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10至20年内有较大可能保持政治体系结构性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中国政治发展不存在任何风险。根据国际经验和中国现实情况分析,未来中国社会和政治体系依然具有若干风险因素或导致中国的不稳定。其中有三个问题最值得关注。
权力分散化风险
权力集中与分散是衡量和划分政治体制的另一个标准。民主政治发展将导致政治权力的分散,这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趋势。未来在中国以扩大社会民主为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将继续,如扩大政治参与、扩大民主协商、加强权力制衡和民主监督等等,地方和部门层面的体制改革也将继续,所有这些改革,都具有分散中央权力的潜在风险。这一点不仅为民主政治发展长期历史趋势所证实,也有越南等国家政治改革的事例作为近期的佐证。
越南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出现了推行以扩大竞争选举为特征的民主化改革的趋势。越南实行革新开放时间较短,目前从总体上看越南社会分化以及经济社会结构变动尚属工业化初期,新兴社会群体处在萌发状态。越南政治变革超前于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何在?据多方调研,我们认为:越南实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主要来自上层,是权力结构内部的原因所导致的。越南自上而下改革的根本原因在于党的最高领导层没有"核心"。越南最高领导层中具有平等地位的领导集体成员以及他们所主管的部门,演化为权力主体之间相互竞争、牵制和弱化他人权力的趋向,最终导致集中统一权力的分散和弱化趋势。这一趋势已成为越南保持政治体系稳定和党的团结统一的隐患。
经济波动风险
经济持续发展与维持社会流动,是任何一个处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这一点。因此,未来10至20年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流动是保持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然而,经济自身的波动性和外部环境影响对于中国经济带来的风险始终存在。
从内部风险控制看,关键是要形成"退路"机制。针对重大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应有反向论证和善后预案,形成一旦出现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重大失误的补救和纠错机制。"退路"机制是经济社会发展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从外部风险控制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来自世界经济中不确定因素的风险会继续上升。在这方面,继续维持强大的国有经济、谨慎逐步的金融开放和战略物资的安全供应保障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因素。
舆论失控风险
主导社会意识形态,调控社会舆论,管理社会情绪,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思想条件。从国外经验和中国近年来自身遇到的新情况看,是舆论冲击和社会情绪管理方面的挑战和风险在增加。
中国在未来10至20年将经历向工业化中后期的转折,反映到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思想领域同样会引发转折效应。从社会结构看,社会流动高潮将趋缓,转入平稳状态,呈现回落趋势。从社会关系看,改革开放前相对均质的社会不复存在,代之以利益多元化的复杂社会关系。从思想领域看,思想意识的多元化成为基本趋势,社会的自我意识上升,并随社会流动机会相对减少而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和不满情绪。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并形成一定强度,将对政权的合法性、正当性构成挑战。
由于技术变革和新媒体、自媒体的出现和迅速发展,舆论工具、传播手段已从政权的垄断或主导转向普遍化,日益为民众所掌握。这种局面在当代世界普遍发生,几乎构成对所有国家政权的挑战,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近十余年来,我国民间主要表现为民族意识、宗教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自我意识普遍增长。这种自我意识的成长具有两面性,在激励自我,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展现出极端化的负面趋势,其主要表现是:民族意识极端化发展为民族分裂意识,宗教意识极端化发展为宗教极端思想,权利意识极端化发展为民粹主义思潮。这一现象已经对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稳定形成了影响。
可以预见,社会思想引导、社会舆论调控、社会情绪管理,将在未来中国社会的治理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将在未来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所长,新著《中国民主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