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宁:中国制度的优势与短板——兼谈权力集中体制的功能两面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943 次 更新时间:2020-07-12 23:20

进入专题: 中国制度   权力集中体制  

房宁 (进入专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从世界政治体系分类的标准看是一种权力相对集中的制度与体制。这一制度的特征集中到一点,就是实行共产党在国家与社会治理中的全面领导。另一个比较理论化的说法是“民主集中制”。


一、导论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及国家与社会治理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特别是对这一制度与治理体系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价值进行了全面阐释,并从制度功能意义上概括出了中国制度的长处和优势的十三个方面的表现。

在中国制度与治理体系之下,中国成功地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中国探索形成一整套能够适应和促进国家快速工业化和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社会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制度模式日益引发了世界性的关注,国际学术界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经验、中国制度和中国治理体系。

今天,我们可以从政治科学的专业角度深度地分析和认识一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功能特征,也就是人们常说这个制度的长处优势以及短板不足。


二、当代中国制度的主要长处与优点

根据多年来的观察与研究,我们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当代中国制度的主要长处与优点,概括起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由于权力集中、权力中心的存在,由于权力体系中没有竞争性的权力主体,易于降低权力内部运行的交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西方政体中经常发生的政策摩擦和决策效率低下问题。

其次,基于上述的权力结构,中国制度下易于形成“利出一孔”的政策效应,即由于集中的权力中心的存在,便于建立和形成促进社会整体性的发展规划和策略,便于集中社会资源,提高发展的集约性和效率,使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实行战略性发展。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这一制度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从今年元月开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到元月下旬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患病人数已经呈现出指数级增长,这是一次史上最具传染性的烈性疾病,形成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在那个时刻,一旦疫情在全湖北省乃至全国蔓延开来,其后果不堪设想。1月22日,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做出“武汉封城”的决策。“武汉封城”是中国防控疫情的最关键最主要最成功的举措。


2月12日,武汉体育中心附近高层建筑外墙打出“武汉必胜”等字样。(图/新华社)

第三,便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照顾和平衡社会各方面的利益需求,有利于维护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社会稳定;

仍以今年的新冠肺炎防控为例。疫情防控是十分复杂的公共管理系统,需要国家政治制度提供有效的系统内部的协调机制。这次疫情防控的关键之举是武汉封城,而一个上千万人口大城市实施居民防疫隔离和病患救治,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管理和保障工程。

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指挥协调下,在全国范围内动员和组织了规模空前的物资和人员的支援行动。来自全国各地的345支医疗队,4万余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和武汉,其中包括全国近20%的重症医务人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是靠着“全国一盘棋”的卓越协调能力打赢了武汉保卫战。

第四,由于权力中心长期和稳定的存在,国家与社会发展可以保持长期持续和稳定,重大的国家战略和社会政策可以被一以贯之地长期推进。这在中国被称为“一张蓝图绘到底”。

许多年前,一位印度的政治家感慨于中国的快速发展,他指出:中国的成功得益于专心。他对比印度指出,中国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追求一个发展目标,能够在几代人之间坚持实施国家的发展计划,这是中国成功的关键之举。而印度因体制原因,不同政党、不同的派别轮流执政,没有哪个政策、没有哪项计划可以得到自始至终的坚持和执行,国家发展耽误于反复的折腾之中。


三、中国制度自身的短板与不足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中国制度有其历史必然性、合理性,有其长处和优势。但与任何事物一样,中国制度也有自身的短板与不足。从事物一般规律看,一个事物优点的另一面往往就是它的缺点。进一步细致地讲,一个制度或社会管理模式的两面性存在于两种形态:

首先,事物的两面性表现为阶段性。即在一个阶段、一种条件,事物表现以积极、正面为主,而换个条件、超越阶段,则会表现为以消极、负面为主。

任何事物都要有存在的前提与条件。以制度特征的问题而言,一个制度的长处与优势是要有条件而不是无条件的。制度的优劣是相对这一制度的适用范围及外在功能表现而言的。说一个制度好,有合理性,其标准是看这一制度是否合用,是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解决一个国家与社会在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面临的主要问题,或曰,是否有利于完成国家与社会的历史任务。

历史地看,衡量一个制度的优劣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力标准。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制度就会被选择,就会生存下来;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制度最终都会被淘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千百年来的制度演进,千百年来的国家兴衰的密码正在于此。


一个制度的价值其长处与优点是与某个社会阶段联系在一起的,与某一个阶段的社会条件、社会问题、社会任务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政治科学的意义上,要特别防止抽象地论及某一种制度的优劣,脱离了特定的环境和任务就失去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变成一种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观意义上的争论,而不具有客观的、科学的意义。

再有一种两面性是共时态的。这就是一种制度,从一个侧面看,表现为优点长处;而从另一侧面看,或从反面看,则表现为缺点和短处。这种现象在自然界、在人类社会是普遍存在的。本质上,这种现象也反映事物的条件性、限制性,优缺点、长短处都是有条件的,都是相对条件与环境而言的。

那么,以两点论的观点看待中国制度的优缺点,具体来讲,当代中国制度有哪些短板与不足?根据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其中包括2008年以来我们所做的多国政治发展的比较研究,我们认为,权力相对集中的制度体制也具有与制度内在机制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内生的问题、矛盾即短板与不足,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首先,权力集中的制度和体制也易于集中社会矛盾。

权力集中制度与体制下,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同时也容易集中社会矛盾于自身,形成毛主席所说的“政社矛盾”,以及现在民间与学术界所说的“官民矛盾”。由于权力集中体制承担更多更大社会责任,也集中了主要社会资源,由此导致成为各方面利益诉求对象,在不能充分满足或平衡各方利益情况下,社会各类矛盾会集中转化为社会群体与政权的矛盾。


其次,政治录用的吸纳功能的广泛性、流动性不足。

由于权力体系的集中,加之执政党的长期执政,形成了专业化、职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和单通道的政治录用体系和考选、考评的体制机制。

在权力相对分散、结构制约较多和存在操作竞争性录用体制机制的政体内,政治权力者即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程度相对较低,至少存在非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竞争通道。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广泛地实现社会吸纳,有利于打破既有“圈子”。

政治录用的广泛性、流动性有利于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具有结构性的政治稳定作用。吸纳功能降低则不利于扩大和巩固权力基础,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促进潜在的反对力量的形成。

政治录用广泛性、流动性不足,过于专业化、职业化问题,在中国的政治语境中常常被表述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最常见的中国式表达是:脱离群众。这也是为执政党所最为忧虑的问题之一,常常被列在忧患意识的首位。

第三,自我纠错能力不足。

权力集中体制在形成发展战略和实施战略性发展过程中往往具有“力排众议”的倾向,对于所持理论观念和政策方针需要坚持。在权力分散体制下,由于存在多权力主体间的制衡、轮流执政和公开辩论等机制,对于错误决策或不能形成多数共识的政策易于形成阻力或易于纠正。而相比之下,权力集中体制一旦形成错误决策,事实证明,要依靠决策者、权力者自身做出纠正则比较困难。

第四,权力集中体制较适合的经济环境是财力集中和高速增长。

权力集中体制有效运行的前提是集中社会资源,特别是财政税收的集中,相应的条件是高税赋和高增长。在高税赋条件下,权力集中体制可以形成“利出一孔”效应,从而建立更高权威和更强支配力并更有效运行;高增长一方面可以证明体制优越性,充实政绩合法性,另一方面则为体制提供更多资源。然而,一旦经济增长减速和财政收入减少,则会直接减低权力集中体制的治理能力,甚至进而影响到政权威信和体制的合法性。


四、如何扬长避短?

认识制度与治理模式优缺点的目的在于扬长避短,使制度和体制的运行更为稳定有效。一个制度与体制的扬长避短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这里仅就方法论方面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要扬长避短,更大程度地发扬制度的优势,前提就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点与短处。

过去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充分,制度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展现的时候,树立自信心,坚持已经选择的制度模式十分重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制度优势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现的情况下,认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则更为重要。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深刻认识自身的不足,时刻警醒自身的缺点,是保持头脑清醒,保持谦虚谨慎的前提。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不断补齐短板,则是规避风险,不断将事业推向前进的必备的条件。

其次,针对制度与体制的共时态两面性问题,要在制度运行和决策过程中,充分研究和认识制度固有的缺陷和不足。

一方面,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尽量减少政策措施带来的副作用;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和预估因政策措施引发的“社会适应性反应”及副作用,最大程度上降低和限制政策措施引发的“社会适应性反应”的负面影响。

第三,针对制度与体制的阶段性两面性问题,通过不断改革,实现制度与体制以及治理模式的与时俱进。

制度的长处与优势是与发展阶段紧密联系的,没有一种制度是可以亘古不变的,没有一种体制是不需要变革和改进的。俗话说,时过境迁。时代变迁、环境变化以及任务改变,都会影响和改变制度与体制的效率。因此,要保持一种制度与体制的活力和效率就必须不断改革,以保持和提高制度与体制的适应性。“改革永远在路上”,是一种十分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进入 房宁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制度   权力集中体制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208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观察者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