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进文风的意义
改进我们的文风,是党的历任领导人,从毛、邓、江、胡,到现任领导人都提出的要求,并且都曾撰文提出改进。但为什么文风总是要求改进,会好一些;过了一段期间又反复,再改进,再反复呢?这个问题有些复杂。
思想家卢梭说过:“倘若某个国家的风尚变得躁动,并堕落为享乐,那就意味着言辞很快会沾上这种优柔寡断、娘娘腔的习气。”文风背后有着广阔深刻的社会背景和错综复杂的实践问题。文风关乎世运,世运隐于文风。文风不仅是语言风格和个人喜好,更折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尚。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诚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期间说:“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也就是说,文风有问题,实际是党风有问题的反映。
1942年2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发表《反对党八股》讲演,对党八股的种种表现一一列举、痛加贬斥,并将冗长空洞的文章比作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这篇经典文稿,成为倡导新文风的有力动员。
毛泽东之所以对党八股的不良文风大张挞伐,是因为文风不正,对党的事业危害甚大。毛泽东身体力行,倡导良好文风。脍炙人口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老三篇”,每篇只有一两千字,成为传世经典。
二、新八股内容
毛泽东反对的党八股,共八条:
一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二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三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四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五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六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七是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八是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毛泽东同志认为,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
那么,当下文风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笔者给出的也是八条:
(一)装腔作势
装腔作势不一定吓人。读者也都熟悉了,自然难以吓人。但装腔作势,文风生硬,老爷作风没有改变。
(二)空话连篇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这是毛泽东同志列举的一种眼中无群众的文风,当下仍然严重存在。一篇文章,经常离题万里,实际内容可能就那么一点点。
(三)过多引用
过多引用实际是装腔作势的一种。就是过多引用领导人、经典作家和著名人物的话。毛泽东1964年1月8日同吴冷西谈《人民日报》宣传问题时说:“我写文章,不大引马克思、列宁怎么说。……应该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列宁就很少引人家的话。
用自己的话写文章。当然不是说不要引人家的话,关键之处引用几句,不要处处都引,过多引用只说明思想匮乏。
(四)一二三四
这里说的一二三四,不是开中药铺。而是将中央领导和中央文件所说的内容,用数字概括。对一些不经常接触这些文件的人,看到这些数字往往不知所云。
不是不能用数字概括,但避免泛滥成灾。最好还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些重要文章,如果用,还应给出一个完整含义。
(五)穿靴戴帽
穿靴戴帽,成为一种套路,就显得生硬、古板。例如,一篇文章的开篇,用了很多“在—-下”,还必须多方顾及,不能有遗漏。
(六)低俗媚俗
文章低俗,没有品位;媚俗,不加修饰的吹捧,直接影响领导者的形象和政府形象。
(七)夸大失真
语言夸大其词,必然带来数据失真,成绩失真。而媚俗,不仅失真,也使作者倒胃口。
(八)复制粘贴
这倒是很有创意,既糊弄了领导,也提升了自身效率。但不利于工作的推进。
与此类似的是文件转发。转发上级文件精神,有时几乎不作修改,再转发。上级精神传达了,可以交差了。但是否有利于当地工作,是否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天晓得。
上述八条,概括不一定准确,但装腔作势,低俗媚俗,离题万里,一定是当下新八股的重要内容。
三、如何改进
毛泽东多次强调,报上的文章不仅宜“短些、短些、再短些”,文章“不要太硬,太硬了人家不爱看,可以把软和硬两个东西统一起来。文章写得通俗、亲切,由小讲到大,由近讲到远,引人入胜,这就很好。”
邓小平讲话写文章,平白朴实,直截了当,简洁明了。充分体现了“文风三标准”: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看看《邓小平文选》三卷,共收录119篇文稿,平均每篇约2300字,其中1000字以内短文章短讲话68篇,占总数一半以上。“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些平实话语,既深刻,又简练,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何谓好文风?可以用“短、实、新”概括。就是文字简练,重点突出;内容详实,符合实际;语言清新质朴、内容鲜活生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新思路、新举措。
读者能看懂、喜欢看、看了信。
改文风”不只是“改文字”。既然文风问题的根子在党风,那么,改进文风,实际是如何改进党风。需要改进的不仅是党员干部一系列的工作作风。更重要的是如何进一步改进党风。也就是如何进一步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改进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领导人的一言堂等内容。
(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