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两岸协商已进入深水区,但双方之间的差异并未解决。两岸应面对历史、正视现实、尊重民意与增进人民福祉,推进政策创新,促进两岸共同繁荣发展。和平共生、求同存异乃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
两岸交流要有基础,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必须厘清两岸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过去若干年来,大陆许多人士坚持认为两岸关系是“父子”关系,有的更坚持要用对待香港澳门的方式处理两岸关系,但现实上这种早已不符合两岸实际的做法根本就行不通。台湾不同于香港,其地位更是香港所无法取代的。
最近一年多来,笔者多次与台湾和华府一些人士广泛探讨两岸的未来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事实上,目前的两岸关系应该处于一种“闹翻了的兄弟”关系。如果笔者的看法能够得到大陆广泛认同,那么台湾回归祖国则是近在咫尺的事了。而这需要大陆高层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和胸怀,在历史上大写一笔。
早期,两边都不愿放弃武力,大陆谈的是解放,台湾谈的是光复、反共、复国。大陆坚持恪守法理基础,反对任何形式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等方面往来与交流日趋增多,大陆期许在两岸政治对话上有所突破。但现阶段台湾“不统、不独、不武”政策可能葬送两岸关系的最佳时机。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跟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框架。
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大陆方面对台工作有了更开阔的空间,大陆希望就两岸统一前双方的政治关系和定位多做一些沟通,而且大陆已经开始正视“中华民国”问题。只要台湾愿意政治谈判,愿意接受“一中”的范围,大陆也会接受“中华民国”事实存在的问题。而去年马英九提出一国两区对两岸的定位规范对大陆提出的“一中”框架作了新的诠释、新的说法。对两岸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和影响。“一国两区”基本上可成为两岸事务交流的定位规范。
今后,两岸可以就政治关系定位开展探讨,两岸可时常展开更多的对话互动,交叉运用政经互动、政经融合等,为两岸政治对话打基础,两岸政治谈判将是大势所趋。
目前,两岸关系的核心问题,就是两岸的政治关系,两岸学界人士应该展开细致的讨论与研究,就可能出现的各种模式展开必要的探讨,以形成共识。
在台湾,国民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的政策主张。所谓的“不统不独不武”,不是说不要统一、不要独立、不要武力。而是在条件成熟时,两岸可以充分进行政治谈判,协商两岸安全机制的建立等政治性、实质性问题。
台湾普通民众,或浅绿的、或一些中间民众最关切大陆政府如何处理台湾的政治地位与台湾的政治主权,台湾是否可以维持自主的空间等现实问题。
加强两岸政治互信。正视现实--已成台海两岸建立政治互信,进一步促进和平发展,及至政治谈判而实现和平统一的课题。
坚持九二共识,正视台湾的历史与现实。认真处理好“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
从历史上看,台湾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就指出,“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州、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第8项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东京湾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一条明确表示“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上述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献反复确认了台湾、澎湖及其所属岛屿为中国领土的法律地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一个国家内部政权的更迭,而不是不同国家的建立。一个主权国家政权的更迭不影响国家对其整个领土的主权。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台湾问题发表声明,称“台湾已归还中国”,美国“要求国际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的合法地位,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再次得到国际社会的完全确认。
新中国成立之前,两岸关系从属于国共内战,是属于未来中国应走什么样的道路之争。新中国成立之后,两岸关系属于统独之争、分裂和反分裂之争。
长期以来,两岸关系一直成为国际上遏制中国崛起的一枚重要战略棋子,成为外部势力离间两岸关系的焦点。
因此,大陆和台湾应该站在历史高度,实事求是地、前瞻性地处理好两岸问题,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共同完成两岸和平统一的重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岸和平发展、和平合作与和平统一。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求同存异,一切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民族大义为重,妥善处理两岸关系问题和共同关心的领土领海问题,共同推动中国的强盛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