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诗咏西方社会学名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02 次 更新时间:2014-10-13 12:44

进入专题: 社会学大师   社会学理论  

王建民  

对于低年级大学生来说,对本专业的了解往往是通过学习该学科的理论史或思想史实现的。社会学理论史或思想史之重要性已毋需多言,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它是引领学生了解学科由来、发展阶段、主要人物、核心理论等的重要基础。但问题是,社会学是西方舶来品,国内社会学理论课主要讲授的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它包含大量概念和判断,这些概念和判断对社会学的初学者来说显得比较生疏晦涩。因此,想激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并不容易。如果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将和一个理论人物有关的概念串联起来,使学生提纲挈领地学习和记忆,或许会改善学习效果。进一步说,如果这种总结方式再在语言上达到整齐工整、读来朗朗上口的话,效果会更加明显。例如,关于一个理论人物的复杂理论,可以概括成一首七言诗,用56个字压缩的理论观点,既便于记忆,也易于回忆。因此,如果能剪除理论的晦涩,嫁接上诗的含蓄,无疑会给西方社会学理论课增色不少。

这里以西方社会学史上的8个古典理论家为例,用诗歌的方式加以总结。取名为《诗咏西方社会学名家》,每个人物概括为一首七言诗,并辅以简要解释。虽然这些“诗”在平仄韵律上并不“标准”,但仍讲求合辙押韵,并力求包含足够多的信息。当然,毕竟56个字所涵盖的内容有限,有些概念尚在诗外,因此,对社会学理论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尚需学生阅读社会学经典著作。

社会学名家评说之一:奥古斯特·孔德

自然人世本无隔,

万象群学由孔德。

智识发展三阶段,

进步秩序两相合。

实证学坛常罗雀,

人道宗教诟病多。

孤独穷困终身事,

贤愚成败怎评说?

简释:一二句:孔德认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没有本质区别,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生活、发现社会规律。他把人类历史上的学科发展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社会学六个阶段,社会学位列高阶,它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一切学科。三四句:孔德把人类思维或人类知识的发展分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相对应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军事时期、过渡时期和工业时期。孔德把秩序(社会静力学)与进步(社会动力学)作为研究主题。五六句:孔德把自己开创的思想叫做“实证哲学”,他开班授课,讲授实证精神,虽然一开始吸引了一些听众,但这些人最后都离他而去。他晚年提出的“人道宗教”思想也招致很多批评。七八句:孔德经历了法国的七个政权,在物质和精神上遭受双重痛苦,虽然后人将其尊为社会学鼻祖,但人们却不愿过那种穷困潦倒的生活。

社会学名家评说之二:赫伯特·斯宾塞

群学亚圣斯氏也,

中立客观胜孔德。

社会宛若生命体,

三大系统紧配合。

机体进化类型多,

尚武工业广传播。

力辩自由反约制,

群己权界待分说。

简释:一二句: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而斯宾塞被尊为社会学“亚圣”。斯宾塞认为,孔德根据观念解释社会发展,而他自己要追求彻底的客观性。三四句:斯宾塞将社会比作生物有机体,研究其生长进化的规律。和生物有机体一样,社会有机体包括三个最重要的系统:营养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只有三大系统彼此配合,社会才会健康运转。五六句:斯宾塞对社会进化进行了多种类型划分,最有名的就是他对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比较。七八句:斯宾塞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国家对个人事务的干预,但同时,他又觉得国家在一些问题上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所以个人与社会的权利界线问题(群己权界,严复将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论自由》译为“群己权界论”)在斯宾塞那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社会学名家评说之三:埃米尔·涂尔干

问祖应寻涂尔干,

边缘群学登教坛。

社会分工开宏论,

机械有机团结观。

方法准则成一言,

自杀类型分四端。

宗教生活源何处?

神仙在世不在天。

简释:一二句:涂尔干毫无疑问是社会学的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启发了无数后人的研究。而且,在法国,他第一次把社会学搬上了大学讲坛,对于社会学的学科建制贡献甚巨。三四句: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类型学划分,成为社会学理论中的一对经典范畴。五六句:方法论著作《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系统论述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经验研究中,其成果是《自杀论》,该书提出了三种主要的自杀类型(利己型、利他型和失范型)和一个附带类型(宿命型)。七八句:涂尔干晚年的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人对社会力量的崇拜和敬畏,导致了原始宗教的产生,不是神创造了社会,而是社会创造了神。

社会学名家评说之四:卡尔·马克思

社会发展有根由,

基础之上建高楼。

商品已成拜物教,

剩余价值被人偷。

异化劳动怎罢休?

无产阶级引潮流。

风吹黄卷青灰落,

激情能燃几个秋?

简释:一二句: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三四句: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直接矛盾,它无法调和,必须通过工人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而且需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五六句: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四种形式:工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同人同劳动活动的异化、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并认为异化要通过消灭私有制和无产阶级革命来克服。七八句:在革命年代之后,真正认真阅读马克思理论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其理论所引发的革命热情也在冷却。

社会学名家评说之五:格奥尔格·齐美尔

名实常辩难分舍,

交往形式宜斟酌。

统治服从分层序,

聚合离散看规模。

冲突学说谱新曲,

文化理论唱悲歌。

学人常念齐美尔,

独享边际尚洒脱。

简释:一二句:齐美尔批评了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实在论的争执,而进行介于二者之间的社会形式分析。三四句:统治与服从是两个相对应的范畴。服从分为服从个人(包括等式服从与等级式服从)、服从多数人和服从规则。群体凝聚或离散和群体规模有关,齐美尔对二人群体和三人群体进行了深入分析。五六句:齐美尔认为冲突是正常的社会交往方式,而未必完全是破坏性的,冲突具有情绪宣泄和社会整合的积极功能。其文化理论及主客观文化矛盾学说,表达了他对现代性的忧虑。七八句:齐美尔是犹太人,在德国大学中没有得到正式教职,始终是个边缘人,但他简洁凝练、灵活深刻的文风却让人看到其思想洒脱的一面。

社会学名家评说之六:马克斯·韦伯

群学三足有其一,

价值中立不可欺。

进步岂止生产力,

宗教伦理辨东西。

权威政治可类析,

除俗祛魅尚法理。

韦伯若见铁笼摧,

大师来生能无泪?

简释:一二句:马克斯·韦伯与涂尔干和马克思一起被称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韦伯强调价值中立的方法论原则,反对把个人的价值观带入研究过程中。三四句:韦伯认为,马克思解释经济发展的模型是有限的,他从文化观念的角度寻找近代理性资本主义繁荣的重要原因,并用这种分析方式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宗教伦理对各自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走向的影响。五六句:韦伯划分了三种权威类型: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法理型权威成为社会理性化的方向,这是社会世界的“祛魅”过程。七八句:韦伯认为社会理性化尤其是科层制是现代人不得不钻进去的“铁笼”,并表露出对现代性前景的忧虑态度。

社会学名家评说之七:斐迪南·滕尼斯

群学体系分三元,

意志类型划两边。

社会利益多羁绊,

社区情感常挂牵。

生活形式有偏爱,

隐忧情怀见一斑。

若可比照涂尔干,

滕氏思想更悲观。

简释:一二句:滕尼斯将社会学分为纯粹社会学、应用社会学与经验社会学三个层次,将人的意志类型分为本质意识和选择意志两种,两种意志类型与社区与社会这两种社会类型相对应。三四句:社会靠利益关系连结,而社区靠情感纽带整合。五六句:滕尼斯更偏爱社区型的生活方式,认为社会类型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利益计算和人际淡漠,这也体现出他对现代性发展的担忧。七八句:滕尼斯对社区与社会的划分,与涂尔干对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划分类似,但和涂尔干将有机团结看作一种更高级的团结形式不同,他对社会类型的发展抱持相对悲观的态度。

社会学名家评说之八: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理性主义要商榷,

原因当问帕累托。

行为逻辑分彼此,

剩余派生两物别。

开卷最似君主论,

尊贤求动有豪杰。

狮王唱罢狐登场,

精英循环本无歇。

简释:一二句:帕累托认为,理性行为只是人类行为中的一部分,而更多的行为其实是非理性行为,社会学应该多关注人的非理性层面。三四句:帕累托区分了两种行为类型,即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支配二者的力量是剩余物和派生物。五六句:帕累托对政治的看法和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中的观点相类似,他崇尚英雄人物的统治,认为开放的社会有利于精英的出现。七八句:帕累托以狮子和狐狸比喻两种不同的政治家类型,前者勇猛,后者狡黠,但无论哪种,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治的历史只是精英循环的过程而已。

    进入专题: 社会学大师   社会学理论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887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社会学家茶座》2013年第1辑 ,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