活。不仅如此,文艺工作者还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作家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坚持独立思考,在深入生活的同时,以相对独立、客观和理性的立场反思生活,并以形象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让自己的作品体现深刻性。作为知识分子,作家的眼光和思想应该具有前瞻性,“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同时关注眼前和长远利益、群体利益和人类利益、当下生活和理想生活。优秀的作品不仅要善于在人民的实践和生活中发现美,更要通过“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它应该能够敏锐地捕捉社会转型时期人民生活中出现的新动向、新趋势,从人类发展前景、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衡量这些变化,通过感人的艺术手法表现这些变化,用作品的艺术力量感召人们批判黑暗、克服困难、追求理想。

文学批评担负了评判作品的责任,可以起到纠正创作风气的作用。但近些年批评界也弥漫着浮躁之风:躲避价值判断、躲避深度与崇高,为了名利不客观地奉迎或棒杀,进行脱离作品实际的“研究”和“评价”。

讲话要求文艺批评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的批评品格。贯彻这些精神,将有利于扭转文学批评中存在的浮躁风气。与作家一样,批评家也要明确“为人民”的目的。文学批评最基本的功能首先应该是分析、解读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理解文学作品的需要;在引导阅读中提高全民的精神文化素质。为了做到这一点,批评家也需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理解和把握复杂的生活现象,了解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这样,他才能找到生活实际、作品特色和人民需求、普及提高之间的结合点,写出既切合具体作品,又符合群众要求,还能提升群众水平的评论文章。文学批评的其他两个基本功能是促进创作的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批评理论和方法。前者要求批评家能准确地把握当下文学创作的特征、趋势,预见当代文学发展的方向,以深切的同情与当代作家对话,以历史和艺术相结合的标准客观理性地评价作品,帮助作家完善创作,引领当代文学健康地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批评家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继承优秀的文学传统、把握先进文化的高度和时代的文学风潮,以此建立自己评价作品的坐标。后者要求批评家在阅读中摆脱个人偏见,建立宽容、理性、客观的批评态度,学习先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评析作品的实践中,探索既符合我国文学传统和文学实际,又具有世界水准和个性特征的批评方法。所以,批评家不仅要扎根于生活与人民,更要扎根作品,以作品为坚实的基础实现人民的、历史的、艺术的批评。

人们普遍认为,创作和批评的浮躁与评价机制相关。市场化的评价机制强调经济效益,导致部分作家为利益而迎合消费、跟风炮制,生产远离现实生活,在内容、思想、艺术诸方面缺乏特色的类型化“商品”。但是市场具有两面性。它既遵循经济规律,诱导作家追求功利;也回报优质产品,真正的精品不缺市场,真正的经典必然畅销。如果辩证地来看,文学消费者对某类作品的追捧正好反映了他们旺盛的文化需要。这表明,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条件下,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急待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急待提高。讲话认为:“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面临市场的喧嚣,文学评价机制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引导作家以精品赢得市场;相关的宣传与监管应该倡导以精品赢销量的评价观念,改变以销量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现状,引导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用优秀的作品提升全民的阅读质量与阅读水平。

文学批评作为评价机制的一部分,可以规范和制约作家和市场,但评论著作本身却很难获得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批评者要么以“谀评”或“酷评”获取利益,要么选择理论大于实践的学院派批评,在高校体制中获得立身之本。不论哪种情况,紧扣作品的实践派批评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既不受市场的欢迎,也难以符合学术的评价机制。本来,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总结创作和批评的成果,反过来再指导创作与批评。但学术研究的浮躁之风也难以遏止。学术活动的功利化和学术评价的过度行政化,导致学者们忙于弄项目、弄经费;学术研究对新领域和理论高度的一味追逐,导致了新问题、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但却不能被有效实践的奇怪现象。于是,理论研究正在逐渐丧失向实践转化的能力,创作和批评得不到及时的总结和引导,也得不到自我调整和提升的理论资源。当正确的文学评价机制、文学批评评价机制、文学研究评价机制缺位的时候,功利的机制就搅起了浮躁的心态。

所以,文学创作的浮躁风气,折射出整个文学生态的问题。写作者的观念、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和各种评价机制之间互为条件,当利益至上的原则充斥于整个文学生态的时候,浮躁风气在所难免。因此,要改变创作的浮躁风气,一方面要靠作家的自律,也要靠批评和各种评价机制的外在约束,在文学生态的合力中实现健康的文学创作。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还说:“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他不仅从精品意识、人民观、生活观的角度指明了作家自律的方向,也从批评标准、批评氛围和体制改革的角度指明了建设文学生态的方向。

(载《文艺报》2015年4月20日)

进入 余三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文风   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7462.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