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以人力为主导动因的灾害是环境灾害。雾霾是其极端环境灾害形式。造成极端环境灾害发生的直接动力,是不顾一切发展经济的社会运动,其最终伦理根源却是人向自然的分离、发展对生存的傲慢、物化主义对生境幸福的蹂躏。其自救之道是以生境伦理为导向,重建生境制度,重建"未来引导现在"的理性精神和"生存才是硬道理"的社会存在原则,探索可持续生存式发展道路。
关键词:极端环境灾害 物化主义 生境伦理 生境制度 可持续生存式发展
我们都是环境的罪人。
--[德]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面对工业文明对环境的破坏而提出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PP304-305)1952年12月,极端环境灾害降临英国伦敦,持续四天的雾霾导致12000多人死亡。其后,英国政府耗50余年时间治理方始伦敦大气恢复正常。伦敦雾霾灾难本应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财富,然而,我们却拒绝了这份财富,更无视恩格斯的告诫,以一种跨越式发展的速度,仅用30多年时间快速走完了欧洲工业资本主义的老路,使2013年成为中国人的"雾霾年"。自此,从北到南、由东至西,雾霾暴虐:中国,正沦为"雾霾国"。面对大气这一起码生存条件的丧失,我们是该收敛性生存,还是继续其"可持续发展"?这实际上是毁灭还是自救的选择,它需要伦理拷问。
1、题解
"灾害",相对自然论,它是一种已发生的存在事实,但相对人而言,它却是一种认知、观念或判断,它源于人们将外力造成对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威胁这种生存状况和存在事实的感知和体认。20世纪中期以来,频发的"灾害"受到广泛关注,引发研究,产生灾害学,今天,灾害学的研究已相当成熟。有关于"灾害"的分类,有多种探讨,为讨论方便,本文将其分为自然灾害和环境灾害。
从动因讲,自然灾害乃自然力所为,与人类活动没有关联性;就表现言,它是偶发性的,地域性的,非连续的,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自然灾害生成不遵循层累原理,其释放也不产生边际效应。与此不同,环境灾害虽要以自然的方式表现出来,但其最终动因却是人类活动。并且,以人力为动因的环境灾害,其生成必遵循层累原理,其爆发后必然产生边际效应。所以,环境灾害具有连续性和不断扩张的跨地域性等特征。
在自然世界里,人力与自然力始终处于博弈状态:当前者强大时,自然界的一切灾害都是自然灾害;而在人力强大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几乎所有的灾害都是环境灾害。客观论之,环境灾害的基本形态是气象灾害,它由气候失律所造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气候科学研究与IPCC先后发布的五次全球气候评估报告在结论上是惊人一致:人类活动是造成气候失律的主要原因。气候失律造成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和流行性疾病。
环境灾害一旦形成,如果不予以及时治理,它就会在其扩张性释放过程中爆发出更具破坏力的层累性边际效应,这就是极端环境灾害的产生。雾霾却是极端环境灾害的典型形式。这是因为:从表现看,它是气候失律的普遍化、连续化和不间断化;从实质论,它意味着整个大气被污染所充满。从源头讲,雾霾的形成与暴虐,是污染排放无限度和自然界自净化力全面丧失之整合体现。
雾霾嗜掠天空,危害人间、造成人的基本生存条件丧失,标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每个人,都是环境的罪人。因而,要消除暴虐的雾霾,必须展开生存自救,但首先须检讨人类行为。所以,对极端环境灾害予以伦理检讨,实质上是受害者的自我检讨。
2、认知清理
从伦理角度检讨极端环境灾害,需先解决基本的认知蛛网。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灾害都是自然力造成的,自然力所造成的灾害只能是自然灾害。比如显生宙时代的五次生物大灭绝,[2](PP26-34)就是由自然力造成的纯粹自然灾害。概括地讲,在人力不能对抗自然力且人力服从于自然力的生存境遇下,自然界所爆发的一切灾难都是自然灾害。反之,当人力强大到可以对抗自然界且人力总是改变环境状貌的状况下,自然界的一切灾害都属于环境灾害。"在现代,灭绝人类生存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灾,这已经是昭然的事实。不,毋宁说科学能够发挥的力量变得如此巨大,以至不可能有不包含人灾因素的天灾。"[3](PP37-38)比如,今天许多灾害都与气候变暖相关。但科学研究发现,"过去几十年,地球快速变暖,并不是太阳能量释放发生变化所致",而人类无节制地向大气层排放温室气体所致。[4](P80)
其次,自然灾害是"天行有常"的自然反应,是自然"感冒"而打喷嚏,所以自然灾害是人力无法左右的,更是人的生存所不能避免的。与此相反,环境灾害是人力破坏自然生态而导致"天行无常"的自然反应。所以环境灾害是人类可以避免的,并且也是能够通过人力而消除的。
其三,当代世界所爆发的一切环境灾害都要以干旱、暴雨、海啸、泥石流、山体崩滑或雾霾等自然的方式表现,但在其深刻维度上,环境灾害却暴露出人类存在和可持续生存的危机。这一双重危机既源于人类文明对自己的伤害,它"是人类决策和工业胜利造成的结果,是出于发展和控制文明社会的需求。"[5](P43)更源于人对自己的伤害。因为环境灾害--尤其是极端环境灾害--彻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类推向了毁灭之路。因为地球是栖居在其上的所有生物的环境,它原本具有创生的生境功能,当人力推动环境灾害不断发生,地球的自生境功能全面丧失,就爆发出极端环境灾害。且极端环境灾害必以暴虐的嗜掠方式扩张,地球环境生态必然沦为死境化,也推动社会环境朝死境化方向敞开。
第四,一切形式的环境灾害生成的自然动因是气候变化。从整体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但造成气候变化的人力原因却是地域性、国家化的,并且由此所造成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疫病,也是地域性和国家化的。极端环境灾害更是如此。比如,2013年之于中国才是"雾霾年",哪怕韩国、日本这些近邻国家,也没有因此而发生雾霾灾害。原因是韩国、日本这些近邻国家的环境生态处于生境状态。这表明盘踞在中国上空的雾霾是"中国制造"的,它之继续以暴虐的嗜掠方式浓聚于中国上空,是因为其地面仍在源源不断地排放污染和温室气体,而且中国境内的地球环境已从整体上丧失了对污染和废气的净化能力。
第五,2013年以来横行于中国的雾霾,是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中国境内气候失律的极端形式。那种将"气候全球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看成与自己无关的想法和一如既往地追求经济增长的做法,才是导致"中国制造"的雾霾这一极端灾害的最终社会根源。
3、伦理矛盾
雾霾这种极端环境灾害,最终源于国家以不顾一切的方式发展经济。支撑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哲学基础是机械唯物论。机械唯物论信仰机械论世界观和主客分离的二元论,即将自然视为是无生命的物质世界、客体,将人看成是世界的主宰者、主体。这种分离自然与人、主体与客体的做法,造成了事实上的主客对立、人与自然对立,造就了集权和专制,包括对社会的集权,对自然世界和地球环境的专制。[6](P152)当无限度扩张这种专制时,环境灾害就日常生活化;且极端环境灾害恰恰是极端环境专制的真实表现。
对环境专制的直接动力是快速发展经济。这种不顾一切地发展经济的社会运动,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无限度的欲望,无止境的贪婪,无节制的物欲主义、感官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当这些"东西"自发整合成强大的动力源,推动高速增长的经济展勇往直前,地球环境生态死境化态势加速形成,极端环境灾害持续爆发。因为这种不顾一切地发展经济的社会运动,是以忽视甚至抛弃人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而片面"跨越式发展"经济和物质文明。这种脱钩化的"跨越式发展"将人彻底异化,这种彻底异化首先表现在生产方面,就是征服和改造自然其乐无穷,掠夺地球资源无限度化;其次表现在生活领域,就是人的全面物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质需要----是首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则是次要的。……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高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决定性的转变,这一转变将现代文明与所有其他文明形式区别开来,它也符合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关于经济至上的观点。'这也就是说,社会应当从属于经济,而不是经济从属于社会。在这个新的领域中,道德观被经济观所替代,它'注重收入、财富、物质的繁荣,并把它们视为社会生活的核心。'"[7](P19)这种物化主义经济增长运动,当越是以跨越式方式展开,就加速环境破坏,环境灾害恶化层累速度就越快,其极端恶化的边际效应就越强。人与自然、发展与生存、感官快乐与生境幸福之间的冲突就越剧烈。
首先,这种物化主义经济增长运动,"把全部自然作为满足人的不可满足的欲望的材料来加以理解和占有",从而导致"人的那些最关键的需要已被社会的持续不断的控制所扭曲了。"[8](P6)这就是人完全无视自然必须遵循自身本性才可保持其自创生、拥有生境,完全无视人原本是自然的存在者,"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9](P95)从根本上忽视人的存在本质必然是伦理的,并且必然接受自然伦理的引导与规训。
其次,极端环境灾害从两个方面暴露出发展与生存的伦理困境:一是有限存在与无限欲望的冲突。存在即是其限度,当以其无限欲求指向对有限度的自然界的征服和掠夺,不仅必然造成自然瘫痪、生境萎缩[10](PP184-195)和环境破坏,而且导致人性的最终沦丧。二是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生存的冲突:前者信奉"发展才是硬道理",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发展的不停顿性和不间断性;后者主张"生存才是硬道理",强调人、地球生命、自然共同生存的根本性,追求生存的可持续性和永续性。极端环境灾害暴露了可持续发展运动对生存的根本忽视,暴露了可持续生存的自然条件和人性力量的真正丧失。
其三,极端环境灾害在深度维度上揭露了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感官快乐与生境幸福之间的伦理冲突。因为在不顾一切发展经济的道路上,人一步步远离自然,不停顿地破坏地球生态,最后使人的安全存在和人的可持续生存变成根本的社会难题。
更进一步看,造成人与自然、发展与生存、感官快乐与生境幸福之根本对立的社会力量,却是政治-经济对伦理的分离。客观地看,伦理是以人性为坐标、以生利爱为基本导向,以"人、社会、地球生命、自然共在互存、共生互生"为根本目的人际关系。[11](PP85-152)所以伦理既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基础,也构成政治-经济的引导规训力量。然而,不顾一切发展经济的社会运动,却将政治-经济凌驾于伦理之上,这样一来,政治-经济因为摆脱伦理的引导与规训而获得了实利主义行动力量。在这种实利主义化的政治-经济力量推动下,社会伦理衰微,道德沦丧、美德消隐,社会失范,物欲主义、消费主义横行于世,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掠夺地球资源的持久激情,必然导致环境破坏社会化,极端环境灾害不可避免地产生和持续扩张。
4、自救出路
雾霾这一极端环境灾害将社会推向毁灭或重生的十字路口。如果选择后者,则必须进行社会整体动员,实施环境治理。但前提是重建人、社会、地球、自然共在互存、共生互生的生境制度,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等建设纳入其中来重新进行制度设计,从制度上规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使之接受生境价值导向和生境行为规范,并必须以服务生境建设为根本目标和具体任务。
重建生境制度,必以生境伦理为导向。生境伦理是以"人是世界性存在者"为基本视域,以"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为思想土壤,以宇宙律令、自然法则、生命原理、人性要求为最终依据,以生境利益为逻辑起点,以人、社会、地球生命、自然四者共在互存、共生互生为判断尺度,以人、社会、自然三者生境重建为目标,以自由为最高伦理立法原理,以完整人道、普遍平等、全面公正为道德实践原则,以广阔博爱和全面慈善为基本价值诉求。[12](PP3-21)
以生境伦理为导向,以生境制度为规范,治理环境,应抛弃任何形式的实利主义,脚踏实地头做好两件事:一是应全面反思发展主义,具体地讲,必须全面反思"摸着石头过河"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行动原则,重建生存主义,即必须重建"未来引导现在"的理性精神和"生存才是硬道理"的社会存在原则。二是应全面清算经济增长主义和经济增长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简约主义,中止以经济增长为实质诉求的可持续发展观,全面探索可持续生存式发展道路。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生存的基本条件,绝不可能有发展;没有可持续生存的现实性,我们只能走向死亡,成为被毁灭之物。极端环境灾害已经拉开了死亡或存在、毁灭或重生的大幕,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