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蒋兆勇、马浩亮)美国将出面为中日僵局破冰?据报道,中日关系持续紧张,已引起华盛顿的“高度关切”。在美国的“居中牵线”下,一场由中美日三方智库人士参与的安全对话会议,近期将在北京举行,重点讨论东海、能源及台海问题。届时,三国主管战略的官员可能列席会议。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中日关系的好坏,不仅关乎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事关地区的和平稳定以及整个亚洲的崛起。中日“冰点”出现的深层次因素有哪些?走出冰点又该如何做?大公报专访了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部主任张沱生,这位外交官出身的智库学者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大公报:近年来,出现了日本全面追随美国的局面。这是否可以说,谈论中日关系,美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因素?
张沱生:冷战后期,中美苏大三角关系曾对世界及亚太格局发生重大影响。当时由于中美关系、中苏关系都明显好于美苏关系,中国处于十分有利的战略地位。当时的中美日关系虽然处于次要的地位,但却呈现相对平衡、稳定、良性互动的状态。
冷战结束后,中美日三边关系的重要性迅速上升,取代中美苏关系,成为支配亚太形势的首要因素;但其形态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失衡、波动开始成为其主要特征。其中,美日关系一度摩擦加剧,后经调整,同盟关系重新得到加强,近年来更出现了美国极力推动日本发挥更大作用和日本全面追随美国的局面;中美关系一度起伏不断,“911”后,合作逐步加强,发展相对稳定、良好,但双方在台湾、人权等问题上的分歧仍严重存在;中日关系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曲折发展之后出现了日益恶化的状况。
中美日之间这样一种相当不平衡的关系,对美国最为有利,却不利于中日两国,亦不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即使是在旧的历史条件下,大国关系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地区的稳定,何况在全球化的时代?当前,随着大国间相互依存度的上升和发生对抗可能性的下降,大国关系的平衡稳定、良性互动将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在中美日关系中,对中国来说,最不愿看到的是出现美日联手对华的状况。对日本来说,在走向“正常国家”并在外交上争取更多独立性的过程中,把自己完全与美国拴在一起,而与中国处于严重对立的状况,岂非南辕北辙?即使对美国来说,虽然乐见日本的追随、以至中日的相争不已,却也不愿看到中日关系走向对抗,因为这并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
把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视为日本对外关系不可或缺的两个轮子,一直是日本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的愿望,他们曾为此做过不懈的努力。但近年来,联美反华、“脱亚入美” 却日益成为日本一些短视政治家的信条,其结果是使日本的对外政策严重失衡,日本与中国及许多亚洲国家的关系陷入了严重的困境。而日中关系的持续恶化,又使那些持有正确主张的日本政治家,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大公报:在中国,也有一种看法认为,中美关系是关键,中美关系好了,中日关系问题就不大,日本总是要跟美国跑的。
张沱生:这种看法显然缺乏远见。中国当然希望长期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但如果把宝完全押在美国身上,不仅不现实,而且有很大的战略风险。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又将中国视为其未来首要潜在对手,这种状态不会在短期内改变。而日本也并非总是跟着美国跑,日本在对华政策上是曾经发挥过独特作用的。一九七二年日本不顾美国反对与中国恢复邦交,一九九二年日本带头解除“六四”后西方的对华制裁,一九九九年日本率先与中国就其加入WTO达成协议等,即是重要的例子。
总之,努力争取建立一种相对稳定、平衡的中美日关系,而不是中日都依赖美国的关系,更不是美日联手对华的关系,符合中日两国的战略利益。尽快改善当前严重恶化的中日关系,将是朝着这一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日能像法德一样和解吗?》
大公报: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欧洲有欧盟,北美有北美自由贸易区,后者还有可能逐步扩大到整个美洲地区;而在亚洲、特别是东亚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经济富有活力的地区,却没有自己的区域性组织。要弥补这一不足,中日需要做哪些工作?
张沱生:这种情况对于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对于地区内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日本和中国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
近年来,在有关各方特别是东盟与中国的推动下,东盟及中日韩(“10+3”)在争取实现东亚地区贸易自由化、建立东亚共同体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是关系到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东亚以至整个亚洲的经济、政治发展和崛起的大问题。然而,中日关系的不断恶化却给“10+3”的发展罩上了阴影。中日作为亚洲的两个大国、两个最大经济体,如果长期处于猜疑、防范、相互拆台的状况,甚至陷入对抗,东亚以至亚洲的共同体又怎能建立起来呢?猜疑、防范和互相拆台,无论怎样,都不会是促进的因素。 欧洲复兴的经验值得借鉴。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德法的和解。有人将之称为欧洲复兴的基础,这是具有真知灼见的。在亚洲,中日两国如果能像德法一样实现真正、彻底的和解,将是对亚洲和平与繁荣的最大的保证。德法的历史恩怨那么多,但双方却能走出历史阴影,实现和解;而中日却至今未能做到这一点,或者说曾经在和解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却没能继续走下去,甚至还有往回走的趋势,这实在是巨大的遗憾。日本在历史认识上与德国存在明显差距,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一条重要原因。日本对此应有深刻的反思。而对中国来说,如何从日本的实际出发,以更高瞻远瞩的政策来推动中日实现历史性的和解,亦是战略上应深思的问题。
《日本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有多大?》
大公报:很多的专家学者提出,中日之间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台湾问题。你如何评定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的地位?
张沱生:这种看法是完全正确的。当年两国确立的中日恢复邦交三原则,主要解决的就是台湾问题。近年来双方在此问题上的摩擦加剧,应引起最大的重视。对中国而言,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二十一世纪要实现的三大任务之一;保持台海的和平稳定,则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条件。对日本而言,由于与两岸均有紧密的经济关系,台海地区又是其海上通道重要的一环,作为资源缺乏的岛国,日本将其视为生命线,保持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其根本利益。虽然日本对中国大陆与台湾实现统一存在种种疑虑,但保持台海和平稳定,维护相关海上通道的自由、通畅,则是双方利益的交汇点。
一九九六年,在美国主导下,美日同盟调整,覆盖范围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并开始把中国作为主要防范对象。但在较长时间内,日本在台湾问题上仍采取了较为低调暧昧的态度,对美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对于中国反对日美同盟干涉台海事务的批评,日本总以“周边有事”不是地理概念来回答。
但去年以来,日本的态度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台海政策上迅速向美靠拢。去年底日本出台新防卫大纲,公开质疑中国军事现代化。今年初又接受美方意见,在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共同声明中,将台海安全列为美日共同战略目标。最近日本更完全与美国站在一起,明确反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售。
在中日关系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在台海问题上,日本正在越来越紧地将自己与美国绑在一起,对台湾发出更多错误的信号,对美国的军事部署调整予以更多的配合,与美国的军事同盟不断加强。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发展下去,一旦美国卷入台海军事冲突,日本“自主决定” 给予美国军事支援的可能性将大大上升,甚至可能超出“后方支援”的范围,这对中国将是十分不利的。但这种前景难道有利于日本吗?在与日本官员和学者的交流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被迫在美中冲突中做出选择,与中国再进行一场战争,将是日本最大的噩梦。的确,中日间的历史问题还没有完结,中日间若再因日本干涉台湾问题而发生战争,以后双方将怎样相处?这是日本政治家必须深思的问题。
大公报: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应该对日本在台湾问题的消极作用进行充分的预估?
张沱生:在充分估计到中日关系持续恶化可能对台海形势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同时,也要防止不切实际的地夸大当前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消极作用。否则既不利于改善中日关系,也不利于对台海形势做出准确判断。
我对此的基本看法是:第一,从总体利益出发,日本不会轻易改变承认“一个中国” 和不支持台独的基本政策。第二,在台湾问题上,美主日从的格局仍将长期存在,在此前提下,日本仍然希望保持有限的“自主选择”的权利。美国坚持“与台湾关系法”、坚持对台军售,不断加强其在东亚的军事存在,是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最大制约。第三,日本同意把和平解决台海问题作为美日同盟共同战略目标,是把既定方针公开化,这当然不是好事,但在当前其象征意义仍大于实际意义。第四,美日将台海安全作为共同战略目标,既有制约大陆的一面,也有制约台湾的一面。维持台海现状、避免发生冲突,仍是美日的共同利益,在这方面,日本比美国更迫切。
展望未来,在台海问题上,中日既有分歧,又有共同利益。发展友好合作的中日关系,对于双方在此问题上减少与控制分歧,维护与发展共同利益,具有十分重大、深远的意义。对于中国来说,这直接关系到降低外国势力对台海军事干涉的可能性和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大局;对于日本来说,则是保持其海上通道自由、通畅,避免卷入台海冲突,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大事。
综上所述,不难看到,中日之间虽然存在许多分歧与摩擦,更存在着许多重大的共同利益。在当前两国关系处于困难的时刻,能否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十分关键。在这里还没有提到两国深厚的经济合作关系,这完全可以成为另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题目。总之,能否以战略和长远的眼光看待中日关系,求同存异,增信释疑,使两国关系尽快摆脱困境,共同走出一条实现双赢的道路,这将是对中日两国的历史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