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毛泽东文风,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
最近全国上下都在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这的确非常重要,因为一个时代里,最深沉、最根本、最长远的问题就是文化,一个时代能够长久流传下来的也是文化。毛泽东特别重视文化,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他从来没有放松过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的文化建设,他很清楚文化在政治活动、在整个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没有厚实的革命文化为基础,中国革命不可能成功,即使获得军事和政治上的胜利,也不可能取得持久的成功。正因为对于文化的重要性有如此深刻的认识,毛泽东对于与文化有关的内容极其重视,他曾经在敌机轰炸、需要紧急疏散的时候,提醒工作人员不要丢掉他的文稿。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如何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学习、纪念毛泽东同志结合起来?我个人的体会,在新时代学习毛泽东的文风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风与中国历史
前几年,我看过一本书,名叫《国运文脉》,这个书名取得非常好,我觉得这个命题把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与文风、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用非常宏观的视野表述出来了。中国历史虽然悠久,但后人真正能概括出来的、能记得住的东西,还是文化方面的内容。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虽多,但我们今天多数人能够记得住的、想得起来的基本是各个朝代的文体、文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不同的文体都展示出独具特色的文风。汉朝初年,历经战国以来的数百年战乱分裂,如何治国安邦、天下太平,策论文体即应运而兴,痛彻心扉的夸张、语重心长铺陈的文风尽显;文景之后汉朝在励精图治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一统天下的愿望,国运昌盛的现实和理想激荡着人们的心灵,滚烫的热血和着无限的想象,汉赋于兹兴起,这种文风里浸透着一股散漫和豪放的气质。贾谊、司马相如横空出世。六朝时期,结束了数百年汉末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厮杀,人们获得在江南相对安稳栖息的环境,豪迈之气不再,于是文人们把内心的自傲和对生活的热爱倾注在山水之情的咬文嚼字上,过分讲究对仗工整、字词精练的骈体文盛行一时。结束四百年战乱、充分实现中华民族大融合基础上诞生的唐朝是一个开放、自信的王朝, 以七律五绝为主要形式的唐诗风靡全国,这样的国运使得这种体裁的文风既雄浑大气、苍茫辽阔又莺歌燕舞、愁乐并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到了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中国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长江流域,中国历史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突破唐诗那种相对过于规整的形式的宋词开始出现。宋词浓墨重彩且艳丽的文风较为浓厚,就是对当时繁荣的经济生活和社会伦理道德一度迷离的反映。后人们多少觉得宋词文风总体上不如唐诗,因为它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格有些相悖,吃喝玩乐的内容过多,其实,这不是文人之过,那是国运使然。到了明清,外部虽然封闭,但内部相对稳定,勾栏瓦肆的生活成为时尚,八股文只是少部分文人博取功名的工具,无法反映百姓实际社会生活,导致以俚语俗话表达市井生活内容的小说文体盛行。回顾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文风与国运息息相关,文风特征与历史发展、一段时期民族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文风反映国运、文风关乎国运。
二、毛泽东的文风特征
胡适说,毛泽东是大陆白话文写得最好的。其实,毛泽东不仅白话文写得好,而且古文功底也很扎实。毛泽东无论是白话文还是古文,都运用自如,是公认的文章大家。论文采文风,我党早期领袖中有两个人非常突出,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瞿秋白。毛泽东总体上属于豪放派、李白式文人,而瞿秋白的文风属于江南才子的气质,清新雅丽。
毛泽东的文风有哪些特征呢?我个人觉得至少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征:
第一,问题意识明显。1991年版本的《毛泽东选集》一共收录159篇文章,仅仅看这些文章的标题立刻就知道是什么内容,因为这些标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像《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这些标题起得非常好,其要表达的意思一目了然。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眼,就是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读者一看题目就知道你想要说什么、想干什么。
第二,情感丰富、文字生动。作为政治家,写文章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情感。比如早期党内一些从苏联留学回来的理论家的文章最大的毛病就是“空”,从头到尾都是大话连篇、空话连篇,喜欢用长句子、排比句,喜欢引经据典,但是缺乏真情实感,装腔作势空洞地喊口号。毛泽东是个例外,虽然是个大政治家,但是他的文章渗透着文采和情感。他自己也说自己是重感情的人,“我太富于感情,中了慷慨的弊病;我因易被感情驱使,总难厉行规则的生活;性不好束缚”。虽然这是他自我反省、提升自己的谦虚之词,但他的文字中渗透的丰富情感是非常明显的。早期毛泽东的诗歌、文字透露着直白的情感。文字没有情感就不会灵动,就不能打动人。你看他早年祭奠故去的同学的诗句:“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早年写给杨开慧的诗词:“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这些文字的文风具有典型的婉约派色彩,生动地说明毛泽东具有多愁善感的一面。但是,毛泽东骨子里的豪放之气更为浓厚,你看看1918写给罗章龙的诗句:“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豪情万丈!
第三,精于对仗。毛泽东年轻时对《昭明文选》学得很透彻,那里面收的南北朝时期的文章很多,南北朝骈体文居多,骈体文学好了,对联肯定写得好,毛泽东无论文章还是诗词都很注意对仗工整。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1915年悼念同学的对联:“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殁,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
1930年第一次反“围剿”前夕他写的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这些文字对仗都非常工整,富有鲜明的文字美感。没有美感的文字苍白无力,无法打动人、无法征服人。
第四,善于说理,表达流畅。毛泽东的文章特别好懂,无论是《毛泽东选集》还是《毛泽东文集》。只要受过初中以上教育水平的人都能看得明白,甚至读一遍就能记住,就是因为他的文章一直用流畅浅白的文字讲清楚问题、说明白道理,而不是搞文字游戏。理论即使再深奥,毛泽东都能够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都能够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能够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第五,观点鲜明。毛泽东写文章、作讲话,观点非常鲜明,通篇下来没有那种大概、或许、差不多、也可能这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表述,基本上都是直抒胸臆、直奔主题。看完毛泽东的文章就知道他想要说什么、想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怎么去做。所以,这样的文章读起来非常轻松明白,不觉得费劲。
第六,文字简洁,没有生僻字词。有人统计过,《毛泽东选集》四卷总共使用的汉字只有2700多个,小学生都认识,但是整个意思表达却很清晰明白。毛泽东曾经严厉批评那种喜欢用生僻字的做法,认为那是成心让人看不懂、听不懂。
第七,爱憎分明、是非清楚,绝不含糊。丁玲克服重重障碍来到陕北抗战前线,毛泽东毫不隐饰赞美之情:“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彭德怀在西北指挥军队取得大捷,他泼墨挥毫:“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当他愤怒时也毫不客气地批评、斥责,把“左”倾路线统治白区城市搞“飞行集会”的行为直接形容为“蠢得像猪”:“那些将马列主义当宗教教条看待的人……说句不客气的话,实在比屎还没有用。我们看狗屎可以肥田,人屎可以喂狗。教条呢,既不能肥田,又不能喂狗,有什么用处呢?”这样的文字浑身上下、里里外外透露着爱憎分明的态度,没有任何含糊的余地。
第八,气势磅礴,酣畅淋漓,一泻千里。毛泽东政论文章的文风占据中国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革命主义、英雄主义制高点,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采取不回避、不诿过、不迟疑闪烁的态度,敢于面对问题、勇于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流露出一种磅礴气势,以酣畅淋漓、一泻千里的气势压倒对方,展示出强烈的自信。毛泽东在1949年写的五评《白皮书》,可以说是这种文风的最高境界,时至今日仍是政论文的典范。
第九,条理清晰、逻辑顺畅、一目了然。这方面的文风集中体现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以“中国为什么不能速胜”“中国为什么不会失败”为切入点,深入全面细致地分析了中日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层层递进、点点解剖,最后令人信服地提出了抗日三阶段的论述,雄辩地说明了持久战的必然性。
三、毛泽东文风对改进新时代文风的重要作用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文化产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更体现在文化建设方面,这方面我们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绩。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像《觉醒年代》《山海情》等文艺作品,像《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这样的理论文章,都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精品。但是,目前面对“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这样的高要求,我们的文化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就目前的理论界、社科界来说,虽然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宣传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取得了重要的成效,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至少新时代文风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目前我们理论界、社科界的文风建设中一定要防范以下问题的产生和蔓延:
一是没有问题,空话连篇。
二是循环论证,语无伦次。
三是缺衣少食,形容枯槁。
四是不看对象,自言自语。
五是文字粗糙,味同嚼蜡。
六是合法抄袭,文字拼盘。
七是东拉西扯,逻辑混乱。
八是大题小做,小题大做。
九是繁琐论证,不知所云。
十是堆砌概念,故弄玄虚。
上述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主流,但的确在一些单位的一些文章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的问题可能还比较严重。我们不能讳疾忌医,而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时时督查自己、时时拷问自己,这是文化建设中“自我革命”在具体实践中的体现。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期间曾经对于当时我们面临的困难从17个方面作了预测分析,当时有些人觉得这是不是有点夸大其词、会不会产生负面效应?历史实践已然证明,毛泽东的这个防患于未然的论断无比英明和正确。正是提前做了面临种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中国共产党才在抗战胜利后提前主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才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我们要想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好、贯彻好,就要主动检视自己在这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哪怕是小问题。只有这样,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才能更加繁荣兴旺!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来源:《北京大学校报》第1650-1651期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