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认为,现代化进程本质上是理性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人的行动结构的决定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经验成为现代人行动的基础,现代社会的行业分工也同样取决于知识的分类;伴随着人口快速迅猛的集中在大城市之内,公共空间也在快速而持续地吞噬着私人空间,于是现代人的一切行动不得不遵守公共生活准则。
一
由于几天前才接到由华东师大思想所寄来的杨国荣教授的大作《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未及细看,只是大致浏览了一下此书的主要篇章,了解了此书基本的思想脉络。应该说此书比较系统而深入地讨论了人的行动及其指导人的行动的智慧之间的复杂又深奥的关系。可以说,此书是汉语学术界较早讨论人的行动与智慧的著述之一。其实,西方学术界对于人的行动哲学的研究早有不少著述。尤其是上世纪中叶后,出现了大量的研究行为心理学或变态行为心理学的著述,并有专著详细论述社会行动的结构等问题。但是应该承认,国内学术界对于人类行动做哲学解读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在这方面很难看到系统而深入的著述。
这本书不同于一般行为心理学的地方,在于它更注重于所谓的实践智慧对于人的行动的内在的指向作用。行为心理学主旨在于,从人类心理的角度讨论人类行动的特征,或者更具体说是从人类行动表现出来的特征来探究行动背后隐藏着的动机。应该说,行为心理学更具有实证学科的特性。显然,《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似乎更注重于人类行动的形上智慧的作用。
我本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身份,比较倾向于这样的看法,即从人的行动特征来探究隐藏在行动背后的动机与从形上智慧的角度审视人类的行动都各有自己的重要意义,互为因果。但不可否认的却是,对人的行动结构做深入的研究与详尽的解析,似乎来得更为根本,也可能更为重要。
而且我们在此尤须密切关注的是这样的现象,即现代社会中的人的行动已与古代社会的人的行动有着很大的甚至是本质性的区别。如果忽视了这样的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将很难正确地解读现代人的行动结构及其本质。
笼统地说,这样的区别似乎主要有如下两种:1,古人行动主要依据于经验或对相关经验的粗浅概括,我们因此就很难用结构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和研究他们的行动。而现代人却完全不一样,因为他们的行动却主要在有系统知识为基础的技术指导下进行的。由于知识理论体系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极其迅猛的发展,可以说知识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主宰的作用。任何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都有其结构,正是这样的结构决定着技术的流程。而知识的结构与技术流程规定着现代人的行动结构。又由于实用性的知识本就是对经验的概括和提升,所以现代人的行动与古人一样,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性的要素在其中。2,古人基本生活在狭小的私人空间,与家族外的世界几乎没有交流。但是现代人却绝大多数人生活在超大规模的公共空间之内。所以在解读人的行动及其动因的时候,我们尤须要注意上述的区别,否则将会出现不必要的误解。遗憾的是,目前学界似乎对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中人的行动的区别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也就更谈不上深入系统的研究了。
人所以需要运动或行动本质上是出于生理学意义上的需要。人需要适度的行动来维持自己的生存。而植物无需行动,因为它们有能力直接从土壤、空气和阳光中汲取有利于自己成长发育的养料。而动物没有这样的能力,但是动物却具有植物所不具备的能力,即运动的能力。正是依靠了这种在广阔空间中的运动能力,动物才能够觅得食物,以便维持自己的生存。动物的运动能力主要依靠的是以视觉为主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所以动物关于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也就比较发达。而且在广阔空间内的长期运动也极大地促进了脑神经系统的精确化与细密化。
从行动或行为的角度讲,人与动物虽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如就行动或行为本身着眼,而不从行动的动机来观察,其间的区别似乎并不是很大。动物行动主要受本能的或情感或情绪的等心理要素的驱动。而人却不一样。
正如绝大部分哲学家所明确地指出的那样,人的本质是由理性、情感、意志、本能等共同构成的。从这样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的本性应该说是正确的,也是合乎人所具有的本质规定的。无疑,缺失了上述人性中的某一项,人就不可能是正常的和健康的。但正是在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人性的这一看法仅仅是就人之为人本身而立论的。
如果现在稍微换一个视角,那么我们对于人性就会略有不同的看法。这一视角要求我们就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差异来进行比较研究,来突出并审视人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征。这样的比较使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动物与人一样,也同样具有本能、情感与意志等。而且动物的本能、意志与情感等很有可能较之于人类达到了更高的程度。如某些动物的嗅觉的灵敏度要远远地高于人类的。
这样的比较也使我们明显地注意到,动物所以区别于人类的,就是它们不具有只有人才赋有的高度发展了的理性。或者说,高等动物中那些最接近于人类的种类,虽然也可能具有某些类似于人类理性的要素,但它们却根本缺乏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概念思维的能力。可见,正是理性这一本质属性将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也正因为有了理性,所以人的信仰、情感、意志及其本能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大大地不同于动物的。或者说与后者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审读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就能够清楚地看到,心理学家就是不断地在运用人的理性来努力地解读人的信仰、情感、本能、意志等。同样,历史上不少宗教学家也在运用理性解读人对上帝信仰所涉及到重要理论问题。这就是说,人的行动及其结构不能仅仅从本能、信仰、情感、意志等意义上来解读,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从理性的角度来审视和研究人的行动及其结构。只有这样来解读我们才能彰显人的行动的本质特点。如果舍弃了这样的本质特点,人也就与动物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了。
而且事实上,理性与激情、情感、意志等在人的理性追求的活动中并不是毫无关系的。如根据苏格拉底的理解,哲学就是对神的智慧的追求。人不是神,不可能具有神的智慧,但苏格拉底等人却执着地追求着神的智慧。这一追求的过程是无限而漫长的过程,所以这样的追求过程不只是理性的,也需要高昂持续的激情与强烈的内在冲动,更需要坚强的意志。在这里,正像在任何其他地方一样,理性需要得到激情和意志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我们运用语言可以分开来说这三者,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它们却是始终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相互消长,共存共荣的。
神的智慧难以用清楚的语言解读,而且也不能够用人的语言来解读。但是,人的理性却是能够清晰地得到表达。可以说,历史上正是理性的驱动,使人类的行动大大不同于其他动物的行动。我们似乎也只能够从这样的角度来比较清楚地解读人类行动的结构。
我的看法是,只有从人的理性的高度发展这一角度我们才能正确地解读人的行动与动物的行动或行为的本质区别。而且也只有从理性的角度,我们才能清楚明白地区分古代人的行动与现代人的行动。而且也只有从理性的角度,我们才能揭示出世界近二三百年来文明发展与进步的真正原因和本质属性。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如果有区别的话,那么其间的根本差异就在于现代人主要依据于理性来行动。现代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理性化的过程。我们不能说,知识及其进步完全是理性的,但却主要是而且本质上是理性的结晶。理性不够发展的民族绝对不可能在知识上有创新。而且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活动也主要是理性的。
如果从这样的角度来解读现代人的行动及其结构有一定的意义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来揭示我们通常所说的理性到底具有哪些含义。尽管学界几乎都在以理性讨论和分析重要的理论问题,但似乎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解析清楚理性的确切内涵。本文作者虽然对于理性的确切涵义也不能说有准确完全的把握,但却有着这样一种冲动,即努力去说清楚我们文明人所热衷的理性究为何物。
理性最为明显的要素就是计算。正是计算的能力在人类与动物之间画下了一道明确的界线。人类才具有的这种计算能力在漫长的历史上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和提高。现在正在不断普及的计算机就是人类精确计算的结晶。计算机的出现极大地影响和根本地改变了人类的行动及其结构。这种改变和影响是全球性的,并将不断地延续下去。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是古代人似乎并不很热衷于计算,但是现代人的生活根本就离不开计算。可以说,计算是现代人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项基本活动或生活内容。
理性的再一个含义就是对思想进行思想,或对思想的反思。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对自己思想进行反思的能力,只有理性得到高度发展和提升的人才可能逐渐地具有反思的能力。当然,所谓的思想的反思大致包括两个方面,即对自己思想的肯定和否定。当然,这种肯定和否定都不是随意进行的,而必须有系统有效的思维工具。理性这一涵义也就决定性地将现代人的行动与古人的明确地区别开来了。
要能够精确的计算并有能力对自己的思想做反思的工作也就逻辑地预设了如下极其重要的一点,这就是思想必须有自己的工具。有没有这样的思想工具是衡量理性发展和提升的高度。在两千多年前的世界文明系统中好像只有希腊的哲人发展和提炼出了此种系统深入的思想工具,这集中表现在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中。有了这样的思想工具才能使人类的理性思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任何思维工具都有自身的局限,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认亚里士多德的思维工具即逻辑学的创立对于人类理性发展的主要作用。比如对于思维的逻辑规律以二进制的计算方法加以代数学的运算就是计算机研制的原理性基础。
如果上面对于理性所蕴含的意义的解读是正确的话,那么我所理解的理性也就必然包含又一个这样的含义,即能够将关于研究对象提炼上升为知识理论的系统,无论这里所说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科学的,还是社会科学的,或是人文科学的。理性要能够将研究对象提炼上升为知识理论体系,就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这就是:1,研究对象必须是明确的清晰的;2,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性质采取分科治学的研究进路。此种分科治学的知识理论研究进路始于《柏拉图的对话集》。而亚里士多德则更为明确地开启了这一传统。在他的哲学思想体系就对如下学科如逻辑学、物理学、诗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家政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建构了知识理论体系。对知识理论体系的分门别类研究实质上历史地规定了以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化及其合作。
应该说,分科治学研究传统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主要就是渊源于此。现代的大学和研究院的结构就是奠基于这样的分科治学的准则。但是知识理论体系要对绝大多数的人的行动结构起着制约作用,知识理论体系就必须借助于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文艺复兴后的西方知识分子对在知识理论体系指导下的、旨在寻求事物因果关系的实验有着极其强烈的兴趣。正是这样的知识与技术紧密结合的大背景遂使16世纪以后的科学有了迅猛的发展与繁荣,更使一般人意识到科学知识理论体系及技术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决定性的作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科学理论与技术结合的产品被推广到了全球的范围之内。可以说,英国产业革命之后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完全奠基于相关的知识理论体系的,于是科学的重要性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其次产业革命使进入其内的任何个人必须根据技术的要求操作机器或进行管理。而且产业革命使大城市的数量在急剧的增长,人们纷纷离开农村而走向了大城市。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都能意识到,现代人的行动结构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二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讨论,可以清楚地表明,我是将人的行动结构的讨论放置在现代社会结构之内来进行的。正是这样的讨论背景,遂使我认识到,要能够努力做到正确而清晰地认识和研究现代人的行动结构,我们必须始终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要真正理解人的行动,好像必须了解人的行动的主体性,即行动可大致分为个人的行动和集体的行动。这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性质上的区别。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我们的社会中,行动的个体性正逐渐地消失在集体性或团体性之中。
谈论个体的行动,我往往无意间流露出某种的困惑或疑虑,因为现实生活中究竟是有还是没有这样纯粹的个体行动就是很难决断的一个难题。其复杂性表现在此类行动发生的场合。如果在纯属私人的领域内,个人可以遵循理性的原则,而且这样的私人领域内也最适合理性的思考。不可否认,在私人领域内,我们也可以遵循快乐的原则,可以随心所欲地抽烟。但是在公众场合,个人的行动是要受到社会规则的制约,即禁止吸烟。
问题也在于,现代社会中到底是有还是没有这样纯粹的私人领域。人无疑都是自主的,个人的事纯由个人做主,即便是父母,也不能强加于我。所谓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是不错的,因为毕竟我们有独立地利用自己理性思考的能力,可以为自己做主。但是如果吸烟或酗酒等行为影响了身体健康的话,那么即便在纯私人领域内吸烟或酗酒等行动也已经超出了个人领域,而间接地进入了公共生活的领域,会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甚至危害家人或他人。由于过度抽烟或酗酒的结果就是身体健康受损或得了疾病,这无疑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家庭生活的质量,甚至会影响下一代的身体健康。从这样的角度来审视,那么在表面看来似乎纯粹是个体行动的抽烟或酗酒所导致的后果却已经是家庭的或社会的了。如此等等。
相较于个人的行动,集体的行动来得更为复杂。要使任何一个集体行动取得较为合理的目标,那么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就必须坚决地遵守为集体行动顺利进行而制定的规则或法规,为此就必须坚决地抛却个人的意志而自觉地根据集体的意志去做必须要做的任何事情。显然,这样的集体行动的规则或行动的动因往往只是某一个或几个人的意志,而不是团体中每一个人的意志。任何一个坚持己见者,不是自己选择出局,就是必将淘汰出局。当然你可以选择不参加,但是在我们的文化系统内这种不参与的行动会有很大的负面作用的。集体行动往往通过家庭、学校、军队、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各种跨国公司及其他社会团体等实现的。
这种集体行动由于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现代化而变得越来越频繁,而且规模也越来越巨大。从国内说,每年的两会就涉及到至少好几万人的参与,并引起全国的世界的关注。另外,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如奥运会,国际马拉松赛等涉及到的个人数量就很巨大。北京奥运会场馆就能够容纳九万人。
超大规模的体育赛事虽然涉及大量的人员参与,但是由于其目标单一,并也基本得到了公众的认可,所以涉及的问题不是很复杂。但是诸如大规模的政治集会如两会,由于涉及的政治目标和利益、操作规则、选举办法等极其复杂的原因,个人几乎完全淹没在集体之中。参与其中的不少人已经完全丧失了独立行动的能力和动机,也没有了最为基本的判别是非真假的能力。因此,如何来研究此类行动与智慧的关系远较个体行动与实践智慧的关系来得复杂艰难得多。在我们的社会中,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纯属个人的行动。个人的一切行动都在社会的有意的或无意的掌控之中。
我们现在对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哲学、政治学的研究不够,所以也就没有有效的办法来及时处理。现在的人类可以动员好几十万人来参加大规模的战争。有为了正义的战争,也有着邪恶的屠杀人类的战争。尤其是后者,在20世纪曾经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人拿枪枪杀另一个人的行动大大不同于集体性的屠杀性事件,如纳粹集体屠杀犹太人的事件,如南京大屠杀事件。在集体屠杀的事件中,屠杀者的心理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扭曲与震撼,可以不经理性的思考而集体无意识地进入一种疯狂状态拿起枪杆子刺杀任何一个对于他来说可能不具有危害的所谓敌人。
第二,现代人的行动大大地不同于古代人的地方在于,他们的行动已经有了性质上的划分。这种划分主要取决于各种知识及以此知识为基础的技术的分工。如果说古代人
的行动依据经验,那么现代人的行动则有了本质上不同的基础。人的现代行动可以大致分为工业的,农业的,金融的,政治的,经济的,商业的,军事的,教育的,体育的,艺术的,法律的,交通的等等。现代社会的上述分工的基础无疑就是约定于知识的性质。因为知识在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恰恰就是分科治学。而分科治学对于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就是,社会这个大的系统是有各个根本不同但又紧密相连的各个部门或要素组合而成的。我们要注意到,这是现代社会绝对不同于传统社会的根本特点。这就决定性地影响了现代人的行动的一个根本特点,这就是如果你不具备上述领域内的相关的知识及技术,你是绝对不可能在上述的领域或部门内获得一份哪怕是最低要求的工作。如果你具备了某一部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而有幸进入其中工作,你也就必须遵守该部门所指定的一切行规或准则。无可否认,作为人的行动,上述领域内的个人行动之间固然有相似之处,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非常之大。人的行动的这些区别的基础就在于近四五百年来出现的大量的知识。知识及其技术在引导现代人的行动。比如现代社会中的大众体育项目中的篮球、足球等,凡有志于此的参与者,都必须在二十岁之前在相应知识指导下完成动作的技术定型。音乐学习中的器乐和声乐都有类似的在知识指导下的动作定型的必要阶段。医学更是如此,特别是外科手术中的眼科手术的训练尤其需要是精确精密的相关的知识和技术。现代军事更是完全奠基于相关的知识及其技术之上,凭感觉或经验从事游击战争的年代早已过去。其实,不只是体育、音乐、医学、军事等是如此,其他的现代行业,特别是理工科所涉及到的各行各业,也都有着同样的更为严格的知识的或精密的技术操作方面所要求的固定训练的程序。在移动互联网络的时代,电脑操作更是有着固定的知识或数学的程序,必须完成这些刻板严格的知识性的程序你才能够进入其他的领域之中。可怕的是,与古代战争完全不同的是,现代战争更是完全在相关知识指导之下进行的。稍懂军事学的人都知道,军事学一般分为战略学和战术学。所以有这样的区分,是因为战略学与战术学都关注相关的系统知识及以其为基础的技术指导。综上所述,我的看法是,要研究人的行动及其结构,似乎要首先注意知识及技术对人的行动的指导作用。而在这种指导作用中,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对于技术具有指导作用。如果相关的知识已经淘汰,那么与此相连的技术也就随之落伍。总之,我们必须真正了解知识及其技术的现代作用,我们才有可能理解现代人的行动及其结构,否则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令我们不得不注意到的是,知识及其技术对于社会分工的影响仅仅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面相在于,之所以需要上述的分工是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因为在此一社会系统之内,任何个人或集团都绝对不可能完全掌控这样的复杂系统。由于这样的原因,所以在各个社会部门工作的个人行动,也就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之间落入了整个社会系统之内。由此着眼,现代社会中的无数个人行动组成了社会行动的结构。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个人行动的正面或负面效应对于整个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个人选择自杀纯属自己的私事,但在现代社会却具有不一样的意义,加上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个人自杀现在成了一个具有极大社会影响的事件。富士康的跳楼事件就是如此。
当然,我并没有完全否认所谓的智慧的或直觉的等的作用。经过严格和长期的训练,又经过精心挑选而出的艺术家在舞台上进入角色后,肯定不会完全按照原定的知识性程序来理性的表演,而是相反用自己的激情或冲动演绎剧中人物或歌唱,因为先前的知识性的动作定型已经从有意识的行为化为了无意识的行动。当然,专业的体育赛事也基本上也是遵循着同样的路径。其他的现代行业中的行业行动情形也是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的行动的知识基础及其技术训练是最为关键的,也是最基本的。
第三,在讨论人的行动结构的时候,我们尤需注意的是,现代人与古代人的区别。这是由于古代人绝大多数生活在极其微型的小社会内,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社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在这样的社会中提倡美德、礼俗等就足以使社会稳定与和谐。与之不同,现代人,尤其在中国的大城市内,几千万几乎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狭小的空间内,于是形成了所谓的公民社会。公共空间在不断地吞噬着我们热烈向往的私人空间,私人行动的空间在迅速地缩小,结果是我们很难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即便我们用私人的巨款购买的私人住宅也不纯属私人的,因为它们紧贴着紧邻。更难以理解的,这样的私人住宅也不完全是私人的,因为在我们的社会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私有财产或私有土地。因此我们社会中所谓的私人生活似乎与西方知识分子提倡的私人生活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而且大规模的人口加速度地走进城市之后形成的生活也完全不同于康德进行纯粹理性思辨时居住的寇尼斯堡小镇了。
我们习惯于非理性的行动模式,因为非理性的行动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或快感或激情,所以我们很不愿意走入或融入这样的超大型的城市之内。但是,事实却是,我们不得不走进并长期生活在这样的令人极其不快的超大规模的城市内,因为我们国内的绝大部分资源过度集中超大规模的城市中。于是,在城市内,私人行动与公共社会的准则经常发生冲突,违反公德的事屡屡发生。公正、正义、平等、以法治理等是公民社会基本准则,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但是这些准则却使那些追求快乐原则的人们极其不舒服。不管怎样,要安全幸福地生活在公民社会内,要使公共空间有一定的秩序,我们首先要提倡的就是理性及依据理性制定的法律和规则。公共社会的行动准则本质上依据的是人的理性,公共安全、公共秩序、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公共绿化等公共生活必须的一切都必须依据于以理性为基础的法律制度或规则。如果说在纯私人的空间内,还可以适度地依据于自己的习惯或情绪或本能来支配生活,但在上述的超大规模的公共空间内我们必须随时准备着不让自己任性地由自己的习惯或本能或情绪来支配自己的行动,而必须以理性来严格地遵守公共准则。遗憾的是,由于中国社会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过于快速,且此种转变的原动力并不来自于自己的文化传统,所以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完全不适应于这一急速转变而形成的超大规模的公共空间,更缺乏应对这一快速转变带来的各种严峻的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的能力,所以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文化中的理性思考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大幅度的提高,却满足陶醉于似乎充满诗意的浪漫的不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那种不确定性之中。
公共空间在很大的程度上漫无节制地吞噬着我们的私人空间,团体的生活也在不断蚕食着我们的私人时间和事件。生命的短促表现在我们每天仅有24小时。但是更令现代人感到局促不安的是,就是每天短短的24小时也不是我们自己能够随心所欲地支配的。因为其中的8个小时必须消耗在维持生命不可少的工作中。此外还有至少两个小时耗费在每天上下班的拥堵的路途中。现代企业或公司又经常地要求自己的员工延长工作时间即所谓的加班。即便一天三顿饭也与传统社会的有了本质的区别,大家挤在一个公共空间内、不得不遵守一定的公共规则用餐。真正计算下来,属于自己能够支配的一天中没有几个小时了,而那时的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也已无法享受可能是富有浪漫情趣的诗意的生活了。好在我们可以期许明天的生活可能与今天的与根本的不同,于是我们只能期待明天了。但遗憾的是,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没有什么明天的,因为明天与今天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仍然是那么的单调乏味毫无意义的一天。
此外,我们更得注意的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于现代人行动结构的革命性的颠覆。比如网络购物改变了绝大多数人的传统购物方式,使服装商店、电器商店等受到致命的冲击。网络家庭、网络银行、网络俱乐部等也使传统的家庭方式、金融系统和团体聚会模式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也根本改变了个人与其他、社会、世界的关系。如此等等。数字化图书的出版与阅读对传统的阅读方式、出版行业等也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图书馆的功能也会因此出现转折性的变革,阅读的方式变了,阅读的场所也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总之,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于人的行动结构已经并将产生越来越巨大的影响,这需要我们加强哲学界与科技界的联系,来共同探讨这一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我只是罗列我所理解和了解的现代人行动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希望我国学术界的同仁,能够关注现代人行动的结构,进一步建构起我们自己关于人的行动结构的哲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