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成平:日本舆论对中国改革分歧严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59 次 更新时间:2013-11-22 15:18

进入专题: 日本舆论   中国改革  

蔡成平  

 

对中国的“三中全会”,日本始终保持高度关切。对于发布的公报、决定,日本舆论既肯定其“全面深化改革”的正面意义,也指出存在自相矛盾、举措不足、执行力存疑等问题。有观点称这些问题将让中国迎来“失去十年”,反方意见则认为“十年执政充满无限可能”。

17日上午,日本NHK将其金牌节目《日曜讨论》(周日讨论)的主题定为《习体制一周年,中国走向何方》,聚焦点是刚结束不久的“三中全会”。讨论嘉宾包括拓殖大学校长渡边立夫、早稻田大学教授天儿慧、日本央行北京事务所原所长濑口清之、筑波大学名誉教授远藤誉、外务省原专家分析员兴梠一郎、东京大学中国社会问题专家阿古智子等。

对于这一为期只有三天、却关系到中国未来十年走向的会议,日本国内的关注度显然还未降温。早在召开前,正如《读卖新闻》11月6日报道所言,“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有可能在对日关系上作出重要决定,日本政府正密切关注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新动向。”

除媒体报道外,日本农林中金综研(《金融市场》10月号)、东洋证券(10月15日)、大和综研(10月24日)、松井证券(10月28日)、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10月30日)、日本综研(11月7日)等智库、证券机构也都陆续发布预测报告,对可能涉及的改革进行梳理、预测。事后回顾,这些分析言中之处颇多。

11月9日召开当天,日本《东京新闻》更是直接发表晨报社论“三中全会:中国纠正社会扭曲之时”,称“恐怖事件绝不能允许,但中国已到了必须纠正社会扭曲的时候”、“期待这次大会能推出活用市场力量、深化改革、缓和民间规制的大胆举措”、“希望中国领导层能深知改革已刻不容缓”、“让这次大会成为可与1978年三中全会媲美的里程碑事件”。

作为日本六大报纸之一的《东京新闻》,对华态度一向相对比较温和,这一社论无疑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日本社会群体的对华心声。

9日的日本《外交官》(The Diplomat)杂志也刊发副总编文章称,这次“三中全会”可能在经济、公共政策上作出重大改革,“全球投资者都屏气凝神,等待着新华社周二报告。不管三中全会成果是什么,确凿无疑的是:它将影响全球市场”。

三中全会公报、决定发布后,日本媒体显然给予了广泛关注。整体而言,日本的舆论既肯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面意义,也明确地指出了这些文件中内涵的诸多问题。

12日,《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都围绕着“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关键词进行了详尽报道。尤其是对废除劳教、放宽二胎政策等,基本上都给予正面评价,日本电视台在当日新闻中不无兴奋地报道称:“作为侵害人权象征的劳教制度,终于被彻底废止了!”

同日,《日本经济新闻》还专门邀请专业人士展开解读。SMBC日兴证券经济学家肖敏捷分析称,外企准入放宽会进一歩促进外资进入;国企在外资竞争压力下,可以锻炼企业“体质”;通信和零售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外汇交易也将逐步走向自由化。大和证券资深战略分析师由井浜宏一也预测,外资将更多地进入中国,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改善投资环境已初显成效,其他地区可能效仿设立。

《每日新闻》在同日的报道中也评价:“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重视经济增长质量和市场作用的方针。通过对外资开放、奖励民企市场参与等方式,三中全会无疑将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但另一方面,日本舆论也指出了公报、决定本身暗含的问题,以及普遍表现出对中国能否实现政策目标的怀疑与不安。

首先,日媒认为公报、决定的内容本身存在诸多的自我内在矛盾。

《朝日新闻》14日刊发社论“中国改革,止于呼吁口号吗?”,指出“公报针对经济问题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列举了企业公平竞争、消费者自主选择、完善金融等与健全自由市场化相关的事项,但同时又强调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这样的表述明显矛盾”。

《朝日新闻》在该社论中,还指出了其他部分的矛盾之处。比如,在政治层面,公报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但在各省市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中,非共产党的候选人却被排除在外,选举只停留在村一级,市、县级都不实行民选;在司法改革问题上,提出要确保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却没有明确宣布禁止党对司法的介入。

《日本经济新闻》等媒体也指出了类似矛盾,并将其原因归结为“公报决定本身是多方博弈妥协后的产物”、“三中全会试图顾及各方利益,但各方的利益诉求本身可能是冲突的,面面俱到造成了自相矛盾。”

其次,日媒认为公报、决定本身的具体措施缺乏,而且很不明朗。

内藤证券在15日的分析报告中甚至将这一问题视为是公报发布后香港股市下挫的原因,认为过于空泛的公报,与市场此前的预期存在差距。

日本《东洋经济》也在15日刊发题为“消失的‘383改革案’、中国‘三中全会’的深层”一文,分析指出“外界将行政改革、国企改革、社保改革、财政改革等视为是此轮改革的题中之义,尤其是国企改革备受关注”、“但仅从声明来看,国企改革几乎无明显进展,财政改革也没有提出具体举措。”

第三,日媒对改革目标能否实现普遍存疑。

《朝日新闻》在14日社论结尾处总结道,“仅看公报内容,其主旨不过是强化了迄今为止的路线,似乎还不能称之为改革。保持着强大的一党领导前提,改革究竟能实施到何种程度?最终的疑问归结于此。”

《读卖新闻》也在14日的报道中指出,“所有改革的前提都是坚持一党领导和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在很多领域都提出了要深化改革的主张,但实效性有赖于未来的具体政策运营,能否促进中国社会变化,目前还不明朗。”

日本央行北京事务所原所长濑口清之也早在召开前就发布了《北京、西安、上海出差报告》(10月21日-11月1日),指出,“很多人认为此次‘三中全会’声明不会有太多吸引人的新内容。说到底,现政权面临的重大责任非常明确,那就是解决前政权遗留或拖延下来的一系列课题。而最为关键的是,‘三中全会’后能否果断实行这些必要的改革。”

对于中国未来前景,日本国内意见也存在严重分歧。

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干宫家邦彦15日在JBpress刊发题为“中国失去10年再次到来”的文章,悲观地认为“此次三中全会只是表明了一种姿态,即在不改变现行基本经济体制前提下,以10年为期,基于对各利益相关方不同立场的充分尊重来实施改革。外界期待的‘383改革案’与声明文之间落差颇大,让人感受到中国要实施真正的改革是何等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再次迎来‘失去十年’的可能性会很大。”

相反地,早稻田大学教授天儿慧则认为,“看待中国问题,必须要有长远视点,不能因为当下提出的声明存在矛盾、政策实现缺乏具体举措,就悲观失望。因为所谓的具体举措或许会在明年陆续推出。毕竟现政权有10年执政期,在这10年内,充满了无限可能,当然包括改革成功的希望。”

    进入专题: 日本舆论   中国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977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金融时报》中文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