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领:只有“审美教育体系”才能救中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242 次 更新时间:2013-07-30 19:19

进入专题: 教育  

柯领 (进入专栏)  

这是人类教育的公理体系,是一个关于社会转型的“美学”解决方案:从1985年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我发现并论证了“美是教育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我总结出的教育的三大原理“教育为立国之本、美育为立教之本、审美为立人之本”就象牛顿的三大定律一样,是永恒的普遍的规律。人类未来教育的命运与发展主要就是把这三句话由理想变成现实,变成现实的种种形式,仅此而已。

一、在我看来,“以美立国,以法治国”;“美是内治,法制是外治”这就是建设强大国家的根本规律。

经过多年的研究以后,我发现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应成为人类教育的终极目标。审美素质与其它素质的关系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发达国家主要就是自觉与不自觉地把“教育为立国之本,美育为立教之本,审美为立人之本”这三句话用得较好的国家,这是从古希腊开始就形成的“博雅教育”的传统,如欧洲、美国、日本、以色列、加拿大、澳洲与新西兰等,这些国家的型态接近“审美国家”。看看这些国家的产品、社会环境与社会秩序、人民的生活方式、诗歌小说与电影电视,大多充满了美感,有一种“野性而又高贵”的气质,朴素、单纯而又个性鲜明,人民普遍喜欢学习而又追求真理。是教育的品质造就了人的品质,人的品质又造就了产品的品质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品质。这里,我们需要了解国家进化的历程。国家的发展从古到今,主要经历了“自然国家(原始社会,靠力量统治,道德无序)、道德国家(封建社会,靠等级伦理统治,道德他律)、审美国家(宪政民主社会,靠“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伦理统治,道德自律)这样三种型态。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技革命”这四百多年的发展,已经由“道德国家”逐渐演化成了“审美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普遍还没有完成这一转变,仍然处于封建社会阶段,上层腐败,下层粗野,社会生活还处于不断的动荡之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以美立国”大都相似,发展中国家“以德治国”各各不同。发展中国家主要就是把这三句话用得不好的国家,其共同特点是,不重视体育与美育,个体生命普遍缺少高雅美的升华,缺少“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这些地方的国家型态属于“道德国家”,有的是集权型的道德国家,有的是民主型的道德国家,有的是宗教型的道德国家,由于文化传统深层价值观的包袱与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和财力不足,或者是社会制度的落后和教育思想的落后,教育出于使社会稳定与谋生的需要重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的学习与条条框框的道德的教化,轻视自由玩耍,轻视体育与艺术,轻视“美感与爱心”的陶冶,轻视自由选择与独立人格的培养,这种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审美趣味普遍低下,缺少人文教养与精神深度,知识单一,能力单向度,人民还普遍生活在”制度“与”文化“以及社会现实的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压抑之中,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消失在群体的整体性之中,失去了能悠闲地享受“体育、音乐、文学、美术、哲学、美学、宗教、科学、技术”等精神文化生活的能力,使得文化、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处于较低层次的运作状态。普遍是功利人格,缺少快乐,缺少个性与创造性,缺少野性与健康的体魄,缺少高雅审美趣味的能力,缺少“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类价值,缺少艺术化的浪漫与求知的爱好,缺少朴素与古典的优雅和生活的恬静,缺少一种由内而外的“贵气”,也就是精神贵族气(相信精神高于物质的一种气质)。主要由于“审美趣味与审美素质”造成了人与人的差距,国与国的差距。人格决定国格,发展中国家的出路是“去意识形态化,回归普世价值,建立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会造就审美人格。人格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大致可分为功利型人格、审美型人格与创造型人格三种类型:功利型人格追求的是物质利益第一、精神利益第二;审美型人格追求的是精神利益第一、物质利益第二。审美型人格可以走向创造,功利型人格也可以走向创造,但是功利型人格立足的是求生存而创造,以满足自己生理的需要与安全的需要为主;审美型人格立足的是求发展而创造,以满足自己审美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主,其创造的层次及其创造的数量与质量都会远远高于功利型人格的创造。因此,由审美型人格到创造型人格再到创造性的精神向物质的转化,这就是开发人类创造潜能的最佳途径,也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最佳途径。

在观察现实中的人与阅读名人传记的过程中,我发现创造型人格的人的身上,大多充满了强烈的美、真、善的人格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的九个方面:美的人格特征:1、有极高的审美鉴赏力与强烈的批判精神 2、有唯美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人生价值取向,并抱持自由、选择、责任的人生信念 3、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审美创造冲动;真的人格特征:4、朴素、单纯而追求真理 5、待人真诚与充满社会正义感 6、平实的生活作风并维护主观与客观的一致;善的人格特征:7、有自由、平等、博爱的品格 8、有乐于为社会奉献的牺牲精神 9、有利他(它)主义的高尚情感。美、真、善的人格特征是一个理想化的人格结构模型,是一切为美、真理与正义而献身的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特征,我们的社会应该为这种人的出现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我们的教育应把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审美型人格作为奋斗理想,从教育方针的制定、课程结构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应用,都要以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审美型人格为中心,尽可能地由审美型人格走向创造性人格,造就更多的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这就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一个社会审美型人格与创造型人格的人越多,就表明这个社会越人道、越健康、越文明。这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出路,通过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来改造国民性,逐渐使国家进化成为宪法主导下的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审美国家。

二、中国要变好,就需要把“教育为立国之本、美育为立教之本、审美为立人之本”这三句话“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地用活、用好、用彻底。

人类需要“美”这种“绝对精神”的导向与指引,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普遍建立一种向往绝对的信念,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更好地求生存与求发展。事实上,在我看来,“教育为立国之本、美育为立教之本、审美为立人之本”这三大教育的原理,就象“牛顿的三大定律”一样是永恒的普遍的规律。人类未来教育的命运与发展主要就是把这三句话由理想变成现实,变成现实的种种形式,仅此而已。为了能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把教育放到文化、政治、经济这一大背景中去作整体思考才能完整与深刻。教育之所以为立国之本,是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系统工程;人永远是社会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真正创造者;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是决定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最为根本的基础。如果我们在中国的中小学校园内巡视,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学校的墙壁上都用醒目的红字写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重大的教育理论问题——教育在国家的位置。教育究竟在国家的结构中处于何种位置?是被动生存的工具,还是主动引领国家前进的灯塔?在传统的社会里,教育没有主体性,教育只是国家主义的意识形 态的政治工具与经济工具,而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教育具有充分的主体性,是一个具有精神独立的文化实体。教育的功能首先表现为育人功能(充分培养有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优秀个体),其次才是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也就是说,育人功能是教育最本质的内在的核心功能,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是教育外在的附属功能。教育是通过立人来实现立国之本这一根本目标的。

美育之所以为立教之本,是因为美是无限的潜能,是热情与创造的源泉:就构成教育内容的要素来说,美育、德育、智育、体育、劳育这五大内容是最基本的要素,在这五大教育内容中,唯有美育是从个体审美的需要出发的、最能为人的心灵愉悦服务的具有精神超越性与普遍性的要素,对其它“四育”具有最大的包含性与形象生动的渗透性,因此,美育就理所当然地应成为五育的中心,它像一个五彩的光源向四周发射出能量与信息并稳稳当当地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扎根。在我看来,美育对人的核心作用就在于培养一个人超越功利的审美精神,从而使人能够自由自在的享受人生。美育是什么?美育就是通过美的观念与美的形态(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与哲学美)来 进行的一种情感教育、价值观的教育及其创造性的教育。美育最根本的意义就是培养具有审美世界观的人,也就是人的审美心的养成、是美的陶冶;感知美、辨别美、体验美,这是美的欣赏力;表达美、创作美、设计美,这是美的创造力;美育所要陶冶的主要就是欣赏美与创造美这两种能力而言。从一般意义看,美育可分为广义美育与狭义美育。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美育:美育就是自然美育、艺术美育、社会美育、科学美育与哲学美育的总和,是指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一切教育。美无处不在,教育要处处表现美的理念与美的形式:从教育方针的制定、教育环境的布置到教材的编写、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师的个人魅力都要处处表现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育就是对美感的唤醒,只有教师 的美感才能最大程度唤醒学生的美感。因此,我们要尽可能 采用艺术的方式来实施教学,让感性的审美精神灌注到美、德、智、体、劳的各门课程之中,把“美的形象性、情感性与活动性”的教学原则渗透到所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每门学科都要表现美的理念与美的形式,形成一个审美教育场:使音乐教育由综合乐感训练代替单调的歌唱识谱训练,用对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欣赏与评论代替语文的杂文选读、篇章结构分析与作文训练,用中外美术名作欣赏与美术技能训练代替单纯的美术技能训练;使德育的道德说教变成吸引人、鼓舞人和令人心悦诚服的光辉形象,变成有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人生哲学教育与营造美、真、善、爱的行为规范的教育;使注重死知识灌输的智育,变成一种应用活方法的把课堂教学与活动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激动动人心的智力探索,使死板的记忆变 为主动的想象与丰富的形象记忆,使科学教育中枯燥的公式和定律变成人类探索自然的结构美与规律美的伟大发现;使体育的注重运动技巧的教学,变成一种在体育美学精神指导下通过运动以强身健体并且磨炼意志、塑造勇敢顽强性格的训练;使劳育成为培养学生审美的劳动态度与美化生活的技能训练。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美育: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艺术是什么?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艺术是审美精神的形式显现,艺术就是完美的生活。艺术是理想的世界,社会是现实的世界。艺术作品的艺术性越强,它的革命性就越大,它解放人性使人回归心灵生活的超越性就越彻底、越纯粹。把艺术作为实施美育的核心和主要手段,具有最好的思想性、整体性与可操作性。就人格的形成而言,情感是最为基础的东西,由于艺术包涵了十分丰富的情感,因而没有什么东西比艺术更能有效地铸造人类的人格了。艺术是人类心灵的伟大创造,是许多勇于探索的高尚心灵的展览,艺术的形象性与情感性对心灵具有最强的感染与渗透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高雅音乐的节奏与情感经听觉接触心灵来建立儿童最早的认知结构(元认知结构),当儿童的理智达到能够熟悉语言的时候,再配合诗歌、文学故事、绘画、舞蹈、游戏、运动、玩耍、野外体验学习等艺术形式来激发情感、培养野性、丰富想象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以塑造美的人格、建构优良的智能,形成高水平的认知结构,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与创造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与认识基础,从而充满后劲、朝气蓬勃地走上追求卓越的人生道路,这是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决定个体人生是否幸福的重要开端。总之,艺术是社会的中心,而不是外围:艺术能帮助个人用 艺术的知识与审美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使人生富有意义与充满生活情趣;艺术能用人道主义的思想照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之灌注崇高的精神;艺术是一所情感的学校,通过艺术来丰富与培养学生们高尚的情感,是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只有艺术教育同其他教育有机结合,才能造就一个完整而和谐,具有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能动创造性的人。

审美之所以为立人之本,是因为人唯有通过审美才能在内心建立一个超越的维度,从而使人能够自由自在的享受人生。也就是说,唯有通过审美,人才能成为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美是人的本质,美是心的本体,美是人化程度的标志。审美的人的培养也就是人的审美心的养成应该永远是人类教育的终极目标。整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就是以培养审美的人为中心来展开的。审美是一种感觉、一种选择、一种体验。人的成长是从感觉、选择与体验开始的,学习的内容需要经过审美体验才能进入内心,个体唯有与审美相连,生命才具有价值和意义。对我们的学习来说,审美就是目的、过程就是目的、体验就是目的、快乐就是目的。教育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审美把人的感觉引向到体验自然美、体验艺术美、体验社会 美、体验科学美、体验哲学美的生命状态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体验的积淀来形成审美价值观以建设一个人强大的内心世界。人的审美素质是其整体素质的核心,它与其它素质的关系是水涨船高的关系,美对人格结构的建构与智能结构的建构起定向、调节与整合作用。一个人的审美层次决定了他的人格结构与智能结构及其创造性才能的发展水平。教育就其基本的出发点来说首先要教人学会审美,学会审美就是学会享受生活,生活才是人生的中心。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尽可能通过审美来培养人发现美的眼光,从而才能使人们更好地走向发现自然美、发现艺术美、发现社会美、发现科学美、发现哲学美、发现学习美、发现工作美、发现吃穿住行用玩的美的日常生活。总之,只有美的东西,才能从人们的内心深处普遍激发出蓬勃 向上的生命活力;只有美的东西,才能把渴望成长的心灵导向正确的方向;只有美的东西,才能引起人们的审美共鸣,激发想象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们的学习变成一种激动人心的智力探索,一种愉快的审美享受,一种怀着希望的文化旅行。这时,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一种责任,而是一种审美的需要,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三、同样,一个学校要搞好,也需要把“教育为立国之本,美育为立教之本,审美为立人之本”这三句话用活,用好,用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用到教师与学生们的心坎里。

有了以上教育理念的准备为我们展开下面的教育实践奠定了基础。教育应该是在一个永恒价值观念主导下的培养人的伟大实践: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把美、真、善、爱的价值与美、真、善、爱的方法,通过训练与实践逐渐内化为人们稳固的心态习惯,这种稳定的使人高贵的情感体验模式是使人作为人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功能的核心品质。学校教育应该沉浸在“审美教育场”里,要按教育内在“春、夏、秋、冬”的节奏把素质教育的理念从课程、教材、教法这三个方面从上到下地贯彻到底。立足“美是教育的本质”与培养“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的这一根本的教育原理,让校长找到管理学校的感觉,让教师找到教书育人的感觉,让学生找到学习与成长的感觉,让家长找到培养孩子的感觉,造成“学校赢、学生赢、家长赢、国家赢、世界赢”的“多赢”局面。

就全面培养人来说,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艺术的感觉、哲学的思辨、科学的实证”这三大核心素质为目标。美感的培养应该永远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美感由内而外地激发人们对学习、工作与生活的热爱并使人心领神会地享受其中;美感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终点,教育说到底就是对人的自我意识、对美感的唤醒;“生命、美、自由”三位一体-----人类的教育实践要以培养人的美感为中心而阶梯式的系统地展开:人的美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美的内化到美的外化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被动感受——主动接受——实际表现这么三个阶段,与此相应的教育也可大致划分为感美——立美——创美这么三个阶段。

婴儿时期主要着重进行感美的教育,即侧重用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美的形式来培养小孩感受美的能力,并逐渐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美的观念;幼儿与小学时期要以培养审美的人为中心,着重进行立美的教育,即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使儿童已萌发的对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美的审美趣味和美的观念得到确立,并积极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创造美的活动【课程主要有生态世界观、公民、运动、劳动、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数学、科学、朗诵、写作、手工、游戏、自由活动、野外体验式学习等】;进入中学后要以培养具有审美精神与和谐发展而又有创造能力的人为中心,着重用世界文化的精品来进一步提高感美与立美的水平并重点进行创美的教育【课程主要有人文学科的课程:生态世界观、公民、体育、音乐、文学、 美术、舞蹈、摄影、戏剧表演、艺术史、中西人生哲学、宗教、科技发展史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外语、历史、地理、艺术设计学、社会学与生活、人类文化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市场营销学、投资理财等;活动课程:体育、劳育、实验、社会研究、兴趣活动小组、野外体验学习、各类型的专题讲座、参与寒暑假的各种训练营等】,即逐步使学生们的审美意识的冲动在对世界文化精品的欣赏、模仿与创造性的表现中,在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与哲学美的综合理解中,得到较复杂和较高级的实现;进入大学后就要以培养具有世界文化胸怀和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为中心,进一步拓展学生们的审美空间,更全面地提高学生们的感美、立美与创美的水平并 向熟练应用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课程主要有人文学科的课程:生态世界观与生态学、中西哲学史、中外艺术史、科技发展史、美学、宗教、伦理学、文学、音乐、绘画、设计艺术、舞蹈、儒家心学、道的哲学、禅的艺术、中医世界观与方法论、藏传佛教的修炼体系、风水、气功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系统科学等,外语、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与生活、人类文化学、历史学、地理学、军事学、逻辑学、法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金融学等;专业技术课程:理、工、农、医、文、史、哲、教、法、财、金、管、音、 美、体、舞等专业课程】。

在这一课程结构中,人文学科课程是核心、是灵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课程是理论基础、是方法,专业技术课程是理论联系现实的实践、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训练、是多向度的拓展。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应把人文学科的课程与人文精神的建设放到核心、灵魂与本体的地位。因为人文是埋在地下的精神基础,是国家走向强大的必须的精神土壤;人文、民主与科学是一个整体,人文能充分唤醒人的自我意识,为个人灌注浪漫、深度、有品味的精神生活,为民主灌注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为科学灌注充满创新精神的审美价值,为社会灌注生态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终极关怀。因此,人文为立人之本,科学技术为立人之术,二者合一,才能造就出抱持健康价值观与充满创造活力的个体。这就是教育应遵循的普遍规律。

2013年7月8日于美国旧金山

进入 柯领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教育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625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