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三定:地域文化与清官形象塑造——评历史小说《大明尚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97 次 更新时间:2019-10-08 21:29

进入专题: 《大明尚书》   杨一鹏   历史小说  

余三定 (进入专栏)  


摘要:《大明尚书》所塑造了杨一鹏这位中国古代贤明、廉洁的高官形象。作品的情节安排自然而跌宕起伏,富有吸引力;较好地表现了湘北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但在心理描写等方面存在不足。


关键词:《大明尚书》 杨一鹏  历史小说  地域特色


李渔村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明尚书》(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年),全景式地描写了出生于湖南岳阳云溪的明代尚书杨一鹏波澜壮阔、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给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性格鲜明、血肉生动的古代贤明、廉洁的高官形象,作品的情节安排自然而又跌宕起伏,特别富有吸引力,同时较好地表现了湘北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


栩栩如生的贤明、廉洁的高官形象


杨一鹏作为明代尚书,当然是一位高官,《大明尚书》从杨一鹏在岳阳云溪杨家坡出生写起,一直写到他晚年被害归葬故里,其生命的历程线索清晰,脉络清楚,其所经历的重要事件历历在目,其作为中国古代贤明、廉洁的高官形象栩栩如生。


杨一鹏天性聪慧,他五岁进私塾时,是骑在父亲的肩膀上面见先生的,先生见状戏吟:“儿将父做马。”杨一鹏听到,脱口而出回道:“父望子成龙。”先生吃了一惊,连连点头,“好个神童,必成奇才!”杨一鹏在私塾中将四书五经读得滚瓜烂熟,唐诗宋词可以倒背如流。杨一鹏十三岁进入陆城县学后,又遇浩园居士教授王守仁的致良知之学,对他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杨一鹏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杨老爷告诉杨一鹏等人杨家的堂号“四知堂”的故事,原来杨家的先祖东汉时的杨霞任荆州刺史时,以清廉闻名于世。有人向他行贿,深夜送来金银,并说此事只有你知我知,你只管收下无妨。杨霞却说,除了你知我知,还有天知地知!严词拒绝了行贿人。以后,“四知”的美名流传于世,受到世人敬仰。并且,杨家后人以“四知堂”为堂号,流传至今。杨老爷还对杨一鹏等说:“你们读书进学以后,总有一天也许能为官为吏,就得牢记王恕的良苦用心,以这样的清官为榜样,做个清清白白的人。”由上可见,杨一鹏天性聪慧,又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家庭熏陶和社会影响,这种种条件和氛围为他渐渐成长、历练成为贤明、廉洁的官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备了良好的前提。


杨一鹏的贤明表现在他独有的洞察力、他的智慧、他的超过常人的办事能力和指挥能力。我们在作品中看到,万历三十八年(1610),杨一鹏到成都赴任成都司理,遇到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北乡的“张把总”, “张把总”仗着自己一身武功和手下的几个狠角色,在万州等地作下大恶,又到北乡为非作歹。杨一鹏下决心除掉这个毒瘤,但认为不能如以往一样,派捕快前去捉拿,因为这恶人在北乡盘根错节,耳目众多,官府刚出动,他早就得到消息,或者开溜匿藏,或者负隅顽抗,有众多喽啰群起相帮,很难得手。所以,杨一鹏针对“张把总”贪财好色的特点,派了杨一憨化装成灯草客,青姑则打扮妖艳,引蛇出洞,将“张把总”调虎离山到成都地面再行抓捕,干脆利落,一举成功。第二天,北乡受惯匪残害的苦主,拖儿带女,络绎不绝,都到衙门控诉。《冒官奇案》一节中同样显示了杨一鹏巧妙地依照公平正义的原则处理棘手事务的智慧和能力,二十岁考上秀才、二十六岁中了举人的青年才俊胡超冒充知县五天,正确判案,惩恶扬善,深得民众欢迎,杨一鹏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核实,了解了全部真实情况,于是做出正式宣布:落地举子胡超假冒知县,完全出于义愤,挺身而出,为民除害,应予嘉奖。所判案件,符合实情,合情合理合法,不予追究,充军之人继续维持原判,无所改易。百姓得知,又是一片欢呼,县衙前鞭炮又燃放了三天。《播州平乱》一节更是显示了杨一鹏非同寻常的战略和战术头脑,平乱大军听从杨一鹏的建议,对叛乱的播州围困三个月,并无大规模杀戮,乱首杨应龙走投无路,自焚而死,杨的部属作鸟兽散。万历四十年(1612),杨一鹏调任云南府任大理寺丞,他常读《柳子厚文存》,他很赞同柳子厚“官为民役”的思想,他认为,作为一个地方官,应该是百姓的差役,而不是只知道役使百姓。他视察监狱时发现鼠患,于是提出养猫治鼠患,从此以后,狱中蓄猫,成为全国监狱定制。万历四十六年(1618),杨一鹏奉诏进京,迁升为兵部左侍郎,此后在重大案件查办、在与阉党魏忠贤的斗争等项重要工作中做出了他的杰出贡献。杨一鹏被革职回藉三年后,又于崇祯二年“起复”,任兵部左侍郎拜礼部尚书,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扬州、庐州、淮安四府及徐州、和州、滁州三州,在漕运为本、疏浚河道、打击倭寇、巡视凤阳等等方面都有妙招,功勋卓著。从作品的生动描写中我们看到,杨一鹏的贤明之处就在于,他看待任何事物都能独具慧眼,他遇到任何问题都能想出办法解决,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有好的效果,他处处深得百姓的喜爱和欢迎。


杨一鹏另一性格特点就是任何时候一定严格要求自己,能够真正做到廉洁清爽,不贪半点便宜。杨一鹏的廉洁自律是深入了骨髓的,杨一鹏先后到成都、昆明、京城、淮安任职,都是家里每月按时汇银给他补贴不足,从来不用非法手段弄钱。杨一鹏在昆明任上时,作品对他有一段心理描写:“十五年寒窗苦读,无数次小考三次大考,得到皇上的隆恩和朝廷的拔擢,外放成都,又转调云南,人说‘千里做官只为钱’,我这千里做官为的是哪般?”杨一鹏清醒地认识到:“弄钱的机会不是没有,弄钱的手段不是不懂,可自己不能那样做!”“祖训在上,家规在上,只能循规蹈矩,像海瑞一样做个清官,这样才不忘投身报国的初衷。”这说明杨一鹏做官绝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投身报国,所以他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为钱所动,任何时候不私用公家的一分钱。杨一鹏在总督漕运时,好朋友总兵刘大庆要用结存的耗银四百两为他买两个小妾时,遭到他的严词拒绝,杨一鹏对刘总兵正色道:“刘总兵,你收起那一套!人各有志,不能相强。你关心我,我当然心领神会。你我身居高位,掌握国家漕政命脉,事事只求忠国才是。眼下整顿漕运队伍,凡忠心为国护漕的,从大吏到草民,有功必奖,有过必罚,你我都要以身作则,把漕运办好。”随后,他命刘大庆办好两件事:一是将此前结算的二万两报耗银交出用于泇河口工程;二是将两位拟作小妾的姑娘退回原处。杨一鹏真正是严于律己、绝不被财色乱心、堂堂正正做人的硬汉子。


当然,杨一鹏也有其性格上缺点和弱点,比如在凤阳皇陵被张献忠、李自成焚毁以后,因担心皇上追究责任,朋友们规劝并霸蛮帮助杨一鹏逃到了四川峨眉山,不久,杨一鹏趁人不注意,独自离开峨眉山,进京面圣,崇祯大怒,下旨“杨一鹏弃市”,杨一鹏被冤杀。因为当初朋友们劝杨一鹏出逃时,杨一鹏就说:“回故乡当隐民,上峨眉山入佛门,这不是让我抗旨叛逃吗?作为朝廷重臣,我能出此下策吗?”这也完全可以理解,就是说杨一鹏把“忠于皇帝”和“报国”看成了二而一、一而二的东西,这可能是古代贤明官员共同具有的“愚忠”的局限。


中国传统的历史小说是很重视人物形象塑造的,《三国演义》就成功地塑造了不少英雄豪杰的形象,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众多人物形象一直活在读者的心中,但古代历史小说很少涉及人物形象的廉洁素质。中国当代的历史小说(包括以历史为表现对象的电视连续剧)数量众多,影响甚大,但有不少作品过多地关注于宫廷内斗、嫔妃之争、立废争斗,仿佛历史的发展就是由这些因素决定的,因此而影响甚至扭曲了作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现在《大明尚书》颇为成功地塑造出了杨一鹏这位中国古代既贤明、又廉洁的高官形象是相当难得的,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其独特之处和创新意义。


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


重视故事情节的巧妙设计和安排,是中国传统历史小说的共同特点,《三国演义》就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安排,所以特别富有吸引力。《大明尚书》也很重视故事情节的设计和安排,所以我们在阅读时总是被深深地吸引着,总是不忍释卷。


有头有尾,有过程,善于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让读者对事件和情节的发展有清晰和较为完整的了解,是《大明尚书》在情节安排方面的突出特点。杨一鹏署理成都时,杨一鹏坐于大堂之上,或听到衙门外有老者歌于途。仔细一听,老者唱的是:“采运皇木,御史入川;借机敲诈,勒索万钱。可怜百姓,有苦难言。”杨一鹏将老者招进询问,原来是三个月前御史进山采运皇木,强行征派,压级压价,稍有不从,刀砍鞭抽,木夫苦不堪言,已经累死、压死、淹死几十人了。杨一鹏当即决定三日之内出发去处理此事。但作品接下去没有马上写杨一鹏去怎样处理此事,而是跳出来,把采运皇木及官员借采运皇木狐假虎威、大肆搜刮的来龙去脉、历史过程一一交待清楚,然后,再去写杨一鹏亲自进山,震慑贪官,对贪官晓以利害,让贪官再也不敢胡来,从而较好地处理了这一问题。杨一鹏在县学就读时,作品写到杨一鹏跟随浩园居士学习王守仁的致良知之学,也是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王守仁及王守仁的学问、思想后,再写杨一鹏在浩园居士带领下怎样认真地研读、怎样取得很好的成绩。这样的描写能将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交待的清清楚楚,很利于读者领会、把握。


巧妙地设置悬念,调起读者的阅读胃口,吸引着读者非一气读完不可,是《大明尚书》在情节安排方面的又一突出特点。杨一鹏署理成都时,曾破“贼打鬼案”,作品开始只明写盗贼袁老大晚上到王麻布家盗银,袁老大上到房顶,他蹲下身子,揭去沟瓦,却发现了一个赤发红衣长舌下垂到胸口的吊颈鬼,读者读到此处都知道吊颈鬼肯定是没有的,那么是谁呢?这就是作品设置的一个悬念。作品并没有马上解开这个悬念。而是吸引着读者怀着企盼的心理一直读下去,作品接下去写袁老大看到:“那吊颈鬼把王麻布女人吓个半死,再将她抱起挂上绳套,然后打开立柜,摸出一封封白布包裹的银两,往身上答囊里塞。”情节发展到此时,袁老大由偷盗者变成了见义勇为者,他先是救下了王麻布女人;然后与吊颈鬼展开搏斗,导致双双被左邻右舍拿下送到官府;经杨一鹏审理,吊颈鬼的谜底才最终被揭开,原来吊颈鬼叫毛得利,平时行窃作案,干尽坏事,他打听到王麻布家里有银两,又只王麻布女人独自在家,便装鬼谋财害命。杨一鹏也就针对袁老大和毛得利的不同情况做出了不同的、正确的判处。至此读者才真正了解谜底,松了一口气。作品快结束时,写到杨一鹏因冤遭大辟后的第三天,本是青姑和杨一憨两人在刑场看守杨一鹏的尸身,结果因为第二天要扶灵返家,杨一憨买食品去了,剩下青姑一人看守,青姑中调虎离山之计,导致杨一鹏头颅被黑衣人偷走,青姑随即追赶、打斗但未能夺回,那么,这个黑衣人是谁呢?这就是一个悬念,读者也想急切知道。作品写到第二天才由燕大侠口中交待谜底,“是那个被杨大人革职的衮州守备李守琦的黑手”。悬念的巧妙设置无疑增加了作品引人入胜的吸引力。


从整体上看,《大明尚书》的情节安排是变化多端、新奇别样、丰富多彩,而又自然而然,没有斧挫之痕,令人信服。这是作者自觉吸取中国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而又有所创新的结果。


逼真的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的描写


杨一鹏出生并在湘北的云溪长大,做官后中途又被削职为民回到家乡住了三年,作品对湘北地区的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的描写也很见功力,非常精彩。


湘北地区处于洞庭湖畔,是著名的水乡宝地,作品着意写出了水乡的山水特色和无穷魅力。作品第六章写杨一鹏削职为民后回到家乡居住,其中有一节的题目为“故园湖山”,作品中写道:“云溪之北这一地域,属洞庭湖平原,村落成散点式布局,先人们为溪谷的一小块耕地,山坡间的一块台地,山脚下的几小块旱地,选择散居式生活,在自己的耕地边沿砌屋安家,有的聚族而居。各姓村落,如一丛丛黑色的小草蝶,栖息在山坡上,坐落在水塘边,终年沉浸在静穆温馨的气息中,亘古不变地诠释着先人的恋土品格。”这样的精彩描写,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仿佛如美丽的风景画、风俗画。作品这样写湖:“抬眼望去,荡荡湖水,波浪接天。水浅处,有的是荷田,有的是菱田,更多的是一丛丛苇荡。陈子湖、芭蕉湖、石潭湖、马圈湖、冷白湖、松杨湖,湿地港汊,连缀成片,好一片广袤的水泊泽园。这里是成千上万的水鸟的天堂,是数百种鱼虾的乐园。”上面这段是湖的概写,下面则是湖景的具象描摹:“水面上水鸟群飞,鹭鸶寻鱼,苇子抽芽,荷叶窜尖,水菱和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缀满湖沿台地,远处有帆影点点,渔歌互答;近处有自由放牧的牛羊在悠闲吃草。近沿浅水中,不时冒出一串串气泡,大地像是憋足了劲气,要勃发出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来!”这样的描写真正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此外,作品中关于岳阳楼、关于君山、关于扁山、关于?湖(南湖)等湘北名胜古迹的描写都非常有特色,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品对湘北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描写亦非常真实,非常精彩。其中饮食习惯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杨一鹏被削职为民回到家乡后,随同云溪大叔等走访文桥,受到热烈欢迎,云溪大叔说:“我们一到,镇上众人就开始准备了,杀猪宰鸡,像过节一样热闹。大人就随了里长诸人的美意,吃了夜饭再走。文桥百姓,别出心裁,想到大人出外多年,什么宴席都吃过,不摆高桌子矮板凳,特意安排只有大喜庆日子才摆的‘风锅宴’,让大人再尝尝故乡的风味!”作品接下去在下文具体、细致地描写了“风锅宴”:“只见那锅中,刚宰的新鲜猪肉,切成巴掌大一片,码在豆腐、牙白、金针、木耳、南粉上,分层码好,堆尖一锅,适量洒点精盐,以劈柴旺火烧制,一袋烟功夫,各种鲜嫩食材混合的和菜,散发诱人的香甜??????”作品关于罐子饭的描写也特别有情趣。杨一鹏革职在家一段时间后,接到圣旨,要去总督漕运,临行前,母亲要为他办告别酒,杨一鹏说:“娘,我不要吃告别酒,要再吃一次娘做的罐子饭!”原来,湘北云溪地面,有许多带浓郁乡土风味的特色食品,罐子饭就是其中一种。风味独特,做法也相当讲究。作品描写道:“抓两把白米,又参一把糙米,放入罐中淘洗干净,放水适量,放灰灰盐转味,富裕人家参入些肉沫或放块猪骨,放三五粒豆豉,盖上罐盖,放入火塘枞毛火灰中煨烤,待到罐中米汤沸腾,有米汤溢出,也不揭盖,继续煨烤。香气四溢后,夹些火灰覆在罐盖上,不停转动饭罐。”笔者的家乡也在湘北,读吃罐子饭一段描写感到特别真实和亲切。


作品中还有一节专门写到湘北地区的“闹元宵”,其中关于“抬故事”的描写、关于采莲船的描写、关于踩“高跷”的描写等等,仿佛电影镜头一样一幕一幕不断在读者面前展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在湘北地区还可以看到作品中所描写的美丽而热闹的场景。


《大明尚书》的作者李渔村是在湘北云溪长大成人后才离开云溪的,以后也常常回到云溪,他对云溪的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有切身体验和深刻印象,他也特别喜爱云溪的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所以下笔才能做到信手拈来,自然成趣。


余论


上面只是选取《大明尚书》的主要创作成就分析一二,《大明尚书》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比如其对当时时代背景和历史特点的把握和描写很准确,其对万历皇帝、崇祯皇帝等皇帝的描写很到位,其对阉党魏忠贤的刻画很入骨,其对张献忠、李自成等农民起义者的描写很鲜活,其对杨一憨、青姑两位杨一鹏的辅佐人物的性格塑造得很鲜明,其对长江险峻风景的描写、对成都和昆明等地风情的描写、对运河特色的叙述等等,都很见功力。


不过,《大明尚书》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心理描写方面就有欠缺,作品中很少有关于人物的细致心理描写。杨一鹏躲到峨眉山后一段时间,趁人不注意,独自离开峨眉山进京面圣,在这生死之交的关头杨一鹏应该有激烈的思想斗争,但作品匆匆几笔带过,没有细写杨一鹏的心理活动,显得有点简单化;还有杨一鹏进京面圣后,崇祯皇帝大怒,下旨“杨一鹏弃市”,此处对崇祯皇帝也没有心理描写,让人不太好理解。个别地方的情节描写尚有不合情理之处,如杨一鹏被斩弃市后,杨一憨、青姑找来特别药物敷在杨一鹏的颈上想救活他,并且似乎有一定的效果,这样的描写就显得不太合情理。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载《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8期)


进入 余三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大明尚书》   杨一鹏   历史小说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文艺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848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