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良君:论教育的客观规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14 次 更新时间:2015-02-05 09:56

进入专题: 教育  

史良君  


就某一个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而言,没有哪个人不想努力把教育搞好。其实广而言之,所有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没有哪个人不想努力把教育搞好。然而,有的学校搞的好,有的学校搞的不好,这其实不是个人主观不够努力的原因所导致的,而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明白教育的客观规律。

无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就难以真实理解和掌握宇宙世界的客观真理,同样的道理,无视教育的内在客观规律,主观意识就难以在教育领域获得真正伟大的成就。

教育是一个客观世界,这个客观世界有其自身内在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正确认识教育世界的客观规律,就象正确认识大自然中的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一样,乃是教育学的第一位的问题。

假如这个时代处于某个偏远地区的人们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波动学、光学、电磁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也就是说,他们的物理学知识基本上还是一张白纸,而这些人却根本无视这些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他们认为只要凭借着满腔热情和主观意志,自己就一定能够研究清楚宇宙世界客观物质的运动规律,你觉得这是聪明还是愚昧呢?

这就如同当年的清朝皇帝康熙一样,即便他有着认识整个宇宙世界运行规律的强烈愿望,然而,他缺乏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因此,他难以达到目的;不仅如此,当时整个封建社会的人们并没有发现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任何缺陷,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自然科学的概念与意识。

正是由于传统的国家层面缺乏自然科学的概念与意识,这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社会在与西方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现阶段的中国教育正处于弥补这个严重历史缺陷的过程,我们必须重新走一遍自然科学在西方崛起的老路,这是无法跨越的历史阶段,这就如同让自然科学的生命种子重新在中国社会的土壤里再次生根发芽与开花结果一样。

自然科学是一棵植物,它是从一粒小小的生命种子长大成为苍天大树的,然后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所以,与其说不断地向西方国家购买知识产权的果实,那还不如我们自己在中国社会的土壤里播种自然科学的生命种子,让它发育成为小树苗,然后把它培养成苍天大树,让它开花结果,这才是真正“一本万利”的事情。

不仅自然科学是生命植物,其实所有的知识在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真正的生命植物。凡是直接从别人那里拿来的现成知识,并不一定能够在新的环境中存活并发挥真实的作用,只有与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之后,崭新的知识才能生机盎然,否则就会患上“水土不服”的毛病,甚至半途夭折。

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向中国近代社会的教育传播过程中人们深有体会,曾经的“言必称希腊”、“唯苏共是举”的教条主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多么巨大的伤害。正是毛泽东的力挽狂澜,才废除了意识形态中的“崇洋媚外”的庸俗狭隘与愚昧无知在中国社会的普遍漫延,才第一次将中国革命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从而揭开了中国社会的崭新历史篇章。

近代中国社会由于曾经的封建落后而处于一个不断向西方社会虚心学习的过程,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然而,在这个中国社会向西方社会虚心学习的历史过程中,西方社会却并没有虚心向中国社会学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盲目自大的西方社会的历史缺陷。如果用孙子兵法的“知己知彼”来说,我们知道对方的长处,然而对方并不知道我们的长处,这就注定了中国社会必然会超越西方社会从而再度在历史舞台上的“崛起”。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本质上是恰好互补着的,两者一阴一阳构成了完整科学知识的矛盾对立统一体。近代中国社会向西方社会虚心学习的过程正是中国文化努力克服自身缺陷,从而力求达到与西方文化的有机融合、辩证统一的伟大历史征程,这个运动的终点就是普遍真理在中国社会的诞生,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

普遍真理是大海,只有“纳百川”,方能“成大海”。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具有比世界上任何其它民族更加广阔的胸襟,所以,中华民族最终必将与普遍真理融而为一。

前面的描述表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只不过是一个科学文明知识的教育传播过程,而教育的传播其实是知识的生命种子在另一个时空环境的生长发育过程,而教育的真谛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真理。


    进入专题: 教育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3423.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